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霜月

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夏) 作者:琬如 著


006

霜月

唐·李商隐

闻征雁已无蝉[1],百尺楼高水接天[2]

青女素娥俱耐冷[3],月中霜里斗婵娟[4]

[1]征雁: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2]楼高:又作楼南、楼台。

[3]青女: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指嫦娥。

[4]婵娟:姿态美好。

这首七言绝句勾勒了一幅唯美的深秋月夜图,意境空灵幽远,秉承了李义山之抒情诗“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语)的一贯风格。

第一、二句实写诗人在秋夜登临高楼,远眺霜冷长天、寒月高悬的情景。首句七字写出了季节的变化,仿佛让人感受到了蝉鸣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征雁声声,秋意寒凉。次句则渲染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氛围,而“水接天”三字虚虚实实,既可以视为水天一片的实景,也可以理解为霜、月与夜空清冷如水、浑然一体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不再直写霜月,转而写传说中的青女与嫦娥,以神话之美映衬自然之美,而如此虚写自然比直接赞美更为高明。在诗人的眼中,或想象中,她们的冰肌玉骨、绰约仙姿在霜月交辉的夜景中隐约可见,“素”是霜月的意象,“耐冷”是霜月的高洁品格,“斗婵娟”体现霜月的融合交织。

然而,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多重解读方式,若只将此诗看作单纯的写景抒情诗,自然只能得一遣词用字优美巧丽的粗浅印象。尤其李义山的诗歌一向高情远意、旨趣遥深,故细细品来,诗中的霜、月、青女、嫦娥,既是其本身,亦是高洁之士的代指。那些品质高洁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面对尘世的浑浊,他们“耐冷”“斗婵娟”,追求着光明,不也正如这月景,给人清冷又美好的感觉?

007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1]

北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2],往事后期空记省[3]

沙上并禽池上瞑[4],云破月来花弄影[5]。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明日落红应满径[6]

[1]天仙子:原为唐代教坊中的一种舞曲,后被用为词牌。

[2]流景:如水一般的年华,指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喻指光阴。

[3]后期:指日后的约会。后,以后,过后;期,相约。记省:记志省识。记,有思念之意;省,省悟。

[4]并禽:指一双禽鸟,词中特指鸳鸯。并,双。瞑:昏暗,黄昏,这里指暮色已经笼罩。

[5]弄影:指舞弄影子。弄,摆弄,舞弄;影,影子。

[6]落红:零落的花朵。

因三句“影”字名句脍炙人口,世人便以“张三影”来盛赞张先,而这曲曾风靡了整个北宋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恰是“三影”佳作中最精致、最纤巧的一首。

《天仙子》,原是词人伤春忆往之作,词风清丽,素雅恬淡,造句工巧,字字句句,皆值得细细品味。

上阕,词人别开生面,未写景,先言情。

水调数声,声声萦于耳际,把酒聆听,非但未能解愁,反而又添愁绪。酒后,沉沉睡去,醒来已是午后,愁绪纷繁,不自觉地发出了“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上下两个“春”字与“临晚镜”中的“晚”相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词人伤春,伤的不仅是将逝的春天,还是如水般流逝的年华。春之将暮,我亦垂暮,少年时代的风流缱绻已成往事。忆往事,伤流景,曾经的美好已不在,我也唯能“空记省”,一个“空”字,将词人的寂寥伤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阕,词人笔锋微偏,从静态的述说转为动态的描摹,从伤春之情写到了惜春,写到了那暮色中最明媚的春光。鸳鸯在池中双宿双栖;旖旎的繁花也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特别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破”“来”“弄”三个动词将月下花舞的明媚景色描摹得格外传神,而“花枝弄影”“云破月出”恰恰又从侧面点出了风的存在。

微风后,春光有一瞬的明媚,但可惜,风越来越大,词人不得不回屋,重重帘幕遮住明灭的灯火,听着风声,遥想明日落红满径的情景。而这落红,落的不只是花,同样是春,是那曾经美好的伊人。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有著名的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因此被称为“张三影”。

雨霖铃·寒蝉凄切[1]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2]。对长亭晚[3]骤雨。都门帐饮无绪[4],留恋处、兰舟催发[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念去去[7]、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10],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11],更与何人说?

[1]雨霖铃: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相传是唐玄宗为悼念杨贵妃所作。柳永用于词牌中。

[2]寒蝉:秋天的蝉。天冷时发出一两声凄凉的叫声。

[3]长亭:秦汉时每隔五里建一亭,为短亭,十里一亭,称长亭,供行人休憩之用。

[4]都门:指当时首都汴梁的城门。帐饮无绪:没有情绪在布帐中饮酒。古人在城外设帐,宴饮送别。

[5]兰舟:船的美称。

[6]凝噎:因流泪而哽咽无语。

[7]去去:重叠使用,极言离去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雾。楚天:南方的天空。

[9]清秋节: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10]经年:一年或者几年。

[11]风情:指男女之情。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离开京都,与情人话别的情景。

上阕写送别的情形。“寒蝉凄切”,劈头便是一阵阵寒蝉的哀鸣,给全诗配上凄切的声音背景,定下了一个愁苦的基调。“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离别的长亭,诗人与他的情人一直相对到黄昏,离别的愁绪在秋日黄昏凄切的蝉鸣里,在那不知何时已停下来的骤雨里慢慢地酝酿。“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承上句,由景转入描写离别的场面。离别的酒从来都是最苦的,哪里还会有饮酒的情绪呢?“无绪”更能衬托“留恋”之深。离别的客船终究要开了,催着客人快快上船,于是两人不忍离别但是又不得不离别。心头似乎还有着千言万语,但是执手相看时,彼此都是泪眼婆娑,竟哽咽得无法诉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感情深挚,“去去”二字相叠,极言行程之远,加上“千里烟波”阻隔,已是让人的思魂难到。偏偏那低沉沉的暮霭,模糊了天与水的界限,让南行的天空更加空旷无际,更增加了离别在空间上的深度和广度。

