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一八二〇) 一岁

李鸿藻年谱 作者:李宗侗,刘凤翰 著


年 谱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一八二〇) 一岁

正月初一日(二月十四日)酉时 生于广西贺县署中,时本生父遵轩公任贺县知县,年二十八岁;本生母姚太夫人二十七岁。

宗侗按:公会试朱卷作:道光壬午(二年)正月初一巳时生,将生年改晚二年。清代士子习惯更改年龄,年长者改少,年过少者反增添,其例甚多。惟入官后,亦常将年龄改回,故公之七十赐寿及军机处档案所载大臣年龄皆真确者也。档案所载大臣年龄以备进呈而为赐寿或退休等用。

七月十一日(八月十九日) 清仁宗崩,皇次子旻宁即位,是为宣宗。

宝鋆(文靖)年十四岁。

张之万年十岁。

曾国藩年十岁。

左宗棠年九岁。

文祥年三岁。

文祥行三,公称为三兄。

道光元年辛巳(一八二一) 二岁

随父母仍居广西贺县署内。

从两广总督阮元请,严禁鸦片。

道光二年壬午(一八二二) 三岁

公幼小时,居止凝重,壁中有联画,注目久视,状若有所会。

严禁海洋偷漏银两,私贩鸦片。

道光三年癸未(一八二三) 四岁

公自言,数岁时,独在贺署空院更衣,突有物似人跳掷而来,以砾投之,溘然顿灭。

是年父遵轩公保升州同知,舟行,一仆被雷轰,自是有心疾。因公来京,遂辞官,母姚太夫人暨公等眷数十口,流寓桂林,后姚太夫人典质衣物,以作舟车之资,始得回京。

四伯廉访(龠通)公中是科三甲第十四名进士,签分户部山东司主事。

正月初五(二月十五日) 李鸿章生,与公甲辰(道光二十四年)顺天乡试同年。

六月二十五日(八月一日) 景廉(秋坪)生,少公三岁,后同中咸丰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进士,同值军机,又结为盟兄弟。

按:景廉,字俭斋,号秋坪,满人,官至户部、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命认真查拿鸦片,定地方官失察条例,并禁民间种植。

道光四年甲申(一八二四) 五岁

公恒语人曰:吾幼时,人谓不钝,乃未得及时从学,管弦、绘画、双陆、围棋诸艺,一见辄能之。

十岁前常在京师各园观剧,每惴惴焉以过时失学自惧也。

道光五年乙酉(一八二五) 六岁

回匪张格尔乱起。

道光六年丙戌(一八二六) 七岁

设广东水师巡船,稽查鸦片。

道光七年丁亥(一八二七) 八岁

回乱平,张格尔就擒。

道光八年戊子(一八二八) 九岁

从表兄祝荀伯(祜)先生读书。

按:荀伯先生河南人,道光丙申(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恩科进士,仕至贵州恩州府知府,署贵西道。

又按:进士朱卷履历列祝荀伯先生于文小南先生前,当在此数年中从学。

两广总督李鸿宾严禁偷运鸦片入口。

道光九年己丑(一八二九) 十岁

曾从文小南(岳英)先生读书。

按:小南先生湖南衡阳人,道光庚子(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年)举人,户部江西司主事,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年)任军机处章京。

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七日) 赐李振钧、倭仁、龚自珍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年,洪秀全赴广州应试不第。

道光十年庚寅(一八三〇) 十一岁

秋,贺县公将之粤东,携公至津门外家,外祖母恐远游废学,遂留于姚宅,受业于舅氏玉农(承丰)孝廉,始读四子书。

初,祖文肃公抚皖时,天津进士姚公逢年官徽州太守,护理宁池太广兵备道,文肃公聘其第八女为贺县公室,又聘其第九女为太学公室。太学公才美能诗,遘痼疾早卒。贺县公有丈夫子三,长鸿烈,字桐孙,候选府经历;次承瑞,早卒;三即公,故以为太学公嗣。两姚太夫人皆钟爱之,公发愤读书,昕夕不倦,遇有疑难之义,颜于四壁,早起著衣结带,即熟视而深思之,饮食不忘。太夫人中夜觉寝,辄问经史。公幼体癯,两太夫人恐致疾,令勿苦,乃偷光每至夜分,恐伤太夫人心,默诵而已。

侗按:《天津县志·选举录》:“道光壬辰(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恩科举人姚承丰,字玉农,誊录知县,加同知衔。”著有《稔斋诗草》,为其孙姚品侯(彤章)所刊。玉农公行十,为两姚太夫人之弟,舍间称之为十舅太爷。姚氏自逢年公以下皆居于天津城内鼓楼东大街,宅中雨香亭,即公幼年读书处。

四月二十七日(五月十九日) 翁同龢(文恭)生。

十月六日(十一月二十日) 潘祖荫(文勤)生。

十一月(十二月) 王文韶(文勤)生。

按:潘文勤、王文勤皆与公同中咸丰壬子(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进士,光绪八年,潘、王、翁与公皆同值军机。

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 十二岁

六月九日(七月十七日) 皇四子奕(即文宗)生。

十月七日(十一月十日) 以江宁布政使林则徐为河东总督。

是年,全国各省严禁鸦片。

道光十二年壬辰(一八三二) 十三岁

六月九日(七月六日) 令各督抚整饬吏治民风,查禁会匪鸦片。(御史裘元俊奏)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八三三年一月十一日) 恭亲王奕生,宣宗第六子,少公十二岁,后同值军机,关系极为密切。

道光十三年癸巳(一八三三) 十四岁

四月六日(五月二十四日) 江浙两省钱贱银昂,商民交困,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奏上利民除弊事宜。

道光十四年甲午(一八三四) 十五岁

是年,读五经毕,始为时文帖括之学。

三月十六日(四月二十四日) 英东印度公司专利权正式停止。

五月二十二日(六月二十八日) 命粤督卢坤驱逐零丁洋及大屿山停泊之英国鸦片趸船,并查拿私运快艇。

六月九日(七月十五日) 律劳卑抵澳门。六月十九日(七月二十五日)到广州夷馆,翌日,致书粤督卢坤被拒,因此中英发生交涉。卢坤封仓并包围夷馆。

道光十五年乙未(一八三五) 十六岁

一月二十七日(二月二十四日) 广州英、美教士组织“马礼逊教育会”,创马公书院,教授英文、西学与教义。

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二日) 赐刘绎、叶名琛、何桂清、彭蕴章、袁甲三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道光十六年丙申(一八三六) 十七岁

二月二十一日(四月六日) 荣文忠(禄)生,少公十六岁,后二人为盟兄弟,甚相友善。

四月二十五日(六月八日) 赐林鸿年、沈兆霖、胡林翼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二十七日(六月十日) 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变通烟禁,鸦片照旧纳税,以货易货,并宽栽种之禁。

十一月七日(十二月十四日) 义律(Charles Elliot)继任英国商务监督。

道光十七年丁酉(一八三七) 十八岁

赴保定府应童子试,补弟子员,学政为潘云阁(锡恩)先生。

按:潘文慎公(锡恩),字云阁,号琴轩,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辛未进士,仕至吏部右侍郎,南河河道总督,谥文慎。

一月四日(二月八日) 张荫桓生。

一月二十二日(二月二十六日) 以林则徐为湖广总督。

二月二日(三月八日) 洪秀全在广州应试被黜,怨愤成疾,即回花县。

三月一日(四月五日) 洪秀全“升天”,三天后病愈。

八月三日(九月二日) 张文襄(之洞)生。少公十七岁,后二人过从甚密。

道光十八年戊戌(一八三八) 十九岁

赴保定,考古赋题冰壶先生。取第一,优等食廪饩。学政为王堂(广荫)先生。

按:王堂先生,江苏通州人,道光癸未(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榜眼,与廉访公同年,后仕至工部尚书,卒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十二月,谥文慎。

四月二十五日(五月十八日) 赐钮福保、宝鋆、曾国藩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闰四月十日(六月二日) 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以死刑禁烟。

五月十九日(七月十日) 湖广总督林则徐覆黄爵滋折,主用大辟严刑,并拟具禁烟章程六条。

十一月十五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命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衔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所有该省水师,兼归节制。以周天爵署湖广总督。

道光十九年己亥(一八三九) 二十岁

三月,廉访公京察一等记名。

一月二十五日(三月十日) 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

二月四日(三月十八日) 林则徐传缴烟具结令。

三月九日(四月二十二日) 调林则徐为两江总督,桂良为湖广总督。

三月二十八日(五月十一日) 义律通告英人,接林钦差谕示,凡夹带鸦片者,船货充公,人即正法。

四月九日(五月二十一日) 英人鸦片缴交完毕,共二万二百九十箱。

四月二十二日(六月三日) 林则徐开始在虎门销毁鸦片。

七月二十七日(九月四日) 中英九龙冲突。两天后林则徐进驻虎门。

九月五日(十月十一日) 北京拟对英用兵。上谕:如英船仍形桀,即再示兵威,一劳永逸。

九月十二日(十月十八日) 英准备使用武力。英外相密令义律,中英关系应予改良,即派遣海军封锁广州白河。

九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三日) 穿鼻海战发生。

十一月一日(十二月六日) 广州封港,断英国贸易。

十二月一日(一八四〇年一月五日) 调邓廷桢为两江总督,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八四〇) 二十一岁

二月十六日(三月十九日) 英外相在国会报告英对华用兵之目的。三月六日(四月七日)下议院通过。四月九日(五月十日)上议院通过。

五月五日(六月四日)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火攻磨刀洋英船。

五月二十三日(六月二十二日) 英军封锁广州。

六月七日(七月五日) 英军占领定海。

九月三日(九月二十八日) 以林则徐、邓廷桢办理不善,来京交部严议。以琦善署两广总督,颜伯焘为闽浙总督。九月八日(十月三日)革林则徐、邓廷桢职,并命迅赴广东以备查问差委。

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六日) 宣宗第七子醇贤亲王奕生。少公二十岁,公直上房时,曾从其问业。

十一月十六日(十二月九日) 琦善到粤,即委员往晤义律。义律要求赔款六百万元与开港问题。

十二月三日(十二月二十六日) 命琦善拒绝英人请求,乘机痛剿。(琦善力言接仗不利)

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八四一年一月十八日) 琦善照会义律,承认一切条款,翌日签定“穿鼻草约”。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一八四一) 二十二岁

廉访公由户部四川司郎中,特授广东潮嘉道。

一月一日(一月二十三日) 琦善正式宣布割让香港。三天后英国正式占有香港。

一月五日(一月二十七日) 下诏对英宣战。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一八四二) 二十三岁

六月二十九日(八月五日) 英军到达南京。翌日命耆英便宜行事,如所在情理中,尽可允许。

七月六日(八月十一日) 中英南京谈判(中国:张喜、徐家槐。英国:马礼逊)。耆英到南京。

七月十二日(八月十七日) 中英和议条款决定。

七月二十四日(八月二十九日)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

八月二日(九月六日) 清宣宗批准《南京条约》。

八月二十八日(十月二日) 英船全部离京。

十一月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英国批准《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一八四三) 二十四岁

赴北京,应顺天乡试,乡试荐卷房师厉砚秋(恩官)先生。

按:厉恩官先生,字砚秋,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年)庚子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东兖沂曹济兵备道、湖北布政使等。

五月二十九日(六月二十六日) 中英《南京条约》在香港互换,香港政府正式成立,璞鼎查就任总督。

六月一日(六月二十八日) 洪秀全开始布道,冯云山、洪仁玕从之。

闰七月二十八日(九月二十一日) 耆英进呈洋枪,帝亲加对合,谓为绝顶奇妙之品,灵捷之至,耆英云拟仿造,帝谓“必成望洋之叹”。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一八四四) 二十五岁

