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鱼头、鱼尾、鱼骨头

一路风景 作者:于保月


鱼头、鱼尾、鱼骨头

——海边拾趣系列之六

在渔家吃鱼,还有一条重要的忌讳切不可忘,就是在吃任何鱼的时候,盘子里的鱼上面的肉吃完了,不能随便翻过来吃,要从底下慢慢地把下面的肉掏出来吃。据说,这是长年在大海风浪中捕捞的渔民们最重视的一种讲究。

海边人吃鱼特别有趣,也特别有讲头。

前面说了,渔民们在海上捕鱼的时候,船上吃饭一般是不吃鱼肉的,大家都会把当天打上来的最大鱼的鱼头和鱼尾剁下来,放到锅里后,顺手从船边上弯腰舀一瓢海水加到锅里,什么作料也不加,就这样把鱼头鱼尾炖熟便吃。外地人不知道,这种吃法从何而来?按时下讲究科学营养健康的角度,是吃鱼头补脑子。那么,吃鱼尾巴是补什么呢?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我,对这个问题始终没得到一个确切的说法。只知道,大人们都愿意这样吃,老人们也是这样的。

记得小时候过年,家里老人们都要用萝卜块炖一条咸鲞鱼,说是“想什么有什么”。这种鲞鱼的尾巴大人们都特别愿意吃。有一次,家里炖了一条这样的鲞鱼,我那时候小不懂事,就抢先把鲞鱼的尾巴夹到了自己的碗里,为此还被大哥狠狠地打了一筷子,意思是小孩子不能先夹鱼尾吃,要等长辈先吃。父亲慈祥地看着我:“吃吧,吃吧尝尝是个啥滋味?”我赶紧放进嘴里嚼了起来,感觉比鱼肉香,而且越嚼越香,香得像吃肉一般满嘴流油。

从此,就知道了鱼尾巴的好处,每天渔船靠岸后,小伙伴们都抢着钻进船舱里抢鱼肉吃的时候,自己就专拣鱼尾巴吃。

还有鱼头也是一样,尤其是吃那种新鲜的大鲅鱼的时候,虽然现在不少饭店都有一道美味鲅鱼馅饺子。可小时候在老家,炖鲅鱼吃鲅鱼头,的确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

鲅鱼头尖嘴齿锐骨硬,但硬骨头里含有一种特有的鱼香,这种鱼香只有刚出水的新鲜鱼头才有,如果是经过冰冻或长途运输后,这种特有的香味就不复存在了。在海边渔家,招待客人时还是会将整条鲅鱼做好上桌的,但只有家人用餐时,才会将鲅鱼头和尾巴进行小火慢炖,在不加任何作料的情况下,做好的鱼头鱼尾刚出了热气腾腾的铁锅,一股清香随风扩散,弥漫在鼻口间,让人垂涎欲滴。

刚做熟的鲅鱼头上桌后,需要用筷子将鱼头从嘴巴处拆开,把每一块骨头分离,然后,夹起其中的一块慢慢放进嘴里,连骨头和骨头里的肉一起反复地嚼,虽然肉没多少,但在嚼的过程中所品咂出的味道,如同一种新鲜的肉香与鱼肉的香味混合到了一起,绵绵不绝,回味无穷。

鲅鱼的尾巴是一种类似刷子状的V字形软骨组织,不知道其中味道的人,一般在做这种鱼时会将尾巴作为废料扔掉。但正因这种鱼尾的特有成分,才成就了这一美味的诱人之处。鲅鱼的尾巴在接近肉身处是特别细的,鲅鱼只有身体中间的一根硬刺,连着尾巴处。因此吃鲅鱼的尾巴本身是没有多少肉的,只有知道其中门道的海边人,才懂得这一奥妙。鲅鱼尾巴要先吃掉连在尾巴处的那一截细小的肉身,然后将尾巴从“V”字处分开,把其中的一片放进嘴里,顺着其中的软骨脉络慢慢细嚼,仔细地回味其中的鱼香,直到味道由浓变淡为止。

在渔家吃鱼,还有一条重要的忌讳切不可忘,就是在吃任何鱼的时候,盘子里的鱼上面的肉吃完了,不能随便翻过来吃,要从底下慢慢地把下面的肉掏出来吃。据说,这是长年在大海风浪中捕捞的渔民们最重视的一种讲究。船在海上漂,人在浪里走,最怕的就是翻船。吃鱼时翻身最能让人联想到翻船。也许正因为此,渔民们吃鱼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翻那个鱼身的。

鱼吃完了,剩下的就是鱼骨头了。在过去,骨头是废料,随手就会扔掉。可如今,鱼骨头也成了好东西。一是可以做成鱼饲料,二是可以做成鱼骨头食品出售,而且卖得非常火,有的都出口到了国外。

说到鱼骨头,不能不说说一种“蛤蟆鱼”。这种鱼头大口宽,露着长长的尖齿,大肚子里的货也不少。有像围巾似的鱼,长长的,厚厚的,海边人家都会将它晾在绳子上,干了后用火烤一下吃,非常香还有一种鱼肝,类似于鹅肝大小,粉红相间,味道鲜美。这种鱼浑身软骨,骨头里的骨髓硬实,吃起来咯吱咯吱响。晒干后,冬天里炖萝卜吃,味道特别诱人。

听家乡人说,现在这种鱼基本打不着了,有时候打上来一条,也特别小,肚子里的货也没有过去那么多了。据分析,现在科技发达了渔民们使用的捕捞技术比过去更加先进,但往往越是先进的技术,对大海里的自然生物的破坏也就越加彻底。听他们讲,有时候大的捕捞船用一种大而密的拉网一拉,大大小小的鱼虾基本被拉光。

海味好吃,吃得多了,自然繁衍就跟不上了。有一个苦涩的笑话说的是深海里的鱼类,只要经过我们这边的经济区边缘,就会互相提醒:“那边不能去,去了就再也甭想回来了。”但愿这样的笑话早日成为历史,让人类与海洋鱼类成为真正的朋友。

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