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留余香在此地

素颜修行 作者:湖玉


空留余香在此地

拜访梅兰芳故居,是此次北京之行的一个意外收获。住在后海附近,欣喜地发现周围密布着名人故居,梅大师故居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梅兰芳故居,迎面是一座精致小巧的梅大师半身塑像,他带着一贯的谦和笑容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这是一座小小的典型老北京四合院。占地面积与郭沫若故居和宋庆龄故居不可同日而语。前厅后院布局。前厅是梅先生生平事迹展览。挂着许多的照片,有的是少年学戏,有的是青年时期扮演的清秀俊逸、温婉多情的角色,有的是出访美国、日本踌躇满志的留影,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种政治场合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等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梅先生为艺术奉献的一生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座故居是梅先生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和家人共同生活的栖息之所。后面的小四合院里,一进院门,有一道小小的影壁。影壁后面是一个足有一米高的汉白玉的胖肚鱼缸,清澈的水中有几尾红色鱼儿在游戏,不知其中可还有梅先生的旧相识?西厢房里展出的是梅先生曾经演戏穿用过的几套戏服,有一件是他的经典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里杨贵妃穿的黄色蟒袍,质地精良,做工精细,华美异常。有一组照片是梅先生在戏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手势,足有二十多种,精细入微,对于我们这些戏剧外行来说,其中的美学内涵是我们一时不能够真正理解的。

静静地站在小院中,我试图寻觅大师的身影。耳边回响着录放机播放的唱片,这是他在《霸王别姬》中扮演的虞姬那段异常凄美婉转的唱腔。内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关于大师及其亲属友人的故事。

有的故事很悲凉。梅兰芳曾经与孟小冬有过一段真情。自幼学戏唱小生的孟小冬,在舞台上总是女扮男装。与总是男扮女装唱旦角的梅兰芳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情投意合、心有灵犀。可是他们相爱成婚时,梅兰芳已经娶了两房妻子了,按照民国的法律,孟小冬只能是妾。年轻气盛、个性刚烈的孟小冬却偏要争个名分。在梅兰芳伯母去世时,因为不能进门吊孝,与梅兰芳分手决裂。几经周折,几度春秋,最后的结果是,无家可依的孟小冬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上海黑帮头目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这个名分与梅兰芳的妾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据说,就是为了赔付孟小冬四万元大洋,梅兰芳才卖了无量胡同的大宅搬到这处小院落来居住的。而当时为他们二人调和赔偿之事的就是杜月笙。两个人的一段真情就这样以金钱了结。孟小冬在伤心之余登报陈述与梅兰芳决裂之原因,历数梅兰芳的不是之处,而梅先生自始至终没有回应。我们不知道,在大师的内心深处,对曾经深深相爱后又出言不逊的孟小冬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纠结?

抗战八年,梅兰芳先生骨气尤佳,不为日本人唱戏,停唱八年,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政议政,名列京剧界“四大名旦”之首。担任众多领导职务,作为国家文艺大使,出访多个国家,将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京剧艺术的魅力传播海内外。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于政务的他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排新戏,当新中国迎来十周岁生日时,他才赶排出一台《穆桂英挂帅》大戏作为献礼,这出剧目也成为他最后的经典绝唱。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穆桂英的豪迈之气正是体现了梅兰芳先生老骥伏枥的精神。他毕生修炼的艺术才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都集中体现在了这最后的一部大戏里。

如今,人去楼空,清音袅袅,空留一缕余香在此地。

写于2011年9月9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