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万大裁军

红色记忆:第二辑 作者: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百万大裁军

1983年年初,我被任命为31军副政委,任职半年多后,又指定我到军事学院去学习两年,直到1985年8月。这个时候军队改制,31军改成了第31集团军。

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下决心裁减军队,主要是因为军队太臃肿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队装备的更新,根据国家的财力、物力等实际情况,不需要一支那么庞大的队伍。当时我们总体是了解的,上上下下坚决拥护,把有限的军费用到改善部队的装备和结构上是非常必要的。

要裁军就涉及个人前途问题,不知道裁到谁,哪个部队要减,哪个部队要调整。当时的思想就是,一切交给组织,组织怎么定就怎么服从,叫到哪里就到哪里。我自己分析,不会裁到我,当时我还很年轻,只有三十几岁,但是叫我去哪里说不准。

福建有一个29军,三撤三建,撤了建,建了撤,到最后彻底撤掉。29军的干部年纪大的休息,年纪轻的调整到31军和南京军区。军长很年轻,调整到浙江舟山要塞去当司令。当时领导干部大变动,部队大调整,但是部队思想基础很好,个人、单位一切服从组织的决定。撤哪一个单位,调动哪一个人,使用哪一个人,是组织说了算,这一点很明确。反反复复做宣传教育,所以百万大裁军很顺利。

集团军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的新生事物,集团军属于战役单位,需要单独执行一个方向的战术或战役任务。原来像31军就有3个师,加上警卫营、侦察营等几个营级别的直属单位,没有别的兵种单位。成立集团军以后扩大了,要炮兵有炮兵,要空中掩护有高炮,还有其他一些配属兵种,如防化兵、工兵,集团军变成了一个合成部队。原来大军区有高炮部队、炮兵部队、防化部队,个别的有电子对抗部队,军以下没有。1985年调整以后,集团军都完整了,作为战役作战单位,可以单独完成高级别的战术任务或战役任务。

1985年军事学院毕业以后,我回到31集团军当副政委,一直到1990年上半年,受命到第1集团军当政委。31集团军是从解放以来,唯一一个没有调动过和移防过的军级单位。是对台湾情况最熟悉的部队,一直是前线部队。经历了战争年代,屡立战功,一直打到福建厦门,驻守至今。我有幸从当兵起就在这个部队,干了30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