应京兆试,中式第七十二名举人。是科正考官杜文正公(受田),副考官罗萝村(文俊)先生,张兰沚(澧中)先生。同考官梁子恭(敬事)先生。

按:杜文正公,名受田,字芝农,山东武定府滨州人,道光癸未(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进士,与廉访公同年,曾在上书房授文宗读,仕至大学士兼礼部,咸丰二年卒,谥文正。

罗萝村先生,名文俊,广东南海人,道光壬午(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年)探花,仕至工部左侍郎。

张兰沚先生,名澧中,陕西同州府潼关厅人,嘉庆丁丑(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年)进士,仕至山东巡抚。

梁子恭先生,名敬事,字主一,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道光丙申(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进士,仕至京畿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

乡试朱卷结衔:

大主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署工部左侍郎加三级罗(萝村)。

大主考刑部右侍郎加三级张(兰沚)。

大主考经筵讲官上书房行走都察院左都御史管理三库事加三级杜(芝农)。

同考官翰林院编修加三级梁(子恭)。

乡试命题㊀:“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公为文曰:

明无征之故,申言之而慨愈切矣。盖必文献皆足,而后夏殷之礼有征也。足不足之间,一反复焉,而慨不有愈切者乎?且夫典籍有流传,而贤人多作述,制度出其中,名物出其中,吾儒酌古准今之识亦出其中。一自时迁代异,其籍渐归于散失,斯人半即于沦亡,仅为之想像盛时,冀复睹焉,以弥其残缺不完之憾,旧章鲜据,而好古徒深,有令人低徊莫置者已。夏礼殷礼,祀宋皆不足征,其不足征也,其不能征也。今夫礼之有可考者曰文,礼之赖以传者曰献。故府之留贻极博,鸿章巨制,莫不粲然而俱陈。乃夏时之善也,仅存小正一书;商易之古也,只得坤乾数义,其存者,未满吾志,其佚者,空系子怀也。斯慨想徒殷也。老成之阅历既深,则古称先,莫不确然其共信。乃祀之用夷也,始自桓公;宋之知礼也,徒有向戌。其近者简陋相仍,其远者风微愈邈也,斯感怀倍至也,不足焉故也。则吾且即代远年湮之际,而独切遐思,则吾且从博学审问之馀,而益深向往。假使夏殷之文创于前,而祀宋之文述于后焉,国史克修,足知法守,稗官有掌,足广参稽,一指陈而釐然各当也。夫岂若残编断简之莫可搜求,抑使夏殷之献启于先,而祀宋之献承于继焉,学士通人,足资讨论,世臣遗耆,足备谘询,一考核而了然共明也。夫岂犹人往风微之无从引证。文献皆足,何吾之不能征乎。而奈何其不足乎。顾吾犹望其足而得所征也。创造之始,百度方新,考究无难毕悉,迄于今而衰微递甚数十传矣。神物之垂,仅稽禹鼎,而皋咨益赞,不闻继起之人。日新之儆,仅纪汤盘,而傅筑伊耕,不睹代兴之彦。借令纂修删订,幸得于政举人存之日,溯厥渊源。石室名山,纵心搜访,固吾所私衷窃慰者矣!古人有知,其亦许为同志也夫。乃吾终惜其不足,而无可征也。明备之朝,众长毕集,见闻何所不周,至于今而断续相循数百载矣。禹碑之解,半属支离,况终古行遁以还,已无夏史。商颂之篇,半经剥蚀,况老彭述古而外,已乏殷贤。徒使采辑网罗,坐视夫姒氏子民之遗终于消歇,蘧庐风雨,卷卷欷歔,亦吾所莫可如何者矣!后人有作,尚其鉴此苦衷也夫。

聚奎堂原批:一唱三叹,文生于情。次三清切,诗亦有好句。

本房加批:扫尽陈言,独抒心得。后二偶遥吟俯唱,兴往情来,尤令人一读一击节。

乡试命题㊁:“悠久所以成物也。”

公为文曰:

进征悠久之功,其所以成物者至矣。夫物之成,成于不息也。进博厚高明而征悠久,非即至诚之所以成物欤!且圣人出而天下化成,其惟此肫然无息之精神,维持于不敝乎!盖裕诸身者,初非急遽以期其效,而被诸世者,自不阙略以堕其功。弥纶罔间,即鼓舞弗衰,其以渍而以渐也,有全神焉,其相生而相养也,有全量焉。博厚高明,既征诸载物覆物矣,请更言夫悠久。宇宙至大也,而诚之所贯,无物不乐其包容。顾包容之所及,能承受夫物,必包容之,及不骤及,乃能渐摩夫物。缊之理,见于化醇,于以见宽博有馀之用焉。伦类至繁也,而诚之所凝,无物不荷其丕冒。顾丕冒之所周,克帡幪乎物,必丕冒之,周有常周,始克陶乎物。保合之原,基于各正,于以见从容不迫之功焉。悠久之德,非即成物之德哉。然而物之成也,难言之矣。盖凡物莫患乎相迫,相迫则相害,而求之愈急者,正所以速其致败之机。而凡物每乐于相安,相安则相保,而化之愈迟者,乃所以妙其陶成之用。所以成物有断然者,物之成有其候,违其候则物亏,顺其候则物备,悠久所以顺其候也。往复循环之用,递嬗不穷,而复性遂生者,咸涵濡于千古不敝之精神,共乐舒长于化日。悠以需其候,久以恒其候,而成遂无不应其候焉。彼苟且旦夕之为,方兹褊矣。物之成有其机,遏其机则物蹙,鬯其机则物舒,悠久所以鬯其机也。滋培长养之功,周流无尽,而潜移默导者,悉沐浴乎一人有道之运量,相安熙皞于太和。悠以引其机,久以俟其机,而成即莫不遂其机焉。彼小补欢虞之术,比之陋矣。物无消长,视至诚之所成者为消长,其功缓故其用神也。位育之功能,有优游以臻,无躁进而致,久之而服其化者成焉,久之而梗其化者亦成焉。物处于异,有至诚而异者尽同,其感被有深焉者矣。谓非曲成不遗也哉。物无始终,视至诚之所成者为始终,其量宏故其效远也。甄陶之妙用,有永贞以固,无操切而求,久之而感其德者成焉,久之而忘其德者亦成焉。物极于纷,有至诚而纷者胥一其化导,有微焉者矣。谓非敦大成裕也哉,至诚之功又如此。

本房加批:思精笔健,气足神完。

乡试命题㊂:“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公为文曰:

闻言而会于诗,以心之有所触也。夫诗之言,与孟子之言何与,宣王引之,非以心之有所触乎。想其闻孟子仁术之言,而欣然说曰,甚哉,人谓己之心,人不能测者,其言妄也,人谓己之心,已只自喻者,其言尤疏也。盖己之心,人既得以窥其微,而己之心,已转莫由白其隐,幸高贤之戾止,复明论之前陈,而由后溯前,乃不禁私衷之怅触已。吾不幸而不早闻夫子之言也,吾幸而犹得闻夫子之言也,吾聆斯言,吾有会于小雅之诗。至隐者人之心,有时不见为隐,而见为显,顾人觉其显者,仍觉其隐,吾不解此由显以知隐者,何先得我心也。然而古人已代我宣之也。至同者人之心,有时不觉其同,而觉其异,顾己见其异者,人仍见其同,吾不知此即异以证同者,何实获我心也。然而古人已先我示之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非夫子之谓而谁谓哉。且夫我之心我自行之,我自求之,亦宜我自得之也,而抑知不然。大抵信心之事,缘境而生,迨境已过矣,第求当日之心,而不复考当日之境,故事之既往,此心恒忽忽其若忘。至夫餍心之论,迎机而入,迨机相触矣,转觉前日之境,复毕集于今日之心,故言之未终,此心已怦怦其欲动。盖吾始闻夫子之言而快然也,乃吾今绎夫子之言而不徒快然也,于我心有戚戚焉。谓戚戚之心,即吾前日不忍之心乎,何以夫子言之而不啻忖度之也。夫心亦感而即动耳,堂下之情形宛在,情中之恻隐何穷,殊觉夫子之言深入于吾之心,无异吾之心借传于夫子之口也。斯诚吾之幸而犹得闻夫子之言也。第以吾此心而谓足以王,其所以合于王者何哉。

本房加批:机神洋溢,动合自然,极意到笔随之乐。

乡试命题㊃:“赋得言去其辩,得诚字五言八韵。”

公为诗云:

欲去斯言玷,端由砥砺精。御人休好辩,返己贵存诚。莫羡雕龙誉,常怀及驷情。雌黄惩口说,坦白率心声。无咎囊应括,能孚自盈。雷同羞附和,风尚息纵横。陈语昌黎戒,新诗吉甫赓。恩纶颁黼座,珥笔赞升平。

本房加批:细意熨帖,工雅绝伦。

本房同考官梁敬事:阅,荐。原荐批:

第一场:首艺志和音雅,气静神恬,虚实兼到之作;次艺发挥透澈;三艺气机畅达;诗妥惬。

第二场:组织工丽,藻采纷披。

第三场:条达鬯茂,博洽详明。

大主考罗文俊批:取。又批:高华沈实。

大主考张澧中批:取。又批:雄深雅健。

大主考杜受田批:中。又批:博大昌明。

是年顺天中试举人共二百三十九名,元刘国彦,顺天府永清县人。李鸿章第八十四名。

正大光明殿覆试,公一等第二名。阅卷大臣为穆彰阿、卓秉恬、祁寯藻、许乃普、周祖培、花沙纳、文庆。

覆试朱卷结衔:

经筵讲官,起居注官,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国史馆正总裁,教习庶吉士,内大臣,阅兵大臣兼理兵部事务,镶黄旗满洲都统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文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南书房行走,上书房总师傅加三级穆(彰阿)。

经筵讲官,大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加三级卓(秉恬);

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南书房行走,教习庶吉士加三级祁(寯藻);

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加三级许(乃普);

礼部左侍郎加三级周(祖培);

礼部右侍郎,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加三级花(沙纳);

都察院左都御史,镶黄旗汉军都统,教习庶吉士加三级文(庆)。

按:穆彰阿,字鹤舫,郭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乙丑(嘉庆十年,一八〇五年)进士,仕至文华殿大学士。文宗即位,革职永不叙用,咸丰五年卒。

卓秉恬,字静波,四川华阳人,嘉庆壬戌(嘉庆七年,一八〇二年)进士,仕至武英殿大学士,咸丰五年卒,谥文端。

祁寯藻,字春圃,山西寿阳人,嘉庆甲戌(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年)进士,仕至体仁阁大学士,咸丰四年致仕,穆宗立,授大学士衔,礼部尚书,在弘德殿行走,同治五年卒,谥文端。

许乃普,字滇生,浙江钱塘人,嘉庆庚辰(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〇年)一甲二名进士,仕至工部尚书,同治五年卒,谥文恪。

周祖培,号芝台,河南商城人,嘉庆己卯(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进士,仕至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六年卒,谥文勤。

花沙纳,伍弥特氏,字毓仲,蒙古正黄旗人,道光壬辰(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进士,仕至吏部尚书,咸丰九年卒,谥文定。

文庆,字孔修,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道光壬午(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年)进士,仕至武英殿大学士,咸丰六年卒,谥文端。

(以上七人清史或《清史列传》有传)

覆试命题㊀:“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公为文曰:

