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唐〕 王 昌 龄
注释
连江:满江,形容雨下得很大。平明:天快亮的时候,指早晨。冰心、玉壶:鲍照《代白头吟》有“清如玉壶冰”一句,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心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简繁对照
题解和大意
这首诗作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作者当时为江宁丞。芙蓉楼是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城西北角楼的名字,登临可俯瞰长江、远眺楚地。这首诗写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情景。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诗人连用“寒雨连江”、“夜”、“平明”、“楚山孤”等几个意象,点染了送别的清冷气氛,表现了与友人深挚情感。后二句用“冰心”、“玉壶”作比,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内心像玉壶冰一样的晶莹剔透。
吟诵说明
《芙蓉楼送辛渐》由于晓鹏朗诵,华锺彦吟诵,孙甜吟唱。下面对吟诵、吟唱做分析说明。
华锺彦先生的吟诵平实朴素、大方自然,紧扣诗意,遵从“四二二四”的格式。华老把诵和吟结合得非常好,整个吟诵且诵且吟,明白如话,该延长的节奏点上用吟,不延长的地方像诵,听起来十分亲切。他在“山”和“心”字后边都用了衬音,具有口语化的风格。“一片冰心”是诗人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这首诗的亮点,华老把诗人不追求功名富贵、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怀用平淡的口语风格表达出来,和诗意十分相称。
孙甜吟唱得比较平缓低沉,表现了诗人告别时的惆怅心情。抑郁的吟腔把人带到了送别的现场。吟唱者用了一些艺术手法,像对“在”字的处理,用了一种虚音,传达了一种夸张的语气。她本人对这首诗的体会是:在每一句的第二、第四字处略作停顿;每句的第七字处停顿换气。吟唱之时,既要把朋友离别之时的悲伤表现出来,又要把作者的高尚情操给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把握全诗的节奏。平声字可以适当拉长,仄声字“夜”、“客”、“在”、“玉”等在吟诵的时候要加重语气,这样通过平仄字的高低起伏就把全诗的情感丰富了起来。此外“问”字的后面要加上衬音,处理这个字首先要断开,气断意不断,再接上衬音。(撰稿:王恩保、孙甜、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