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志摩:冥冥中自有牵引

陆小曼:绝世风华里的寂寞烟云 作者:陈琅语,智杰轩,出品 著


1.浪漫诗人徐志摩

正当陆小曼和丈夫“话不投机半句多”,渴望冲出围城获得自由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民国大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是金庸的表兄,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金融学,三年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远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

徐志摩在《给新月》中谈到发起新月社的原因时说道:“我们当初想望的是什么呢?当然只是书呆子们的梦想!我们想做戏,我们想集合几个人的力量,自编自演戏,要得的请人来看,不要得的反正自己好玩。”就这样,那个颇具盛名的文人社团因为“好玩”而成立了,住在北京石虎胡同的徐志摩是其中的精英,其中还包括很多日后有名的文豪:胡适、闻一多、梁实秋、余上沅、丁西林、林徽因等,吟咏啸傲。

徐志摩家境富裕,曾就读于国内家塾、硖石开智学堂、杭州府中学堂、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在北大期间,徐志摩曾拜梁启超为师,而且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在剑桥大学那两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梁虽然是师徒关系,但是二人的思想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已经接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不顾世俗的眼光,舍命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争取恋爱、婚姻的自由。

其实在结识陆小曼之前,他曾有过两段感情经历。第一段是奉父母之命和张幼仪结婚,深感和妻子之间缺乏感情。1920~1921年,徐志摩在伦敦认识了钟灵毓秀、冰雪聪明的林徽因,他觉得这才是自己理想中的伴侣——美丽、纯洁、天真、活泼。他们二人在英国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回国后,他仍然无法忘记这个清新脱俗的“林家女孩”。

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温柔贤惠、会持家,可并不太适合浪漫诗人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和张幼仪离婚。

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弟子,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已有婚约。梁启超得知徐志摩为林徽因离婚而且为林徽因辗转回国的事情后,曾以训教弟子为由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希望徐志摩可以再三考虑这件事,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乐而让身边的人痛苦,也不能沉迷于男女情爱的幻境之中而徒增烦恼和苦痛,应该懂得看开和放下。言辞恳切,让人感动。

可徐志摩已然心意已决,所以没有如梁启超预料中的良好回应。徐志摩回信说:“我知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他告诉自己的恩师,自己并非只顾自己私乐而让他人痛苦,他只是想要跟着自己的内心走,想到灵魂驱使的地方寻找幸福。之后极洒然地写了两句话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从巴黎回来的徐志摩立刻和林徽因表白了,可满纸的情话却吓坏了年幼的林徽因:“也许,从现在起,爱、自由、美将会成为我终其一生的追求,但我以为,爱还是人生第一件伟大的事业,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的自由了……当我的心为一个人燃烧的时候,我便是这天下最最幸运儿、又是最最痛苦的人了,你给予我从未经过的一切,让我知道生命真是上帝了不起的杰作。”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可以让我匆忙行进的脚步停下来,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你说你要走的时候,我没有挽留,因为我知道,从你蹙眉的那一刻起,你早已不属于我了。我还是原来的我,可是你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你了。

徐志摩的爱来得太凶猛,惊吓了林徽因,而且她也因为他抛弃了张幼仪的行为而深深自责。她没有想过徐志摩会为了她而离婚,甚至十六岁的她都不知道该对徐志摩抱有什么样的情感。徐志摩的眼神是那样的炙热,像一团烈火,又像一把利刃,让她无所适从。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执着伤害了任劳任怨的张幼仪,所以让她不敢靠近他。

虽然不知道自己对徐志摩的感情,但是林徽因明白,自己无法回馈他的这份感情,因为她一闭上眼就会感到害怕,那段时间,她时常想起自己的母亲,之后由母亲联想到张幼仪,母亲的痛苦为她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父亲的无情让母亲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靠近的刺猬,她竖起了全身的尖刺,却只能将父亲越推越远。在和姨娘的较量中,母亲早已丧失了自己的独有的魅力,只剩下一副充满幽怨的躯壳。没有人知道从爱到不爱要经历多长的时间,也没人知道海誓山盟最后是否会渐行渐远成为路人,但是母亲何雪媛成为林徽因面对这段感情时的枷锁,深深地扼住了她的喉咙。她无法因为自己而去伤害另一个无辜的女子,虽然那不怪她。

泰戈尔来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再次接触,但此时的林徽因已经决定和梁思成同赴美国求学。徐志摩很是沮丧,正当他因为失恋而终日颓丧之际,他遇到了陆小曼。

