正文

先秦诗

中华好诗词:第2季 作者: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项目组 编


中华好诗

先秦诗

先秦诗指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汉族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西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孕育了《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的作品代表着楚辞的最高成就。西汉末,刘向将屈原、宋玉和贾谊以及汉代人们模仿屈、宋的作品集成《楚辞》。

删述六经图

【题目】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评价一部作品集时写道“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请问这是对哪部作品集的评价?

【选项】A.《诗经》 B.《楚辞》 C.《山海经》

【题解】《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汉代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故名。

孔子对《诗》的评价很多,《论语·阳货》中就有:“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学诗有很多好处,从小处说可以学到孝顺父母的道理,从大处讲可以学到治理天下的本领。最起码可以认识很多草木鸟兽的名字。

【答案】A.《诗经》

【题目】《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焉”。请问,《诗经》的“六义”指的是什么?

【题解】《毛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按音乐划分的三种诗歌类型。“风”有教化讽刺的意思,一般指各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的意思,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颂”形容盛德,一般为王室宗庙的乐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为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比”即比喻,借物托情,意在言外;“兴”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以兴。

【答案】风、雅、颂、赋、比、兴。

【题目】《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有六篇有题目无内容,请问这六篇被称为什么?

【选项】A.毛诗 B.无题 C.笙诗

【题解】《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没有文辞。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认为古代宴飨宾客时,按照礼制吹笙与歌唱交替进行,笙诗是专门用于吹奏笙乐的。

【答案】C.笙诗

【题目】我国有一副结婚时用的传统喜联,上联是“诗歌杜甫其三句”,下联是“乐奏《周南》第一章”,请问下联指的《诗经》中的哪个篇目?

【选项】A.《关雎(jū)》 B.《蒹葭》 C.《桃夭》

【题解】《关雎》,《诗经·周南》篇名。为《诗经》首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原诗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共三章,首章四句以雎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伴君子的联想。其余二章各八句,以采摘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日夜思慕、辗转反侧的相思与弹奏琴瑟、敲钟击鼓的追求。据说,我国中南部很多地方,现在还流传着在婚礼时演唱这首诗歌的传统。

题目中所说的“杜甫诗歌其三句”指的是托名杜甫的《四喜》诗。原文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答案】A.《关雎》

【题目】我们经常用“逃之夭夭”形容一个人跑得无影无踪。这个词出自《诗经·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请问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选项】A.女子出嫁 B.长辈过寿 C.喜得贵子

【注释】夭夭:美盛的样子。

【题解】《桃夭》,《诗经·周南》篇名。原诗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灼灼:鲜明的样子。华(huā):花。于归:出嫁。归,古代谓女子出嫁。之子:这个人。宜:使和顺。室家:夫妇。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四句,每章首句以满树桃花为起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

古代女子出嫁称“于归”或者“归”,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则称为“归宁”,这种说法的源头,就出自于《桃夭》。古人对女子的审美要求,不仅要容貌艳丽、灿如桃花,还要品德贤良、宜其室家。用桃花比喻美人,也从《桃夭》开始。

【答案】A.女子出嫁

【题目】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诗经》中也不乏关于礼仪的诗篇,请问下列哪篇是《诗经》中讽刺无礼的诗?

【选项】A.《硕鼠》 B.《有狐》 C.《相鼠》

【题解】《相鼠》,《诗经·鄘(yōng)风》篇名。原诗为:“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首诗从外表、内心、行为三个方面讽刺在位者不守礼法。

老鼠在诗词里多是以反面形象出现,除了现实中的原因之外,《诗经》里的《相鼠》和《硕鼠》等咏鼠诗,也奠定了讥讽的基础。

【答案】C.《相鼠》

【题目】请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描写东方女子之美的千古名句,最早描写的是哪位美女?

【选项】A.庄姜 B.褒姒 C.湘灵

【注释】巧笑:美好的笑容。倩(qiàn):笑容美好的样子。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题解】《硕人》,《诗经·卫风》篇名。原诗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是赞美卫庄公夫人齐庄公女儿庄姜美丽容貌的诗。

杏坛礼乐图(明人作)

这首诗共四章,每章七句。诗中用“柔荑(tí)”形容美女的手柔软白嫩,用“凝脂”形容皮肤洁白柔润,用“蝤(qiú)蛴(qí)”形容脖子白皙而长,用“瓠(hù)犀(xī)”形容牙齿方正洁白,用“螓(qín)首蛾眉”形容额广而眉弯,用“敖敖”形容身材修长,所以“硕人”在后世诗作中就成了美女的代称。

【答案】A.庄姜

【题目】“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出自《诗经·竹竿》,请问诗中的女子为何远离兄弟父母?

【选项】A.出嫁 B.游学 C.战争

【注释】泉源:指百泉,在卫国西北,东南流入淇水。淇(qí)水:在今河南北部。古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汲县东北淇门镇入黄河。

【题解】《竹竿》,《诗经·卫风》篇名。原诗为:“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首诗共四章,每章四句,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一位卫国女子远嫁他乡后思念家人、乘船出游的忧伤。

竹子因为高大挺拔、枝干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倍受人们喜爱,古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四君子之一,以及“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诗经》中的《竹竿》开其首后,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而以唐代居多。其中清朝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最为脍炙人口。

两周时期的玉牌饰(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

【答案】A.出嫁

【题目】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二字出自《诗经·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句,请问《木瓜》出自十五《国风》的哪篇?

【选项】A.《卫风》 B.《王风》 C.《郑风》

【注释】琼瑶:美玉。

【题解】《木瓜》,《诗经·卫风》篇名。原诗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毛诗序》认为,该诗为酬谢齐桓公拯救被狄人所败的卫国而作;南宋朱熹《诗集传》认为,是男女相赠答之辞;今人一般认为是爱情诗。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通过他送我木瓜、木桃、木李等水果,我送出琼琚、琼瑶、琼玖等美玉,深刻地揭示了爱情的实质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答案】A.《卫风》

【题目】电影《画皮2》中的一首插曲歌词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请问这句歌词出自《诗经·王风》中的哪一首?

【选项】A.《黍(shǔ)离》 B.《君子于役》 C.《采葛》

【注释】知我者:深切了解我的人。心忧:心里忧愁。

【题解】《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原诗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认为该诗是周大夫行役,经过西周镐京,看到从前的宗庙宫室全部变为丛生禾黍,悲悯故国破败,彷徨不忍离去而作。后遂用“黍离之悲”作感慨亡国之词。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了一首《麦秀歌》。箕子朝见周天子,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箕子非常伤心,长歌当哭,作了一首《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诗中所说狡僮,就是指的纣王。殷朝的遗民听到后,皆为流涕。此后,黍离麦秀连用,成为成语,指亡国之痛。

【答案】A.《黍离》

【题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常用来形容男女相思之苦,请问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选项】A.《山海经》 B.《诗经》 C.《楚辞》

【注释】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三个月,三秋,代指三年,古代意指时间长。

【题解】《采葛》,《诗经·王风》篇名。原诗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毛诗序》认为该诗是惧谗而作,后世因用为畏惧或避免谗言的典故。朱熹《诗集传》认为,该诗是男女私奔之诗。今人多认为它是一首恋歌。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三句,每章采摘的对象换成“葛”“萧”“艾”,相思的感触换成“月”“秋”“岁”,把热恋中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情人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诗经》重章叠唱艺术手法的重要体现。

【答案】B.《诗经》

【题目】《诗经·硕鼠》中用硕鼠比喻不劳而获的当政者,诗中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结合全诗,请问下面哪种农作物在诗中没有提到?

