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那些消失的行当的呐喊

消失的行当 作者:[日] 泽宫优 著,平野惠理子 绘,张苓,张北辰,胡欢欢 译


前言 那些消失的行当的呐喊

来自老行当的无声呐喊

首先说一下本书提到的“昭和昭和是日本的年号,使用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换算成公历纪年的方法是1925加上对应的昭和年。例如昭和6年,换算成公历纪年为1931年。后文出现的明治为1868年10月23日至1912年7月30日;大正为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平成则始于1989年1月8日,沿用至今。的行当”的含义。一种是昭和时代常见的庶民从事的职业,但现在已经消失。人力车那些昭和初年就不见踪影的行当也包含在内。另一种是正在慢慢消失的工作,虽然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最繁荣的时期是昭和时代。另外还介绍了作为谋生的职业虽已消失,但作为地区文化活动偶尔还能一见的行当,例如纸芝居屋。

我将这些象征着昭和时代,或结束于昭和时代,或在昭和时代迎来全盛时期的职业全部包括在内,统称为“昭和的行当”。

写作本书之际,我再次认识到,这些老行当已经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要再次发掘出来非常困难。

古往今来,不管哪类工作,即便在某一时代曾经流行过,也会被更加方便的形式取代,之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当时的记录已所剩无几,曾经见证过的人也日渐减少,那究竟是怎样的职业,有的连内容都弄不清楚了。昭和的老行当几乎都面临这种宿命。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早已失去作用的行当也有着属于它们的不甘吧?如果能听听这些无声的呼喊,想必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人们对这些工作还会有其他的认识吧?

的确,这里所举的职业,被取代的理由并没有反驳的余地。即便有,也只余抱怨和叹息。即便如此,那些过去的老行当,还有以此为生的人们无声的呐喊,就注定要默默地消失吗?在一心追求合理化,追求快速和便利的过程中,我们或许错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即使是当代最尖端的职业,也面临着像昭和的行当那样最终消失的命运。如今兴盛的职业也终将被更便利更低廉的方式取代。

那些无声的呐喊到底说了什么呢?我想请各位读者自己思考一下。书中讲述的这些职业远比现在的工作更有人情味和温度。

那不是被操作指南掌控的冷冰冰的关系,而是通过工作来交换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的关系,昭和的老行当是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意味着无论是劳动者也好,客人也好,都不是孤独的。虽然和现在相比,那些职业既不方便,效率也低,但其中有人情在。以人为媒介,工作才得以成立,所以人也会得到重视。不仅重视人的存在,同样也重视物件的价值。昭和时代的人们经常说“可惜”,珍惜地使用各种东西,用坏了就修修再用,绝不轻易地换一个新的。可以说“可惜”一词包含着一种支撑昭和时代的精神。

但这种精神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快就消失了,到了今天,人们变得只重视便利。

经济高速发展带走的东西

从“可惜”这个词又联想到了“忍耐”。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讨论什么天职或者合适的职业。首先,经济上捉襟见肘,大家不得不想办法努力维持生计。谋生是人们干活的根本出发点。现在工作种类增多了,而在那个没有选择的时代,人们工作就是为了吃饭,这样的出发点显而易见。他们几乎没有余力思考工作的价值,以及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即便酬劳不高,工作环境残酷,人们也不得不忍耐着干下去。

因为贫穷,也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骗人,做些欺诈和违法的买卖。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但追溯那些职业的源头,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悲哀。

日本不久后迎来了始于昭和三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慢慢地脱去了贫穷的外衣。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陆续进入普通家庭,商品琳琅满目。

但随着城市越来越繁荣,曾经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们逐渐消失了。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表现得最为明显。

河上架起了铁桥,以前运送客人去对岸的摆渡人去了哪里?雨伞很便宜就能买到,依靠修伞谋生的那些人又去了哪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总是在傍晚时分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的纸芝居的老大爷又到哪儿去了呢?

我家旁边有一家带停车场的大型便利店。二十年前刚搬到这里时,附近有水果铺、豆腐店、酒铺、文具店、点心铺等,各种小店鳞次栉比。随着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登场,这些店铺都消失了踪影。生活的确是方便了。但是,那些小店还在的时候,顾客会和店里的人们聊聊天,进而形成一种地区共同体般的关系,为社区增加活力。如今,便利店的周围虽然人流密集,整个社区却静悄悄的。当然,这种便利店里没有人与人的交往,只有简单的购物行为。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每次回顾各种各样的昭和的老行当,我的脑海里就会闪过类似的思绪。

一位流浪诗人从事过的工作

我对昭和时代的行当感兴趣,是遇到人称流浪诗人的高木护(昭和二年出生)之后的事情。他出生于熊本县,和我有着同乡之谊,我甚至有幸撰写了他的传记《流浪与土地及文学》,还在杂志《AERA》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现代的肖像》的文章,里面也写到了高木。从二战结束后不久,到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昭和三十八年前后,他一直在九州一带流浪,干过大约一百二十多种工作。那些职业基本以体力劳动为主,现在都已经消失了,例如浊酒铺、纸芝居屋、烧炭人、算卦先生、樵夫、砍竹人、碎石工人、矿工、剧场经理、三轮车夫、乞丐、码头装卸工人、小工、澡堂搓背工人、拾荒人、工读学生、隐坊等。其中也有称不上生计的工作,不过追循他工作的经历,可以感受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无法言说的人生悲哀。

以高木干过的那些工作为线索,再根据对他年幼时听闻的一些职业的调查,汇集成了于二〇一〇年出版的《昭和的工作》,书里我着重描写那些劳动者的人生。本书可以看作《昭和的工作》的姊妹篇,在前作的基础上主要聚焦于这些工作的具体内容。书中网罗了广义上的昭和时代(一部分跨越了明治、大正时代)一百一十五种庶民从事的工作,还添加了详细的工作内容与酬劳等数据,进行深入描写。这本书写作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思考那些工作为什么消失的过程。

同时,本书还有另一位作者—实力派插画家平野惠理子,通过她的插画,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职业。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关于工作的分类,以现行的《日本标准产业分类》为基准。页面设计上也趣味十足,请各位好好欣赏。

还请各位读者聆听如今已经消失的,或者正在消失的一百一十五种职业无声的呐喊。如果各位能从中了解昭和时代的侧面,得到些许在现代和未来的社会生存的启示,便是我身为作者的无上光荣。

另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下列各位人士的大力帮助,再次致以深深的感谢—纪田顺一郎、石井孝雄、黑木圣司、麦岛胜、高木护、早濑辉美、佐藤健士,以及熊本市博物馆等。另外,还要感谢原书房编辑部相原结城的大力协助。

泽宫优
二〇一六年二月八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