泰戈尔64岁生日时,京城名流排演了诗剧《齐德拉》,在协和医院的礼堂,林徽因扮演齐德拉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当时的徐志摩,眼中只有林徽因。那个时候,陆小曼站在礼堂门口发售演出说明书。

一位叫赵森的人事后回忆当晚:“在礼堂的外部,就数陆小曼一人最忙——进来一位递上一册说明书,同时收回一元大洋。看她手忙脚乱的情形,看她那瘦弱的身躯、苗条的腰肢,眉目若画,梳一丝不乱的时式头——彼时尚未剪发,斜插一枝鲜红的花,美艳的体态,轻嫩的喉咙,满面春风地招待来宾,那一种风雅宜人的样子,真无怪乎被称为第一美人。”陆小曼和徐志摩是一个圈子的人,他们迟早会相遇的。

其实,王庚也是梁启超的弟子,擅长交友的徐志摩没过多久就和王庚打成了一片。当时新月社的活动很多,徐志摩、胡适、王庚夫妇经常聚在一起。虽然同为梁启超的弟子,但二人的思想观念确实天差地别,王庚沉稳踏实,徐志摩动荡漂浮;王庚视工作如生命,徐志摩视爱情如生命。这也为后续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相熟相倾埋下了伏笔。

王庚虽然是个武人,却颇具文人气质,和文化圈的人来往密切。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王庚是早期会员,编号34号,而徐志摩的编号是93号,可见王庚资历之老。但文人气重的王庚偏偏没有文人的情怀,做事一板一眼,因此不招陆小曼喜欢。

2.胡适:可遇不可求

说起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相识,就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人物——胡适,小曼和志摩在一起可以说是胡适一手促成的。

胡适是北大教授,也是新月社的大哥,他是在徐志摩之前认识陆小曼的,而且被她的美丽动人所倾倒。他在画家刘海粟来北平的时候对他说:“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刘海粟和胡适等人去王家见“王太太”,底下人只是通报说“小姐就来”,海粟心里疑惑:我们要见的是位太太,就是还年轻,也不能称之为“小姐”啊?

其实这其中还是有原因的,王庚家道中落,他和陆小曼的婚事是陆家一手操办的,下人中很多都是陆家带来的,所以一直没有改口,仍然称呼陆小曼为“小姐”。日后她嫁给徐志摩,下人也跟着过去伺候,仍称她为“小姐”。没过多久,小曼就出来了。海粟眼前一亮,心中不禁感叹:“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

胡适和陆小曼之间也曾有过一些暧昧情愫,只不过这段感情并未成型。

1925年5月3日,胡适把歌德的一首诗写好后送给陆小曼:“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该把这糊涂世界一齐都打破,再锻再炼再调和,好依着你我的安排,把世界重新改造过!”陆小曼回信也说:“我还有时恨你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

1925年6月,陆小曼给胡适写英文信,其中一封上写道:“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热得很,什么事都做不了。只希望你快点来看我。别太认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最重要的,我求求你为了你自己,不要再喝了。就答应我这一件事,好吗?你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呢?我还在等着呢!而且你也没有给我电话。我今天不出去了,也许会接到你的电话。明天再给你写信。——眉娘”信里的娇嗔如同小女孩一般,任谁看了都似融化了心一般。

胡适应该是对小曼动了情的,只是他不敢主动承认。胡适是有家室的。在他十三岁那年,母亲做主给他订了一门亲事,是个乡下的小脚姑娘江冬秀。而后胡适赴美学习,两人十四年未曾见面。1917年,胡适学成归国,回国之后就和江冬秀完婚。

1923年,胡适和正在杭州师范读书的同乡、当年婚礼上的伴娘曹诚英发生恋情,江冬秀得知后,“操起一把菜刀,一手搂住只有两岁的小儿子思杜(1921年生),一手拖住大儿子祖望(1918年生),顷间将刀勒向自己的脖子,对胡适声泪俱下叫道:‘你好!你好!你要那个狐狸精,要和我离婚!好!好!我先杀掉你两个儿子!再杀我自己!我们娘儿仨都死在你面前……’”胡适顿时吓得够呛,从那之后收敛了许多。其实江冬秀是个非常贤惠的女子,不仅对胡适好,对婆婆和族中子弟也都很好。

