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2 我为什么要去坐邮轮

环游世界86天:和记者、歌手、美食家、摄影师、环球小姐、旅行家一起 作者:袁越


序2 我为什么要去坐邮轮

瞧一瞧看一看哪!搜狐招募自媒体人,乘坐歌诗达豪华远洋邮轮大西洋号环游地球一圈,历时86天,途经5大洲3大洋的18个国家和地区,一共28个目的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大约一年前,我看到了这则广告。怎么样,听上去很不错吧?我反正被它打动了,立即跑去应征,而且幸运地被选中。我为什么会被这趟旅行吸引呢?我的答案可能和大家不太一样,因为我不是被这28个目的地吸引来的,作为一名资深驴友,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我都去过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些目的地。事实正相反,绝大多数目的地我都很喜欢。比如纽约,那是这个地球上我最喜欢的城市,没有之一。我1995年第一次去纽约,立刻就爱上了这座城市,迄今为止已经去了不下10次,每次都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总之,这是一座去不厌的城市,只可惜我没能找到机会在纽约长住一段时间,甚是遗憾。

还有旧金山,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座城市。我1992年第一次去旧金山,就被熟悉而又陌生的唐人街惊呆了。虽然我留学的地方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距离旧金山有12个小时的车程,但我上学期间找各种理由去了好多次旧金山,和纽约一样每次都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后来我有机会去硅谷工作了一年,更是经常开车进城,在一年的时间里逛遍了整个旧金山湾区。这次有机会故地重游,当然喜欢得不得了。

除了这两个“老相好”之外,我还去过科伦坡、开罗、巴塞罗那、迈阿密、牙买加、洛杉矶、夏威夷和东京等很多目的地,其中夏威夷和科伦坡去年才刚刚去过,也都非常喜欢,一点也不介意再去一次。

问题是,如果我只是想去这些城市旅个游怀个旧,坐飞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邮轮又慢又贵,不太会是我的首选。

所以说,我之所以选择坐邮轮,和目的地关系不大。我就是想借此机会过几天不一样的生活,并在环游地球的过程中体验一下古代旅行家们那种历经磨难的旅程,顺便思考一下人生。

对于大多数中国游客来说,邮轮恐怕还是一种相当陌生的旅行方式,但在欧美国家,邮轮早已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如此,有些退休人士甚至把房子卖掉,把家彻底搬到了船上。当然我还没到退休的年纪,仍然打算继续做一名光荣的背包客满世界乱跑,但邮轮很不一样,它强迫我换一种我已经不习惯的方式生活一段时间。在船上,我每天都会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却又不必担心交通、上班打卡或者油盐酱醋,也没有网络可以分心。无论饭菜多么诱人,吃饭前不用照相发微博,看书时不用每隔2分钟就合上书本刷一圈微信……

等等!这不就是10年前我的生活吗?那个时候我每天可以读几十页书,写好几页读书笔记,睡觉前还能认认真真地看完一部电影。我很怀念那段时光,希望这次环球旅行能让我回到从前,好好反省一下我被互联网分割成碎片的生活。

当然了,船上也不是不能上网,互联网作为工具还是很好用的,我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把旅行笔记传出去和大家分享。但是,我希望这次旅行能让我尝试一种不同的写作方式,这很可能比改变生活习惯更难。我以前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给《三联生活周刊》的“旅游与地理”栏目写稿,这个栏目的文章可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借旅游的名义写世界各国的人文历史和政治经济现状,对于文章的知识性和视角的要求都非常高,个人化的东西则被减到了最少。而这次旅行就不同了,我唯一的任务就是给自己在搜狐的公众号账号写游记,所以我希望能换一种方式,写点真正的旅行笔记,和大家分享旅人的生活。

我也不知道这么写成不成,大家爱不爱看,试试呗。

当然了,作为一名据说情商很低的理科生,我肯定不会写风花雪月,或者“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那种“到此一游”式的流水账,我写不出那样的东西。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写点严肃的内容,只是换一种更轻松的表达方式而已。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地方我们通过书籍和纪录片就可以知道得一清二楚了,何必要亲自走一趟去了解呢?这个疑问当然是有道理的,通过阅读,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早就超越祖先成千上万倍了。但是,坐船亲自走一趟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搜狐的宣传册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知道船的样子,
我知道海的样子,
我知道港口的样子,
我也知道海滨城市的样子,
但我从来没有,
用自己的身体测量过它们的温度,
我希望通过这次环球旅行,
从感情上亲近我们唯一的家园。

《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 袁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