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胸最宽广

微百科·西游 作者:杜刚 著


心胸最宽广

在佛教诸佛里,最有意思的恐怕就数经常笑嘻嘻的弥勒佛了。一进庙里的天王殿,我们就可以看见座上有这么一位袒胸露乳、胖大溜圆的笑佛。他手捻串珠,喜眉乐目,笑口常开,特别可爱。而在北京潭柘寺的天王殿里有一副对联写得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神仙界二把手之出现

灵宝天尊是“三清”中的第二位。元始天尊成仙之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神气形成了一个人的雏形,然后这个雏形和盘古的第二个魂魄相结合,灵宝天尊才能自由活动,但这个人形是不具备道行的。

神仙界二把手之诞生

这个人形需要在元始天尊的禅房里修炼三十五日,获得初级的道家修行。元始天尊看日子差不多了,于是将这个人形转世投胎到一位叫洪氏的妇女肚子里,洪氏怀孕三千七百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后,一声啼哭,完整的灵宝天尊终于诞生了。

后土和女娲是一个神

后土娘娘是人们为了祈祷土地受到神灵庇护而尊为的土地之神。上古时期有天皇、地皇、人皇三位大神,天皇是伏羲,地皇是女娲,人皇就是神农。其中,地皇女娲就是后来的后土娘娘,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对她的称呼有所改变而已。后土娘娘主管着人世间三山五岳的神灵,是一位权力很大的神仙。

玉皇大帝原来是两个人

道教初创时,并没有“玉皇大帝”这个称呼。倒是有“高上玉帝”和“玉皇道君”两个神位。这两位经常站在元始天尊的左右,供元始天尊调遣。但是这两位名字又带“帝”、又带“君”的神仙,只是元始天尊的手下,这不符合封建时代人们的观念,于是慢慢地人们就将这两位神仙合二为一称为玉皇大帝,并且将他置于万物之主的高位。

王母娘娘的丈夫

东华帝君是西王母的丈夫,他主管天上的男神,同时他也是天上男神们的精神领袖。凡是有男子成仙者,到了天上都必须先去参拜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在万物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成仙,其成仙的时间甚至早于玉皇大帝。因此,他在天界有着十分神圣的地位。

王母娘娘与嫦娥的故事

王母娘娘就是上古神仙西王母。西王母最初长得奇丑无比,据说她有人的面孔,老虎一般的牙齿,豹子一般的尾巴,而且头发蓬乱,头顶还带着盔甲。这西王母掌管着世间的长生不老之药。后来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从西王母那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金药,却被自己的妻子嫦娥全吃了。吃了整整一包长生不老药的嫦娥从窗户里飞出来,向月亮上飞去,最后到了广寒宫。

孔雀为什么厉害之外貌艳美

盘古开天辟地后,百兽拜麒麟为主,百鸟拜凤凰为王。凤凰是一个统称,凤是雄性,凰是雌性。后来雄凤雌凰相结合,生了九个子女,其中最漂亮的就是孔雀。他的美丽令百花含羞,明月躲闪。

孔雀为什么厉害之生性残忍

孔雀生性最恶,能吃人。如来曾经试图用佛法感化他,他非但没领情,还将如来吞进肚子。如来好不容易劈开孔雀的背部才逃了出来。后来,如来打算杀了孔雀,诸佛劝阻说杀了孔雀会得罪凤凰,所以如来将孔雀封为大明王菩萨。

欢天喜地的弥勒佛

五代时期的后梁有一个布袋和尚,号“长汀子”,人称“长汀子布袋师”。他长得又矮又胖,每天都欢天喜地的,常用扁担挑着个布袋四处化缘,是见着什么就化什么。但是人们都不讨厌他,反而乐于与他接触。相传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天气预报员

布袋和尚不但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能预知天气。人们只要看见他穿布鞋,就知道今天一定是个大晴天;一旦见他穿了木屐,就知道今天一定会下雨。这好像比现在的天气预报靠谱多了。