既然不能和小曼有什么结果,时不时去看望一下也好嘛。于是,胡适开始屡屡带着自己的朋友去小曼家中拜访,其中就包括徐志摩。

3.知音难觅,日渐倾心

徐志摩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授课,而且主编《晨报·副刊》,发表诗歌作品,文采飞扬,又颇具演讲天赋,惹人仰慕。此后他更作为泰戈尔访华时的翻译,陪同其在国内讲演,在民众面前的曝光率非常高,更加让人仰望。

他和张幼仪离婚之后,成了众多少女的偶像,被贴上了诸多标签:帅哥、才子、海归、教授、富二代、单身。据说,他演讲的时候,台下总有女学生的窃窃私语和仰慕者的尖叫,如同时下的明星出场一般。

颇具现代风格的诗人的演讲行云流水,充满流动的幻想,他的话语时而慷慨,时而温柔,让人不禁心波荡漾。

苏雪林回忆她见到徐志摩受邀到苏州某女子中学讲演时的情景,“记得那天天气极冷,诗人穿了一件灰色绸子的棉袍,外罩一件深灰色外套,戴着阔边眼镜,风度翩翩,自有一种玉树临风之致……他那天演讲的是什么题目,事隔多年,今已不忆,横竖不出文学范围。诗人宣读讲稿时,有一种特别音调,好像是一阕旋律非常优美的音乐,不疾不徐,琮琤顿挫,有似风来林下,泉流石上,实在悦耳极了。”

对于初见徐志摩的情景,苏雪林更是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那些留英同学在某高级酒店宴会,座中有诗哲徐志摩,兰子约我去瞻仰瞻仰。那一晚我才认识了钦羡已久诗人的‘庐山真面’。他的形貌大概很像梁实秋先生所形容:身躯是颀长的,脸儿也是长长的,额角则高而广,皮肤白皙,鼻子颇大,嘴亦稍阔,但搭配在一起,却异常的和谐。那双炯炯发光的大眼,却好像蒙着一层朦胧的轻雾,永远带着迷离恍惚的神情。这正是一双诗人的眼睛。诗人虽生活于这个尘世里,他的灵魂却栖息于我们永远不知道的梦幻之乡,或什么华严世界,所以如此吧。”

可以说,单从外貌上看,陆小曼和徐志摩是很登对,再加上徐志摩的才情,以及和陆小曼精神上的共鸣——一个失恋,一个嫁错了人……

其实,感情的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哪怕没有徐志摩,也还会有别人出现在小曼的身边,如胡适、张歆海。相对来说,朴实、贤惠的张幼仪似乎更适合勤恳忠厚的王庚,而他们却成了浪漫诗人和交际皇后在爱情方面的牺牲品。

徐志摩是个多情的诗人,他的心如火一般炽热。陆小曼呢?她在寂寞里苦怕了,就像她在《爱眉小札》序里说的:“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说来也十年多了),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娇蛮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了。”

徐志摩参加京剧义演,扮演《春香闹学》里的老学究,而陆小曼扮演戏中的丫鬟,陆小曼的风情透过一身古韵更是魅力十足,一下子吸引了徐志摩的注意。舞会上,徐志摩看到陆小曼的时候,两人相谈甚欢。当时的徐志摩正因为追求林徽因失败而阴郁,陆小曼的出现再次激发了诗人的多情。

此后,徐志摩经常拉着胡适用各种借口找陆小曼去看戏或赶舞会。王庚则专注于工作和仕途,陆小曼想出去玩,王庚就说:“我没时间,让志摩陪你玩吧。”而徐志摩来找王庚的时候,王庚就说:“我没时间,让小曼陪你玩吧。”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这种处理方法竟然导致了婚姻危机。

两人常常在一起游天桥、逛长城,不是去雨轩喝茶,就是到西山看红叶,朝夕相处,日渐倾心。那个时候,只要是陆小曼想去的地方,徐志摩都会陪她去,只要是她想做的事,徐志摩都会尽力去满足她。一个是绝代佳人,一个是风流才子,木讷的王庚给两人创造了机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况且两人又都是随性的人,把爱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也正是如此,二人坠入情网不可自拔。

陆小曼古文底子厚实,能填词作诗,非常敬仰徐志摩的才情,在陆小曼的眼中,徐志摩是个真挚、纯粹的人,他的真性情打动了陆小曼,和那些当官发财的男人不同,他的内心纯粹而美好,为了爱情而无所畏惧。徐志摩也对陆小曼感到痴迷,用他的话说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她那一瓢饮。”