【选项】A.麦 B.黍 C.粟

【注释】硕鼠:大老鼠,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女:通“汝”,你。

【题解】《硕鼠》,《诗经·魏风》篇名。原诗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毛诗序》认为,该诗是魏人讽刺国君横征暴敛,不修明政教,贪而畏人,如同大鼠。后遂用作重敛之下、民不聊生的典实。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全诗纯用比体,以大老鼠喻剥削者,发誓要离开他们,寻找安乐的地方,寓意较直。

【答案】C.粟

【题目】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赞誉《诗经》中某一首诗“最得风人深致”,请问是下列哪一首呢?

【选项】A.《关雎》 B.《蒹葭》 C.《静女》

【题解】《蒹(jiān)葭(jiā)》,《诗经·秦风》篇名。原诗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多数研究者认为,该诗是在水边怀念故人,泛指思念异地友人。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通过写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情景交融的意境,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表达了对美好情谊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答案】B.《蒹葭》

【题目】《无衣》是《诗经》中最著名的爱国诗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请问这首诗蕴含着下面哪个成语?

【选项】A.袍泽之谊 B.生死之交 C.情同手足

【注释】袍:长衣。王:周天子。兴师:举兵,起兵。戈矛:泛指兵器。同仇:谓共同赴敌。

【题解】《无衣》,《诗经·秦风》篇名。原诗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五句,歌颂了秦人崇尚勇武、修治兵器、踊跃参军、团结互助、誓死如归、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慷慨激昂精神。

后世用“袍泽”指代战友、军中同事,成语“袍泽之谊”指军中战友们的友谊,“敌忾同仇”或“同仇敌忾”指共同一致对敌。

【答案】A.袍泽之谊

【题目】“嘉宾”一词大家都不陌生,最早出自于《诗经》,请问是《诗经》的哪一首?

【选项】A.《小雅·鹤鸣》 B.《小雅·鹿鸣》 C.《郑风·子衿》

【注释】嘉宾:贵客。

【题解】《鹿鸣》,《诗经·小雅》篇名。原诗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毛诗序》认为,该诗是宴请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都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宴会上琴瑟和鸣、宾主尽欢的场面。

【答案】A.《小雅·鹿鸣》

【题目】电影《画皮2》中,周迅唱了一首歌,请问歌词中提到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哪里?

【选项】A.《诗经·鸿雁》 B.《诗经·采薇》 C.《诗经·鹿鸣》

【注释】杨柳:泛指柳树。依依:轻柔披拂的样子。

【题解】《采薇》,《诗经·小雅》篇名。原诗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图

这首诗共六章,每章八句,一至三章描写士兵征战艰苦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凄苦心情,四五章写严格紧张的军旅生活和勇于征战的豪迈情感,第六章表达士兵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复杂心情,其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是借景抒情的典范。后世借柳树表达离别情意,就始自于这首诗。

【答案】B.《诗经·采薇》

【题目】请问著名现代诗人郑愁予先生的笔名“愁予”二字出自哪?

【选项】A.《楚辞》 B.《诗经》 C.《乐府诗集》

【注释】愁予:使我发愁。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题解】《楚辞》,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答案】A.《楚辞》

【题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一位诗人的作品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文章,乃甚至在《三百篇》以上”。请问他称赞的是谁?

【选项】A.屈原 B.司马相如 C.宋玉

【注释】逸响:指雄浑奔放的诗文。伟辞:壮美瑰丽的文词。卓绝:超过一切,无与伦比。一世:一个时代。《三百篇》:指《诗经》。

屈原画像(元 张渥)

【题解】屈原(前339——约前276),战国时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贵族。楚怀王时期任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娴于辞令,奉命草拟宪令,深得怀王信任。因上官大夫进谗,被怀王疏远,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楚襄王时又被谪放江南。后因感伤楚都被秦攻陷,投汨(mì)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篇,吸收民间文学素材,融合神话传说,创造出骚体诗的新形式,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湘君夫人图》(明 文徵明)

【答案】A.屈原

【题目】南北朝诗人王褒在《渡河北》一诗中写道:“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这句诗巧妙地化用了《楚辞·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请问这是《九歌》中哪一篇里的句子?

【选项】A.《湘君》 B.《湘夫人》 C.《少司命》

【注释】袅(niǎo)袅:吹拂的样子。洞庭:洞庭湖。木叶:树叶。

【题解】《湘夫人》,《楚辞·九歌》篇名。原诗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湘夫人》和《九歌》的另一篇《湘君》是姊妹篇。历代关于湘夫人和湘君为谁,多有争论,但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湘君为尧之二女即舜之二妃;《山海经·中山经》认为,湘君是天帝二女;唐韩愈《黄陵庙碑》认为,湘君指舜正妃娥皇、湘夫人指舜次妃女英;清赵翼《陔馀丛考·湘君湘夫人非尧女》则认为,湘夫人和湘君是楚俗所祀湘山神夫妻二人;今人多认为湘君即舜,湘夫人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

【答案】B.《湘夫人》

【题目】屈原的《国殇》是一篇祭歌,它是用于祭奠什么人的?

【题解】《国殇(shāng)》,《楚辞·九歌》篇名。原诗为:“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首追悼阵亡将士的挽歌分为二节,先是礼赞楚国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精神,继而追悼那些为国捐躯的亡者灵魂。全诗节奏激昂,风格悲壮,敬意深挚,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殇指未满二十岁的青壮年为国牺牲,所以称为国殇。诗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是屈原流放以后,对楚国多年争霸历史的典型概括。该诗是根据民间祭祀乐歌改作的。

【答案】为国捐躯的将士

【题目】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泽畔行吟,认为自己的遭遇源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谁劝告屈原随波逐流,与大家做相同的事情?

【选项】A.湘灵 B.渔父 C.女媭

【注释】举世:整个天下。独清:清白自处。醉:昏聩。独醒: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

【题解】《渔父》,《楚辞》篇名。原诗为:“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与渔夫(范曾)

这篇散文诗,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段则是两人的问答,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屈原和渔父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答案】B.渔父

【题目】“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这首《越人歌》,是中国最早的译诗,请问对于这首诗的描述,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选项】A.由越语翻译成楚语 B.出自《诗经》 C.后世学者认为是楚辞源头之一。

【注释】今夕:今晚。搴(qiān)舟:犹言荡舟。中流:江河中央,水中。王子:楚共王的儿子子皙(?——前529),一名公子黑肱,封为鄂城君。

【题解】《越人歌》,出自于《说苑》卷十一《善说》篇。原诗为:“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公元前529年的一天傍晚,楚共王之子令尹子皙举行划船游乐盛会,钟鼓音乐结束后,越国船夫抱着船桨唱起了歌,但大家都听不懂。一位懂楚语的越人,用楚语给子皙翻译了歌辞,就是这首《越人歌》。子皙被歌中表达的拥戴之情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上前双手拥抱船夫,并把绣被披在他身上。据专家研究,这首歌谣是使用上古壮语民族的古老民歌,在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及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答案】B.出自《诗经》

【题目】唐代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诗中提到的凤歌是下面那首诗?