无处之馈非馈也,惟君子不为所取焉。盖无处而犹馈之,谓非货之不得也。天下之为货取者多矣,特难以取君子耳;且士无不当审所自处也,而临财为尤甚。能审所自处,则人欲售其术而无由,不审所自处,则己且鬻其身而不觉。盖人之敢以财饵者,直以财偿之也,而己之忍以身徇者,实以身市之也。虽然,亦临财者之非君子而后然耳。在宋、在薛,馈皆有处,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则可以无馈,而犹馈之也,何哉?彼岂不明之,其无处而固难强饰其辞,第遨游人国者,朝夕之需孔亟矣。而何惜此区区者一满其欲也,是其心已不堪共质也。彼方且明知其无处而姑为强饰其辞,谓觊觎财利者,当世之士略同矣,而何妨以区区者试其操也。是其意尤无难逆睹也,是货之也。夫货之即所以取之,而要视夫人之可以取之,人必有薄于自持之心,而后外物之来,急不暇择,虽无因而至,亦且隐忍而自甘,故廉介矢于平时,而一时之审度未真,即毕世之操持尽丧,人必有苟于徇外之念,而后见利之际,忽不及持,虽非分相加,亦遂颜而弗顾,纵愧悔生于事后,而清夜之返心奚补,即此躬之失节堪羞。何也?其可以货取也。惟其人非君子也焉。有君子而若此哉,论君子利见之期,良马素丝,曷尝故却多仪之享?然闻君子以身许君矣,未闻君子以身许货也。而况馈之者,竟无以相处也。怀仁抱义之躬,自居何等,乃不为善贾之待,而直为奇货之居,君子顾若是陋乎?众论之难凭也,五羊之皮,或以诬贤者之自鬻。焉有君子而不顾万世之讥弹也哉!论君子大烹之养,笙簧酒醴,曷尝不答知遇之隆,然闻君子以礼奉躬矣,未闻君子以身奉货也。而况当其馈者,实无以自处也。观时察事之智,自审何如,乃不谓求之甚殷而直谓取之无禁,君子竟如是卑乎?流风之可溯也,千驷之马且难邀古人之一视。焉有君子而忽与平居相剌谬也哉,子亦可晓然于受不受之故矣。

乡试覆试命题㊁:“赋得满山寒叶雨声来,得秋字五言八韵。”

公为诗云:

叶叶寒如此,深山客倚楼。有声却带雨,无韵不成秋。凉信传应遍,商音撼未休。白迷千嶂外,黄落万峰头。静夜听逾急,长空力倍遒。打窗疑淅沥,出树镇飕飗。繁响岩腰送,苍烟屋角留。籞园仙景丽,茂对惬宸游。

是年廉访公任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

二月十五日(四月二日) 洪秀全、冯云山自花县出游广州顺德,传布教义。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一八四五) 二十六岁

会试荐卷未中,房师为姚湘城(福增)先生。

按:姚湘城先生,江苏省常熟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壬辰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会试后,公往杭州。秋,伯父廉访公卒于浙江按察使任所,年五十岁。浙抚梁宝常奏报出缺疏中有云:“两袖清风,不名一钱,官为殡殓。”(折藏军机处折包档)

按:梁章钜《浪迹丛谈·李秬轩廉访》云:“余过杭州时,小住月馀日,城中大吏皆来握晤,惟家楚香中丞(宝常)为山左旧属,特鉴堂将军,为吾闽驻防,素有相知之雅,馀皆新交也。李秬轩廉访(龠通)为高阳李石渠中丞殿图之子,中丞抚闽时,欲招余入节署课读,已送关书订入馆矣,而中丞旋量移江左去,遂不果其学,徒即今廉访也。廉访晤谈时,每自惜无缘侍教,然当年署斋课艺,常屡荷批削,至今尚敬存箧衍中,盖缘叶茝汀庶常送来者。茝汀即其授读师,因须赴京散馆,故荐余以代,而余则久忘之矣。闻楚香中丞言浙中同寅最结实可恃者,惟廉访一人,且闻廉访由两淮都转擢浙臬,其在扬州任内,一尘不染,诸务肃然,足以空前绝后。去任时鹾商例有重赆,悉却之。今秋闻其在浙物故,为之气短。本拟俟其灵榇过邗时,登舟一吊,适余有海陵之游,彼此相左。并传闻扬州鹾商仍以前却之赆致送其阃中,仍却不受,谓遗教如此,不敢不遵,众无不啧啧嗟异之。然则廉访之清操,不但化及家人,而且行之身后,可谓难矣。诗云:‘型于寡妻’,廉访有焉,呜呼,可以风矣。”(见原书五至六页)

据公题画诗序:“乙巳丙午间,随宦武林,时与二三同好,放棹于孤山放鹤亭,朋侪文燕之欢,幕府湖山之胜,抚今思昔,不禁惘然。”则会试后曾往杭州也。

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三十日) 赐萧锦忠、阎敬铭、何秋涛、文祥、魏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月一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海英人居留区域划定。(即上海租界)

十二月十八日(一八四六年一月十六日) 粤民反对英人进城,捣毁广州府署。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一八四六) 二十七岁

在杭州。

六月十六日(八月七日) 密立皇四子奕(即文宗)为储贰。

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八四七年二月十一日) 英人谋通西藏。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一八四七) 二十八岁

再上春官不第,舟车南北,力学不辍。是科报罢,《兴胜寺书怀》二首云:

年来形影共相依,岂料青云愿竟违。锁损名心枯木冷,飘零身世落花飞。怕吟老杜无家别,谁惜刘生不第归。幸有数行知己泪,为余抛洒上征衣!寒窗旅馆大萧条,赖尔晨昏慰寂寥(谓兴胜寺长老)。对镜愁看潘岳鬓,量衣渐减沈郎腰。风云琴剑三千里,月夜笙歌廿四桥。往事那堪回首忆,泪痕如雨浣冰绡。

当年境况可想。

宗侗按:兴胜寺在北京,原诗见公自画山水团扇上。

又按:公早年工绘画,此扇以外,更有山水折扇题金山舟中。藏天津姚宅。抗战胜利后,十舅太爷之曾孙保群表弟曾以见示,当与题诗扇时代相近。同治初弘德殿日记亦有“恭邸索画扇”之语。

二月初,洪秀全到广州,从美教士罗孝全(I.J.Roberts)学道。

四月二十五日(六月七日) 赐张之万、沈桂芬、李宗羲、李鸿章、沈葆桢、何璟、郭嵩焘、马新贻进士出身。

七月十七日(八月二十七日) 洪秀全到桂平。(时已有拜上帝会信徒二千人)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一八四八) 二十九岁

自淮来津,舟行大风几覆,公无恙,仆徐祥与行李俱没水中。仆得不死。性好掉文,笑曰:“宛在水中央……”公亦笑曰:“恐汝几乎死在水中央矣!”

宗侗按:此次当由杭州经淮北上,疑为迎接伯父廉访公灵柩,归葬高阳。若果属实,则廉访公夫人却盐商赙仪之事,亦在此年。

德配张夫人来,山东海丰孝廉,福建永春直隶州知州,封光禄大夫,刑部右侍郎映斗孙女;庠生,候选训导,赠奉政大夫,户部福建司员外郎澡女;廪贡生,候选训导宝田妹;进士,礼部主事,保升知府守炎姑母。

宗侗按:张夫人之母姚太夫人,与公母姚太夫人,本生母姚太夫人皆系同胞姊妹,张母姚太夫人行七,公本生母姚太夫人行八,公母姚太夫人行九。曾见公信中称张姚太夫人为七姨。又公幼年去姚府读书时,一日,张夫人亦与母来住,张夫人抱娃娃命其呼公为四舅,公责之曰:“不要胡说,不要脸。”张夫人闻而大哭。此时尚未定婚,公年较长数岁。此昔闻伯母齐夫人所述所闻于张太夫人之言。

六月四日(七月四日) 实授徐广缙为两广总督,叶名琛为广东巡抚。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一八四九) 三十岁

纳官中书,始迎养贺县公、两太夫人来京。

馆于座主滨州杜文正公(受田)家。

按:行状:“二十九年,官内阁中书,大学士滨州杜文正公座主也,且有连,故馆于其家。公生平风节自持,至是益坚定。”

道光三十年庚戌(一八五〇) 三十一岁

正月,长子兆瀛生。

按:兆瀛,字仙洲。

一月十四日(二月二十五日) 立皇四子奕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为亲王;道光帝崩。(年六十九岁)

一月十七日(二月二十八日) 封奕为恭亲王,奕为醇郡王。

一月二十六日(三月九日) 皇太子(年二十)即位,是为文宗,以明年为咸丰元年。

四月二十一日(六月一日) 授李鸿章、沈桂芬、沈葆桢为编修。

四月二十五日(六月五日) 赐陆增祥、孙衣言、俞樾、徐桐、许应骙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月三日(七月十一日) 潘世恩致仕,以祁寯藻为大学士,杜受田协办大学士。

九月三日(十月七日) 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办理广西剿抚事宜。

十月一日(十一月四日) 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举事。

十月十九日(十一月二十二日) 林则徐卒于潮州普宁,年六十七岁。(十一月十二日,命赐恤,谥文忠)

十二月十日(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 洪秀全正式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咸丰元年辛亥(一八五一) 三十二岁

考取军机章京记名。

二月二十一日(三月二十三日) 天王洪秀全登极。

三月十四日(四月十五日) 授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并于前一日派赴湖南办理防堵事宜。

七月十五日(八月十一日) 太平军被提督向荣围于桂平紫荆山。

闰八月初一日(九月二十五日) 太平军占领永安。

十月二十五日(十二月十七日) 洪秀全永安封王。

咸丰二年壬子(一八五二) 三十三岁

二月二十九日(四月十八日) 太平军围攻桂林。

三月二十九日(五月十七日) 下诏罪己。

四月二十三日(六月十日) 江忠源督楚勇败太平军于全州蓑衣渡,冯云山伤卒。

四月二十五日(六月十二日) 会试中式第一百二名贡士。大总裁为周祖培、何桂清、杜、载龄,本房同考官为梁敬事。

按:会试朱卷结衔为:

本房同考官钦命管理衔道,掌福建道监察御史加三级梁(敬事)。

大总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文渊阁直阁事,稽查中书科事务,批本处行走加三级载(龄)。

大总裁兵部右侍郎,稽查左翼宗学加三级杜()。

大总裁户部左侍郎兼钱法堂事务,实录馆副总裁,南书房行走加三级何(桂清)。

大总裁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实录馆总裁周(祖培)。

又按:周祖培,见道光二十四年谱注。

何桂清,字根云,云南昆明人,道光乙未(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进士,仕至两江总督,以苏常失守,不能死节,同治元年谕弃市。《清史》有传。

,字筠乔,山东武定府滨州人,杜文正公受田子,道光乙未(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进士,仕至户部侍郎。《清史》附杜受田传。

载龄,宗室,字鹤峰,诚隐郡王胤祉五世孙。道光辛丑(道光二十一年,公元一八四一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九年卒,谥文恪。《清史》有传。

梁敬事,见道光二十四年谱注。

会试钦命题㊀:“柴也愚,参也鲁。”

公为文曰:

