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路幸福

醒客的世界 作者:周国平 著


探路幸福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这无非是说人人都想要幸福。然而,这个人人都想要的幸福,却似乎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若问究竟什么是幸福,不但人言人殊,而且很不容易说清楚。

幸福这个词,一般用来指一种令人非常满意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令人满意,的确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因此说,幸福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当然,主观满意度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自己觉得不幸福的人,你不能说他是幸福的。但是,这不是充分条件。我们应该问一个问题:对于什么样的生活令人满意,人们的感受为什么如此不同?很显然,有一个东西在总体上支配着人们的主观感受,那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对头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必定是肤浅的,也是持久不了的。

为了使幸福的衡量有据可依,现在兴起了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给幸福制定客观标准。其方法大抵是列出若干因素,比如个人方面的收入、工作、家庭、健康、交往、休闲,社会方面的公平性、福利、文明、生态,等等,给每一项规定一个分值,据此统计总分。作为尝试,这并无不可。我本人对幸福能否数据化持怀疑态度,并且要指出一点:对各个因素重要性的评价,所给的分值,归根到底也是取决于价值观。

由此可见,撇开价值观,幸福问题是说不清楚的。哲学正是立足于价值观来探讨幸福问题。在哲学史上,对幸福的理解大致分两派。快乐主义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强调生命本身的自然性质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完善,但承认完善亦伴随着精神的快乐。两派的共同点是重生命、轻功利,重精神、轻物质。

无论是哲学家们的赐教,还是我自己的体悟,都使我得出一个结论:人身上最宝贵的价值是生命和精神,倘若这二者的状态是好的,即可称幸福。怎样才算好呢?我的看法是,生命若是单纯的,精神若是丰富的,便是好。所以,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现代人只从物质层面求幸福,却轻慢了人身上最宝贵的两种价值,结果并不幸福,毛病就出在价值观。

为了幸福,我们要保护好生命的单纯。人应该享受生命,但真正的享受生命是满足生命本身那些自然性质的需要,它们是单纯的,而超出自然需要的物欲却导致了生活的复杂,是痛苦的根源。人是自然之子,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幸福的永恒前提。在当今这个崇尚财富的时代,财富是促进幸福,还是导致不幸,取决于有无正确的财富观。

人是精神性存在,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的更重要源泉。在物质生活有保障之后,幸福主要取决于精神生活的品质。良好的智力品质表现在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意义上的成功才是会带来巨大幸福感的真成功。良好的情感品质表现在自我的充实,内在生活的丰富,爱的体验和能力,这是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良好的灵魂品质表现在善良、高贵的品德,真诚的信仰,这是做人的最高幸福。

幸福是相对的,现实的人生必然包容痛苦和不幸。因此,承受苦难乃是寻求幸福之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也因此,在智慧的引领下,想明白人生的道理,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与命运结伴而行,才能在寻求幸福之路上从容前行。

人人都在寻求幸福,通往幸福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我们必须探路,而探路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2012.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