结婚后,小曼一直都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自从志摩出现,她的心开始泛起涟漪,暗暗地跳动着。她想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无济于事,越想控制越是那么肆无忌惮地思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总是盼着徐志摩的出现,哪怕是他与王庚在交谈,自己只是在一旁偷偷地看上几眼。

她,自卑了,怯懦了。从小就娇惯任性,自我感觉良好的女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感觉。毕竟自己已是有夫之妇,是别人的妻子,如何能够对别的男人动心,况且还是那么一位有魅力的男人。想起自己读的书里的故事,突然觉得很真实,很凄美。以前总是觉得那些都是虚假的东西,别人杜撰的经历。此时的小曼真切地体会到书中女主人公的感受。志摩就是她梦里的那个男人,能够温暖她心灵的那个人。王庚是一个刻板、尽职、沉着、干练的年轻人,是一个工作狂,除了周末,平时绝没有时间陪小曼玩耍或说话。这种婚姻已经让小曼厌倦,生活中出现像志摩这样的男人,自然会让小曼感受到柔情。已经开始倒戈的心毫不犹豫地偏向了另一边。

此时的王庚对此全然不知,当时他被调任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想让妻子陪自己同去,陆小曼不好拒绝,只得和朋友依依惜别。由于陆小曼是京城社交界的名媛,她来到哈尔滨之后,冰城到处都张贴了陆小曼的海报。

冰城和京城是没法比的,陆小曼很快就厌倦了这里,没过多久就提出要回娘家,和王庚分居。王庚无奈,只好写信托胡适和张歆海照顾小曼。

跟陆小曼在一起的日子里,徐志摩写出过这样的情话:“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他毫无顾忌地向世人宣示自己对陆小曼的爱。

小曼的日记中也开始反思:“我现在才知道夫妻间没有真爱情而还需日夜相缠,身体上受的那种苦刑是只能苦在心,不能为外人道的。”在外人眼中的美丽、权势的登对,是无法了解精神上空虚对夫妻感情才是致命的殇。

王庚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妻子,他总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会逾越,可此时陆小曼和徐志摩之间的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

作为血气方刚的军人,据说王庚也曾对徐志摩起过杀心,但冷静下来之后,他还是希望可以挽回妻子的心。

4.美丽的梦成了真

小曼本身就是个名媛,即便是结了婚,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她需要的是快乐、自在的生活,至少在这些时候,她可以活出真实的自我。志摩的出现仿佛改变了小曼的一切,让她原本“认命”的心态发生了剧烈的波动。

志摩开始经常来王家串门,小曼总是隔三岔五就能看见他。王庚的工作非常忙,一直都是小曼陪着志摩。小曼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社交圈,她想多抽出些时间和志摩在一起。社交场上的欢乐不过是图一时之快,和志摩在一起,她觉得自己的整个灵魂都放松。

见小曼出去的时间少了,王庚知道,志摩的开导起了作用。王庚知道志摩的性格和小曼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之间极易相处,而且志摩是个有思想、有知识的人,一定会带领小曼走上贤妻良母的正途,逐渐远离那些腐朽的气氛。身体和精神都会一点点好起来,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他十分赞成小曼和志摩单独相处,希望一切都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可人算终究不如天算,事情不是像王庚想得那么美好。志摩的确开导了小曼,小曼也的确远离了娱乐场所,可她的心也离王庚越来越远。小曼原本就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再加上志摩的指引,她变得更加不安分。

以前的她,心里不过是有个期盼,希望未来有个美丽的梦。志摩出现之后,她发现爱情并非小说里的剧情,也并非镜花水月,它是能通过努力拥有的幸福。志摩就是她心中所想的男人,他不重名利,重情义。

志摩身上那股诗人特有的浪漫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她,每次和志摩单独相处都是一种享受。志摩每次都能让小曼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觉得志摩身上充满了神奇之处,让她忍不住窥探,忍不住靠近。女人对男人爱情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志摩的思想、谈吐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他博古通今,文采一流,而她,敬仰他、崇拜他。

