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京气格颓下

诗镜总论 作者:(明) 陆时雍(撰) 著 李子广(评注) 注


东京气格颓下(1),蔡文姬才气英英(2)。读《胡笳吟》(3),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4),直是激烈人怀抱。

【注释】

(1)东京:指东汉。

(2)蔡文姬(177—?):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献帝时,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为曹操赎归,嫁与董祀。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英英:奇伟的,杰出的。

(3)《胡笳吟》:指《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对这首诗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学术界争议颇大。

(4)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出自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评析】

从东汉诗史着眼,陆氏认为其整体“气格颓下”,而不能自振。蔡文姬以其卓越才华特立诗坛,由《胡笳十八拍》之感慨悲壮的吟唱可见一斑。

蔡文姬从小受其父蔡邕陶育,博学有才辩,又妙善音律。但末世佳人迭遭不幸,兵荒马乱中,慈父死于非命,自己又身陷异域,其情可悲。当她归汉时,邺下文人作赋者众多。丁翼《蔡伯喈女赋》中一段说:“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她生有异禀又幼承庭训,朗悟通神而明艳多姿。大抵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赵翼诗句)吧,不幸的遭际加于闺中弱质,旷世才女的一生便成就了一部生命的传奇。但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考量,历来对其仅存的三篇诗作都有质疑。其中《胡笳十八拍》,因为郭沫若先生1959年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并发表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认为这篇作品确为蔡文姬所作,引发学术界热烈讨论而聚讼一时。郭沫若先生认为此诗“是用整个的灵魂吐诉出来的”,“没有那种亲自经历的人,写不出那样的文字来”。这首诗无论真伪如何,但确是一篇优秀的长篇抒情诗。全诗写其身遭乱离之惨酷,流落匈奴之苦楚,归汉改嫁之悲喜无奈,借助十八节琴曲,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将乱世背景、异域风物与自身遭际打成一片,“十八拍矢音成响,凭胸臆摅写,语自高岸”(《古诗镜》卷三),给人以“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的冲击力。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卷三评蔡琰五言《悲愤诗》说:“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将这一评语加诸《胡笳十八拍》也是合适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