欲两贤各化其偏,而愚与鲁可切指焉。夫愚也,鲁也,皆限于天者也,而柴与参之所偏如是。子故先指之以告学者曰,自浮靡之不足以体道也,而质之朴者尚焉;驰骛之不足以任道也,而性之钝者贵焉。盖禀质而不为质囿,笃实乃渐进于高明,赋性而不为性拘,沉潜要无殊于颖悟。吾尝环顾及门,得二人焉,叹其质之□□浑朴者在此,性之近于迂钝者在此,即足以体道而任道者□□此。今夫天事有主名,确乎莫易,而人功无定量,变焉即通。维□□参,其亦自知于道何如哉。道有神化之程,惟神化者能辟之。□□,有聪明特异,而观理无扞格,致行为纡回,此上哲之姿,造道□□有独造也。而柴与参不若此也。道有隔阂之境,惟隔阂者自□□。世固有锢蔽夙成,而礼乐牖之弗明,诗书启之不悟,此昏庸□□,离道而道遂终离也,而柴与参不至此也。然则柴之质果何如乎?诚悫自□,不尚虚夸,戆拙自甘,不嫌胶固,一堂授受,非不殚志黾求,乃人则豁然通,彼则贸然窒也。吾得而断之曰:柴也愚。抑参之性又何如乎?坚贞其心,不雕不琢,强固其力,勿二勿三,大道攸归,非不凝神向往,乃人则以优游得,彼则以艰苦成也。吾得而指之曰:参也鲁。然而柴与参几为愚鲁制矣。从来学业高深之诣,利行者敏而劣,困勉者拙而难,或愚或鲁,何受制已甚耶。彼夫陋巷箪瓢,不违者,实深契合,而柴也少此慧心。春风沂水,相与者,默会渊微,而参也无此逸趣。其偏之浑而难化者,揆诸传道之心,殊觉其品地卑而境地远也。而愚者当自憾其愚焉,而鲁者当自憾其鲁焉。然而愚与鲁正为柴参助矣。从来圣贤精进之功,由捷而获者良知,由渐而臻者笃践,若柴若参亦得助实深耶。况夫不径不窦,临患难而一行不苟,惟愚益自葆其愚,必忠必信,束身心而□□维严,惟鲁益自策其鲁,其偏之久而能化者,膺以守道之责,□□其得天厚而事天诚也,而柴亦何病其为柴焉,而参亦何病其为参焉。合观师之辟,由之喭,其亦自知于道何如乎。

聚奎堂原批:于题之分际,确有体认,词旨亦极修洁,次有书有笔,三气象高华,诗雅。

本房加批:元解之宰,寻声定墨,独照之匠,窥象运斤,惟其鉴悬日月,遂觉千载心在,斯文得之。

会试钦命题㊁:“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公为文曰:

引宝善于楚书,内本之一证也。盖宝惟在善,则善之外宜无足宝矣。载引楚书,不可为内本之一证乎。昔楚先王以筚路启疆,有分土而无分器,是无宝者宜莫如楚矣。岂知宝在国储,则有宝而其宝已亵;宝在国士,则无宝而其宝独尊。楚居南服,遗训长存,犹得以杞梓之珍,用备刍荛之采也。试即内本之旨,而进引楚书。夫鬻熊为王者之师,授册拜书,当年实媲龙彲之佐,则树风声于七□,岂徒以瑶琨箘,侈陈物产之奇。然庄王为图霸之主,兴兵危□,后嗣几忘蚡冒之箴,则示焜耀于中邦,保无以琼弁玉缨,顿□□流之色。由前而论,楚固自有其宝也,由后而论,楚几不知所宝也。而楚书之言宝者则不然。盖尝见世之昧所宝者矣,郜有鼎纳诸庙而谏书空上,谁旌臧氏之忠;纪有甗赂诸邻,而保障徒劳,未进司徒之位。以玩好为可钦,必以英才为可弃,此宝非所宝者,终不免失其宝也,固不可以疑楚国也。又尝见世之兼所宝者矣。三垣之辅有功宗,而俘许齐归,何以珍奇毕献。六官之长皆民誉,而乐由郑赂,何以金石纷陈。矢一念于名贤,复寄一心于名物,此宝得所宝者,仍不能专所宝也,亦不可以例楚国也。则曰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而已。璞献于荆,无忝席珍之品;珠浮于汉,亦扬照乘之华,楚似有易于求宝者。然而万镒之精英,要不入九重之寤寐也。承桃弧棘矢之遗,而于善亟深其崇奖,将辞娴射父以为彝鼎之光,乐职钟仪以为圭璋之选,善气所迎,奚患楚氛之甚恶乎?所以旧学堪师,左史固能通坟典,逸诗可补,右尹亦解诵祈招。秘可为乎,群奉剥圭之命,璧则埋矣,几成寻斧之忧,楚似有误于言宝者,然而老成之献替,犹足助主德之祓除也。惩献马索之侈,而于善独注其精神,将包胥复国,以为三品之良,声子班荆,以为十□之锡,善德可薰,奚至楚风之不竞乎!所以内亲外旧,选举当而□隆前席之仪,夕侧朝婴,顾问勤而无待后车之载,是知以宝为宝,宪臧否者徒传龟贝之灵,以善为宝,择令兴者足洗音之陋,□□有合于内本之旨也,不可见乎。

本房加批:才锋峻立,符釆克炳,孟坚之雅懿,平子之淹通,兼有其胜。

会试钦命题㊂:“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公为文曰:

观豳民自亟其事,益知民事之难缓矣。夫于茅索绹,亟于乘屋,实亟于播谷也。观于诗言,不益信民事之难缓乎?曰:今而知民之事其事也,皇皇焉图维于日用间者,顾无时不率作兴事乎。卜于日尤卜于夜,一廛托处方深,未雨而绸缪,宅尔宅乃畋尔田,九扈趣耕,预计如云之稼穑。载颂篇章觉斯民终岁之勤劬,不遑少逸,□声情宛在人心目中也。臣言民事不可缓。夫欲知上之为民计者,有难缓之几;当知民之自为计者,有莫缓之势。则盖征七月□□,时序至宽也。民则不觉其宽,而觉其促居处,未遑燕息,斯光阴□惜驹驰。设耕耘递及,而补葺犹疏,则卒岁綦难,能无叹乎旁风□雨,农隙至逸也,民则不习乎逸,而习乎劳,春归幸未鹒鸣,正冬御虑同鸠拙,设桑土未谋,而芸田瞬届,则数椽莫庇,又安问夫望杏瞻蒲?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初不过为乘屋计耳,而诗言若有所甚亟者,何哉?夫人筹谋只一念,而更无他念分其用,则犹可纡徐以致之。至注念之一事踵于后,而推念之一事反乘于先,不先图焉,将必至废之不能兼之不得也,则念孔亟也。抑人因循在一时,而尚可有时弥其缺,则不妨从容以俟之。惟异时之要事系于心,而此时之琐事又迫于势,虽迫赴焉,而犹恐失之姑待,失之苟安也,则时其亟也。盖豳民之为乘屋计者,实为播谷计也。故继咏之曰,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于以见民之所虑者远焉。夫纳稼筑埸之暇,田功告蒇,畴其负此居诸者,然而图始又甚亟矣。亟于昼者,樵苏纵斧,更历难辛,亟于宵者,灯火鸣机,相偕妇子。惟星霜不辞夫况瘁,庶风雨无患乎飘摇。迨至一椽可托,而千耦将兴,乃叹向之不仅为乘屋计也。而诗人能无于塞向瑾户之馀,历历绘之。且以知民之所筹者豫焉。夫沾体涂足之勤,岁晚务间,谁其从而督责者,然而谋始亦孔亟矣。亟其于茅者,连茹可拔,系等苞桑,亟其索绹者,纯东可施,营同茨塈。不诿为西成之馀事,直视为东作之先期,迨至夏屋堪栖,而春田无旷,益信向之必豫为乘屋计也。而诗人能无于作室稽田之际,曲曲传之,民之不自缓其事也如此。

本房加批:俯仰依咏,总制清衷,体质彪文,飙流所始。

会试钦命题:“赋得东璧图书府,得心字五言八韵。”

公为诗云:

册府开东璧,图书灿古今。鸿编宜奥指,象数契精心。日丽文章薮,星辉翰墨林。籍窥青琐秘,垣傍紫微深。经缉探河洛,光华映井参。瑶函金匮启,宝笈玉堂森。福地嫏嬛接,名山宛委寻。天题钦履信,奎藻煥璆琳。

本房加批:胸罗宿海,手抉云汉。

本房同考官梁敬事:阅,荐。原荐批:

第一场:首艺诠发深细,陶炼□□,洵为学养兼到。次笔酣墨饱,油然经籍之光。三沉实高华,雅与题称。诗庄。

第二场荐批:金石千声,云霞万色。

第三场荐批:征引博洽,剖析详明。

大总裁载龄批:取。又批:气盛言宜。

大总裁杜批:取。又批:思精笔锐。

大总裁何桂清批:取。又批:文成法立。

大总裁周祖培批:中。又批:理足词醇。

保和殿覆试,钦定一等一名,阅卷大臣为:祁寯藻、翁心存、恒春、花沙纳、邵灿、德兴、王庆云、彭蕴章、和色本、万青藜。

按:朱卷结衔: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实录馆监修,总裁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文渊阁领阁事,上书房总师傅,南书房行走,管理工部,户部,三库事务祁(寯藻)。

经筵讲官,工部尚书,上书房行走翁(心存)。

刑部尚书,正蓝旗汉军都统恒(春)。

都察院左都御史,镶蓝旗汉军都统花(沙纳)。

经筵讲官,吏部左侍郎邵(灿)。

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教习庶吉士,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德(兴)。

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王(庆云)。

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彭(蕴章)。

理藩院右侍郎,正蓝旗满军副都统和(色本)。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万(青藜)。

又按:

祁寯藻:见道光二十四年乡试注。

翁心存,字二铭,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年进士,仕至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元年卒,谥文端。子:同书、同爵、同龢;孙:曾源、曾桂。

恒春,字宜亭,满洲正白旗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仕至刑部尚书,咸丰二年降调,咸丰三年八月山西巡抚,咸丰四年十一月云贵总督,七年六月在任自杀。

邵灿,字耀圃,号又村,浙江余姚人,道光十二年进士,仕至吏部右侍郎,漕运总督,同治元年卒,谥文清。子友濂。

德兴,字临皋,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二十二年进士,仕至刑部尚书,咸丰五年卒,谥文恭。

王庆云,字雁汀,福建闽县人,道光九年进士,历任四川、两广总督,工部尚书,同治元年卒,谥文勤。

彭蕴章,见道光二十四年乡试注。

和色本,满洲正蓝旗人,道光三年进士,仕至理藩院右侍郎。

万青藜,字藕舲,江西德化人。道光二十年进士,仕至吏部尚书,光绪九年卒,谥文勤。

(祁寯藻,翁心存,彭蕴章,王庆云,《清史》有传。)

复试命题:“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公为文曰:

至诚之理无不全,有形容莫尽者焉。夫仁也渊也天也一诚而已矣。至诚之全其理,则仁渊天,皆其所自有矣,非有形容莫尽者乎?且未生人理在造物,既生人理在人心,理固人所自有之,而自具之者也。顾自有之而或自漓之,自具之而或自汩之,理已不能专属于其人,惟浑全其理,凡理之散于两间者,无不聚于一心,而理乃为自有之理,自具之理,直令人拟议焉而莫穷其蕴。吾试即经纶立本,知化而状至诚之全体焉。不见夫粹然之理,周流于君臣父子之间而不可解者,非仁也哉?伦宜分仁,以分之而不容混之,□皆不容己之,真浃洽于罔外也,伦宜合仁以合之,而无或间之,□皆无或伪之性,固结于无穷也。肫肫乎,心弥挚者意弥专,恳切焉,而虚浮不杂。虑愈周者事愈密,极至焉,而亏缺不形。所以人于仁求仁,心与仁或判离合之界,至诚则于诚见仁,仁与心自征浑一之神。缠绵恺恻之怀,流之光实其积之厚,而何待外求也。吾得而拟之曰:肫肫其仁。不见夫湛然之理,澄澈于静存动察之交,而不可淆者,非渊也哉。浚其源于不匮,以一心涵众理,感而遂通亦寂而不槁也,激其流于至清,以一理克众私,内欲不能杂,亦外物不能滓也。渊渊乎藏于密即凝于静,清净而不假形声,居之安即资之深,邃远而莫穷涯涘。所以以圣拟诸渊,犹为渊之渊,圣自圣而渊自渊,以渊属诸诚,实为心之渊。渊即诚而诚即渊,真实凝固之精息,深深自能达亹亹,而何容强致也。吾得而测之曰,渊渊其渊,日不见夫浑然之理,契合乎乾坤阖辟之原,而无稍隔者非天也哉。天无间,诚即其无间之体,静专动直,运两大而无不周者,涵寸衷而无不贯也。天无息,诚即无息之真,屈伸往复,历终古而莫可穷者,蕴一心而莫可量也。浩浩乎,主宰通于穆,成之复也,何物不入于包涵。气化识流行,诚之通也,何物不归于运量。所以寒暑阴阳推其序,测以数者人,皆拟度乎在天之天,雨旸寒燠协其征,践以理者至诚,纯任乎在我之天。弗违奉时之妙两而化实一而神,而何虞扞格也。吾得而知之曰:浩浩其天。