小曼将心中的委屈告诉志摩。志摩也看出了小曼与王庚之间的问题。他让小曼放宽心情,好好生活。小曼的痛苦却愈演愈烈,时常在志摩面前流泪,她说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每天看着主人的脸色度日。她就是一个被别人豢养的宠物,一刻都没有为自己活过。爱情就是天上的月亮,只能远远地看着,绝对不可能拥有。小曼羡慕那些小说故事里的女人,虽然结局不一定完美,但是她们毕竟曾经为自己活过,轰轰烈烈地爱过。而她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机遇。志摩宽慰小曼,若真是如此痛苦,不如反抗吧。为自己的幸福努力一把,不论成败,此生也不会后悔。志摩对小曼说,你是一个绝世的好女子,美丽大方,多才多艺。你应该拥有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生活。我支持你,我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且我相信,你终有一天会美梦成真,自由地生活在天地间,将你的才华挥洒,为世人留下美丽的篇章。小曼静静地思考志摩对自己鼓励的话语,恍然大悟。是啊,还有时间,人生才刚刚开始,应该为自己争取。想到如何去努力小曼便灰心了,自己一个人如何孤军奋战,没有目的地,如何出发?终究是一个女子,一个人终究没有办法踏出一条违背世俗的道路。这样的想法也实属正常,小曼毕竟是一个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就算曾接受西式教育,她毕竟是炎黄子孙。中国女性身上的弱点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剔除。志摩知道了小曼的心思,他愿意与小曼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抗争。志摩对小曼说,自从看见你的第一眼,就知道你的与众不同,你的不可多得。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你愿意成为我的女神吗?小曼感动得落泪,她没有想到竟与志摩有这样的缘分。当你爱着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也深深地爱上了你,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小曼陶醉在志摩的柔情之中,这是她一直以来梦想的境况。小曼想这一定是上天给她的机会,让她脱离苦海,成为幸福的女人。志摩告诉小曼,为了他们的爱情,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生命。小曼是他爱情的终点,一切都是上天的旨意。在他最痛苦失落的时候,小曼就像天使一样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那么灿烂,光彩夺目,为自己的生活带来阳光和希望。他一定会珍惜小曼,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遇上这样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幸运,一个诗人如果没有爱情的浇灌,一定会变成一堆干骨,没有血肉,没有灵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文字,却不能变成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句。作为诗人的志摩,需要小曼这样的女人成就自己的柔情。她就这样出现了,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住进了他的心里。就算是落下夺人所爱的骂名,志摩也要将自己的真心付出,绝不后悔。小曼掉入混沌的深渊无法自拔,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这时候志摩出现了,将她拉进了现实的生活,并给了她希望和爱情。小曼想起志摩对自己的种种好,不禁羞答答地笑了起来。王庚从来没有让小曼有这样忘我的情怀,只有志摩才是与小曼心灵契合的那个人。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只有彼此倾注情感才能长久。一方的执着只能维持一时,不能拥有一世。能够拴住人心的东西唯有感情,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小曼与志摩已经深深地相爱,谁都没有办法阻止爱情的前进。知道彼此的心意后,小曼与志摩进入了甜蜜期,志摩与小曼单独见面的机会更多了,他们谈天说地,好不畅快。

5.爱情的“引导者”

爱情推动着人们执着地前进,不计后果,不惧艰难险阻。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爱情始终是人们赞美的佳话。当一个人走进你心里时,他就掌控了你的情感,牵动了你的情愫,只等生根发芽,为那那繁花盛开的一刻。

小曼和志摩的爱情是那么强烈,那么不计后果。只为奔赴华丽的人生盛宴,只为一生能有这样一次灿烂。

志摩为了小曼愿意放弃一切。违背自己的原则,背叛自己的朋友,不顾家人的反对,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可以,只为拥有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似乎拥有小曼就拥有了全世界,一个只属于志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礼数,没有痛苦和挣扎,只有他与小曼的爱情。志摩觉得,有小曼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小曼就是自己国度的王后,没人比小曼更高贵、更美丽。

恋爱中的人总是喜欢幻想,把自己脑海中的种种美好强加在爱人身上,当然了,梦幻也是爱情的一部分。脱离了现实,任何情感都纯洁得如同水晶,没有杂质,晶莹剔透,似乎透过它看到的这个世界都可爱了许多。

当初他们相识的时候,志摩已和前妻离婚,是自由身,而小曼却被婚姻所系绊,她的夫婿王庚是上流社会有地位、有前途的青年才俊,如果没有志摩对小曼的“引导”,“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了。”恐怕陆小曼是不会选择离婚的。

志摩对小曼的影响巨大,以前小曼虽然活在精神的孤寂和痛苦之中,却没有勇气改变现状。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不仅仅掌握在自己手中,可她又不甘心这样一直暗淡,暂时的看不到希望让她绝望过一段时间。

