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律诗写作自学教程 作者:杨祥雨 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举国上下,老幼熟读成诵。人们越来越喜欢接过格律形式做诗表达现时人的心声,记述现时人对新生活的升华和顿悟,让人们感同身受,产生生命的“飞升”感。2012年,橘子洲绿柳“才黄半未匀”,我受湖南图书馆社会教育工作室招募应请走上湘图百姓课堂大讲坛,传播格律诗写作传统文学经典文化。我手中缺教材,书店又无售,怎么办?内心受奇特而莫名的力量驱策,“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四年来的奋力打拼,成功地进行这种实质考察和真谛研究,有着充分的事实准备和理论准备,笔者在著述中,把格律诗写作训练的目标不仅集中在“做诗内功夫”技巧上,同时注意结合在“做诗外功夫”能力上,一部熊熊燃烧着生命与热情的、由一点一滴心灵上的感触和穿射诗光捕捉的精髓凝结成《格律诗写作自学教程》新著,格律诗写作终于有了系统专一,学而有序的新生命,它即将陈列你的书架上。

一、这是一部深为受众喜欢的、大胆向常识禁忌挑战的专门学科的课程的新书。

常识的禁忌有时会成为思考路径中的障碍,向常识挑战才能产生新构想。人的思考,事实上可以自由自在随意飞翔,但人们却无法自由地运用这种思考的自由。原因是人们会不自觉地在思考的路径上设置名叫“常识”的障碍物。正由于此,在网上和城里新华书店找了好久却没有专门的《格律诗写作自学教程》之类的专书销售,书店虽然有写得比较好的与格律诗写作挨边的书出售,如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但它毕竟不是写作专书。可能有学者写了关于近体诗写作方面的教科书,但未见出版,可能还在十字路口中央徘徊,还是心中有禁忌。笔者向常识禁忌挑战,作了多端探索与追求,哪怕为世间奉献一豆萤光也是心中所愿,所以大胆将本书标榜为《格律诗写作自学教程》,在禁忌的外面去努力思考,结果产生好多新构想,如剑麻柱上的灯花次第簇生:格律诗写作基本常识的学习、格律诗写作基本能力的养成、格律诗写作表达能力的养成、格律诗写作创新能力的养成、诗人对人生的发现和个人修养、格律诗的句法现象、诗歌常用十三辙同韵字表的整理等等。由它们凝聚成一部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格律诗写作的专门学科教程专著。

二、这是一部帮助大家自学格律诗写作的写作方法的专书。

从受众心理实际出发,本书偏重于近体诗写作的途径、方法及其运用规律的活动的探索,以读者为主体设计思维导学进程,变导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每讲设计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方法要领→导学诗例→例诗成功底蕴揭示→新知拓展”写作学习方法与写作能力养成指导模式。紧紧围绕“格律诗写作自学教程”这一课题,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写作本书采用非主要以哲学和逻辑学为基础的思辨方法,而是以实际出发,注重外部操作和实际运用的方法,特别对意境的创造与传情达意、想象联想和观察感受、开放五官、剪裁与立意、诗歌构思的角度、诗歌的布局、情趣的抒发、诗歌中的描写、拓展灵思的做诗成功良方、写诗就是展示个人悟性、格律诗写作和写作修改的体悟等等,书中作了翔实的阐述,诗内功夫与诗外功夫齐学并重,以使读者得到本质性的理解与运用。研究方法一变,治学方法也随之改变,学风也为之一变,运用者付出少,收益多;本书所探索出的各种方法,既可以独立运用,又互相联系,可以联合运用,举一反三。

三、这是一部格律诗写作学习者创造能力超凡增长的自学读本。

本书的撰写以创造学为依托,进行创造思维诱导。创造学的理论体系,完全拒绝灌输的陈旧观念,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点滴入土方式,渗透在各讲的学习方法、方法要领、具体的例诗成功底蕴揭示等的内容中间。在引导中,提出一层深入一层的新问题,又提供一个接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开辟增益启智的新知拓展天地。例如第22讲“物色新意,开放五官”的外结构文面部署:学习目的:了解诗句新意境的物色过程→学习重点:新意境从何产生→学习方法:置身于感觉世界之中,唤醒你微妙的感觉→方法要领:开放五官,物色新意:运用视觉、运用听觉、运用嗅觉、运用味觉、运用肤觉→全面感受,物色“不一样”方法:唤醒微妙感觉物色新意、反差联想物色新意、扩大时空鼎力联想、开掘灵思不时感新、望当前景顿生感慨→物色新意,新知拓展。这样循序诱导,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便会得到同步的增长,创造思想永不枯竭。