覆试命诗:“赋得润物细无声。得声字五言八韵。”

公为诗曰:

好雨依旬至,欣看众物生。洒来微有润,飘去细无声。霡霂千丝密,沾濡百汇盈。野催新绿茂,尘泾软红轻。麦陇含都遍,蕉窗听不明。天心工酝酿,地脉喜滋荣。陌上方驱犊,林间正啭莺。劭农廑帝念,恩泽被寰瀛。

殿试二甲第十八名。

朝考一等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

同科进士:章鋆,潘祖荫,景廉,王文韶,陆仁恬。

按:陆仁恬令曾孙陆徵麒奉初先生见告云:“先曾祖澹吾公,榜名仁恬,光绪初年因避讳更名仁恺。道光末年本省(广西)乡试中式,公车北上,以咸丰二年壬子恩科会试中式,与高阳李文正公、吴县潘文勤公、仁和王文勤公同榜成进士,入词林。散馆以吏部主事用,浮沉郎署者十馀年。旋奉提督贵州全省学政之命,著有《使黔吟草》。任满还京,转河南道监察御史,兵科掌印给事中。京察一等,简放山东督粮道,嗣调山东运河兵备道,卒于任所。

陆徵麒 敬述”

六月九日(七月二十五日) 协办大学士杜受田卒。

七月二十八日(九月十一日) 太平军围长沙。

十一月十九日(十二月廿九日) 太平军占汉口。

十一月二十九日(一八五三年一月八日) 命丁忧在籍之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命向荣帮办军务,驰援武昌。

十二月二十一日(一八五三年一月廿九日) 曾国藩自湘乡到长沙。

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 三十四岁

长女淑宜生。

宗侗按:大姑小字桂官。

二月十日(三月十九日) 太平军占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江南提督福珠隆阿等死之。

二月二十日(三月二十九日) 天王洪秀全入南京城,正式建都,改名“天京”。杨秀清先一天入南京。

二月二十二日(三月卅一日) 太平军占镇江。同日,向荣结营于南京城东,即江南大营。翌日,太平军占扬州。

三月九日(四月十六日) 钦差大臣琦善,直隶提督陈金绶,内阁学士胜保结营扬州城外,即江北大营。

四月,公散馆,授职编修。

四月一日(五月八日) 太平军北伐,由李开芳、林凤祥指挥。

四月十二日(五月十九日) 太平军西征,由胡以晃、赖汉英指挥。

五月二十五日(七月一日) 张謇生。

六月,创行厘金。

八月五日(九月七日) 小刀会占上海。

八月二十七日(九月二十九日) 太平军(北伐)入直隶。同日,西征军占九江。

九月九日(十月十一日) 北京戒严,以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

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七日) 太平军(北伐)占沧州,二十七日占静海、独流、杨柳青,二十八日进攻天津,未得逞。

十二月五日(一八五四年一月三日) 天京开科取士。

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 三十五岁

一月八日(二月五日) 北伐太平军退却,自静海西走大城,损失惨重。

一月二十八日(二月二十五日) 湘军出动,发布《讨粤匪檄》。

九月,公充补功臣馆纂修官。

九月十二日(十一月二日) 赏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

九月十八日(十一月八日) 湘军三路东征。

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 三十六岁

三月三日(四月十八日) 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

四月,公奉命在上书房行走。

四月十六日(五月三十一日) 李开芳在冯官屯被擒。(北伐太平军完全消灭)

六月(七月) 捻匪张洛行起于安徽亳州,祭告天地,旗分五色。

七月初八日(八月二十日) 公在上书房得悉蒙简放山西副考官,杜石樵太夫子堮为撰谢恩折。

按:杜文端,名堮,杜文正(受田)之父,公乡试出杜文正公门下,故称太夫子。

又按:《文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一:“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初八日),以编修张金镛为山西乡试正考官,李鸿藻为副考官。”

又按:张金镛,原名敦瞿,字艮甫,号海门,浙江平湖人,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进士,官至侍讲。

公十八日出都,有乙卯七月典试山西日记,今录于后:

七月十八日(八月卅日)晴。 寅刻即起,料理零星事件。卯刻,崧镇卿来送,久谭乃去。兵部马九匹(用八匹),卯正即来马夫饭钱等项共赏京钱六千,马馆书吏赏贰千。自雇骡驮三匹,行李先期已装妥。辰正三刻叩辞起程,出彰仪门,在三藐庵换衣,略坐即行。午正三刻至长辛店打尖,候数刻海门前辈方到,同用饭毕,于未正三刻行。途中泥淖处,轿夫甚吃力。酉初抵良乡,两公馆分住。知县熊、典史窦尔根欲见辞之,各遣人来,随命持帖往答。是日疲乏已极,酉正后少憩。戌刻晚饭,饭后灯下书日记数行。

按:海门即正考官张金镛。

十九日(八月卅一日)晴。 卯刻起行,巳正到豆店打尖,尖站皆自备,至海翁处少坐。饭后海翁来略谈,随即同行。在轿中阅科场条例数则。申刻到涿州南门外公馆住宿,馆中房屋甚宽展,少睡即起。晚饭与海翁同坐,饭后坐谭良久,亥初就寝。京中轿夫至此处遣回涿州牧张和遣人持帖来,答以名片。海翁赠《晨灯筹唱集》一本。

二十日(九月一日)晴。 寅正即起,与海翁同用早点,卯初起行。巳初在高碑店打尖自涿至此,二十五里,涿州备轿夫两班,肩抬不甚平稳,乘坐颇不安适。中午天气极热。至未正抵定兴公馆,屋三间,与海门前辈东西间分住。今日腹中时觉凝结微痛,浓饮潽茶神曲数杯即愈。下午与海翁畅谈。海翁患痔颇惫,时用番白草煎洗,始渐愈。

二十一日(九月二日)阴,早间微雨一阵。 卯刻行,行十里渡河。午初至固城打尖。与海翁同在一店,饭毕即行。途中间有泥水阻隔,雇人肩抬始得渡。定兴轿夫足力甚矫健,惟倔强特甚。未正到安肃,唤待诏梳发。写怀江信并有家信一封托其寄京,遣刘福送往。怀江与刘福久谭,并赠余羽缨一头,漆盘一个,并有回信。晚饭与海翁同坐畅谈。

二十二日(九月三日)早阴午晴。 卯初起程。巳初至漕河过渡,在普济寺饮茶小憩,寺僧永光(天津人)、和光(赵州人)陪话,坐二刻即行。途中泥淖甚不易行,离城十馀里制台桂燕翁遣人来迎,午正到西门外公馆,饭毕少睡。徐祥致张庆信一封,由差局递去,馀未写信。克华廷送菜四包,点心二盘,少迟即来坐谭数刻,情意颇挚。灯后莱峰叔祖来信,随即复之。灯下作华廷信为张书田荐馆。克华翁托寄山西刘君信一封。制台桂、藩台庚长、臬台吴廷栋、首道克明、府文廉、县□□,遣程得进城到各处答谢。买马褥一个,扇六柄,笺纸、封套各一匣。

按:桂燕翁,即桂良,字燕山,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时任直隶总督。后任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同治元年卒,谥文端。

庚长,满洲镶黄旗人,时任直隶藩台,后任河南巡抚,咸丰十年革职。

吴廷栋,字竹如,安徽霍山人,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拔贡,时任直隶臬台,官至刑部侍郎,同治十二年卒。

二十三日(九月四日)阴。 卯刻行,出城数里一望皆土坡,路径高低,轿夫行走甚费力。是日天色晦暗,景物荒凉,回望京华,不胜离索之感!巳刻至方顺桥打尖,与海翁两店分驻。未刻出店,途中遇雨一阵。轿中无可消遣,看科场条例数则。酉初到望都,仍与海翁分住,店房湫隘不堪,且蚊蚤极多,夜间不能安睡。望都县署前悬一联云:“地方瘠苦同新乐,差务繁难甚涿州。”可叹亦可笑也。

二十四日(九月五日)晴。 卯初行,轿中读船山诗,巳初过清风店,在店中饮茶,小坐即行。午初至定州打尖。午后天气甚热,行二十五里至明月店,是日系村集,人甚拥挤,又在店中少坐始行。申刻到新乐县望都至新乐百一十里,公馆上房三间颇宽展,仅止一榻,余居厢房,海翁再四谦让,晚间来余室谈甚久。

二十五日(九月六日)晴,午刻微雨一阵。 出街行数武即渡河,行十馀里又为水阻,须雇人肩抬而行,轿中殊不安适。午初至新城铺,正定县钱万清预遣人在此备饭,道途泥淖,前站人及行李迟之又久始到,饭后候换夫马,耽搁时许方行。行四十五里抵正定府,知府史公策先,邑侯钱公万清遣人持帖来迎。申初到西门城内公馆,随遣人至府、县两处答谢。公馆房屋宽敞,余与海翁里外间分住。海翁书扇,余书日记数行。

二十六日(九月七日)晴。 卯正行十里抵滹沱河,河流分岔作三道,浅处轿子须人夫肩抬而行,深处仍以船渡。过河二十里至赵林铺茶尖,与海翁畅谈并食三元月饼,略坐即行,太行山色全在目中矣。惟所行皆土坡,山沟有深至丈许者,高下崎岖,轿夫行走甚难,每至险隘处辄汗下如雨,观之可悯。自出京以来,所历之景,毫无可观,惟距获鹿五里许下坡处,山光树色一望丛秀,眼界为之豁然。午正抵获鹿,与海翁两处分住。公馆备办颇甚周到。饭后小憩,唤待诏来梳辫。获鹿令李君同文之子子弨行二以折扇索书,为作楷十馀行付之。下午检点行箧,蓝磁印色盒及水壶盖皆碰破,磁盒为怀江所赠,相随十馀年,颇珍爱之,一旦损坏,殊可惜也。自正定至此仅六十里,缘明日即入山路,须在此添制纤板,雇觅纤夫,故不能不小为耽搁。沿途身体甚疲惫,是日精神颇觉爽健,灯下以笔墨自遣,至戌正方寝。

