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说明

桃花扇(古典文库) 作者:[清] 孔尚任 著


出版说明

《桃花扇》是清初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年轻时隐居曲阜石门山读书,后得康熙帝赏识,授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著作有《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桃花扇》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铖企图笼络侯方域,因李香君的反对而没能得逞,转而投靠奸臣马士英。马、阮等迎立福王,把持朝政,排挤和打击正派人士。侯方域被迫远依史可法,李香君也被征选入宫。后清兵南下,攻破南京,侯、李得以在南京栖霞山重逢,最终相偕出家。剧本以侯、李姻缘为经,亡明痛史为纬,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兴亡过程,揭示了弘光王朝必然覆亡的命运。

清初的许多剧作者一方面继承了明代《浣纱记》《鸣凤记》等历史剧、时事剧的传统,一方面受当时注重明史研究的学风的影响,创作了许多以明朝史事为题材和以怀明为基调的剧本,如李玉的《清忠谱》《万民安》,吴伟业的《通天台》《秣陵春》等,《桃花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取材于离作者年代并不久远的历史巨变,作者从一些亲历巨变的人口中和各种野史笔记小说里博采遗闻,择汰验核后写入剧本,使剧本情节和史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但是《桃花扇》作为历史剧,毕竟不能等同于信史,它具有文学的虚构性。孔尚任在注重史实的同时,谨慎点染,做到了虚实相济,使观众在情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能得到有益的历史喻示。另外,清初“文字狱”大兴,作者在统治者敏感的历史问题上不可能直言不讳,故曲笔和含糊其辞处在所难免。

明清传奇以平庸的才子佳人戏居多,有“十部传奇九相思”之说,而《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先声》),给爱情戏注入了崭新的生活内容,赋予了重大的主题思想,使其富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令人耳目一新。剧本情节自然紧凑,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结局破除了大团圆的俗套,这是《桃花扇》一剧的三大特点。另外,在戏曲结构、音律与曲意的关系、曲白两者的配合等方面,作者也敢于打破陈规,进行大胆创新。无论是从主题思想,还是从艺术成就方面来说,前人把《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并誉为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是毫不过分的。

本书以北京图书馆藏康熙刊本为底本,参校暖红室本、兰雪堂本、梁启超注本等版本。不当之处,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