如来的成长史

如来本是燃灯古佛座下的善慧仙人,和燃灯古佛一起生活在佛界的白莲世界。后来燃灯古佛命如来转世投胎在印度一个小国,让他在凡间受尽一切苦难。这就是释迦牟尼。再次修行成仙后燃灯古佛封释迦牟尼为大日如来,让他接替自己掌管婆娑世界。

“阿弥陀佛”原来也是佛

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他居住在西方的“极乐世界”,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里说阿弥陀佛的寿命非常之大,有几亿岁的高龄。他在西方迎接所有信佛之人进入“极乐世界”,因此人们也称他为“接引佛”。据说阿弥陀佛曾经是一国的国王,他舍弃王位,自愿出家修行,历经人世十劫,才最终修行成仙进入极乐世界。

敖广凭什么成为四海老大

敖广本是上古的一位龙神,后来天下发洪水,玉帝派他下界治水。龙王本就掌控水流变化,所以没几下天下的洪水就退了。因此玉帝把东海划分给敖广管辖。后来西南北海又各自封了龙王,他们不服敖广老大的地位。玉帝知道后,将火种交给了敖广。龙都是怕火的,敖广却能自由掌握火种,因此其他龙王都不敢再挑战他的地位。

地位特殊的南海龙王

南海龙王作为四海龙王之一,本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到了南宋时期,但是统治者进一步加封南海龙王为洪圣广利王,因为当时的南宋已经丢失了北方的大部分国土,所以宋朝统治者希望进一步抬高南海龙王的地位,以此在百姓心里树立一种正统思想。

玉帝的亲兄弟

阴曹地府的十殿阎罗是玉皇大帝的十个亲兄弟。别看阎王在地府趾高气扬,好像就他最大一样。其实在天庭里的官职,他只能算是个中等偏下的这么一个位置。所以在《西游记》里阎王经常自称小神。不过由于和玉帝有这层特殊关系,所以阎王上天的时候,其他神仙对他都非常礼貌。

阎罗王的传说

阎罗王生前是西域某王国的国王,十分勇猛。后来他的国家与当时最强的王国开战。因兵力不足,眼看就要战死。于是他在死之前立下重誓,希望死后能做地狱之主。而他身边的十八位辅臣也愿意永远追随他。果然,他死后成为地狱之王。而他的那十八位辅臣也成为管理十八层地狱的阴官。

太上老君的青牛

太上老君小时候在深山里遇到过一头青牛,这牛非常凶猛,将老君的两个玩伴都给吞了。老君就像武松打虎一样,骑在牛的背上,最后将金刚圈套在了老牛的鼻子上,老牛这才老实。老君使劲揉捏老牛的肚子,老牛把昨天的晚饭都吐了出来,当然两个小伙伴也因此得救,只苦了老牛,从此以后就落下了一个重嚼的坏毛病。

非仙非妖

铁扇公主原是龟兹国的公主,后来这位公主爱慕一位名叫鸠摩炎的出家人,随后自己也遁入空门,潜心修炼,最后炼成长生不老之身。严格意义上说,铁扇公主不是妖,也不是仙,她自称是罗刹女。罗刹是一种介于魔道和神仙中间的产物。她有修行,但其杀心大于修行,所以只能叫罗刹。

狮猁怪就是文殊菩萨本人

狮猁怪是“师利”加上反犬旁,在佛教里文殊菩萨又叫“文殊师利”,也就是说,狮猁怪就是文殊菩萨自己。当时乌鸡国国王将文殊菩萨扔在河里泡了三天,文殊菩萨的怨气就化作了狮猁怪。

菩萨也并非都是善良的

狮猁怪是文殊菩萨恶的一面,这和真假美猴王中如来说假猴王是孙悟空恶的一面是一个道理。如来见狮猁怪怨气逼人,于是便命他下凡将乌鸡国国王推下井中予以惩罚。表面看上去,菩萨都是善良的,其实在无形之中他们也会滋生邪恶的一面。