【选项】A.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B.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C.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注释】楚狂人:也作“楚狂”“楚狂士”“楚狂子”,春秋时楚国隐士,因迎孔丘之车而歌,故名楚狂接舆,后即用为狂士的通称。凤歌:据《论语·微子》载,孔丘到楚国去,楚狂接舆唱着“凤兮”之歌讽刺孔丘,走过孔丘车前。后即用以指狂人之歌。

【题解】《楚狂接舆歌》,最早见于《论语·微子》。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将其录入《孔子世家》中。另外,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一首同名的歌,系敷衍《论语》中的这首而成。原诗为:“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这首民歌借楚狂接舆批评孔子的话,反映了时局不稳和孔子“道不得行”的冷落境遇。其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成为后世的名言。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化用了《楚狂接舆歌》一诗,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欲要寄情山水、求仙学道的心境。

【答案】A.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题目】苏州现存最早的古代园林“沧浪亭”,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名字出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根据《沧浪歌》的记载,沧浪之水浑浊的时候,可以洗什么?

【选项】A.珮 B.足 C.手

【注释】沧浪:古水名。濯:洗涤。缨:系冠的带子。

《接舆狂歌图》(清人绘)

【题解】《孺子歌》,又名《沧浪歌》《渔父歌》,始见于《孟子·离娄(lóu)上》。原诗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民歌在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水以北。诗中提到水的“清浊”变化,水清就能洗缨,水浊就能洗脚。

北宋文人苏舜钦仕途遇阻后定居苏州,以四万贯钱买下五代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的废弃池馆,修葺整饬,于近水处修建亭子,取这首《沧浪歌》之意,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还写了《沧浪亭记》专门描绘沧浪亭幽静美妙的景物和自己悠游舒适的隐居生活。

【答案】B.足

【题目】如果在单位里没有得到预期的待遇大家会怎么办?辞职、发牢骚、磨洋工,我们来看看冯谖的做法,他自己编了一首歌,每天弹着剑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结果这些待遇都得到了。请问冯谖的上司是谁?

【选项】A.信陵君 B.平原君 C.孟尝君

【注释】长铗(jiá):指长剑。铗,剑柄。归来:回去。

【题解】《长铗歌》,始见于《战国策·齐策四》,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将其录入《孟尝君列传》中。结合二书的记载,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分三等,下等客人吃粗食,居“传舍”;中等客人食鱼,居“幸舍”;上等客人坐车,居“代舍”。冯谖通过三次弹剑而歌,提高了待遇,不再发牢骚,开始踏上了一条义无反顾地为孟尝君效力的道路。

这首民歌分三段,是冯谖不满其生活待遇用唱歌形式所发的三次牢骚,显示了其光明磊落、直言无讳、自尊自信却又令人莫测高深的形象。

冯谖(xuān),一作冯煖(xuān)、冯(huān),战国时齐国人。家贫无以为生,寄于孟尝君门下为食客。曾为孟尝君收债于薛(今属山东滕州),得息钱十万,矫命烧毁无力偿还的债券,为孟尝君沽名钓誉。后齐湣(mǐn)王信谗言,罢孟尝君相,薛民扶老携幼迎于道中。他又替孟尝君游说于魏,使魏王礼聘孟尝君。齐湣王恐孟尝君背齐赴魏,恢复其相位。

【答案】C.孟尝君

【题目】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请问诗中的“壮士”指的是谁?

【选项】A.刺杀秦王的荆轲 B.刺杀赵襄子的豫让 C.刺杀吴王僚的专诸

【题解】荆轲(?——前227),又称荆卿、庆卿,战国时卫国人。好读书击剑,游说至燕,与击筑者高渐离、处士田光友善。被田光荐为燕太子丹上卿,与丹共谋劫刺秦王。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他携带秦将军樊於(wū)期(jī)首级,以献燕督亢(gāng,今属河北涿州)地图为名,以浸毒匕首行刺秦王不中,反被杀。

【答案】A.刺杀秦王的荆轲

【题目】荆轲在去刺秦之前,悲壮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请问据《史记》记载,当时是谁为荆轲击筑伴奏?

【选项】A.太子丹 B.秦舞阳 C.高渐离

【注释】萧萧:象声词,形容草木摇落声。

【题解】《易水歌》,又名《荆轲歌》,始见于《战国策·燕策三》,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将其录入《刺客列传》中。原诗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图(汉画像石拓片)

当时,燕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太子丹和荆轲好友送他到易水岸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声歌唱,苍凉凄婉,送行的人无不落泪。荆轲不仅留下了这首歌,还留下了与他相关的切齿拊心、悲歌击筑、变徵之声、发怒冲冠、图穷匕见、无可奈何等成语。战国以后,荆轲的事迹长期流传,西晋左思的《荆轲饮燕市》、东晋陶渊明的《咏荆轲》、唐代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柳宗元的《咏荆轲》等,都是歌咏荆轲之作。

【答案】C.高渐离

汉魏六朝诗

汉魏六朝包括从西汉建立到隋朝统一前后八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主要特征是五七言古体诗的产生和发展。文人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向形式主义、唯美主义发展的历程。汉代五言诗歌发展成型,出现了《古诗十九首》等名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倡导建安风骨。东晋末年,陶渊明的田园诗使枯燥的诗坛焕发生机。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追求形式,讲究格律,出现谢灵运、谢朓等优秀诗人。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提倡“新体诗”,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梁、陈时代,宫体诗流行,北朝庾信独领风骚。

此时,民间作者仍保持着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清新活泼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题目】名将配宝马,三国时代战将吕布的座骑是赤兔马,隋唐时期英雄秦琼骑的是黄骠马。请问根据名诗《垓下歌》描述,西楚霸王项羽的座骑是什么马?

【选项】A.汗血宝马 B.乌骓马 C.白龙驹

《鸿门宴》壁画(摹本,西汉,原画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

【题解】《垓下歌》作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原诗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当时项羽被汉军重重包围于垓下,夜闻汉军四面高唱楚歌,认为楚地已经全部被汉军占领,对着虞姬和战马吟唱了这首壮歌。后率部突围,逃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劝他过江东山再起,项羽认为当初追随自己的八千江东子弟如今无一人生还,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引颈自杀了。项羽的做法,得到宋代奇女子李清照的称赞,并吟就《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不肯忍辱偷生的爱国热情。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属江苏宿迁)人,名籍,字羽。秦朝末年,随项梁起兵反秦,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孙熊心为楚怀王。公元前206年,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属江苏徐州)。因楚汉战争战败,于公元前202年自刎而死。《史记》中存其诗一首。

【答案】B.乌骓马

【题目】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叛乱后,回乡省亲,高唱《大风歌》,请问,根据记载,刘邦唱这首歌时,击打的是什么乐器?

