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孤独与刺激

孤独的力量: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德] 尼采 等 著,琳中展羽 译


孤独与刺激

[法国]帕斯卡尔

人们似乎总是会把自己置身于争端之中,或是在法庭上与人喋喋不休地争吵,又或是在战争中与人拼个你死我活,总之人们常常无意识地陷入争执的泥潭之中。这种情况其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人们总是按捺不住寂寞,不会享受独处。

是的,试想一个本可以自给自足的人,如果他能够做到开开心心地在家中享受独处的时光,他又为什么会舍弃这份快乐,大老远地去攻城略地?要不是因为他觉得在家中赋闲是荒废光阴,他怎么会让自己置身战场?正是因为家中独处让他感到空虚与寂寞,所以他才会到刺激的战场上寻求消遣。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些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一切与人们脆弱的生命密切相关。人们终将面对死亡,所有人都得直面死亡,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来慰藉。

即使是一个国家的国王,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他也不得不面对疾病与死亡。而且国王与普通民众不同,他还需要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叛乱。因此国王可能比普通民众更加不堪。所以他才会更加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最好的东西拿给自己,为此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对赌博、淫乐、争权等行为乐此不疲。其实,很多时候人们享受的并不是赌博赢来的金钱,或是女子的美貌,而是享受赌博与追求美女的过程。如果过程平淡无奇,结果唾手可得,那反而会让人觉得乏味,失去兴趣。

所以才会有人这么说:“人们喜欢追捕猎物尤甚于追捕到的猎物。”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监狱才成了可怕之处——它让人远离喧嚣和纷扰,直面孤独。而孤独却是常人最恐惧的东西,很少人能够在孤独中寻得快乐。

即使是一名国王,面对孤独也是无能为力。所以,再英明神武的国王也需要弄臣,弄臣的作用就是帮助国王排遣孤独。

但是,很多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猎兔子不如买兔子,因为在森林里狩猎可能一整天毫无收获,而去市集买兔子,只需花费金钱就可以了。

这些人没有抓住重点:其实,兔子本身可能并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只是需要在狩猎兔子时排遣孤独而已。这就好像伊庇鲁斯国王皮鲁斯总是妄图征服世界那样——皮鲁斯需要的并不是征服后的世界,而是征服世界的过程。

我们总是会去祝愿别人生活安宁,希望被祝福者生活幸福,希望这个人可以无忧无虑,不用面对什么纷纷扰扰。但这种祝愿往往都是妄想,并不符合人们的天性。

然而,凡是不甘于寂寞的人,安宁反而是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他们更需要刺激的生活。为了寻找刺激,这样的人甚至甘愿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不必因此而指责那些为了寻求刺激甘愿付出代价的人。如果这些人能在刺激中寻得慰藉的话,那么付出反而是值得的。只是怕那些追寻刺激的人并没有在过程中得到慰藉,而是在刺激中迷失自我——没有得到慰藉,反而疲惫不堪。

对于那些在追寻刺激中疲惫不堪的人们来说,如果这些人能沉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他们追寻刺激的最初缘由,他们就会发现,刺激不过是他们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刺激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安抚了他们的欲念,所以刺激过后才会给这些人带来安宁。但是,很多人忘记了刺激过后的安宁才是他们真正追寻的东西,结果让频繁的刺激麻木了身心。

偶尔的刺激效果显著,如果刺激成了公式化的东西,那么一切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正如一名绅士偶尔打猎,会认为打猎是一种刺激,是一种高贵的乐趣;但换作以打猎为生的猎户,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归根结底,人若忘记了自己贪得无厌的本性,以为自己是在驾驭刺激,寻找慰藉,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刺激所驾驭,这样反倒成了刺激的奴隶。

人们害怕独处,恐惧孤独,所以才会本能地在刺激中寻求慰藉;同时人们又本能地意识到,喧嚣背后才是最为极端的孤独,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刺激背后的安宁。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在人们身上形成一种混乱。因此,人们才会时而向往孤独,时而寻求刺激。如果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这两种本能,让其相辅相成,人们才能真正打开幸福的大门,享受真正的心灵的安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