天庭里的外交能手

太白金星本姓李,是道教掌门人之一,与太上老君本是兄弟,后来因为两人在玉帝面前争宠,两家伤了和气,最后闹得不相往来。太白金星在天庭里算是一个比较吃得开的人,嘴甜也会办事。因此玉帝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了相当于外交部长的职位,不管是谈判还是外交事务基本上都由他负责。

哪吒是个外国神仙

从哪吒这个名字听上去,我们就可以推断这是个异国音译的名字。唐朝以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哪吒的传说,后来随着佛教的兴起,哪吒的故事才流传开来。哪吒的原型本是西域某国的三太子,后来修炼成仙成为玉皇大帝座下的大罗真仙。又因人间多魔鬼,玉帝便派哪吒下凡除妖,哪吒这才转世投胎在李靖的家里。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镇守南天门的四大神仙。他们又被称为佛教的“四大护法金刚”。相传商纣王时期,有魔礼寿、魔礼海、魔礼青、魔礼红四个兄弟阻挡武王伐纣,姜太公用计将四人斩杀。后来大封诸神,这四位兄弟就被封为天庭的四大护法。四大护法本是佛教中人,但在小说中却听命于玉帝,似乎玉帝有越权的嫌疑。

镇压孙悟空闹天宫的第一功臣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他的作用基本等同于佛教的韦驮护法。我们进入道观的时候,观里的第一殿一般都是灵官殿,这里供奉的就是王灵官。只见他身披金甲,红脸长须,三眼怒视,左手拿着火轮,右手举着金鞭,形象就像一员威武的大将,令人生畏。他在第一殿的作用是禁止一切妖魔邪祟进入观内,保护道士们的安全。

二郎神杨戬

北宋时期有位著名的大奸臣也叫杨戬,那英雄无比的二郎神怎么会和这位杨戬扯上关系呢?当时人们祭奠二郎神的时候,都要拿一些泥土到庙里,所以附近的地皮是一年比一年薄,人们都说祭奠二郎神就像刮地皮。而当时朝廷刮地皮最有名的就是大奸臣杨戬,人们敢怒不敢言,于是就叫杨戬为“二郎神”。

老鼠精的传说

西域草原上多老鼠。相传古时西域有一位国王领兵与敌国作战,前几仗皆大败而归。国王听说这附近有个大老鼠精,神通广大,可求助于她。于是国王又是上贡品,又是焚香祷告。夜里,他梦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是鼠国女王,看在你诚心拜我的份上,祝你一臂之力。”后来国王与敌人作战时,发现敌人的武器都被老鼠咬坏,最后这位国王大获全胜。

观音菩萨其实是男儿身

不管是小说中,还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观音菩萨,大都是一个端庄慈祥的女性形象。但实际上在历史的早期,观音大士一直是威武的男人形象。只是到了唐代,唐太宗认为男人中皇帝应是独一无二的九五之尊,加之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所以,菩萨就被人们改成了一副端庄秀丽的女性形象。

智慧的化身

《西游记》中的灵吉菩萨很有可能是佛教中的大势至菩萨。相传他的前身是阿弥陀佛前身的儿子。后来阿弥陀佛的前身修炼成佛,他也跟着得道成仙。在民间,人们对于大势至菩萨的推崇甚至超过观音菩萨,他被称为智慧的化身,对世间一切难题都能一一解答。

菩萨魁首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身边的左胁侍菩萨,代表着聪明智慧,在菩萨之中他居首位。佛家说他前身本是西域一位国王的儿子,掌管一方百姓。后来听说父亲抛弃王位投入佛家,王子也将自己的爵位抛弃以陪伴父亲,最后得以修成正果。由于文殊的成道日是腊月二十二,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对于佛家来说都是要纪念的大日子。