【选项】A.筑 B.缶 C.鼓

【题解】《大风歌》,又名《大风起》,作于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原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黥(qíng)布的叛乱之后,返回家乡沛,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唱歌,歌中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表达了创业成功、衣锦还乡的冲天豪迈;最后一句则抒发了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担心与惆怅。

【答案】A.筑

【题目】刘邦传世的诗作共有二首,其中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是什么?

【选项】A.《秋风辞》 B.《鸿鹄歌》 C.《越人歌》

【题解】《鸿鹄歌》,作于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原诗为:“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hé)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zēng)缴(jiǎo),尚安所施?”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平定黥布回朝后,病势沉重,想废掉皇后吕雉所生太子刘盈,改立宠姬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但吕后用张良计谋,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改立之事已不能。刘邦无奈,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击筑高歌,遂成此文。诗中,刘邦用天鹅暗喻太子刘盈羽翼已经丰满,可以翱翔四海,即使拥有利箭,也无可奈何?表明自己对换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刘邦死后,吕后大肆报复,毒死了赵王如意,将美丽的戚夫人砍去手脚、灼烂耳朵、挖掉眼珠、灌了哑药,扔到厕所里,称为“人彘(zhì)”。

【答案】B.《鸿鹄歌》

【题目】我们常用“倾国倾城”形容绝代佳人的美,请问这个词出自下面哪首诗作?

【选项】A.杜甫的《佳人》 B.曹植的《美女篇》 C.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题解】《北方有佳人》,又名《佳人曲》《李延年歌》。原诗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据《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记载,李延年曾在一次宴会唱了这首歌。汉武帝听后叹息说:世间哪有这样的美人?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因而推荐李夫人给汉武帝。李延年兄妹因此而受到宠幸。成语“倾城倾国”,也作“倾国倾城”,就出于这首诗。

李延年,西汉中山(今属河北定州)人。父母兄弟皆为乐师。后坐法腐刑,给事狗监。因上《佳人曲》,使自己的妹妹得幸于武帝。当时汉武帝耽于祠祀,他承意依诗为新声曲,任为协律都尉,与武帝同卧起。李夫人卒后,失宠被诛。

李夫人画像

【答案】C.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题目】“姗姗来迟”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这个词出自一首小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请问这首小诗出自哪位帝王之手?

【注释】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选项】A.汉武帝 B.唐玄宗 C.汉元帝

【题解】《李夫人歌》,出自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原诗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据《汉书》记载,李夫人病重,汉武帝刘彻去探望,李夫人以容颜憔悴为由谢之不见。李夫人解释说“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爱弛则恩绝”,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托付兄弟之事。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命方士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里隐约看到其身影,写下此诗。唐代白居易据此写了讽谕诗《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九华帐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答案】A.汉武帝

【题目】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请问这首诗写到了下面哪件事?

【选项】A.秦统一六国 B.缇萦救父 C.楚汉之争

【题解】《咏史》,是班固以缇萦救父史事为题材创作的诗。原诗为:“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汉文帝四年(前176),太苍令淳于意触犯刑法,被押解至长安。淳于意的五个女儿跟着囚车哭,淳于意生气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小女儿缇萦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上书皇帝,自己愿意没入官府做奴婢以赎父罪。文帝被打动,随即下诏废除肉刑。缇萦救父的故事还留下一个成语——改过自新。

班固(32——92),东汉扶风安陵(今属陕西咸阳)人,字孟坚。史学上,撰成《汉书》,与司马迁并称“班马”。文学上,与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

【答案】B.缇萦救父

【题目】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以下哪部作品?

【选项】A.《楚辞》 B.《乐府诗集》 C.《古诗十九首》

【题解】《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诗的统称,东汉时期的作品,因作者的名字不传,风格又比较接近,所以南朝梁人萧统从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南朝梁人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卷上也赞颂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答案】C.《古诗十九首》

【题目】成语“北风之恋”是用来形容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出自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句诗出自哪里?

【注释】胡马: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越鸟:南方的鸟。南枝:朝南的树枝,因以指故土、故国。

【题解】《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原诗为:“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前六句追叙离别之情,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中间八句写相思之意,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末二句以宽慰期待作结。“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后世被经常化用,最脍炙人口的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答案】《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题目】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古诗词中经常吟咏的故事。请问根据诗中的描写,下面哪首诗认为隔开牛郎织女的银河是很浅的?

【选项】A.杜牧《秋夕》 B.《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曹丕《燕歌行》

牛郎织女、龙虎戏璧图(东汉画像石拓片,四川出土)

【题解】A只有“卧看牵牛织女星”句,C只有“牵牛织女遥相望”,两者都没提到银河。B《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原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通过写神话中牛郎织女被清又浅的银河阻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借以比喻爱情遭到挫折时的痛苦忧伤心情。

在《诗经·大东》中,就有了对“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描写。到了汉末,诗词中“牵牛”和“织女”已经发展成为被迫分开的夫妻(如上文提到的《迢迢牵牛星》与《燕歌行》)。魏晋南北朝时,殷芸的《小说》等笔记故事中,已经有了关于“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不复织。天帝令两人分离,只准每年于七月七日在天河相会一次。经过不断演化,唐朝时,牛郎织女的故事趋于定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答案】B.《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题目】最早总括中国古代乐府诗歌的总集是哪一部?

【选项】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题解】《乐府诗集》一百卷,是最早收集历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由北宋东平须城(今属山东东平)人郭茂倩(qiàn,1041——1099)编。

乐府初设于秦,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搜集整理出来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集》汇集上古至五代乐府歌词五千余首,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每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各类有总序,每曲有解题,征引浩博精审,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

【答案】C.《乐府诗集》

【题目】“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动力火车的这首《当》,用各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这样类似的排比,在汉乐府《上邪》中也有。请问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该女子“乃敢与君绝”的情形?

【选项】A.天地合二为一 B.夏天下雪 C.日月失辉

【题解】《上邪(yé)》,《乐府诗集》卷十六《鼓吹曲辞一·汉铙歌》篇名。原诗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女主人公连续用五种不可能的离奇自然现象,向所爱男子发誓,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

【答案】C.日月失辉

北魏时期武人和从者画像砖

【题目】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请问老兵十五岁去从军,什么时候回家的?

【选项】A .六十岁 B.七十岁 C.八十岁

【题解】《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篇名。原诗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看到的荒凉景象,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的凄楚情感,也反映了兵役制度给老兵带来的悲惨遭遇和连年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灾难。

【答案】C.八十岁

【题目】电视剧《甄嬛传》中,安陵容凭借一曲《江南可采莲》赢得皇上的眷顾,请问这首诗出自何处?

【选项】A.《诗经》 B.《乐府诗集》 C.《古诗十九首》

【题解】《江南》,《乐府诗集》卷二十六《相和歌辞一·相和曲》篇名。原诗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采莲歌,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水乡图画。

《乐府诗集》中还有一首《西洲曲》,也是描写采莲的民歌。“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该诗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

【答案】B.《乐府诗集》

【题目】请从下面五个成语中各取一字,组成一句诗:无以复加、殊途同归、何足挂齿、东倒西歪、生不逢时。

【题解】组成的诗句是“何时复西归”,语出汉乐府《长歌行》。原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乐府诗集》卷三十《相和歌辞五·平调曲》篇名。“长歌”是就歌词音节长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这首诗从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园中葵起兴,用朝露易逝、春去秋来、流水不归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回,人们应该珍惜时光。

【答案】何时复西归

【题目】曹操长期经历战乱,古人形容他的诗“古直悲凉”,请问下面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曹操之手?