正当她以为黎明前的黑暗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志摩出现了,慢慢地,她在志摩的引导下看清了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她知道,志摩就是她的希望。

每次志摩和她谈及西方的先进思想时,小曼总是托着腮认真地聆听,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志摩如同一个精神导师一般,带领着小曼一步步走出阴霾,突破自我,勇敢地追求内心的夙愿。

爱情并非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的感情,当幻想慢慢接近现实的时候,所有人都慌了,内心那股想要得到的冲动也开始沸腾起来。正是因为志摩对小曼的热爱和志在必得,才让小曼走出婚姻,成为当时社会认为的不道德的女人。

但事实上,小曼是先和王庚的不和,才和志摩相遇、相知的。她说:“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所以,小曼并不是个水性杨花、见异思迁的女人。她是个情感的觉醒者,比起那个年代的普通女人,她不愿逆来顺受,她的个性和情感的觉醒帮助她走出婚姻,走向志摩。

她是个敢爱敢恨、活得很真实的女性。只是在当时的社会,普通人的思想中这样的女人离经叛道。封建礼教下的女人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只为衬托男人而生。而小曼这样的女人,注定要被世俗疑惑、消融。然而小曼从未惧怕过,她只是勇敢地前进,走向属于自己的理想的春天。志摩就是小曼看到的希望,她终于明白自己的思想不是遥远的梦想,是可以拥有的现实。

志摩曾对小曼说:“让这伟大的灵魂的结合毁灭一切的阻碍,创造一切的价值,往前走吧,再也不必迟疑!”可事情并非志摩想象得那么容易,周围所有的人都前来劝阻小曼,想让她悬崖勒马。

小曼心里清楚,前来劝阻自己的人都怀揣着一颗想要拯救她的心,她是感动的,只是她只能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志摩对小曼的影响巨大,小曼的内心赞同志摩,只是碍于强大的现实,让她不知该如何自处,毕竟自己如今已是别人的妻子,总是比不得那些未婚的女子,尚有选择的余地。压力让小曼喘不过气来,残酷的现实揪着她的心。

缘分来了,谁都不能逃避,只能面对。小曼深深地爱上了志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窗外的风景早就变得暗淡,社交场上的热闹早已无法引起小曼的关注。似乎只有和志摩在一起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她暗暗下定决心:给志摩一份完整、热烈的爱情。

小曼知道,自己不能不给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他们这样情不自禁地抑制不住地相亲相爱、难舍难分。志摩赞美小曼:她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地展露她的秘密。小曼快乐得如同一个贪玩的小女孩,整天跟在志摩身后,脸上的笑容渐渐增多,满足异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它能让一个陷入痛苦的女人重新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一个懂得爱情真谛的人,可以在爱情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小曼的心里,拥有志摩的爱情是自己这一生的荣幸。小曼从未后悔过,爱上志摩是正确的选择。女人的心事最坚强也最脆弱。当女人爱上一个人时,那个人如同蜜糖一般,滋润、甜蜜着自己的生活。她崇拜他、爱慕他,怀揣敬意与柔情。但是当一个女人开始变心时,外界的任何诱惑都会成为致命一击,此时的她们很容易受伤害,容易遍体鳞伤,消沉绝望。有时候,女人如同斗士一般,保护着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

此时的志摩是那么快乐,他在献给小曼的诗中写道:“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正当他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时,他们的秘密被人发现了。家庭和社会都无法谅解她和志摩的爱。当然,这也是当时社会的常态,没人会赞同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这样的先例,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被世人诟病,无立足之地。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反对他们,志摩顶着巨大的压力。可他并未退缩,为了小曼,他愿意付出一切。这就是志摩的坚定信念,也正是这颗坚强的心成为小曼和志摩爱情的催化剂,让他们之间难舍难分,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这两颗炽热的心交织在一起。

6.无独有偶

小曼的母亲说,小曼是因为接触徐志摩这种人,又看了太多的小说才最终选择离婚的,这确实也是当时新潮的名媛淑女们离婚的原因。小曼这一代,女子的生活已经开始改变。各种歌颂爱情的书籍也传进中国,加之接触了开明的绅士,了解了一些西方思想,中国的名媛淑女们开始变化,追求爱情是她们变化的第一步。