大智大勇

普贤菩萨是如来身边的右胁侍菩萨,被誉为美德的化身。其实普贤最初早已在他方成佛,后来来到西方为了帮助如来推广佛法,自降身份以菩萨形象示人。普贤是属蛇和属龙的人的本命佛。他以他的智慧和行为引导这两种属相的信徒走出困境,领悟人生真谛。

地藏王菩萨的转世

唐朝中期新罗国(今天的朝鲜半岛)有位王子,他对王位不感兴趣,只想潜心研究佛法。唐玄宗时期,这位王子来到九华山出家,扶坐在九华山东崖岩上,苦心修行,直到九十九岁才圆寂。因为他长得酷似佛经里描写的地藏王菩萨,因此人们就说他是地藏王菩萨的转世。

懒散的佛教弟子

金蝉子是如来的第二个弟子,因如来讲经时经常偷偷睡觉,怠慢了如来,如来将其贬下凡间成为玄奘法师。同时,金蝉子也是满族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教主。满族过去的称谓是女真,女真人所建立的朝代是金,这也与信仰金蝉子有一定的关系。

唐僧的大师兄

阿傩,是如来佛祖身边的两大使者之一。他的前身是佛陀的堂弟,后来跟随佛陀修行。在跟随佛陀修行的二十七年时间里,阿傩从一个小小的僧侣逐渐修行成一位无量尊者。后来得道成佛的阿傩到了灵山,成为如来手下十大弟子之一,与唐僧的前身金蝉子是师兄弟。

原版十八罗汉

佛教里说自从如来修炼成佛之后,就挑选了十八位罗汉,让他们永驻在人间的十八个地方弘扬佛法,这就是后来的“十八罗汉”。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只有十六罗汉。到了唐代的时候,人们将《法柱经》的作者和玄奘法师也加入到了罗汉行列,成为十八罗汉。

现行版十八罗汉

现在的十八罗汉版本并非形成于唐代。清朝的时候,总爱凑热闹的乾隆皇帝和当时的藏传佛教活佛章嘉高僧共同认定,十八位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和伏虎罗汉。因为是皇帝御批的,因此十八罗汉的组成就此固定了下来。“十八罗汉”也是佛教数一数二的打手,如来的历次除妖行动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捉蛇人

布袋和尚的前身是印度的一位捉蛇人,他手里的口袋就是用来装蛇的。不过人家捉蛇可不是为了卖或者吃,纯粹是出于做好事,传说布袋尊者的家乡遭受蛇患困扰,路边经常发生行人被毒蛇咬的事情。于是布袋尊者就每天坚持捉蛇,他并不杀被他捉住的蛇,而是将蛇的毒牙剔除,然后将蛇重新放归山林。

生来就有衰老症

长眉罗汉出生时,天生长有一对长眉,后来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释迦牟尼佛有长眉,你儿子也有长眉,将来你儿子一定能成佛。”于是他的父亲就把长眉送到寺庙当了和尚。可是长眉修炼到老,眉毛都脱落了也不见成佛,他一气之下将两根长眉剃掉,不久就死了。他只能重新投胎做人,继续修行。

植物的守护者

芭蕉罗汉出生的时候,刚好天降大雨,雨水打在芭蕉叶上沙沙作响。因此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雨。后来他出家后,可能注定与芭蕉有种神秘的缘分吧,人们看见他经常坐在芭蕉树下打坐修行,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他的本名,都叫他“芭蕉和尚”。芭蕉和尚不但乐善好施,而且教导人们爱护大自然,最后修成正果成为芭蕉罗汉。

思想者

十八罗汉中有一尊沉思罗汉,他总是表现出一副以掌扶首的形象,常常是若有所思的样子,颇有点雕塑“思想者”的神韵。不过这位罗汉的沉思可不是装深沉,他在无休止的思考当中悟出了一切真理超凡脱俗。除了战斗,他就是沉思,再沉思,最后达到了智慧和行动都无所不知的境界。