二十七日(九月八日)晴。 早起食甜浆、粥、麻花,候海翁同行,卯刻出店。行数武过一小河,八人肩抬而过。今日轿前添纤夫六人,每至上坡处,辄一齐努力,行走颇速。入山深处,寒风逼人,着重棉,犹不觉暖。所历或危巅或深峡,忽高忽下,怪石嶙峋,仆从皆下骑步行。约廿馀里入井陉界,至白石岭,即俗所谓东天门也,道旁有屋数椽,榜曰平易山庄,轿夫在此歇息。对面石屋上书“立鄙守路”四字,余与海翁下轿流览:见一碑为那绎堂先生所书,极言此地之险峻难行,嘉庆十九年有平定州张钺者捐赀修治道路,诚义举也。旁一碑为张君自制,读之知此地即古之井陉口,并引老杜诗云:“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亦可知其险矣。轿夫至此饿甚,而苦无卖饭者,竞以西瓜充饥,殊可笑也。又行十馀里,到鱼水打尖,与海翁同饭。行里许渡河,询之土人,知名微水河。出店后先过一小河,仍用人夫肩抬而行。午后天气骤热,与早间竟有夏秋之别。一路山势险恶,轿中甚不安适。又渡河两道,始于申刻抵井陉县住宿,仍与海翁两公馆分住。今日身体疲乏已极,下午酣睡一时许。醒后用饭,饭毕灯下书此。计是日行七十里。

二十八日(九月九日)阴。 卯刻行,辰刻过核园,轿夫歇息数刻,井陉派民壮二人护送。今日山势险峻,道路仍不易行。巳刻过固关,关门壮阔,山境雄奇,诚天险也。先在乾桃驿换马,午刻至槐树铺打尖,与海翁同饭。未初启行,入山西境,兵丁皆在道旁跪接。申初遇雨,石径滑难行,轿夫极吃力。酉初过西天门,下山数里即至柏井驿,王雁汀中丞遣巡捕来迎,共三人,一持封条沿途关防,一名白报标派在海翁处,随余处听差者则李庆魁也,到公馆后三人皆来叩见。今日仍与海翁分住两处,是日行九十五里。

按:王雁汀,即王庆云,时任山西巡抚,详见咸丰二年注。

二十九日(九月十日)早间微阴,午后晴。 卯正起行,自此处每轿皆有兵勇四人护送,轿前添红伞一柄,巡捕乘骑前行,沿途持帖回事皆伊等伺候。卅里至西郊堡,文巡捕二人在此候接。午初抵平定州,与海翁两公馆分驻,文巡捕二人来见,一名朱庆祺,系府经历,派在海翁处,一系未入流名姜鉴者,派在余处,见面始知即昔年在内阁时承发姜供事也,叩见时颇惓惓有故人意。回忆四五年前,在内阁时,朝夕聚晤,今日相看,又是一番光景,人事变迁有如梦幻,思之怃然。午后天气燥热,所行皆乱石涛溪,轿夫皆跣足而过。今日纤夫皆系应差者,过村庄处辄一更换,多以幼童充数,沿途争竞口角,其声啁啾如鸟语,殊可笑也。下晚过南天门,申正抵侧石驿,与海翁两店分住。店无房舍,居土窑中,寒气阴森,殊不可耐。此处人家皆就土山上凿一洞居处其中,名为窑窑。是日行一百里,侧石驿距太原尚有二百里。

八月初一日(九月十一日) 卯正行,山路高低仍不易行。午初至寿阳县打尖,与海翁两公馆分驻。寿阳街市整齐,人烟稠密,轿过时两旁观者如堵,可笑也。昨轿前红伞系平定州遣来者,入寿阳境即回。此处轿夫极劣,两次脱肩,程德鞭以马箠,极呵止之。午后所经山路上下坡俱难行,下午行至山巅、雷声殷殷,头上黑云如墨,至酉刻始抵太安驿。时已昏暮,雷雨大作,数刻即晴。下轿时文武巡捕必在旁侍立。

初二日(九月十二日)晴。 卯正行,大雨之后所历半皆土山,其黏如胶,其滑如油,轿夫艰于行步,每避泥淖辄从两旁土崖上仄境行走,其宽不过尺许。在轿中时怀颠覆之惧。巳刻过一土岗,轿夫欲避泥水,从一仄径攀援而上,余告以万不可行,而竟不听,果至失足,轿子几欲倾倒。幸旁有多人扶持,尚未颠落,而悬崖之上,进退皆难,余出轿步行下坡,轿始缓缓得下,高低丈许,设一倾侧必至受伤,亦险极矣。海翁轿亦失险两次,幸俱无恙。午刻到石铁镇打尖,饭后海翁来谈少顷,遂即同行。十馀里外道渐平正,闻过鸣谦驿以下则皆坦途矣。酉初至鸣谦驿,仍与海翁两公馆分住。自入境以来备办酒饭,一切俱极周到。旧仆宋福忽自省来见,叩见后告以关防甚严,不必久留,令徐祥发付之。是日行七十里。

初三日(九月十三日)五更大雨,至卯刻始渐住。 早起食莲子、馄饨。卯正到海翁公馆少坐同行。雨后道途泥滑甚不易行,午刻始抵山西省城,自抚、藩、臬以下皆遣人在城外候接。进城(进小南门)时有无数应试者在道旁立观。公馆院宇宽敞,与海翁东西间分住。午后小憩即起,书红格纸二张,遣巡捕持帖向各处答拜。同城官送下马酒席两桌,晚饭与海翁同坐,谭甚畅。

初四日(九月十四日)晴。 海翁今日笔不停挥,书隶字对廿馀幅。余书泥金字扇一柄,金面扇一柄(小字)。外供给典史金,送蟹六只,鸭一只。午后买泥金三蝶。灯后书京信一封。

初五日(九月十五日)晴。 早起书金字扇,辰刻首县送入围礼节条约及科场条例。典史金鸿镳送点心二匣。文巡捕姜送酱油、甜酱各一瓶。午后少憩即起,又书扇一柄。今日患腹泻兼凝结作疼,浓饮神曲,并积饮食,晚间始愈。

初六日(九月十六日)天气晴朗。 卯刻即起,检点行李,刘福、程德先送入贡院。巳刻与海翁同用饭,饭毕中丞处差官来请。巳正三刻行,道旁观者甚众。至抚署大堂前下轿,中丞、学使在阶上候迎,藩、臬及提调旁立,府厅以下皆在甬路之侧。先抚、学为礼,次两司见毕,海翁与余中间分坐,抚、学左右相陪,藩、臬、提调皆旁坐。三送茶毕,两司先行,学使亦行,余与海翁辞出,中丞随后同行。学使送至文昌街,随即辞回,在舆中拱手。到首院时观者如堵,半系应试之人,睹之不觉栗栗心动矣。到至公堂,藩、臬、提调已先在。少顷中丞来,海翁中坐,余在左,中丞在右,两司仍旁坐,茶毕遂入闱。第二层为衡鉴堂,三层为藻鉴堂,堂后即系内帘,中丞、提调、外监试送至此处,各一揖而别。四层方系抡才堂,檐下悬扁额三:一曰青天白日,一曰天威咫尺,一曰无惑尔心。余与海翁东西院分住,上房五间,颇宏敞整洁,厢房三间,旁有一小院,将行李等物安置甫毕,随有内监试潞安同知彭公名翊,号崧屏,福建人来见,谈次始知为己卯年伯也。去后内帘九房俱来见,同年贺雨峰亦在内,旧雨重逢,不觉相视而笑,略谈茶毕即行。少顷约同海翁至内监试处答拜,又至九房,渠等房屋尚未收拾,在院内见礼毕,立谈数语即回。书吏马□□来叩见,年六旬馀,诸事谙熟,询之,知伊入场当差已十四次矣。下晚海翁来商议调取书籍,堂吏送历科题目并题纸样等件。晚饭后又至海翁处共议诗文题,亥刻始回,即就寝矣。

初七日(九月十七日)晴,午后大雷雨。 辰刻书吏掌请至抡才堂掣签,中设公案二,签筒二,一书第几房,一书某州县。余与海翁案侧立,帘官打躬毕,堂吏跪启曰请大人掣签,遂公同掣出第一房灵丘县王心田号心畬,直隶肥乡人,戊子举人。二房岚县张保衡己巳进士。三房即用县李汉章。四房稷山县贺澍恩号雨峰,江西人,壬子庶常。五房平陆县余怀堂号路门,陕西人。六房河曲县张灿斗号星枢,云南昆明人,甲辰举人。七房试用县赵振钧。八房兴县周人龙。九房榆社县吴辉珇。各房求书扇对者甚多,午后书对数幅。

初八日(九月十八日)晴。 卯刻即起,饭毕至海翁处,扃门刊刻题纸。内监试彭年伯早来,并请第一房王心畬,五房余路门,四房贺雨峰帮同写题,并照料一切。首题:“君子贞而不谅。”次题:“言其上下察也。”三题:“离娄之明至不能正五音。”诗题“时泰更销兵,得平字”。午刻刊毕,共板三副。未正刷印起,余与海翁亲自检点,直至丑初始毕。开门发题纸,监临及提调、外监试均在门外相见,隔门一揖。提调交与海翁礼部咨文一封,知海翁已放湖南学政。封门后,随至海翁处致贺。阅来文,知广东放龚静轩讲学,广西放沈炳垣,山东吕序程,山西岳世仁,陕甘放孙如僅,河南放俞樾。少坐即回,今日自卯至丑未曾歇息片刻,疲乏已极,就枕即熟睡矣。

按:龚静轩,名宝莲,字静轩,顺天大兴人,原籍江苏武进,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进士,授编修,累官至詹事府詹事。

沈炳垣,原名潮,字鱼门,号晓沧,更字紫卿,号斗南,浙江海盐人,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进士,由庶常授编修,迁中允,殉难广西学政任内,赠内阁学士,谥文节。

吕序程,字宾鸿,号秋塍,河南罗山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庶常授编修,历陕西道御史。

岳世仁,四川中江人,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年)进士,选庶常。

孙如僅,字亦何,号松坪,山东济宁州人,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状元,授修撰,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由庶常授编修。

初九日(九月十九日)阴。 早间海翁来谈,午后写对二幅,殊不惬意。下晚阴雨,天气晦暗,闷损之至。月来不得京信,时切悬念,并怀念醇卿昆仲及锡之同年。晚间用大杯饮酒,颇有醺意。

初十日(九月二十日) 枕上闻雨声淅沥,竟夕不住。矮屋中人不知如何苦累,回忆昔年辛苦,为之怃然。早间书对联八幅。午后酣睡。下午至海翁处畅谭,并代拟谢折,兼商酌经题。晚间闷甚,与徐祥闲话。入场者至五鼓始出净。

十一日(九月廿一日)早间阴雨,午后始住。 巳初至海翁处扃门刊刻经题,约六房张星枢,八房周人龙,九房吴月峰来写题,并内监试在此照料,余与海翁抄写策题,斟酌许久始定。晚饭后子初开门发题纸毕,回房又坐半晌始睡。今日监临未进内,惟提调及外监试来。

十二日(九月二十二日)阴雨。 巳初开门进卷,余与海翁在内帘门下左右坐,监临、提调等在门外对坐,略谈即回,共进卷四百五十本。饭前书格锦二幅。午后少睡即起,又书格锦二幅,折扇一段。又开门进卷四百馀本。申正上堂掣签分卷。散后至海翁处共校题,策拟明日发刻。策题分请贺雨峰、赵振钧、李汉章、张保衡、吴辉珇五房代书。灯下检点明日阅卷应用各件,亥初就寝。今日书吏取来《钦定四书文》两套。早间阅邸抄,知王子厚升侍讲,王啸翁升胪正,皂吟舫升读学,袁筍垓补右庶子。

按:王子厚,名祖培,号啸舲,字子厚,顺天宝坻人,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年)进士,由庶常授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袁筍垓,名希祖,号玉方,字筍垓,湖北汉阳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由庶常授编修,累官兵部右侍郎。

十三日(九月二十三日)阴,下晚微雨。 早间至海翁处校对策题。巳初上堂阅卷。午刻入内,饭毕,后出,是日共荐卷卅三本,披阅竟日,迄无佳者,闷甚。晚饭后,灯下又阅十馀卷,疲倦已极,即就寝矣。