火红的朝霞渲染着整个老北京城,来来往往的人群夹杂着各种叫卖声。北京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是这么热闹,红墙绿瓦都散发着暧昧的气息。院落里的树显得更加青翠,蝴蝶在花丛中忙碌,扇动着美丽的翅膀。豪门深闺显得愈加幽静,静谧的气氛中还有一丝丝的忧伤。小曼是一个任性、多情,喜欢玩又玩惯了的女人,一天不出去,就浑身难受,无聊至极。她厌恶这种无边无尽的孤寂,没有激情,没有自由,无所事事。时间对于女人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如此这般的花样年华,怎能就这样在寂寞中渐渐逝去。

小曼喜欢读小说,小说就是她的精神食粮,可以帮她打发一个又一个无聊的下午。她沉醉于那些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无论是惊世骇俗的痴恋还是没有结果的暗恋,都深深地打动着她的心。她很想将自己的感受说给身边的人听,但是没有一人理解她的心情和感受。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孤军奋战,却连一个知心的人都没有。

每当小曼想要和王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时,王庚总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小曼知道他根本无法理解自己。而王庚却以为小曼只是抱怨几句,使点小性子,发个脾气,并不会真有什么离经叛道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小曼就是个任性的孩子。可她并不是个孩子,而是一个成熟的、才华横溢的女人,她有判断力,会思考,是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夫妻间的性格差异太大了,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矛盾、摩擦,日积月累,夫妻变得疏远、冷漠,甚至成为怨偶也在情理之中。当夫妻之间的感情只剩下抱怨之后,婚姻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小曼开始消极对待,不想为自己的婚姻再做出任何努力。疲倦在一段婚姻之中最为可怕,憎恨往往还表示存在着激情或心存期冀。当一切都变得无所谓时,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不过是同住一个屋檐下、无关紧要的两个人罢了,着实让人寒心!

徐志摩说:“曼,我已经决定了,跳入‘油锅’,上‘火焰山’,我也得把我爱你洁净的灵魂与洁净的身子拉出来。”陆小曼说:“做人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呢?我愿意从此跟你往高处飞,往明处走,永远再不自暴自弃了。”

徐志摩对陆小曼也爱到极点:“今天早上的时刻,过得甜极了。我只要你;有你我就忘却一切,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了,因为我什么都有了。与你在一起没有第三人时,我最乐。坐着谈也好,走道也好,上街买东西也好。厂甸我何尝没有去过,但哪有今天那样的甜法;爱是甘草,这苦的世界有了它就好上口了。眉,你真玲珑,你真活泼,你真像一条小龙。”“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徐志摩开始频频到陆家拜访,一开始陆母对陆小曼严加防范,对徐志摩冷若冰霜,但还能保持礼貌,后来见徐志摩拜访的次数越来越多,便直接破口大骂。徐志摩虽然有些畏惧,不敢独自上门拜访,却又多找了几个人陪自己去小曼家。吴曼华虽然生气,但还不至于把这些有头有脸的人挨个骂一遍,只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妥协,王庚是自己给女儿挑选的乘龙快婿,前程似锦,徐志摩不过就是个诗人、教书匠。

徐志摩对陆母这种软硬不吃的态度很是苦恼,只好写信给陆小曼发牢骚:“眉,娘真是何苦来。她是聪明,就该聪明到底;她既然看出我们俩都是痴情人容易钟情,她就该得想法大处落墨,比如说禁止你与我往来,不许你我见面,也是一个办法;否则就该承认我们的情分,给我们一条活路才是道理。像这样小鹣鹣的溜着眼珠当着人前提防,多说一句话该,多看一眼该,多动一手该,这可不是真该,实际毫无干系,只叫人不舒服,强迫人装假,真是何苦来。”后来陆小曼的父母见二人整日里眉来眼去,舆论又闹得很凶,干脆直接把陆小曼关在家里。这样一来,两个人真的是没法再见面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舆论一时间哗然。但也有力挺他们的,郁达夫说:“志摩和小曼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这一种事情,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激发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管得到纲常伦理?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当这事情正在北京的交际社会里成话柄的时候,自己就佩服志摩的纯真和小曼的勇敢,到了无以复加。”他还说:“记得有一次在来今雨轩吃饭的席上,曾有人问我对这事的意见,我就学了《三剑客》影片里的一句话回答他:‘假使我马上要死的话,在我死的前头,我就只想作一篇伟大的史诗,来颂美志摩与小曼。’”