与虎共舞

伏虎前身做和尚的时候,在寺庙背后的山上,他经常会听到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在山林中咆哮。时间长了,伏虎对这只老虎便产生了同情之心。从此以后,他每天都会上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老虎吃。久而久之,这只老虎就和伏虎成了朋友。伏虎经常和老虎在一起玩耍,后来伏虎得道成佛,这只老虎也就成了他的坐骑。

东南亚佛经的传承者

过江罗汉,又叫跋陀罗罗汉。传说他的母亲是在一棵跋陀罗树下生下了他,因此而得名。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艰苦出身的缘故吧,跋陀罗长大之后喜欢挑战一些极限项目。当时佛祖准备到东印度群岛传经(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一带),跋陀罗自愿替佛祖前去,他蹚过大江,漂洋过海,最后成功到达东印度群岛,因此当地人又叫他“过江罗汉”。

如来的司机

过江罗汉的父亲叫饶桑,是如来的父亲净饭王的马车司机。虽然家里很富裕,但是饶桑到了晚年还没子女。如来出生之后,饶桑要孩子的愿望就更加迫切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给净饭王的儿子,也就是如来,做司机。

老来得子

可是等到如来成佛,他也没盼来儿子。他对如来说:“如果我将来有儿子了,也让他跟你混,当你的小弟。”如来笑笑说:“好啊,那我们说定了啊,你可别反悔啊。”果然没过一年,饶桑就得了一个儿子,但是很小就被如来带走了。

和尚报恩

许多出家的和尚把自己的父母亲人抛下就去了,可过江罗汉却做得很周到。他成罗汉后,为回报父母的生育之恩,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给父母讲法宣教,尤其是他的父亲很有慧根,最后也成为了罗汉。过江罗汉对别人说:“最浅层次的报恩,是让父母欢乐开心,不惹他们生气。但如果能让他们成正果,不再受人世之苦,这才是最大的报恩。”

钱财如同毒蛇

如来带着众弟子到处宣扬佛法,经过一座山的时候,看到半山腰有一个仓库。如来带着弟子打此经过,无意中看了一眼仓库内,大叫道:“毒蛇!”。刚好旁边有一个猎人打此经过,听说有毒蛇,他就挤了进去,一看哪是毒蛇啊,而是一个大大的金库,里面都是金子。

不劳而获必有报

猎人准备带走这些金子,如来说这是毒蛇,猎人说:“这要是毒蛇,我情愿被毒蛇咬死。”猎人将金子都带回了家,从此开始了富人般的生活,挥霍无度。最后官府知道了这事,将猎人抓了起来以“偷盗罪”处以死刑。刑场上,猎人仰天长叹道:“如来说得对啊,钱财就是毒蛇啊。”

雄辩家

欢喜罗汉是古印度著名的演说家和雄辩家。他虽然平时经常微笑对人,但当他给众人讲法的时候,却显得斗志激昂。有一次正当他在讲法的时候,下面站起来一人问他:“什么叫做喜?”罗汉答:“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感受到的快乐”。“那什么叫快乐?”罗汉答:“诚心向佛、心中有佛,就能感觉到快乐”。

七世尘缘

龙王招来洪水将那羯国淹没,并且把佛教经书藏在了龙宫。降龙尊者知道后潜入龙宫制伏了龙王,取回了经书,因此如来封他为“降龙罗汉”。但他的目标是修炼成佛,他修炼了几百年也没能成佛,于是他去请教观音菩萨,菩萨告诉他:“你还有七世的尘缘未了。”茅塞顿开的降龙从此常下凡驱魔普度众生,了却未了的尘缘。

