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本书的特色与功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作者:温儒敏 编著


前言 本书的特色与功能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参考用书,也是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配套书。原书名是《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2001年出版后有过7次印刷,很受读者欢迎。不少学校指定本书为教学参考书,而众多报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考生,复习时也很看重本书。看来这本辅助教材的编写出版,还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决定对该书做些修订,并更名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以突出配套的特色。其实现代文学课程结构大同小异,若使用其他版本教材,本书同样可以搭配使用。这里介绍一下本书的特色、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

中国现代文学是各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一般都在低年级开设。因为内容比较多,刚踏进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的学生,又还没有文学理论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准备,学习这门课可能有诸多困难。现今各种现代文学史教材,又都偏重历史线索的勾勒,而不大考虑大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所以,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碰到一个既要使用教材,又要照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问题。就钱理群、吴福辉与笔者所合作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部教材来讲,学术性较强,而对于一般大学低年级的同学,也可能深一些,内容繁复一些。其他几种比较通行的现代文学教材,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不少老师与同学都希望能有一本指导学习的书,与教材配套,根据低年级同学的知识结构特点,指导他们阅读作品、理解教材与听老师讲授,以学会鉴赏评论作品,逐步养成审美的能力和文学史眼光。具体一点来说,能辅导同学有效地预习、复习和参加考试。这本课程学习指导,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的。本书适合本科生选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时使用,也方便教师备课,亦可作为电大、自考,特别是报考研究生的辅导用书。

本书分为29章,相当于29个课题。这划分大致参考了教育部指定的现代文学教学大纲,并依据教育部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章节结构与基本内容,因为29章基本上已囊括现代文学教学的主要课题,若配合其他版本教材,本书内容只需稍加调整即可。

本书每一章都包括如下五方面的内容,即:学习提示与述要、知识点、思考题、必读作品文献以及评论节录。下面分别介绍其内容特色、功能与使用方法。

(1)学习提示与述要。主要介绍每一课题的基本内容,以及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许多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文学课都压缩了课时。因此,讲授与学习,都只能以作家作品为主。“学习提示与述要”除了概述每一章的基本内容外,力图根据学生的一般理解能力与课程的安排,建议哪些应作为重点要求,哪些只需知识性的了解,哪些可偏重审美鉴赏,哪些应着重引发理论分析,还有哪些应和其他章节的论述联系起来作整体的思考,等等,以帮助学生在听课和自学时,能尽快掌握要领,进入情况。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还提示了思考与回答的角度与要点,有的还简略地示范了析例与方法。

(2)知识点。列出每一课题所应大致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社团流派、文学思潮等方面。不一定要求全都有深入的讨论,只需要一般的了解,作为知识面的拓展,有助于增加文学史的感觉和对重点文学现象的理解。复习考试中常有名词解释、填空或简答题,“知识点”主要就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3)思考题。每一课题都设计有几道“思考题”,题型不尽相同,难易程度不一,有的偏于文学史现象的概括,有的偏于作品的审美赏析,有的是对个案的深入评判,有的则要求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发挥。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深浅的安排与学生思考能力的逐步提高,照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修订本与旧版本最大的不同,是重新调整增加了思考题,总的加大了难度,但又给不同类型学校和学生的需求留足空间。其中不少参照了北大和各重点大学期末考试或者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修订本还对每一道题的思考角度、方法与要点,都做了简要的提示。大多数思考题都是论述性的,主要考察和训练对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现象的感悟、审美以及阐释的能力,除了某些知识性内容需要记忆,更多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感觉、体验与理解,一般没有所谓标准答案,我们也有意不提供完整的答案,而只是提示要点,同学们完全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发挥,避免被框住思维。多数思考题都附录在相关的各章后面,方便学生预习或者复习。另有一些属于综合性的题目,虽然也附在相关的各章之后,但其内容范围涉及其他不同章节,甚至需要学完整个现代文学史,有了整体认识后才能较好地论述的。这类思考题一般难度较大,适合高年级学生与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对此一般也都做了提示。

(4)必读作品与文献。学习文学史不能满足于听课与读教材,同时必须读大量的作品与文献。获得相关的文学史感觉与审美体验,掌握必要的材料,是学好这门课的前提,也是学科训练的必要过程。书中每一课题都列出了最低限量的基本书目,要求必须读完。所列书目大都考虑到便于同学查找。除了少量需从作家的文集或选集中去找,大部分都可以从如下几种书中找到:

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严家炎 孙玉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等院校中文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③《百年中国文学经典》(谢冕 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④《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的十卷本,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后两个十年的两套《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5)评论节录。配合每一课题还摘录了学术界、评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包括不同角度、方法的代表性的学术论点和那些有创见的作家作品分析。“评论节录”是为了让学生在做作业和写论文时,了解相关领域或课题的研究状况,从其中所例举的观点与论述中得到启发;也可以方便教员备课,充分利用学术界既有的成果去丰富讲授内容,或者利用某些学术观点在课堂上引发讨论。这些论点摘录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考虑配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所节录的内容大都是为学界比较认同,而又适合“转化”到教学中去的;但也尽可能介绍一些有经典性或前沿性的成果,以利于活跃教学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这次修订增加了一些评论节录,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从例举的观点中得到启发,也方便教师备课,用新的学术成果去丰富授课内容。不过,“评论节录”毕竟是“节录”,限于篇幅,可能难于展现原有论述的语境与全貌,所以,宁可当书目来看。应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原文来读,防止以偏概全,还可以增加思考的学术含量,引发问题探讨;有意往研究方面发展的学生,包括自学者和报考研究生的读者,正好可以顺藤摸瓜,按评论提示的书目去找相关的著作来阅读思考,逐步摸索进入研究的门道。

修订本书后还特别附录了有关现代文学各类考试的试题,主要是提供某些题型,便于学生复习。另有一篇《关于现代文学课程的复习与考试》,是笔者和一些报考研究生同学的对谈,内容涉及考研的课程、专业课的要求、考题类型以及如何解决复习中常碰到的问题,等等。

此书编写的过程中,编者正为北大文科试验班讲授现代文学课程,可以说此书的编写也带有试验的性质。希望能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这次修订得到一些学者和博士生的鼎力支持,他们参与了各章思考题提示要点的撰写,以及某些研究论著节录的增补,这里特别要对他们深表谢忱。他们是:李宪瑜(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姜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段从学(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杨天舒(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高玉(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晓冬(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程鸿斌(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2000年11月12日一稿,2006年12月9日修订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