曹操割须弃袍图(木版年画)

【选项】A.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C.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题解】《蒿里行》,是乐府《相和歌·相和曲》的挽歌名。曹操原诗为:“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描述了汉献帝初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然后因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兵祸连年造成满目疮痍的史实。前四句写诗人起初的愿望,中间六句写作者的失望,最后六句写作者的哀伤,体现了作者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被后人誉为汉末“实录”与“诗史”。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沛国谯(今属安徽亳州)人。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赠其为魏武帝。善诗文,格调慷慨悲凉,开建安新风。又全用乐府诗体,开以乐府写时事之传统,影响深远。

【答案】B.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题目】曹操创作的组诗《步出夏门行》共有四章,这四章除了《龟虽寿》《土不同》《冬十月》,还有一章是什么?

【题解】《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秋之际,是作者行军途中触景生情、慷慨抒怀的作品。当时,曹操北征乌桓,至无终(今属河北玉田)遇大水,海边道路不通,因出卢龙塞(今属河北迁安),直指柳城(今属辽宁辽阳),一战告捷,胜利回师,途经碣石(今属河北昌黎)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下了这首组诗。

这组诗收于《乐府诗集》卷五十四《舞曲歌辞三》,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即前奏曲,接着是正曲,有《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作者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答案】《观沧海》

【题目】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词中提到的“遗篇”是指下面哪个作品?

【选项】A.曹操《观沧海》 B.曹操《龟虽寿》 C.曹操《蒿里行》

【题解】《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四言名篇。

1954年,毛泽东两次来到北戴河,这是他在北戴河办公、休息时间最长的一年。7月26日,北戴河大雨,毛泽东触景生情,写下雄壮浑厚的词《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生动描绘了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反映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概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其中“东临碣石有遗篇”一句,即指曹操的《观沧海》。

【答案】A.曹操《观沧海》

【题目】成语“老骥伏枥”出自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出自哪部作品?

【选项】A.王粲《从军乐》 B.曹操《龟虽寿》 C.孔融《杂诗》

【注释】老骥:年老的骏马。伏枥: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枥:马槽。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题解】《龟虽寿》,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四章。原诗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当时,曹操刚击败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抒发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答案】B.曹操《龟虽寿》

王粲画像

【题目】《七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起自汉末,以反映战乱、瘟疫、死亡、离别、失意等为主要内容。以下哪位是现存最早的《七哀诗》作者?

【选项】A.张载 B.曹植 C.王粲

【题解】最早的《七哀诗》出自王粲。王粲的《七哀诗》共有三首,第一首最为著名:“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首诗是王粲离开长安南赴荆州路上的见闻。概括了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刻画了一幅悲惨的流民图。

王粲(177——217),汉末山阳高平(今属山东邹城)人,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和曹氏父子一起,代表了建安时期的文学水平。

【答案】C.王粲

【题目】这是我国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评价这首诗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请问这首诗的作者与诗名分别是什么呢?

【选项】A.曹丕《燕歌行》 B.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李颀《古从军行》

【题解】《乐府诗集》卷三十二《相和歌辞七》载曹丕《燕歌行》共二首,得到如此评价的是第一首。原诗为:“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燕是古代北方边地,燕歌用以泛指悲壮的燕地歌谣。后人多用这个曲调,写边塞征戍之事和离别。

魏文帝曹丕画像(唐 阎立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首诗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用《燕歌行》写妇女秋思,由曹丕首创。后人多学他用这个曲调创作“闺怨”“宫怨”诗。

曹丕(187——226),沛国谯(今属安徽亳州)人,字子桓。曹操次子。延康元年(220),代汉称帝,建国号为魏。卒谥“文帝”。与操、植并称“三曹”,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典论》及诗赋百余篇。

【答案】A.曹丕《燕歌行》

【题目】有这样一位文人,他不但用诗歌讴歌“马戏”,而且还身体力行,是一位出色的马戏艺术家。其著作中更有“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名句,这位文人是下列哪位?

【选项】A.李白 B.曹植 C.元稹

【注释】接:迎射。飞猱(náo):善于攀援腾跃的猿。俯身:低身弯腰。

【题解】杂技起源于古代的“角牴戏”,到了曹魏时期,杂技被加入了“马戏”的色彩。曹植的《名都篇》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等句,《白马篇》中有“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句子,描写的都是马戏场景。《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邯郸淳说,曹植在邯郸淳面前“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说明曹植不仅在诗中写马戏,还身体力行做一些杂耍。1951年,曹植墓发掘出1个蒜头形五花石球,据考证就是曹植玩马戏使用的道具“跳丸”。

曹植(192——232),三国时沛国谯(今属安徽亳州)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终封陈王,卒谥“思”,世称“陈思王”。有诗赋多篇,以笔力雄健与辞采华美见长,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原有诗文集五十卷,已散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答案】B.曹植

【题目】曹植的名作《白马篇》,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诗中描写这位爱国青年征战了哪两个民族?

【选项】A.匈奴和女真 B.女真和鲜卑 C.匈奴和鲜卑

【题解】《白马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又名《游侠篇》,以开头二字名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收入《乐府诗集》卷六十三《杂曲歌辞三》。原诗为:“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游侠少年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作者前期的代表作品。成语“视死如归”即出自此诗。

【答案】C.匈奴和鲜卑

【题目】山水派开山祖师谢灵运特别推崇曹植,说天下有才一担,曹植独得八斗,他自己得一斗,其余天下人共分一斗。据说,曹植曾经快速成诗一首,不仅才惊众人,还救了自己的命,请问这是哪首诗?

【选项】A.《七步诗》 B.《游侠篇》 C.《五步诗》

【题解】《七步诗》,出自于《世说新语·文学》。原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曹丕命令曹植走七步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处以极刑。曹植才华出众,不仅作出了诗,还间接地讽喻哥哥不要骨肉相残。后人常用“七步成诗”,形容诗人才思敏捷。

曹植画像

【答案】A.《七步诗》

【题目】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人物“孤鸿子”,性格孤峭、清高。符合“孤鸿”在诗词中的意象,像“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等等,请问“鸿”是指什么动物?

【选项】A.天鹅 B.大雁 C.鹏鸟

【注释】孤鸿:孤单的大雁。

【题解】《咏怀》,是用诗歌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咏怀》是阮籍生平八十二首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一地所作。集中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苦闷,也流露出远害全身的消极思想。原诗为:“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的第一首,写诗人夜不能寐时的苦闷和忧虑。

阮籍(210——263),三国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嗣宗。与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并称为“竹林七贤”。因慕步兵营的美酒而求做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善为青白眼”,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后世常用“青睐”“青眼有加”,形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常做“穷途之哭”,经常自己驾车,不走正路,车没法走了,便痛哭返回。唐人王勃《滕王阁序》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答案】B.大雁

【题目】根据描述猜一位诗人: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但仕途不畅,二十九岁才出仕做了一些芝麻小官。后辞官隐居。他对菊花情有独钟,并在作品中多有提及。这位葛巾漉酒、弹无弦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代田园诗人是谁呢?