可是在那个年代,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被人所不耻的。用现代的眼光看小曼,她只是一个最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再平常不过。但是在当时,如果宽容些的话,她也只不过是抛头露面的另类女子。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这些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小曼就是那些走在变革前沿的女性。棒打出头鸟,她注定会被世人看作不甘寂寞,行为放荡的女人。

“新月社”从石虎胡同搬迁至松树胡同七号,徐志摩借着庆祝的由头让胡适请来了同为“新月社”成员的陆小曼。两人相见,竟无语凝噎。

7.彼此的梦中情人

志摩对女人是挑剔的,看女人的眼光比较高,女人就是他所谓爱、美、自由理念的体现。一个女人如果不漂亮,不活泼,没有性灵,没有知识,没有天赋,他是肯定不会喜欢的。

林徽因集美貌、才华、自由的思想于一身,小曼也有这一切,他爱这类女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够成就他的诗情画意,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够成为他的知己。

志摩喜欢有志向的女子,在他眼中,没有才情、没有知识的女人是那样的乏味,当容颜渐渐老去时,什么都留不下,也什么都剩不下。只有内心的学识和自身的气质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小曼在他心里就是这样的女子,美丽大方、冰雪聪明,看见小曼志摩就明白了,她就是自己这一生苦苦寻找的人。他热烈地爱上了眼前的女子,在他眼中,小曼是那么完美,无人能取代。爱情让人变得盲目,无法看清真相,只能够看到美好的一面,无视真实的世界。或许志摩觉得经过自己的熏陶,小曼一定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淑女。

在小曼的心里,志摩是那么与众不同。他是个诗人,视名利如无物,而且那么善解人意,知女人心。他是真地理解她、欣赏她。他的心是那么宽阔、柔软。小曼喜欢这样绅士、柔情的男人,她开始想象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她觉得他们在一起一定是幸福的。她在日记中写道:“所幸现在已有几个知己朋友知道我,明白我,最知我者当然是摩!他知道我,他简直能真正地了解我,我也明白他,我也认识他是一个纯洁天真的人,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爱,使我不能不还给他一个整个的圆满的永没有给过别人的爱。”

恋爱中的人总是把对方想得太好,或只想对方好的一面,甚至夸大对方身上的优点,给对方戴上一圈光环,在这光环的照耀下,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如同前世的约定,如同不能逃避的命运,两个志同道合、同病相怜、相互欣赏的人注定会走到一起。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伯牙绝弦,知音难觅。这是多少世人内心的呐喊。人这一生,相遇容易相知难。

茫茫人海之中,小曼和志摩相遇了,相知相惜。似乎彼此就是久寻不得的知音,两颗心已经默默贴近。小曼告诉志摩:从前,她只是为别人活,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她的生活早就被安排好了,也是别人认为好的生活,却不是她想要的。王庚是父母看上的,是父母眼中的潜力股。父母认为王庚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而她是陆家的独生女,必须和这样的男子结婚才能给家族带来希望。她知道,即使自己有千般本领,也只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无法像男人那样抛头露面,驰骋沙场。陆家的声望需要一个男人去成就,父母需要王庚这样的乘龙快婿。

所以,小曼妥协了,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当时的她还太年轻,没有真正看透婚姻这件事情,没有人让她产生爱情的感觉,没有人像志摩那样走进她的心扉。她以为结婚以后爱情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结果,她失望了,到最后,甚至是绝望。这不是她想过的生活,而是牢笼,生活在铜墙铁壁之中,被笼罩在阴暗的帷帐之下,她感到窒息,喘不上气来,可仍然没人理解她,没人理睬她的感受,大家都以为她很幸福。

她需要一个倾听她心声的人、一个真心疼爱她的人。多少次午夜梦回,她看见的那个人,亲切地注视着自己,虽然只是模糊脸庞,但是她知道,梦里的人就是懂自己的那个人。

那股执着的等待支撑着小曼,她知道,这样痛苦的生活不会持续一辈子,她不要像那些郁郁而终的女子,葬送自己的终身幸福,只为个贤良淑德的虚名。她要为自己活一次,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这些在当时人的眼中看似不正常的想法才是小曼的真心。

一世情缘,半生等待。伸手便可触及,那是幸运。时间在指缝中静静流淌,等待亦是一件美事。茫茫人海,川流不息,每个人都在等待,机遇和缘分,在时间里成长着。一个回眸,一场细雨,就能完美地呈现。紧紧地抓在手里,绽放在心间。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相见便是电光火石般热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