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毕业生涯,以武创业

赢在追求卓越 作者:成杰 编


4.毕业生涯,以武创业

大专毕业,天星被分配到重庆某化工厂,但是,天星对化工厂工作不感兴趣,也不想去。主教他企业管理课的恩师浦开伦对他说:“天星,你那么喜欢李小龙,可以像他那样去开武馆啊!”此话正好说中了陈天星蛰伏多年的心愿,于是下定决心,终有一天要像李小龙一样去开武馆,成为家喻户晓的截拳武术家。天星一直深信一句话:“干一件事,只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损失你就去做吧!”开武馆的风险很大,天星想先去历练一下。他给三舅石美荣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让舅舅给他在泸州本地找一份工作。于是,天星就进入了泸州液压附件总厂工作。

天星深知,每天做到拳不离手、手不离拳是很重要的,高手就是要随时随地进行自我训练。天星的工作每天都很辛苦,但是他从来不放松对李小龙截拳道功夫的练习,每天早起晚睡,保证自己训练和看书学习的时间,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为了练习踝关节的弹跳力,他走路总是踮着脚,上楼梯都是跳上去。所以,他的弹跳力至今都特别好,只要手伸直能摸得到的地方,陈天星原地跳起来都能踢得到。

天星招了一大批来自泸州警校、泸州医学院、泸州财经学校等大中专院校的武术爱好者,为了好好教徒弟,他一直保持着精益求精的作风。他的学员训练时,他都是在旁边一招一式地指点,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每一个动作,一丝不苟,极其认真、负责。他每天教完徒弟,还要独自备课,训练两个小时左右的沙袋和双截棍、短棍、木人桩等器械。

1997年,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徒弟、李小龙的师弟梁挺先生到湖南邵阳讲授咏春拳,陈天星借了1700元去学习了一段时间。这是他第一次从老师口中知道了功夫影帝李小龙的真正人生——他是人,绝对不是某些武术书上所渲染的神!同时,他也更坚定了要永远跟随心中的李小龙导师习武终身的决心。学习之中,陈天星顿悟到: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再厉害的功夫高手也不会飞,他必须一拳一脚地去训练与实战,才能让自己的功夫练到至高的境界。

回到泸州,陈天星就辞去了单位的正式工作,准备像当年的李小龙一样去专心开创属于自己的武馆,专注地传播李小龙的功夫和精神。从2007年7月开始,陈天星开始面向社会招收暑期班。第一次招生,竟然招到了300多人,这给了陈天星无比的信心。暑期班结束,陈天星就租用了泸州市十五中的三间旧教室,借钱购置了专业训练器材,又租了间办公室,然后专职传授李小龙截拳道功夫。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1997年10月1日“李小龙功夫特训总部”在四川泸州正式获批成立,陈天星告别了从1992年开始长达5年“散兵游勇”式的武术培训生活。

想当初,由于没有经费做宣传,招生特别困难,第一年只招到8个一年制的学生。吃的大米是从农村家里捎过来的,天星的二姐零工资为教练和学生做饭,徒弟们有时候一周都见不到油荤。直到今天,天星还记得当年和他一起咬牙渡过那段艰难日子的徒弟们:李智勇、李涛、许勇、王芳、黄烈勇、周渊、王永清、蔡波、李品春、张翔等,这些贴身的徒弟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都不离不弃。

1998年7月,徒弟刘峰从重庆辞职来到武馆,刘峰将在企业里积累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武馆的招生和管理中,使武馆在一年的时间里起死回生,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几年以后,武馆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殊荣不断、成绩斐然。

起步难,跨出之后你就会不自觉地朝终点靠近。1998年8月,陈天星整理出了自己近20万字的武术心得笔记,与泸州江阳电视台合作推出武术教学片《每周一招》,录制了28集电视武术教学片《李小龙截拳道功夫搏击术》。该片由陈天星自编、自导、自演,师生倾力出演示范,并在当时的泸州江阳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了两年之久。由于他太投入太卖命,在第27集的拍摄过程中,陈天星右腿膝关节韧带撕裂,但他总是笑着说:“痛,但不苦。跟农村生活相比,我很幸福。”为了不耽误节目进度,他咬着牙将节目录制完成。

播出《每周一招》后,一个打进“天星武迷热线”的人改变了陈天星的后半生,他帮陈天星实现了梦想的一个飞跃,那就是从单纯的功夫梦跳到了更大更远的电影梦。这个打进热线的人叫刘殿君,他在很多港台剧组里跑过龙套,当过演员,干过外联制片、制片主任、副导演、导演和监制,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他的儿子是陈天星的徒弟。他对陈天星说:“你的功夫很不错,外形也很有特点,很适合去学专业的影视表演,学完后可以去拍功夫电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