【题解】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字元亮。东晋灭亡后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也称“五柳先生”。因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旋自解归,躬耕自资。后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一日,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去职,赋《归去来辞》明志。隐居乡里,以田园诗著称于世。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成为菊花的代言人。有《陶渊明集》。

《宋书·陶潜传》还记载:陶渊明经常用头巾滤酒,滤后又照旧戴上,即为后世说的葛巾漉酒。他不通音律,但藏有一张琴,没有琴弦,每次喝酒的时候,就用手假装拨弹,以寄其意。要是有客人来,不管身份高低,他都会设酒招待,如果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唐人李白把他的这些做法写入《山中与幽人对酌》中:“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答案】陶渊明

【题目】下面哪项不是陶渊明对自己退隐后生活的描述?

【选项】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题解】C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A、B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原诗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画像

《归园田居》是陶潜创作的组诗,一共五首,作于义熙二年(406),即辞官归隐的第二年。诗歌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展现了作者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据《晋书·隐逸列传·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任彭泽令,上任的第八十一天,就碰到了浔阳郡的督邮来检查公务。陶渊明对官场的无聊和官吏的无能已忍耐多时,不愿再鞠躬侍奉,长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挂印而去,作《归去来兮辞》明志。

【答案】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题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请问“南山”指的是哪座山?

【选项】A.庐山 B.黄山 C.嵩山

【注释】南山:指庐山。

【题解】语出《归园田居》(其三)。原诗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田间劳动的体验感受,蕴含着对躬耕自给生活的赞美。

据《汉书·杨恽传》记载,西汉司马迁外孙杨恽的《报孙会宗书》中有首歌辞:“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原是杨恽得罪汉宣帝免官后发泄牢骚之作。但有人进谗言说,南山为“人君之象”,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一顷百亩“喻百官”,豆实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宣帝看后将杨恽处以腰斩。陶潜的这首诗不易察觉地涵化了前人的作品,相比之下,陶潜诗劳作生活中,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酒自娱,所包含的人生乐趣,才是真正的“人生行乐”。

【答案】A.庐山

【题目】流行歌手冯翰铭的歌曲《饮酒》中有一句歌词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歌词出自陶渊明的哪首作品?

【选项】A.《饮酒》 B.《归园田居》 C.《归去来兮辞》

【注释】结庐:构筑房舍。人境:人间。

【题解】《饮酒》(其五)。《饮酒》共二十首,是陶渊明所作篇幅最多的组诗,都是酒后的题咏,写一时的感触。原诗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据逯钦立在《关于陶渊明》中的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提到酒的有56篇,约占他现存诗文的40%。陶渊明在自传《五柳先生传》中也说过自己“性嗜酒”,可见他爱酒名不虚传。陶渊明当彭泽令时,有公田,他要求公田必须种秫,就是一种黏高粱,可以酿酒。在妻子的坚持下,他才答应用其中的五十亩种稻米,其余一顷五十亩种秫。在他眼里,喝酒比吃饭重要。后诗文中常见的“渊明种秫”“陶令种黍”“公田种秫”,就来源于这件事情。因此事遗韵,诗文中还经常用“秫田”“元亮田”“浔阳田”,指代隐居之地或者隐居所种之田,用“陶令秫”“渊明黍”指代高粱。

【答案】A.《饮酒》

【题目】我们常说时间是不等人的,要趁年轻努力奋进,用一句诗来说就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选项】A.陶渊明 B.颜真卿 C.曹植

【注释】及时:抓紧时间。勉励:努力。

【题解】《杂诗》(其一)。《杂诗》共十二首,是陶渊明所做的一组咏怀诗,大约写于晋安帝隆安至义熙年间(397——418)。原诗为:“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古诗中不乏警诫大家惜时奋进的佳作,最有名的当属明朝画家文嘉的《三日歌》。《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答案】A.陶渊明

【题目】“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形容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请问这是哪位诗人发出的感慨?

【选项】A.孟浩然 B.苏轼 C.陶渊明

【注释】掷:抛弃。骋:施展。

【题解】《杂诗》(其二)。原诗为:“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起笔四句展现出一幅无限扩大的时空境界,接下来四句写夏去秋来时节变化给人带来的感觉,再下面四句写孤独寂寞、借酒浇愁下的壮志难酬,最后二句抒发了情景交融下的忧患情怀。

【答案】C.陶渊明

【题目】“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是陶渊明在读什么书的时候发出的感慨?

【选项】A.《论语》 B.《山海经》 C.《左传》

【注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沧海:大海。刑天:神话人物。干戚:盾与斧。猛志:犹壮志。

【题解】《读〈山海经〉》(其十)。原诗为:“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为作者读记述古代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的《山海经》及图和《穆天子传》,根据书中记载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穆王西游、西王母使青鸟等神话故事有感而发、借古咏今的作品。

陶渊明故事图(明 陈洪绶)

这首诗运用了“精卫填海”与“刑天舞干戚”两个典故。精卫填海: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于东海被淹死,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的树木和山石,发誓要把东海填平。刑天舞干戚: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位,被砍头,但他并不屈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答案】B.《山海经》

【题目】“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诗词方面以动衬静、以鸣显幽的典范,据说就连梁简文帝、梁元帝都反复吟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请问作者王籍描写的是哪里的美景?

【选项】A.破山寺 B.若耶溪 C.富春江

【注释】蝉噪:蝉声嘈杂刺耳。

【题解】《入若耶溪》。原诗为:“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这首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寓含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若耶溪发源于今浙江绍兴市南若耶山下,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镜湖,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故一名浣纱溪。

王籍,南朝梁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字文海。博学有文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二首。

【答案】B.若耶溪

【题目】《木兰辞》中花木兰回家后“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请问诗中的“花黄”指的是什么?

【选项】A.面饰 B.头饰 C.衣饰

【注释】云鬓(bìn):形容妇女浓黑而柔美的鬓发。花黄:古时妇女的面饰。

【题解】《木兰诗》,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后收录于《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横吹曲辞五》,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叙事诗名篇。原诗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的气节情操和忠孝两全的事迹,得到了后世诗人的赞颂。其中白居易的《戏题木兰花》一诗:“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把木兰花和人巧妙结合起来,可谓匠心独运、耐人吟味。

【答案】A.面饰

【题目】金代文学评论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七首中写道:“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称赞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最早是从哪种语言翻译成汉语的?

