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之为尚

诗镜总论 作者:(明) 陆时雍(撰) 著 李子广(评注) 注


古之为尚,非徒朴也,实以其精(1)。今人观宋器(2),便知不逮古人甚远(3)。商彝周鼎(4),洵可珍也(5)。不求其精,而惟其朴。以疏顽为古拙(6),以浅俚为玄淡(7),精彩不存(8),面目亦失之远矣(9)

【注释】

(1)精:工致,细密。

(2)宋器:宋代的器物。

(3)不逮:不及,比不上。逮,及。

(4)商彝周鼎:指商周的青铜礼器。泛指极其珍贵的古董。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5)洵可珍:确实值得珍视。洵,实在,确实。

(6)疏顽:强硬,固执。

(7)玄淡:清高淡泊。

(8)精彩:形容事物佳妙出色。这里指作品的精神韵味。

(9)面目: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状态。

【评析】

以古之“商彝周鼎”既“朴”又“精”来喻诗,针砭后人拟古失去前人的精彩面目,表明了陆氏的诗史观和诗歌审美情趣,亦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中国诗歌发展史向来有尚古的传统,而明代尤甚。“就主流而言,明代诗学以古典主义思潮的汹涌澎湃为基本特征。它的一系列前后贯穿的流派,如闽中诗派、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广五子、几社,绵延相续,与整个明代相始终。而另立旗号的反对派,如吴中四才子,公安派,竟陵派,也是以古典主义思潮为其存在的前提的”(陈文新《明代诗学》)。陆氏崇古,认为越古越好,即是这种时代风会的反映。但他能摆落“以疏顽为古拙,以浅俚为玄淡”,只得其皮毛的模古习气,强调不唯其朴,还要存其“精彩”,则是从主“情”求“真”出发的公允识见。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讲了一则笑话讥讽好古之士:有一好古至于贫困者,披着杏坛之席,拿着虞氏之器,拄着邓禹之杖,拖着东郭之履,却在街市乞讨说:“谁与我圜府钱?”一挑担者投之李而不理不睬,担者说:“是仲子李。”他瞪大眼睛谢道:“我始以为王戎李,所以不要,以为是汉以下的东西呢。”尚古而为古所役,以至内在贫薄而失掉自家面目,与这位好古者相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