弃武从文的罗汉

静坐罗汉原先是一名在战场厮杀的战士,力大无穷。后来受到佛祖的点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虽然出了家,但是过去的某些习惯他还是保留着,即使是坐着,他也表现得像个虎背熊腰的士兵一样。那他为什么叫静坐罗汉呢?佛祖正是想考验他的耐性,希望他从此放弃打打杀杀的念头。

高举饭碗的和尚

举钵罗汉生前是一位化缘和尚。经常高举着自己的铁饭碗——云钵,四处向人乞讨食物。虽然看上去这种行为有些低贱,但举钵罗汉向人们讲说佛法、超度亡灵,以此回报那些施舍过他的人,所以人们也都很尊敬他。

太子出家成罗汉

开心罗汉原是中天兰国的太子。后来老国王死后,他的弟弟起兵造反,想夺取王位。太子告诉自己的弟弟说:“你来做国王,我出家当和尚,我的心中只有如来了。”他的弟弟说:“别糊弄我了,我才不信呢。”太子说:“不信你看。”说罢太子撩开自己的衣服,在胸膛心脏的部位显现着一尊佛的样子。他的弟弟这才停止了作乱。

禅杖化缘

看门罗汉以前去化缘的时候,常常用拳头敲门。有一次到一家房子破陋的人家去,他又没注意,“啪啪啪”一敲门,房子就塌了。这户人家把看门罗汉给打了一顿。后来如来给了他一把锡杖,说只要你在住户家一摇这个锡杖,人家就会开门。看门罗汉有了这把锡杖从此再也没有挨过打。

驯兽师改的和尚

大象在佛教里有着很高的地位。一方面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出产这种动物,另一方面是大象威力大、耐劳,又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很符合佛教的信仰。骑象罗汉以前就是一个驯兽师,尤其是驯服大象的一把好手,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从而修成正果。

指腹为婚的罗汉

古印度王舍城内有一个神叫婆罗,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半遮罗。两人的妻子同时怀孕,于是两家指腹为婚。后来婆罗的妻子生了个女孩,半遮罗的妻子生了个男孩。两个人长大后修行,男子就是探手罗汉,女子最后也得道。探手罗汉打坐时,经常将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打完坐后高举双手长呼一口气,这才结束。

六根清净的罗汉

挖耳罗汉也是一位雄辩家,尤其是对于佛家经典《耳根》论辩特别在行。佛家讲究六根清净,耳根清净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佛教除了不听邪淫之音外,还强调不听别人的秘密。挖耳罗汉的形象就是告诉人们无论谁向他告密,他一概不听。

沉默的罗汉之感化狮子

十八罗汉中有一尊身材魁梧,仪表庄严,身边还经常带着一只小狮子的罗汉,他就是笑狮罗汉。佛经上说他生前从不杀生,因此从来都没有得过疾病。

沉默的罗汉之多说无益

笑狮罗汉虽然也是学富五车,但很少见他张口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的师弟阿傩问他:“你有那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呢?”笑狮罗汉回答:“话说多了不一定受欢迎,你倒是句句价值千金,但一样让人反感,我现在就有点反感你了。我在沉寂中独自体会佛法的奥妙,一样快乐。”

让国王出家的罗汉

坐鹿罗汉原本是古印度一个王国的丞相,权倾朝野,一时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突然有一天,他好像中了魔一样要出家当和尚。国王三番五次去请他回来,他都一一拒绝。最后甚至为了躲避国王的邀请,自己一个人跑到了深山修行。后来修成罗汉之后,国王也随他去当和尚了。

外交官

在保护唐僧的庞大神仙队伍里,五方揭谛的本领应该是最高的。像六丁六甲这些人都是轮流上班,但金头揭谛日夜不分地跟在唐僧身边。揭谛是佛教护法神,相传一共有300揭谛。后来如来借给了玉帝五个揭谛,揭谛单挑的能力不见得有多高,但人缘好,无论是神仙界,还是佛界都有着不错的人脉关系,因此他总是帮着孙悟空请救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