【选项】A.突厥语 B.鲜卑语 C.阿拉伯语

【注释】中州:古豫州(今河南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后用以泛指中原地区。阴山: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北部的山脉。敕勒: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北魏时也称铁勒、高车部。

【题解】《敕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卷八十六《杂歌谣辞四》。歌词本是鲜卑语,译成汉语就是这首《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寥寥几笔,便形象展现了西北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色,意境壮阔,气势雄浑,烘托出北方游牧民族乐观豪迈的胸怀和气质,堪称千古绝唱。

【答案】B.鲜卑语

隋唐五代诗

隋唐五代包括从隋朝建立到北宋统一前近四百年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主体唐诗更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唐诗篇章繁富、诗人众多,仅清代彭定求等人编纂的《全唐诗》,就录存作品近五万首,收录诗人二千二百多人。其中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更是给时代增添了不少光辉。唐诗题材风格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制全面定型,显示出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隋炀帝游幸江都图

【题目】传说由于“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两句诗写得太好,隋炀帝因嫉妒而杀其作者,请问诗的作者是谁?

【选项】A.薛道衡 B.张若虚 C.宋之问

【题解】这两句诗出自薛道衡的《昔昔盐》。原诗为:“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薛道衡(540——609),隋河东汾阴(今属山西万荣)人,字玄卿。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现存明人辑《薛司隶集》一卷。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炀帝杨广在一次朝廷聚会上,作了首押“泥”韵的诗,众大臣叹服。薛道衡依其韵再作一首,“空梁落燕泥”句众人皆惊。炀帝遂起嫉妒之心,加之其他不满,将其赐死。据说临刑前,炀帝问薛道衡:“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答案】A、薛道衡

【题目】古代自正月初一之后的每一日都有专门的称呼,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隋代诗人薛道衡笔下“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中的“七日”也就是正月初七是什么日?

【选项】A.马日 B.人日 C.牛日

【题解】这两句诗出自《人日思归》。原诗为:“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传说女娲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之后,于第七天造出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称“人日”。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日节”占卜除病、繁衍祝安的习俗。魏晋南北朝民俗,已将春节开始的七日与人畜一一对应。唐代的人日,又衍生出思亲念友的意味。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就有“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

【答案】B.人日

【题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但其将“月”“江”“花”融合一起的写法,明显受到另一首《春江花月夜》的启发,该诗为:“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它的作者是谁?

【选项】A.隋炀帝杨广 B.陈后主陈叔宝 C.唐太宗李世民

【题解】《春江花月夜》属乐府《吴声歌曲》,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是陈后主所创的艳曲之一。《乐府诗集》收录《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杨广的两篇,题目中的是第一首。

杨广(569——618),即隋炀帝,一名英,小字阿嫲(má)。“好学,善属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四十三首。

这首《春江花月夜》中,杨广描绘出一幅江月胜景。“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写出了黄昏下的江面水波不兴,江边春花开得如火如荼。“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将”字与“带”字借势发生,描摹出了月明星稀的美感。整个画面清新明快,是绝好的春江花月夜美景。

【答案】A.隋炀帝杨广

【题目】“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是我国唐代一位著名白话诗人的诗句,他的诗具有“信手拈弄”“机趣横溢”的艺术风格,这位诗人是谁?

【选项】A.寒山 B.白居易 C.王梵志

【注释】典雅:谓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题解】《有人笑我诗》出自《诗三百三首》,是寒山的白话诗之一。原诗为:“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寒山,唐长安(今属陕西西安)诗僧。生活在太宗贞观年间(627——649),一说生活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隐居在唐兴(今属浙江天台)寒岩,因自号“寒山子”。清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合二圣”,又与丰干合称“国清三贤”。其诗通俗自然,不拘声律。《四库全书总目》誉其诗作“信手拈弄”“机趣横溢”。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

【答案】A.寒山

【题目】诗僧寒山的《诗三百三首·杳杳寒山道》中提到的寒山在今天的哪里?

寒山拾得画像(明 蒋贵)

【选项】A.陕西终南山 B.浙江天台山 C.北京香山

【题解】《杳杳寒山道》,原诗为:“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居住在天台山寒岩时亲眼所见的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

“寒山诗”被称为通俗诗、白话诗。但并非浅显易懂,实际上另有奥旨。寒山诗长期流传于禅宗丛林,宋以后受到诗人文士的喜爱和摹拟,号称“寒山体”。

寒山作为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20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1862——1922),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短篇小说,被评论家认为是日本近代最好的作品之一。

【答案】B.浙江天台山

【题目】我们都知道田园诗源于东晋的陶渊明,在唐代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请问下面哪首诗是唐代最早的田园诗?

【选项】A.王维《渭川田家》 B.孟浩然《过故人庄》 C.王绩《野望》

【题解】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原诗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585——644),唐绛州龙门(今属山西河津)人,字无功。嗜酒,能饮五斗,作《五斗先生传》,自称“五斗先生”。后归隐东皋,自号“东皋子”。其诗多写饮酒及田园闲适情趣。明人辑有《东皋子集》。

【答案】C.王绩《野望》

【题目】女性诗作的情感往往更为细腻,“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这句清丽凄婉的诗句,出自一位对诗歌发展有极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请问她是谁?

【选项】A.上官婉儿 B.武则天 C.薛涛

【注释】憔悴:黄瘦,瘦损。支离:憔悴,衰疲。

武则天画像

【题解】《如意娘》,商调曲,为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原诗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624——705),唐并州文水(今属山西文水)人。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她对诗歌的繁荣做出很多贡献,如鼓励诗人、奖励佳作;不因诗歌讽刺朝政获罪等。

据《柳亭诗话》记载:李白夫人看到李白的《长相思》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对李白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后怅然。孟郊也有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溯其本源,都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答案】B.武则天

【题目】根据描述猜一位诗人:出身望族,少年多才。原本深受赏识,官运亨通。却因感染风疾退出官场,由神医孙思邈悉心诊治。但终因忧愁忧虑、服食丹药,导致手足残废。他擅长诗歌骈文,位列“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谁?

【题解】卢照邻(约636——约695),唐幽州范阳(今属河北涿州)人,出身士族,字升之,号“幽忧子”。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李元恪府典签,后出任新都尉。因病辞官,漫游京洛。曾卧病长安光禄坊官舍,坐事入狱。曾患风痹病,幸得孙思邈医治。后不堪病痛,自沉颍水,年约六十。长于诗赋,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今存辑本《幽忧子集》七卷。

【答案】卢照邻

【题目】卢照邻在诗作《长安古意》中,用鸳鸯和什么动物来比喻男女相爱、情谊深长?

【选项】A.比目鱼 B.比翼鸟 C.凤凰

【题解】《长安古意》,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节选原诗为:“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繁华的生活场景,写到了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豪华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答案】A.比目鱼

【题目】根据描述猜一位诗人:出身寒门,有“神童”之称。虽然才高八斗,位列“初唐四杰”之一,但为人谦虚,以自夸为耻。他曾经撰写檄文罗列当朝皇帝多条罪状。他是谁呢?

【题解】骆宾王(约640——约684),唐婺(wù)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所作《咏鹅》诗名满天下,被誉为“神童”。曾随徐敬业在扬州(今属江苏)反武则天,代作《讨武曌(zhào)檄》,被武则天赏识,认为有宰相之才。兵败后自杀,一说投江而死,一说落发为僧。名列“初唐四杰”,长于七言歌行,又善骈文,风骨凝练,代表作为《帝京篇》。《全唐诗》收入其诗一百多首。

【答案】骆宾王

【题目】唐代文坛的“咏蝉三绝”,分别为李商隐的《蝉》、虞世南的《蝉》和哪位诗人的《在狱咏蝉》?

