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玉叶金柯:带着骄傲降落红尘

陆小曼:绝世风华里的寂寞烟云 作者:陈琅语,智杰轩,出品 著


1.家族与背景

江苏常州的樟村现属丁堰镇,是一个大的村落。樟村陆氏共分十大支派(修谱于1920年),陆小曼的家属于其中“北园村派”。“北园村派”是在明末清初时第七十一世陆万钰由樟村迁居到常州城东门外北园村蕃衍而成。北园村原址紧临天宁寺,在现在的红梅公园内,1959年红梅公园扩建时,已被拆迁。

樟村陆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是老一辈的人记得祠堂的院子里曾经有一棵参天古银杏树,四五个人才能将它合抱起来,十几里外就能遥望得到,估计此树已有百年甚至千年树龄。19世纪,陆氏宗祠曾在咸丰战乱中被毁坏,到了同治年间,族中人开始重建宗祠,百余年后,宗祠再次落败,几近倾塌,2004年,陆氏后人重修宗祠,修复之后的陆氏宗祠虽然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但仍然保留下了很多的古旧物件。门楼上“陆氏宗祠”四块阳文砖雕,此乃前清旧物,几近完好;宗祠内的门磴、阶沿、石础、梁柱多为旧祠原物;长窗短牗虽然是后来配齐的,可仍然古香古色,与祠堂内的设施十分相配。

陆家是个大姓。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曾为一个叫陆荣昌的人亲笔题写匾额:“饥溺为怀。”《孟子·离娄下》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太平天王洪秀全《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天京,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饥溺朕饥溺,恫瘝在抱秉至情。”其实就是在赞美佛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陆荣昌在晚清时任朝议大夫,太平天国运动时,举家搬迁,最后在上海落户,慷慨解囊,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他去世十年,清誉如新,得黎元洪赐题匾额。他,就是陆小曼的祖父。

陆小曼的祖父陆荣昌是樟村陆氏北园村派第七十八世孙,小曼的父亲在宗谱上名“子福”。陆小曼谱载“待字”,修谱那一年陆小曼年仅十八,那时的陆小曼尚未出嫁,还在憧憬着爱情,也还未遇见影响了她一生的那个人。

陆子福,字厚生,又字静安,官名定,号健三。正妻徐氏(武进鉴渊公长女),后又配吴氏(武进中丞耔禾公长女)。因他少时的发奋努力与天生的资质,逢考必中,所以家中长辈为他改名为定。陆定善山水,喜着青绿色,著有《啸雪庵集》《图绘宝鉴续纂》,是晚清的举人,邑庠生,即补知县,度支部员外郎,资政院一等秘书,二等嘉禾章,财政部参事,赋税司会办。早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是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与曹汝霖、费保廉等人都有非常好的关系。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在袁世凯任大总统的民国年初,曾下令逮捕陆定与许多其他同盟会会员,其中共十三名会员被杀害。陆定被曹汝霖、张一鏖等人营救而幸免于难。

陆定是国民党,也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陆定经同乡翰林汪洵之的推荐入度支部就职,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陆定的晚年境遇不佳,本对陆小曼的二次婚姻非常不看好,在与陆小曼、徐志摩定居上海后,日渐消瘦,加之本身就患有糖尿病,于1930年因病逝世,享年仅57岁,葬于宝山县江湾镇。

吴曼华,小名梅寿,出身名门,多才多艺,有深厚的古文底蕴,更擅长工笔丹青,是陆子福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当时少有的知书识理的女性。本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的长女,上祖吴光悦,曾任清代江西巡抚。

显赫的家族背景让吴曼华的一生小心翼翼,从《曼华女士小史》这本资料里发现,她的家人簌六山房主人曾经评价过她说:“生而韶秀曼丽,且聪慧绝伦,妙解音律,笙笛皆其所长,兼工棋,诗词清丽可诵。”

嫁给陆子福之后,先后生育了九个子女,其余八个均不幸早夭,对此陆家父母十分痛心,只有排行第五的陆小曼幸存,其中曼字就是取自母亲的名字。由于陆子福与吴曼华得子不易,所以视陆小曼为掌上明珠。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从小对陆小曼十分看重。

2.冰雪聪明的少女

回往前尘,提及旧事,诉不尽人间百味,解不开愁情离殇。只是那百媚千娇,让人回味,引人伤心!