下阕写别后的种种思绪,表达了惆怅而又真挚的感情。首句点明自古离别最苦,而在接近重阳节的离别则使人倍添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一句以设问的形式,想象明天酒醒的时候,客船会到了哪里。那时还会不会有残月当空,晓风轻拂,岸柳婆娑?还会不会有你呢喃的耳语,关注的目光?还会不会有这般甜蜜与美好?万般风情如同吹不开的晨雾,在诗人的脑海中浮现。但是“此去经年”啊,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纵然有想象中的这般良辰美景,如果没有你,那也是形同虚设吧!我心头便是有万般的风情,又该向谁去诉说呢?最后一句,写出词人离别之后无处言说的痛苦。

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落笔巧妙,构思新颖。特别下阕把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层层铺叙,写透情牵万里、佳人不在的惆怅和苦闷。

008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北宋·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1]。恼他香阁浓睡[2],撩乱有啼莺[3]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4]。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1]烟淡:柳烟淡远。烟,柳烟;淡,淡远、疏淡。

[2]恼:恼恨,恼怒。

[3]撩乱:心情烦乱。

[4]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

晏殊是北宋词坛大家,尤擅小令,文风婉丽,含蓄优雅,他的作品存世并不多,《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恰是其中最经典的一篇。

这首词,上阕以景衬情,下阕蕴情会意,借描摹杨柳春风,衬比女子闺怨,景与情谐,缠绵动人。

上阕初起笔,便绘出了一片明媚春光:东风微微,杨柳轻拂,柔柔的柳枝在风中愈显春意袅娜,虽未青青成荫,但新雨过后,晴岚如画,柳烟疏淡,却别有一番迷蒙逸趣。如是春光,原应令人满腔钦慕,但下一句,词人却笔锋斗转,一个“恼”字,点睛传神,道出了春闺女子被啼莺惊梦之后的无限恼恨与幽怨,以乐景衬哀情,对比尤其浓烈。

下阕承上,“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既绘出了杨柳的婀娜多姿,又写出了闺中女子的窈窕纤丽,咏柳的同时写人,两者互相叠印,互为晕染,美人若柳,柳肖美人,淋漓再现了柳的风姿与人的意韵。但美人如柳,面对烂漫春光,却懒于梳妆,一句“宿妆成”,以含蓄的笔法表达出了深沉的哀怨。而最后一句,则以“牵系人情”正面点题。全篇以柳始,以柳终,前后相合,又巧妙地以牵系的柳丝暗喻人繁杂缭乱的闺中怨思,物与人相映,情与景相谐,别有一番风致。

暮江吟[1]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2],半江瑟瑟半江红[3]

可怜九月三夜[4],露似真珠月似弓[5]

[1]暮江吟:傍晚时分在江畔撰写的诗歌。吟,古代一种诗歌体裁。

[2]残阳:将落山的太阳,也指傍晚或晚霞。

[3]瑟瑟:原指碧绿色的珍宝,本诗指碧绿的颜色。

[4]可怜:可爱,值得怜惜。

[5]真珠:即珍珠。

白居易是盛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暮江吟》一诗正是他在赴任杭州刺史的途中即景而作。全诗格调清丽,语言细致婉转,描景绘色栩栩,实是难得一见的咏景佳作,千百年来,一直备受赞誉。

诗很短,只有四句,却以贴切的巧喻、新颖的构思,绘出了两幅优美宁静的大自然图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摹的是金乌西斜、晚霞映江的绮丽画面。“铺”之一字,看似朴拙,却尤为贴切,既隐晦地点明了时间线——残阳已经不是“照”水,而是“铺”在水面上,说明夕阳已极接近地平线,又从侧面写出了独属于秋日夕阳的柔和妩媚,令人平生一种安闲之感。另外,“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则“瑟瑟”与“红”的景色渐变,形象地描绘出了江上水天相映、波光粼粼、光影瞬息变幻的明丽。

如斯美景,自然令诗人流连忘返,由是,自然而然的,他不仅邂逅了夕阳,还邂逅了新月。诗的后两句,描绘的便是夕阳沉落之后,新月初升的情景。碧蓝的天穹之上,新月迷蒙,若一柄玲珑的弯弓,月光漫洒,照在江边的碧草上,草叶上初凝的露水缓缓滚动,每一颗都恍若珍珠,圆滑唯美,色泽莹润。而“可怜九月初三夜”一句则承上启下,不仅联结了残阳与新月两幅画卷,还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他远离朝野党争之后悠然闲适的心绪,尤其是“可怜”二字,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白居易不仅擅长作诗,还好酿酒,且品质出众,他甚是满意,曾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持玩既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乐善好施,常常将所酿的美酒赠予乡邻一起饮用,时至今日,还有白居易“家酝”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带流传,为百姓所称颂。

009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1]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2],却道故人心易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