十四日(九月廿四日)阴。 巳刻上堂掣签分卷,今日共荐四十二本,亦无甚惬意者,殊闷人也卷中诗多不佳,甚至有一首失粘三字者,房官尚荐之,殊可笑也

十五日(九月廿五日)晴。 清早各房及监试、收掌俱来拜节,随至海翁处约往一同答拜。饭后上堂阅卷,今日共阅三十四本,迄无甚佳者,闷甚。灯后海翁来,携卷一本颇得意,相与共赏,随留海翁同饮,俱有醉意。今晚月色甚佳,颇萦离思,前人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信然。灯下作家书二纸。

十六日(九月廿六日)晴。 辰刻上堂阅卷,今日共荐五十本。

廿九日(十月九日)晴。 今日腹中凝结作痛,且觉作呕,头晕,早间勉强看文,并批外帘拟墨。胡年伯送酒席,转送彭嵩翁。晚间海翁来谈。

三十日(十月十日)晴。 今日身子较好,而精神仍不能如常。卯刻即起,补圈中卷。辰刻至海翁处商定中卷名次,并校对雷同等弊。彭嵩翁亦来谈甚久始去。今日接到咨文,皇上于三十日请发,王公以下亦俱准一体薙发。午刻与海翁始将中卷议定,余即回用饭。午后小憩,即起薙发;颇觉爽快。下午将中卷校对,各房应刻之文又斟酌再四,始发誊。灯下改诗,与徐祥闲话许久,聊遣闷怀。子刻就寝,枕上敲诗,至四鼓始睡去。

九月初一日(十月十一日) 五更即闻雨声淅沥,辰刻起雨渐住,即到海翁处,内监试亦在彼,将各房中卷并应拨别房者俱开出清单一房八本,二房九本,三房八本,四房十二本,五房八本,六房九本,七房九本,八房九本,九房八本。彭嵩翁行后,各房以初一日俱来见,谈数刻始去。余将拟作诗二首与海翁商酌,海翁颇赞赏之,拟刻入闱墨第一。回后即将策题出处逐条注写。午后用饭,饭后海翁送来五房中卷一本有字号,以策内史学一条,抬头内用历年钦颁通纂诸书,亲加正订等语,有碍磨勘,拟以落卷易之,而余处五房佳卷甚少,颇费踌躇。海翁随即来面商,又请本房余公来商酌,渠亦以业经中定,撤出可惜,遂拟加签标写抬头错误,当无碍磨勘也。余公去后,海翁又谈许久始行。申刻将策题注毕。自未刻即雨,下晚雨声独繁。今日将中卷已送交各房,稍清闲,而客邸无聊,亦殊闷损。

初二日(十月十二日)阴。 辰刻至海翁处商酌发刻之文,并看九房拟墨,彭嵩翁来共谈。知所取四房平字六十六号文一本,策内抬头处有错误,拟为收拾,颂扬处用执事二字单抬,并言光字十七号卷内雷同之处。且言外帘拟作文八篇,中丞意不欲发刻,胡公长庚作序一篇,拟汇为一本抄出送人,亦从来所罕有也。回室请贺雨峰来,面商平字号卷,既拟高中,只好代为收拾;尚有光字十七号一卷,次三艺为通场所无,已经发刻,二三场亦极典丽,余甚爱之,海翁亦极加赏赞,不意其首艺与他卷雷同二小比,甚费踌躇,与海翁商酌尚拟取中。因与雨峰面酌,雨峰言各房俱不免私议,遂决然撤出,将刻销段,下晚亲至内监试处告知此卷文诗及二三场俱佳,必系能文之士,何以有雷同之弊,殊不可解,真令人闷闷也。午后检点落卷并改发刻诗文。晚饭后与徐祥闲话,亥刻方寝。

初三日(十月十三日)晴。 辰刻至海翁处久谭,并商酌发刻之文。午后开门时得接家书,外锡之信一封。系八月廿四日自京发者,知老亲康健,閤寓平安,忻慰之至。下晚海翁来谈,并商酌发刻诗文。

初四日(十月十四日)晴。 早起改第三房□□号次艺一篇,辰刻至海翁处面酌,当即发刊。午后小憩即起。申刻海翁又来约,随即到彼共定名次,至戌正始回室用饭。饭后命徐祥誊写名次清单山西正额六十名,因捐输广额廿,共中八十名,副十二名。

初五日(十月十五日)晴。 晨起书对联、条幅八九幅。辰刻海翁共酌改发刻之诗,内监试彭公亦来谈,少顷即行。海翁坐至午初方去。午后作诗,灯下批内帘诸公拟墨十一本,子刻方寝。

初六日(十月十六日)晴。 早起为各房书格锦数幅。巳刻至海翁处少坐即回。午后批中卷九十二本,又检点各房落卷,陆续发还。晚饭后至海翁处公同填写卷面名次,至亥刻方毕。同时疲倦已极,即就寝矣。

初七日(十月十七日)晴。 月来校阅试卷,手不停披,兼须删改刻文,心力交瘁。现定于初九日子刻发榜,初八日填榜,日内将应办各事逐件清理,俱已就绪,心地稍觉清闲。晨起书条幅二张、对联六付。饭前至海翁略坐即回,午后小憩。申刻到海翁处一同上堂,与监试及各房公同填写草榜。散后仍至海翁室将中卷又详校一过。晚饭后与徐祥商议出闱各事,灯下书日记数条。

初八日(十月十八日)晴。 晨起盥漱毕,为海翁纪纲书楹帖四幅,又为外帘书条幅二张。各房送落卷来,校阅一过,填写副榜卷面十二本。至海翁处少谭即回。午刻用饭,饭后薙发。未刻少睡即起,申正用晚饭毕,至海翁处一同上堂,房官皆在阶下立,监临、学使、藩、臬、提调、外监试俱入相见,各一揖。堂上设公案四,海翁与余正中坐,抚(台)、学(台)左右坐,两旁公案四,藩、臬、道、府分坐。书吏跪禀云,请大人发钥匙开卷箱,随即拆封。海翁书墨卷上名次,余书朱卷上姓名,自第六名起每写一名吏在案前跪唱姓名籍贯。余与孙云溪前辈同坐,知前十名多系科试之一等前列也,云翁言之颇觉得意。填副榜时,王雁汀师云:拔贡副榜再中副车必须更换,以渠得此无用而又占他人一额也。及拆至第二名党其章,乃副榜州判,雁翁必欲更换,遂以第四房备卷易之。子初填榜毕,在坐诸公俱各一揖,并称道喜。余回后又查对中式号簿,至丑初方寝。解元出第二房;为海翁所定,第二出第四房则余所取也,其文奥衍颇似西江一派,殊为可喜。

按:王雁汀,即王庆云,时任山西巡抚,见咸丰二年按语。

初九日(十月十九日)晴。 辰初方起,盥漱毕,巡捕姜鉴来见,候补县刘昱来,谈次始知为宾谷之胞弟也。门生王庆宗来见。午后张敏修、郑蔚华来谒,气质俱尚沉静。晚间至海翁处久谭。今日写家书并筠师、十舅、醇卿、锡之等信。

初十日(十月廿日)晴。 早间刘霁圃,候补县吴载飏,外供给汪和叔号云俱来见,孙云溪前辈来谈甚久。午后封京信并闱墨题名,托中丞处折差寄去。九房于今日移出贡院,俱来告辞。

十一日(十月廿一日)微阴。 今日移居公馆,早起收拾行李,甚为忙碌。华小岩名钧,少筠同年之弟来久谈。饭毕,与海翁同行,至抚、藩、臬、学及府县等处,俱见面久谈。到公馆时,又至前任署臬司郭冠廷(名用宾)前辈处少坐即回,已掌灯矣。饭后倦极,少坐即寝。

十九日(十月廿九日)天气晴朗。 寅刻即起,为海翁书格锦一段。韩芸西来送行,少谈即去。诸仆收拾行装,颇形忙剧,令徐祥为前站,刘福、程德押行李骡橐七,王贵长及贺雨峰荐来之柯顺俱随轿行。海翁为余作八分书对一幅,横披集锦数行。海翁欲与余换帖,遂互相答拜。巳初饭毕,遂与海翁作别,相处两月之久,极称投契,一旦分手,殊恋恋也。海翁欲送余出城,遂一同乘舆而行。至大南门外官厅首府县,及候补府均两旁分立,余下轿各一揖。入内知抚、藩、臬及学使各道在此相候已久,海门随后亦到,相见略谭,茶毕即告辞。抚、藩以次均在阶下面向北跪,余在左首侧立。中丞云:臣王庆云等跪请圣躬万安。余答云回京代奏。礼毕各一揖,遂辞出。府、县各打一躬,余还礼,上轿即行,行数里有内收掌候补县傅国卿、典史金鸿镳、经历朱维祺在道旁候送。十里外又有内监试及九房并袁静塘在此候送,均出舆还礼。行数武,又有新门生白万鹏、武丕化、田雨人、田国俊、张敏修、郑蔚华等十馀人在路旁打躬,亦下轿略谈并勉以努力用功等语,始作别而行。行里许又有候补县华、吴载飏、刘昱等候送,殊觉应接不暇也。廿里外打茶尖少息。行至申刻抵鸣谦驿,榆次令陈石似名曜图,清苑人来迎榆次距此地尚有二十馀里,到公馆,陈公随即来见。去后即往拜,并送闱墨一本。恒月川方伯遣人持函来送,情意颇殷,并赠伊令祖简勤公诗集一部。旧仆宋福、刘升俱送至此处。下晚书恒月川覆函。

按:田国俊,字炽庭,号鹤樵,又号研芸,别号尧庄,山西盂县人,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进士,选庶常,累官贵州按察使。

二十日(十月三十日)晴。 寅刻即起,为海门、静塘作书,命宋福、刘升带回,伊等尚欲远送,余止之,叩别之馀,颇形依恋。陈公以系同乡,公馆备办一切极见周到。辰刻行,午初抵石帖镇中伙石帖疑是石台之误,缘晋音台、帖相近也。文巡捕姜鉴送至此即令其回省,谆欲送出境,辞之再三始依依别去。午后山路高低甚不易行,天气阴晦,寒风逼人,着重裘尤不觉暖。酉刻至太安驿住宿,此处公馆即寿阳县备办。半月以来,劳苦过甚,忽患痔,用番白草洗之始渐愈。

二十一日(十月卅一日)阴,天气甚寒。 山径嶙峋,轿夫行极费力。午刻抵寿阳县,邑令陈公名皋兰,直隶迁安人,己卯年伯也在城外候迎,下舆周旋数语。到公馆后,随即来见,久谈始去,并索闱墨三本。饭后余即进城答拜,坐谈片刻即行。及到侧石驿,已戌初矣。行李骡槖久不见来,乃遣人笼烛往迎,又迟数刻方到。此处公馆系盂县备办,仍系来时所住之山洞也。是日劳顿已极,身体甚觉不适。

二十二日(十一月一日)晴。 天微明即行,山路秋深,寒气砭人肌骨。正行时,遇一人坐骡槖上,后随一仆牵马而行。余轿已过,其人忽下骑招呼,见时乃系新放四川顺庆守之杨庆伯前辈也,如此赴任亦可谓轻骑减从矣。立谈少顷,索去闱墨一本,遂匆匆而别。午初过南天门,有道士献茶,并以缘簿募修道路,随至公馆,付以香资二千即去。午正到平定州,州牧董香崇名汇芳,天津人,壬辰举人来见。坐谭良久,并云下站止有两店,现有陕甘学政及西省领队大臣进京者俱已住满,再三挽留并约晚间便饭,情意殷挚,竟不可却。