陆小曼,民国时期芬芳的红颜,灿烂明媚的女子,她笑靥如花,芳名流传至今,她的美丽笑靥中沉淀着动人的传奇人生。老上海的繁华和颓唐述不尽陈年往昔,却时时盼着新艳的故事。

陆小曼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是大城市的姑娘。优裕的家庭条件让她受到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教育,出生在这样有钱有势的家庭,父母又是中年得女,可以说是把小曼快要宠上天了。

小曼幼时在上海的幼稚园度过,因为机灵漂亮,非常招人喜欢。6岁那年随母亲从上海到北京,与父亲一起生活,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

繁华的上海和老城北京有着很大的不同,她非常喜欢这座古城,喜欢古老的城墙,如同千年的智者述说着隐隐尘世,像悠长婉转的曼妙女子灵灵弱弱的音长。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对小曼十分严厉,她按照上流社会对淑女的要求教育陆小曼,既要求她严守礼教,又让她学习上流社会女子应该具备的礼仪知识。陆小曼自幼所受的教育和后来的发展都是朝着贵妇、名媛的标准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她不像林徽因那样,被教育成做个改造社会的职业女性。两人最初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她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消极应世,贪图享乐,玩世不恭;后者积极向上,人格独立。虽然陆小曼的行为似乎比林徽因更激进、更果敢,可那只限于爱情,她从不关心社会,只关心自己。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陆小曼多才多艺,她善工笔画,而且有着深厚的古文基础,既是一代才女,又是一代名媛。陆小曼的母亲教育她遵守礼教,规范行为举止,督促她学习,亲自教她画画,也正是由于母亲督教于她,她对母亲还是有几分畏惧的。

母亲不在的时候,也有小朋友偷偷趴到窗前引她出去玩耍,伶俐的小曼一个会意的眼神,支开仆人逃之夭夭,惹得仆人们追着她的脚步四处奔走。但是没过多久,小曼就开始痴迷于诗词灵动,陶醉在丹青的静美之中。

陆小曼从小就非常机灵。民国初期,袁世凯专政,当时受波及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活得小心翼翼的。陆定每天都带着党章去上班,一天,父亲刚想去上班,陆小曼却对父亲说:证章证件不要带在身边,今天还是取出藏起来好。果不其然,陆定刚到部里,就受到了检查,被带到警厅软禁起来。当晚,大批警察包围陆家,他们开始对陆小曼进行审问,原以为可以从孩子的口中套出真话,哪知陆小曼却不慌不忙,在淡定自如的对话中救出了父亲。

当时警察问陆小曼:“你爸爸的书信都藏在何处?”陆小曼回答:“爸爸的书信、公文都放在办公室。”警察又问:“私人信件呢?”陆小曼反问道:“不是都被你们翻出来了吗?”警察吃了瘪,不再继续追问,没过多久,陆定就被保释出来。当时的陆小曼只有九岁,已经有了忧患意识。从那之后,父母更加珍视这个孩子,觉得她冰雪聪明,是全家人的福星。

陆小曼在最好的学校受教育。7岁的时候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14岁的时候就读于北京女中。

老北京的北长街上有个161中学,它的前身是建于1913年的北京女一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初创建之时,这所学校的课程表就有国文、日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体操、生物、劳动、图画、音乐、修身、历史、地理、国术等,真正做到了中西结合、知识全面。陆小曼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读书的。

儿时的陆小曼很是调皮,常常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次,父亲因此事气得暴跳如雷,狠狠打了她一顿,从那之后她才逐渐懂事起来,认真读书。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生在富贵之家,是陆小曼的幸,也是她的不幸。显赫的家境,叱咤商场与政界的父亲,出身良好的陆小曼自带优越感、荣耀感,她充满了自信。在父母给她创造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下,她变得骄奢任性、清高自负。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有玩伴丢下她,她就会有一种被抛弃、被轻视、被愚弄的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很长时间都无法摆脱这种情绪。类似的事情让她很难与人推心置腹、和睦相处,变得更加任性、骄纵,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其实,做父母的除了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开阔女孩的见识和视野,帮助她树立远大的理想。陆小曼虽然有倾国倾城之貌,才华横溢,却没有什么人生理想,甚至一生都未独立过,这也可以说是她这一生的遗憾和悲情基调。

陆小曼的父母给了她他们所期望的一切,只是忘记了赋予她独立的性格。陆小曼的父亲在外做官,母亲吴曼华手把手教陆小曼作为名媛的言谈举止和内涵方面该具备的特质。站立行走的时候亭亭玉立,回眸一笑百媚生,谈吐得当,举止大方。以至于后来人们提到陆小曼的时候无不赞扬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别具风韵,都夸赞她说话聪明、好学、有才情。除了外在培养,吴曼华还非常注意女儿的内在培养,亲自教授她丹青笔墨、古文诗书,才使她有如兰的气质,沁人心脾。

小曼的成长似乎冥冥之中超乎寻常的顺畅,每次上天有意眷顾一个人时,都会赋予她一段传奇,一段不可思议的故事,让她的生命青藤爬满墙头,留给后人回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