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一问 “着”字该不该删

红楼五百问 作者:王家惠


第九十一问 “着”字该不该删

《红楼梦》很长一段时期以抄本流传,到乾隆末期高鹗、程伟元搞出程甲本、程乙本,续了后面的四十回,对前面的文字也做了大量修订,排版印刷,从此成为最为流行的本子。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乙本为底本,出版了通行本。可是这个程乙本许多文字改得不能让人满意,后来又以一个抄本庚辰本为底本,集中一些专家学者做了大量校订注释的工作,出了新的通行本,就是我们如今在书店里可以买到的通行本。应该说如今的通行本是一个较为完备的本子,比较接近曹雪芹原本原貌。但是由于这部书在长期的传抄过程中,抄手水准不一,难免误抄误改,收藏者又做了不同程度的校订,这种校订也难免有以意为之或者根据别的不怎么可靠的本子,比如程高系统的本子,加以校订,出现的问题就更复杂。因此如何在众多抄本不同的文字中确定哪是原本原意,就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致使新出的校订本也会有许多遗漏错误。

比如在第十五回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想秦钟趁黑无人,来寻智能。刚至后面房中,只见智能独在房中洗茶碗,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智能急的跺脚说:‘这算什么!再这么我就叫唤了。’”这一段文字,通行本与周汝昌校本完全相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可是如果我们看那些抄本原来文字,庚辰本和己卯本在“跺脚说”的后面,都有一个“着”字,做“跺脚说着”,其他本子也大抵有这一个“着”字,唯有甲戌本和梦稿本没有这一个“着”字,周校本和通行本便根据甲戌等本的文字把这一个“着”字删掉了。

这样一删,表面看从文字上更加通顺些,可是细想就有问题,因为曹雪芹在这里下一个“着”字,恰是一种极其传神的文字,活画出当时的情状,删掉“着”字,那一种生动具体的情景就看不到了。我们来看:“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智能急的跺脚说着:‘这算什么,再这么我就叫唤了。’”这里描写给我们的是,智能是正在洗茶碗时被秦钟突然搂住的,她的上半身不能动,只能在下面跺脚,而且她还要承受秦钟的亲吻,她的话是在承受秦钟亲吻的时候同时说的,几个动作同时进行,在“说”的后下一个“着”字,就把这个过程活灵活现地交代给我们了,没有这个“着”字,那一种活灵活现就不见了,几个动作分解开来了。因此这个“着”字删不得,还是保留为好。

文心之细,如茧丝牛毛,尤其《红楼梦》这部书,文笔之细腻讲究已经达到巅峰,我们读它的时候务必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稍有心浮,便会错会原意。有的文字表面看来能够读通,可是如果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也不能够理解原书原义,至少不能够准确理解原书原义,造成囫囵吞枣,不解其味。比如还是在第十五回:“……宝玉那里肯回去,又有秦钟恋着智能,调唆宝玉求凤姐再住一天。凤姐想了一想,凡丧仪大事虽妥,还有一半点小事未曾安插,可以指此再住一日……”这一个“指”字,粗看下来很可能理解为“指示”之义,或者理解为“指望”之义,其实这两种理解都不准确,正确的理解应该为“依赖”、“依靠”之意,基本可以和现代汉语中的“靠”字通用,这是丰润方言中一个很普遍的用法。比如:“他就指几亩地过活。”是说他就靠着几亩地过活,这个“指”不是用手指“指示”给人看的意思,也不是“指望”的意思,“指望”是未来时,这个“指”却是现在时。有时候在“指”字后面加一个着字,那一种“依赖”、“依靠”的含义就更明显。比如,“他指着儿子养活”,是说,他依靠儿子养活呢。再如:“这件事我再不找别人,就指着你了。”是说这件事情就靠你把它办成。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会与“指望”一词有某些重叠,比如,“我还指着儿子得济呢”,他这个儿子肯定还小,现在不能得济,将来会得济,在这个时候既可理解为“依赖”、“依靠”,又可理解为“指望”。

凤姐在这里所说,正是“靠”此再住一日的意思。可是在一些抄本中,不是把“指”改成“借”,就是改成“至”,明显是校订者不懂这个“指”的真实意义。周汝昌校本和通行本都遵从原本,保留这个“指”字,是完全正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