是科新取士最显者陕西布政使李希莲(亦青),贵州按察使田国俊(炽庭)。

在此时期中有下列两事可记载若下:

七月廿一日(九月二日) 命恭亲王奕勿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开去宗人府宗令。户部尚书文庆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九月初四日(十月十四日) 曾国藩以兵部侍郎衔督办军务。

是年冬,贺县公病,公奉侍未尝稍懈。十二月初五日(一八五六年一月十二日)不讳,年六十三岁,公哀痛逾恒。

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 三十七岁

春杪,公扶贺县公灵榇回籍,葬于高阳十里邢家南村。

二月二十八日(四月三日) 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大破钦差大臣托明阿于扬州之南,江北大营陷。

三月二十三日(四月二十七日) 皇长子载淳(即穆宗)生于储秀宫。母懿嫔那拉氏晋封懿妃(即后日之慈禧太后)。

按:《穆宗实录》卷一:“母慈禧端祐康颐昭豫皇太后那拉氏……以咸丰六年丙辰三月二十三日未时诞上于储秀宫。”

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八日) 赐翁同龢、孙毓汶、谭钟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月十八日(六月二十日) 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攻破江南大营。向荣、张国樑败走丹阳,翌日江南大营全溃,天京围解。

八月四日(九月二日) 北王韦正(昌辉)、燕王秦日纲杀东王杨秀清。(东王党属先后被杀者约两万馀人)

八月十日(九月八日) 命江南提督和春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九月初(十月初) 翼王石达开回天京,责北王韦正滥杀,韦正欲并杀达开,达开走安庆,韦正屠其全家。

十月(十一月) 天王洪秀全诛韦正、秦日纲。召石达开入京,掌理政务。

十一月一日(十一月二十八日) 命彭蕴章为大学士,吏部尚书翁心存协办大学士。

咸丰七年丁巳(一八五七) 三十八岁

二月,公服阕到院,奉旨着仍在上书房行走。在西郊入直时,则住文端(文庆)园中。见太常仙蝶诗自注。

按:文庆已于咸丰六年十二月十四日(一八五七年一月九日)卒。所谓园中指澄怀园中,文庆旧住处,非其私人园亭也。公有“三天趋直”小章,所谓三天即指圆明园中上书房皇子读书处。《啸亭杂录》上书房条下:“圆明园书房在勤政殿东,屋凡三进,地宇幽邃,有纯庙御书先天不违、中天立极、后天不老三匾额,时呼为三天云。”后改为前垂天贶,中天景物,后殿额仍旧。

五月十一日(六月二日) 翼王石达开,因天王猜忌,私离天京。

七月初八日(八月二十七日) 奉河南学政之命。八月初九日(九月二十六日)携眷起程往豫。留须。

赴豫之途,有数日日记,今恭录于后:

八月初八日(九月二十五日)晴。 寅刻即起,刘南卿来,久谭,去后,余即往西城一带辞行,午刻回寓用饭。饭后,又出门,由王步海、钟六英等处出正阳门,至各亲友处,回寓已酉正矣。景秋坪、豫锡之、绵佩卿同来话别,即留便饭,相与尽欢而散,临别执手依依,情意殷挚可感也。衍东之同年送兰谱来,以出门未晤,殊觉耿耿。缘初四日东之、秋坪同招饮于日下第一楼,以巨觥劝饮,不觉沉醉,东之人极豪爽,即与订交。余日内诸事匆忙,未及答拜,仅遣人将兰谱送往。今午大车俱来,将行李装好,此行轿一乘,二马车三乘,大车九辆,轿车六辆。同行至戚则张怀江四兄,张雅农七弟,赵小云表侄,幕友则梅香垞士桢、彭心梅、陶筱珊、黄云谷庆珍共七人。随行仆人张庆、徐祥、李顺、刘福、二长、王贵、三子、孙玉、程祥、刘荣、黄宽、郑玉、李瑒、王兴、郑森、刘升,共十六人。

按:景秋坪,名廉,豫锡之,名师,皆旗人,与公壬子同年。

又按:衍东之,名秀,亦公同年进士。

初九日(九月二十六日)晴暖。 寅刻即起。十舅与怀江帮同料理一切,殊形忙遽。余今日巳刻留须,早间,青樵、鹤皋、子瀛来送行,筠巢师来,久谭乃去,杜左泉、子缉、奉山、子溓、小芝、少泾皆来候送。午初驼轿先行,余与十舅及诸亲友匆匆握别而行。锡之言欲来送,竟不及久待,濒行,未得一晤,殊眷眷也。未刻至长新店打尖,幕中诸友陆续俱来,唯陶筱珊久不至,留人在店候之。饭毕,申初始行,到良乡已掌灯矣。店甚湫隘,与诸友两处分住。筱珊起身太晚,故到较迟也。今日稚农、小云俱覆车,幸无伤损。晚间与怀江、稚农、小云同饭。饭后疲倦已极,着枕即睡去矣。

初十日(九月二十七日)晴,早间大风。 着重棉尚凉。辰初起行,巳正二刻到豆店打尖,迟之又久驼轿始来。内子与桂官所乘驼轿,途中倾侧,内子额角微伤,女仆老张左膀碰伤,竟至浮肿,呼痛不止。当将张庆及骡夫申饬之。未初出店,途中与龚叔雨前辈轿相遇,彼此未及晤谭。申刻抵公馆,房屋颇宽展,涿州牧张君和来见。去后,叔雨前辈前来,并约怀江、小云同见,故人巧遇,相得甚欢,谈半晌始去。当即往拜叔雨前辈及张公,均未晤。今日张七弟又覆车,幸尚无恙。灯下写筠师信,交回京轿夫带去。

按:龚叔雨,名自闳,字应皋,号叔雨,浙江仁和人,道光二十四年甲辰进士,由庶常授编修,累官吏部右侍郎。

十一日(九月二十八日)晴暖。 出京轿夫雇至涿州京钱卅钱,以下按站更换。此处轿夫足力颇健,行走甚速。卯正二刻行四十五里,高碑店打尖。自涿以南蝗灾愈甚,禾稼被食殆尽,景象荒凉,观之深切焦虑。申正至北河住宿。到店后有河南候补县韩经畬(文田),承德平泉人来见。去后杨孚来,力求随往,刻下仆从已多,方思裁汰,念伊服役四伯多年,尚无过失,情不可却,只好携去矣!

十二日(九月二十九日)晴暖。 卯正二刻行□里,固城打尖。申初到安肃,县令曹大绶(颖川)出迎。进城先到县署,随即至怀江兄处,怀江昨日兼程先回,其令郎二十二日完姻,故先到家,布署一切也。与怀江并玉丰二兄晤谈,后到上房见四表嫂,又至西院与子安、子遇略谈。即行到南关外公馆,颇甚宽敞。县令备供应甚周备,来见久谈乃去。去后玉丰及子遇、子安来,怀江兄处西席张三兄亦来见。客去后,余薙头,即留玉丰在此晚饭,四表嫂及表侄均来,并送黄酒、水角子,子遇旨季送菜四样。灯后与玉丰、怀江、小云、稚农同饭畅饮,不觉醺醉。玉丰兄饭后又谈许久始去,殊恋恋也。

十三日(九月三十日)晴暖。 辰初行,午初到保省,谭制军及许少珊、首府、县均差人来迎,住西门外公馆。省吾四侄来见,询知在此已相待五日矣。首府文君廉,首县汪君鸣和同来见。去后用饭,饭毕即出门拜客,先到少珊处,谈甚久,次至府、县;藩(藩台钱香士)、臬(臬台清盛)、谭制军处,均晤面(首县未晤)。谭竹翁,情文周至,意甚关切,可感也。谈良久乃行,到徐笑,陈年伯处未晤,将啸山前辈信件送交。至子静兄处,相见甚欢。子静夫人遣车迎内子来,余回店后,赵五表侄招曾来,时以岁考来省。行后,珍大爷院三叔及畴五弟来,小坐即去。晚与省吾四侄同饭,登瀛及年侄同来,奉和侄后至,坚欲随行,告以人多,不能偕往,怏怏而去。余应酬竟日,疲乏已极,着枕不觉酣睡。

按:谭廷襄,字竹崖,浙江绍兴人,道光十三年进士,时署理直隶总督,仕至刑部尚书,同治九年卒,谥端恪。

清盛,满洲镶蓝旗人,时任直隶臬台,仕至署理山东巡抚。

十四日(十月一日)晴。 卯正三刻行,四十五里经阳驿换马。又行十五里,到方顺桥打尖。到方顺桥知王雁汀师进京陛见,亦在此早尖,即往谒,坐谭良久。(按:王已于六月二十六日发表四川总督。)申刻过望都县,此处备茶尖,下舆少坐即行。六十里到清风店住宿,省吾四侄同行。

十五日(十月二日)晴。 三十里至定州,州牧王榕吉(荫堂)出迎,并在公馆备茶尖。王荫堂来见,谈及捕蝗等事,颇极得意,坐许久乃去。午初到明月店打尖,诸友俱送贺节,余与省吾同往,略谈数语,即回用饭,饭后未初行。舆中看书,酉初到阜城驿住宿。在涿州时小云曾寄信仲吾兄,订于十六日巳刻在阜城驿相聚,而今日已住阜城,因专人为仲兄写信,定于明日在正定晤面。晚间与怀江、省吾、稚农略谈即寝。

十六日(十月三日)晴暖,下午大风,灯后微雨。 驼轿到甚晚。卯正行,巳初至正定,与仲吾兄相晤,赵老六随仲兄赴翁寿,仲兄书扇二。正定县备供应,一切极周到,迎送俱亲来。未初行,渡滹沱,午后极热。戌初至栾城住宿。

十七日(十月四日)阴雨,午后晴。 巳刻行四十里抵赵州,年景似甚丰稔,蝗亦少,舆中少寐。二十里沙河店饮茶。五十五里,住柏乡县。

十九日(十月六日) 住顺德府,邢台令荣清来见。董观察派兵三十,荣君派乡勇三十。

二十日(十月七日)晴。 礼店打尖,过临洺关茶尖。申正至黄粱,酉刻住邯郸县。

二十一日(十月八日) 杜村店尖。申刻,磁州牧出迎,至公馆饮茶小憩即行。晚宿丰乐镇,此处入河南界。

二十二日(十月九日)晴,午后阴。 辰初行,巳正到彰德府,罗太守、金明府出迎,并备执事来迎,到公馆,以次来见。金明府供应一切,极周备,饭后,各处拜客。晚宿宜昔栈。

二十三日(十月十日) 卯正余先行,至各处谢拜,均未晤,出南门府、县及李仲发世兄均在此候送,下舆晤谈,一揖而行。巳刻至龙王庙打尖,此处延汉县备茶尖。申初抵延汉县,县令徐保兴并广文出迎,到店后均来见,小谈即去。晚间将家人职事派定,传齐再三申训勉。晚间与怀江、省吾闲谈,亥刻就寝。

十月二十六日(十二月十一日) 李秀成据镇江。

十月二十七日(十二月十二日) 英法专使向叶名琛提出最后通牒。

十一月十三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英法联军五千六百馀人进攻广州,翌日陷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八五八年一月五日) 英使巴夏礼等将两广总督叶名琛拘于虎门英舰。

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 三十九岁

在河南学政任。四月十日(五月二十二日)至河南府考。五月九日(六月十九日)至陕州考。六月二十二日(八月一日)开封考。

以上皆据公之自己小册,并附有各处考试题目,不赘。其馀不知月日者具不载。

四月八日(五月二十日)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四月十六日(五月二十八日) 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部西伯利亚总督木里斐岳幅订立《瑷珲条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