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草枯

雀舌黄杨 作者:吴佳骏


接母亲到城市耍了三个月后,她毅然提出要回乡下去。母亲说,她一见到城里的高楼大厦就头晕,看到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就发呕。况且,她还说,城里连一块绿地都没有,即使公园里有人工规划出的草坪,可到底不比乡下的青山绿水,缺少一些“活气”。人住在城里,早晚要憋出毛病来。还不如趁早离开的好。

送母亲回村时,我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别再干体力活儿,只要每顿饭吃饱就行了,生活费由我负责。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这些年为讨生活,我常年在外奔波,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身体。

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哪里闲得住。回乡不到一周,她就手痒了,非要下地干活,说种些蔬菜来自己吃。我劝说不住,便只好依从她。

田地荒芜久了,丛生的杂草没过膝盖。若要再种庄稼,无异于重新开次荒。我怕母亲身体吃不消,决心帮她除草,把地翻挖出来。可那些杂草根连根,顽固得很。一天下来,累得我筋疲力尽,可野草却仍旧无法刈除干净。母亲说,干脆你去镇上买几瓶百草枯回来,那家伙厉害,用喷雾器一喷,太阳一晒,再顽强的野草也会毙命。

母亲果然是有经验的农妇。我按照她的指示,买了几瓶百草枯回来,朝杂草一喷,两天之后,那些野草便奄奄一息,无力回春了。

但毒药终究是毒药,弄不好,也会要了人的命,酿出一幕幕人间悲剧。

黄杨村的王玉芬,跟她婆子妈之间长期感情不和,婆媳关系搞得很僵。王玉芬刚嫁过门时,原本也是个本分、善良的媳妇。持家理财很有一套方法。那时候,王玉芬的丈夫在镇上当补锅匠。补锅虽然挣不到几个钱,但到底可以帮补家用。王玉芬则在家里务农,孝顺公婆。把每顿饭煮好,先给公婆盛上一碗,她才动筷。而且,还经常帮公婆洗衣搓裤。村里人见了,都夸王玉芬能干,是个好媳妇。

几年之后,王玉芬的丈夫靠补锅,慢慢有了一些积蓄。恰逢那时镇上刚开辟了通往县城的公路。王玉芬与丈夫商量,让他再借点钱,去买一辆三轮车来拉客,比补锅强多了。丈夫采纳了王玉芬的意见。三轮车买回后,生意果然很好。又过了几年,王玉芬建议丈夫鸟枪换炮,把三轮车卖了,换成中巴车。就这样,在王玉芬的规划下,一家人的日子正在朝着康庄大道迈进,令全村人嫉妒得不行。

可人一旦有了钱之后,思想也就变了。

王玉芬的丈夫在跑车期间,跟镇上的一个女人勾搭上了。最开始,王玉芬丝毫没有察觉。渐渐地,丈夫不再理睬她。回到家,总是板着张脸,甚至拒绝跟她同房。如此一来,王玉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她暗地里开始跟踪丈夫。果不其然,一天中午,王玉芬在镇上洗车场后面的一间废弃的厂房里,逮住了正在偷情的丈夫。

王玉芬又哭又闹,欲逼着丈夫离婚。但转念一想,内心又有些不舍。这个家毕竟是在她的指引下经营起来的。她不能功亏一篑。无奈之下,她将丈夫的不义之举告诉公婆,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规劝丈夫回心转意。哪晓得公婆却一心向着儿子,并编造些理由为儿子开脱罪责。王玉芬绝望之下,决心与丈夫一家斗争到底。哪怕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

她先从公婆入手,不再给他们洗衣裤,不再给他们煮饭吃。每天只要自己吃饱了,就抄着手,去村里闲逛,或者跑到镇上去搓麻将。也不管孩子的死活,将之丢给公婆照看就是。久而久之,公婆听说王玉芬也在镇上勾搭上了一个男人。那男的很有钱,是个土老肥。

公婆将王玉芬出轨之事告诉了儿子。王玉芬的丈夫一回家,就对其拳打脚踢,还把王玉芬的眼睛戳瞎一只。

自从王玉芬遭受家庭暴力后,一直耿耿于怀,她恨透了丈夫一家。去年中秋节,王玉芬一反常态。从镇上买回鸡鸭鱼肉,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她想最后让全家人团一次圆。

谁知,午时刚过,村里即传出噩耗。王玉芬一家老小全部中毒身亡。后经法医验尸,毒药为“百草枯”。

王玉芬的丈夫是唯一的幸存者,因他那天去情妇家过节去了,并未回家吃饭,才侥幸躲过一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