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封信

家书里的大学:一位保送北大读研生的成长历程 作者:王宝玉,王毅 著


第五封信

给自己施压,才能保证自信

妈妈

大学的生活好像永远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天都有新鲜的事情等待你去做,每一天你都可以尽情发挥你的热情。这种生活对我这样的青年人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

您知道(别说您不知道),除了在小时候我很合群以外,我大部分时间都显得不太善于和同学交往,尤其是在初中和高中。我在高中换好几次班的经历,为我保留了丰富的交际经验,尽管没有刻意地和同学表示热情,但现在我和同学的关系非常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和他们总在一起玩或聊天,而是说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快乐可以共享,而且我还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也想学习哲学了!因为我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博学而且发言很有思想(他们这样说我的),我猜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我这样

我在高中八班深刻体会到,如果和同学关系不好,就根本不可能一起工作。上个星期六,我和寝室里两个同学一起参加学校举办的篮球联赛。要知道参赛的几乎全都是搞运动的,我们理所当然不可能赢。可是,由于我们的“精诚团结”,居然赢了一场,而且一点侥幸都没有!胜利固然值得高兴,更让我感动的是胜利之后,我们三个人抱在一起一齐吼叫,发泄着我们的狂喜,共同分享着胜利的喜悦,一直谈论着球赛的过程。

我已经好久没有和别人一起享受共同工作的果实了,我差点感动地哭出来。现在回想起来,以前除有父母指导和关心以及一两个朋友交谈以外,生活都是我一个人走过来的。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我确实和集体脱离得很远。人都说“分享可以让快乐加倍”,真是一点错也没有。不过,我还是很清醒地认识到,我的路必然是一条孤独的路,我必须习惯自己独自走下去。

最近,我和同寝又一起参加英语配音大赛,尽管实际上没怎么练习,可是我们居然进入决赛。和打篮球时一样,当我们在寝室里收到短信说我们进入决赛时候,我们五个人欢呼雀跃。我在想,爸爸和集体离得比较远,妈妈较早地离开集体生活,是不是失去共享成功喜悦的机会呢?

上个星期天和高中同学C一起逛一趟长安街,大致把重要建筑都认一遍,觉得把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能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务院和中南海戒备相当森严,十几米就有一个警察,在天安门更是到处都有警察。C过得好像不怎么顺心,因为他有一个运动特招的同寝,成晚打电脑,使他根本不能好好休息。他和我一起逛的时候,一提到学校生活就显得不怎么高兴。看来,我对现在生活没有不满意是不正常的。

这两周我又出去听四堂课,有一堂是在人大听的。我确实从听课中收获不少。北大老师的话使我对于自己痴迷西方哲学的状态产生自觉,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一个中国人,无论从什么角度,投入全部精力去研究异质文化意义不大。我的志向是用哲学对社会产生一些作用,而不是单纯为培养思维能力。西方哲学只能是一种“课外知识”,任何想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的想法都是天真的。我必须在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利用自己的思想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只有像清朝末期中国涌现出的“中西兼修”的大家那样,我才能完成我的抱负。我想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从现在开始。

我已经差不多读完《心理学的故事》,应该说收获很大。起码我认为心理学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学科,很多研究也是我相当感兴趣的。我尤其对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感兴趣,以后一定再看一些书

我现在已经玩过很多运动,惟有网球还从未涉猎过,我想买一副网球拍,体验一下网球。一个网球学生用拍大概200元到300元之间。

我已经和另外一大连同学说好,一起买票回大连,大概在22号左右回大连。

我得承认最近学习不是很紧张,因为乱七八糟的事太多,不过我在思想上可一点也没放松,一有时间我就去自习,我会尽快给自己加压。不用劝我“不要太累”,我认为我自己松懈,那就一定是松懈了。只有给自己施加压力,我才能保持自己的自信。在这个学校里,自信是永远都不能放弃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得到加强。如果我失去那种自信,堕落和平庸是迟早的事情,更何况我是一个善于悲观的人。我稍微累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祝爸爸妈妈笑口常开!

儿子

2004.12.9  星期四

用成绩说话

亲爱的儿子:

关于你的学习,妈妈想说一点想法。说真话,儿子,一说到这些问题,妈妈就感到心中不安,怕我儿子不屑一顾。一是我和你爸爸沟通了,二是你要相信妈妈的经验。要到期末考试了,我认为在一个学期最后的一个月,你应该用全部力量来应付考试,要用成绩证明,你不但有深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你也有能力在考试上是最优秀的。高中的教训你不应该忘记,儿子,你是班级学习委员,大家都认为你是优秀的,如果你期末考试不理想,就会对你曾经的优秀大打折扣,这是毫无疑问的。你一定要用成绩说话,这是很重要的。考试成绩好,会使你锦上添花;不好,则可以使你前功尽弃。我想我说的一点也不严重,事实就是这样。建议你这段时间不要写文章,花精力把学业搞好。

妈妈

2004.12.13

  1. 高中按照成绩排班。曾经因为全学年前50名进十班——最好的班级,后来因成绩下降,从十班离开,回到普通班八班。又因成绩好,进了另一个快班——二班,最后在二班毕业。
  2. 些许的自恋有益于缓解坚持所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当我决定保持特立独行的时候,自恋成为了很重要的防御机制。
  3. 这也是我从未放弃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篮球已经成为我体验人际交往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只不过这里更单纯,更真诚。本来集体活动应该给个体带来分享的快乐,但是我发现在学校里并不能找到与我有共同志向的人或者组织,所以自然没有办法去分享什么。但是集体活动是必不可缺的,所以我选择了篮球。我大部分的大学朋友都是在篮球场上结识的。
  4. 我读书的习惯是先从通俗科普入手,然后逐渐专业化。虽然很多老师的经验是要读“原著”,但是为了扩展知识面,我选择了比较“快餐”的做法。也许这就是区别“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标准。
  5. 自信是一种类似信仰的东西,坚持它并不是因为某个理由;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从我的经历来看,当结果是好的时候,说明你的自信是正确的;如果结果是糟糕的,那么说明那不是自信而是自负。除此之外,实在是无法在结果之前判断自己的自信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只能说,在类似远大理想这方面,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就相信自信会带来好的结果吧——不管结果会有多糟糕,否则你连实现理想的机会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