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发千钧

谋帅刘伯承 作者:关河五十州 著


一发千钧

刘伯承勇猛但绝不鲁莽。每次作战前,他必定要亲临一线了解敌情,查看地形,大到敌军主阵地,小到一座小土坡、一条干河沟,都会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时候的刘伯承显得极其投入和专注,常常不思饮食,不顾疲劳,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忘了吃饭。

一旦战斗打响,他又表现得镇静自若,不慌不忙。熟悉其脾气的部下都知道,如果刘伯承这样吩咐军需官:“快给我下碗挂面来,打几个鸡蛋。”通常就已经是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在1921年的“援鄂之战”中,刘伯承率第一团在湖北与北洋军作战,敌军凭借一大片水田实施阻击。刘伯承赶到前沿观察后,即以一部兵力绕道侧翼实施佯攻,并以主力从水田正面进行强攻。

事后有部下不解地问他:“团长,你向来不主张从正面硬攻,为什么这一次要冒险?”刘伯承回答道:“敌人满以为有水田可做障碍,我一定会从侧翼进攻。这种情况下,侧翼恰恰是敌人的硬脑壳,碰不得,所以我才要给它来一个出其不意。”

敌军果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一团冲过水田,将其予以全部包围缴械。

经过援鄂一役,刘伯承以智勇之名闻于川军内外,按其战功,本应擢升,但刘伯承打仗前是团长,打完仗还是团长,并没有得到提拔。

在一军遭到袭击时,刘伯承正在成都休养,情绪有些不快。熊克武特地亲自赶到刘伯承的寓所,多方劝慰,催促其赶赴前线。

尽管心里的那块疙瘩仍未真正解开,但熊克武毕竟对他有识拔之恩,刘伯承知恩图报,遂不计前嫌,日夜兼程赶到杜家岩。

刘伯承抵达杜家岩的当天傍晚,但懋辛便下达了反攻命令,并任命刘伯承为第一路军指挥官。

刘伯承深知杜家岩一战性命攸关,从成都出发时,他就下令在嘉陵江上赶造浮桥,以便万一战事不利,可以为全军后撤预备退路。此时正是阴历六月,江水猛涨,浮桥屡被冲断,等刘伯承到达前线时,浮桥仍未架成,而但懋辛的反攻命令却已经下达。

刘伯承对本部官兵们说:“我们现在已是背水为阵,唯有死拼一战,倘若后退,这一河嘉陵江水,我们是喝不干的!”

他在前沿进行观察后,对战线正面的布置进行了调整,当晚就指挥部队向敌军阵地发起夜袭。刘伯承只有一个团,对方有两个团,但敌军在遭到奇袭的情况下,仓皇间不辨你我,两边自相混战起来。刘伯承抓住这一有利战机,趁势横扫敌阵,从而一举占领了杜家岩的前进据点。

第二天拂晓,第一军全面反攻,杨森所部大乱,不得不全线后移至中滩桥,与第一军隔河对峙。

隔开双方的只是一条浅水小河,第一军可以徒涉进攻,但攻守位置调换后,第二军极强的战斗力也开始显现无遗。刘伯承使用中央突破战术,指挥部队屡次猛攻,最后都归于无效,而己方的弹药却已耗费罄尽,官兵也气衰力竭。

第二混成旅旅长张冲认为战局已到了无可奈何的境地,因此下令辎重部队向后撤退。张冲此举遭到了第二军总司令部的反对,军长但懋辛坚持不许后退。与此同时,刘伯承也不甘心就此功败垂成,他打算发动最后一次总攻击,并以这次总攻击来决定全军的命运。

恰在此时,第一军第八混成旅张仲铭团驰援杜家岩。刘伯承如获至宝,立即决定将这支生力军加入前线,而且仍然准备实施中央突破。

张仲铭听后面有难色。他的部队通宵行军,士兵在彻夜奔驰之后,早已疲惫不堪,现在紧接着就要投入正面进攻,实在有些吃不消。

刘伯承则深知,虽然第二军被暂时逼退,但杨森手中尚有六个团的预备队没有动用,不管是比数量还是比实力,第一军都不及对手。如果相持时间过久,一旦被杨森看出破绽,第一军仍不免一败涂地。

张仲铭是刘伯承在蜀军将弁学堂的同窗,两人在军校时就交情甚笃。借着这层关系,刘伯承对张仲铭说:“目前除了中央突破,没有第二办法,值此一发千钧之际,唯靠你们集中一点做最后尝试了。老同学切莫扯筋,开玩笑了。”

张仲铭一听此言,即率所部一个营加入正面作战,将早已筋疲力尽,成强弩之末的刘团四个营给替换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