【选项】A.骆宾王 B.王勃 C.卢照邻

【题解】《在狱咏蝉》,为骆宾王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的作品。原诗为:“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墓

据《旧唐书》记载,骆宾王在担任长安主簿时,被人告发有贪污行为下狱。真实原因是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陷。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关于“咏蝉三绝”,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答案】A.骆宾王

【题目】唐代诗人乔知之有个宠爱的婢女叫窈娘,后被豪强武承嗣夺走。诗人以历史上一位美女为题写了一首诗赠与窈娘,诗名是什么?

【选项】A.《绿珠篇》 B.《明妃曲》 C.《息夫人》

绿珠画像(清 改琦)

【题解】乔知之所作为《绿珠篇》。原诗为:“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乔知之(?——697),唐同州冯翊人。他的侍婢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则天侄子武承嗣所夺。诗人悲愤难当,作《绿珠篇》送与窈娘以寄深情。窈娘读后投井自杀。承嗣于衣带中见其诗,大怒,罗织罪名,将乔知之诛杀。

据《晋书·石崇传》记载,晋豪族石崇有宠妓绿珠,美艳善吹笛,权臣孙秀索求不得,假借诏书搜捕石崇,绿珠跳楼自尽。历代以绿珠为题所作歌咏甚多,或咏赞石崇重情,或惋叹绿珠命薄。乔知之这首诗却有切身体会,因为自己和窈娘重演了绿珠和石崇的悲剧。

【答案】A.《绿珠篇》

【题目】唐诗“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了哪种自然现象?

【选项】A.风 B.雨 C.雪

【题解】《风》是李峤的咏物诗。原诗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历代咏风佳作很多,如梁元帝的“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唐初虞世南的“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唐太宗的“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这些诗里所写的风,大都比较柔美,李峤的诗却让人看到了风的气势。

李峤(645——714),唐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字巨山。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答案】A.风

【题目】毕业时,我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勉励好友,意思是说: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一样。请问这句诗出自谁的哪首诗?

【选项】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注释】海内:国境之内,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

【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初仕于长安(今属陕西西安)时期的作品。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情感浓烈,态度积极。

王勃(649——676),唐绛州龙门(今属山西河津)人,字子安。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初为沛王府修撰,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后为虢州参军,因私杀官奴被革职。南下探望父亲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为“初唐四杰”之首。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答案】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目】王勃所作《滕王阁序》和诗,描写了滕王阁的风光景色,让这座楼名闻天下,请问这里的“滕王”指的是谁?

《落霞孤鹜图》(明 唐寅)

【选项】A.李渊 B.李元婴 C.李元懿

【题解】《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结尾所附的诗。原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在今江西南昌市赣江边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

据五代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记载,序与诗作于永徽四年(653),二十六岁的王勃探亲时经过洪州(今属江西南昌),遇上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阎有意让女婿吴子章作序扬名,不料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愤然离席,听人传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时惊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答案】B.李元婴

【题目】初唐哪一位诗人写

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壮语,抒发了希望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注释】百夫长:泛指下级军官。

【题解】《从军行》,是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原诗为:“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650——692),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因卒于盈川令任上,世称“杨盈川”。工文及五言诗,诗颇雄浑,时号“王杨卢骆”,但他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有《盈川集》。

据唐人张(zhuó)的《朝野佥载》记载,杨炯恃才傲物,把那些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官僚比作“麒麟楦”,即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认为这些为官无德的人,好比是驴子身上覆盖了一张假麒麟皮,因此受到朝臣中无才者的忌恨。

【答案】杨炯

【题目】传说一位诗人夜宿灵隐寺,写诗吟咏时卡了壳,骆宾王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联为他解围,让他得以终篇,这位诗人是谁?

【选项】A.宋之问 B.王勃 C.沈佺期

【题解】这两句出自宋之问的《灵隐寺》。原诗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唐人孟棨的《本事诗》记载:宋之问流放途中,来灵隐寺游览。他在月下吟诗,吟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开了个头,就接不下去了。这时一位老僧对了句极为大气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得此才能吟到终篇。后来才知道,这位僧人是大难不死、隐居在此的骆宾王。

宋之问(约656——约712),唐汾州(今属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属河南灵宝)人,名少连,字连清。对律诗定型颇有影响,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答案】A.宋之问

【题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唐诗中写乡思的名句,请问这首诗是诗人宋之问渡哪条江时所写?

【选项】A.长江 B.汉江 C.珠江

【题解】这句出自《渡汉江》。原诗为:“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是在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属广东罗定)参军。但他第二年就逃回洛阳,匿居在友人张仲之家中。这首诗就是回归洛阳途经汉江(今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外时音讯隔绝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不安的心情。李商隐《无题》中的“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句,抒发了相同的心情,都把欲听、盼听而又怕听,欲见、急见而又怕见的微妙心情,表现得很出色。

【答案】B.汉江

【题目】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中写道:“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诗中的“阳月”是指几月?

【选项】A.八月 B.九月 C.十月

【注释】阳月:农历十月的别称。

【题解】《题大庾岭北驿》,是宋之问在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原诗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这首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未见一“愁”字,读起来却愁绪满怀,表现出作者极强的表现力。

宋之问有很高的诗作艺术成就,但因人品低劣而遭人唾弃。据唐人刘肃的《大唐新语》及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宋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代悲白头翁吟》,宋之问听到其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极为赏识,知其未传于人,恳求据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便指使家奴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

【答案】C.十月

【题目】“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出自沈佺期的《杂诗》,请问“良人”指的是诗中女子的什么人?

【选项】A.兄弟 B.恩人 C.丈夫

【注释】良人: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龙城: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及大会诸部之处,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题解】沈佺期类似“无题”的《杂诗》有三首,写的都是闺中怨情,流露出反战情绪。这是第三首。原诗为:“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约656——714),唐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字云卿。长于五、七言律诗,与宋之问齐名,时称“沈宋”。其诗注重音调谐和、对偶整齐,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贡献。

【答案】C.丈夫

【题目】根据描述猜一位诗人:据说,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他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曾经以“金龟换酒”与李白对饮;素有“诗狂”之称的他,创作了著名的《回乡偶书》。这位唐代诗人是谁呢?

【题解】贺知章(659——744),唐越州永兴(今属浙江萧山)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又号“五总龟”。少以文辞知名,与包融、张旭、张若虚号“吴中四士”。其诗今存二十首,有辑本《贺秘监集》一卷。

贺知章马上画像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序》中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这件事也体现了贺知章豪放、率性的一面,是真名士自风流。

【答案】贺知章

【题目】“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的是谁?

【选项】A.宋之问 B.贺知章 C.孟浩然

【题解】《回乡偶书》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原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

天宝二年(743),因不满李林甫专权,八十五岁的贺知章辞去官职,请度为道士还乡。第二年,他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故乡,写了这首抒怀诗。据说贺知章返乡启程时,唐玄宗亲率太子以下百官设宴饯行,还亲自作诗送别。此前,唐玄宗还下诏允许其宅为“千秋观”,还赐鉴湖剡川一曲为其隐逸之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