四、这是一部具有认识的和实用的双重价值的格律诗写作教程用书。

我非常了解诗词学习读者的心理愿望。参加格律诗写作学习的学员绝大多数是机关退休干部、学校的退休教师,不少学员是20世纪60年代初上山下乡知青,大家的学习热情胜似湘江碧波击浪。由于文化程度不一,文字表达能力的强弱不一,对古诗鉴赏水平的高低不一,故以学员为本,采取“识人供材”的办法,钻进学员心坎里编写教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兹借之今用、新用,用我的理解讲,“乌鹊”喻为学员,“绕树”喻为学员心中所思。从另一对象讲,“乌鹊”喻为教师,“绕树”喻为教师心中所想。追求进取的教授者,不应把自己所用教材寄托在少数诗词鉴赏辞书和诗词常识书上,而应把眼光扩大到更远大的空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多看多思别人的东西实际适合不适合学员所需,满不满足所要,设若按王力《诗词格律》思路讲课仅仅是格律常识而已,它不具有格律诗写作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倘或照“唐诗鉴赏”之类辞书言讲那成了诗的欣赏课,同样没有体系较完整的写作内容,如果抱着将就苟合的思想,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无进益,学员“骈死于槽枥之间”。鉴于此,在编写中,以周详的写作内容为目标,以尽可能完整的格律诗写作的体系为职志,让大家学了切实管用。诗的用例与其写法的探讨,注重写作方法理论的探讨,却又不停留于方法理论,而是倾向把方法导向实用;注重实际应用的能力的养成,却又不就诗论诗,而是置于理论指导之下。这就使本书具有认识的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五、这是一部用新的领域理论“学习科学方法”探索格律诗写作的教程与读本。

掀开本书的目录就一目了然:本书是运用“学习科学方法的新的领域理论”探索而成的。其指导观念是,从书的起始直至书末,格律诗写作的自学者在每一编、每一章、每一讲中都是学习的主人,它可以不依靠别人的教就能独立实现追求的目标。正因为本书是采用学习科学的探索方法,所以在编、章、讲的撰写中,不忘把每个自学者不仅看作是思索者,更是实行者。做思索者,教材的编写,不能和过去那样更多注意的是教师教的行为,而不是学习者的学的行为。这部书探索的主要是学习者学的行为,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主要是依靠学习者的自学行为。做实行者,一边读教材,一边同时拿起自己学习来的方法理论付诸行动写诗,受到实践的检验,并从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发展,理论的学习和认识才不空虚。

用“学习科学方法”探索格律诗的写作训练,既注意到了“学校式的写作训练”,又注意到了“自修式的写作训练”;既有益于学习者的“诗内功夫”的养成,又有益于学习者的“诗外功夫”的陶冶磨砺,逐渐积累。

六、这部书帮你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起步,不是诗人却是诗人,一展情采。

斯书标榜为《格律诗写作自学教程》,我们学写格律诗的时候就应该以格律做准绳,而不能以突破束缚作借口,完全不讲韵律和平仄。但也不能完全为格律所束缚。这是从多年的百姓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之道。

如果写出一首没有格律的“律诗”,那就名不副实了。但是,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律诗的格律也不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的形式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明月”二字重复出现。试想,如果诗人把这些不合格律的字词换成别的字眼,诗意行么?因此,我们学写格律诗,必须力求做到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先要熟悉格律,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数载教学实践与学员们的学习实践告诉我们,格律诗写作并非天书难学,大多学员学习不到两年便掌握了格律诗的一般写法,也没有被格律所束缚。先决条件是,自学者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务必明白人们的自我创造系统是有意识的。换句话说,它是按着目标及结果而发展它的作用的。一旦你为它确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时,它就一定会用它的自动引导系统,达到比有意识的“意志活动”更好的结果。欲达到这种境界,你就得提出目标,而且要提出一个能启发你的创造能力的目标,必须以现实的可能性去考虑其最后的结果。目标的可能性一定要非常明确而具体,使它能在你的大脑及神经系统中成为“实实在在”。实际上,你要能真实地感到未来能达到目的才行。

如果只一次、两次诗歌未写好,就此念念不忘失败,而且不断地活生生地把失败的印象灌输给自己的大脑中枢,你的神经系统也确认它是实在的,那你就会产生失败的感受。相反,设若你的头脑中一直充满积极目标,又一再生动地将这个目标向自己灌输,使它更加深刻清晰,并且把它看作是正在实现的事实,那你就会产生一种“胜利的心态”:自信、勇往直前而且深信会成功。要说潜意识创造机制的运用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唤起、抓住及启发成功的感觉,当你感到成功及自信时,你就会有成功的行动。要是这种感觉非常强烈,那就会无往不胜。不久,你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起步,走向诗坛,一展情采!

编撰中,参阅了大量“唐诗鉴赏”之类注本,其作者不便一一列出,在此一并向那些不为名利而献身科研的人表示深切谢忱。由于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写诗者的基本修养、审美意识和意志品质等诗外功夫的养成,只有用我自己的诗作为例阐述做诗的体会和感悟,笔者的诗作在书中的出现,完全没有范诗的意思,只是一个例子。

愿您喜欢这部书!愿它能拓开你的思路翅膀,增益你的才情和智慧,用你诗的隽言,由瞬间再造一个内在无限的灵视世界,绝美的风景,远若“奇险华山入碧天,天山情意雪绵绵。衡山叠翠横千里,一柱南天镇百川”(杨祥雨《极目江山壮》)。

欢迎读者交流,电话:133-4131-3286。

杨祥雨

2015年春写于长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