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紫色雾中的华西 作者:莫尔思


序言

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如今已经进入持续发展的时期,这就有必要对学院的发展过程做一个永久性的记录,以备今后添加和查询。

我作为亲历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正是来完成这项记录。这里有一群志士仁人(有男有女),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受到伟大医生精神的感召,通过努力和身体力行,将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这项工作。因此,才有了这一事业在当地戏剧性的开启。

这个故事也再次证明了基督教是符合大众需要的。在这里,我们战胜了痛苦和疾病,防治了瘟疫。力量所及之处,无不谱写着现代医学平和的罗曼史。

在写作此书时,我深感自己在技艺和能力上的局限。但是我写作的目的是坦诚而无可置疑的,正如托马斯·布朗爵士在《医生的宗教》前言中所写:“文中包含的一切都交由见识更深远者来评断。”

任何真诚和具有建设性的批评都将被采纳以用于今后的完善。我对本书已经成文的部分负责。

医学院向来都是举足轻重的机构,对服务大众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学院最与众不同之处是我们的老师都是传教士,且来自不同的基督教流派,有着五种不同的使命。我们的员工也至少来自五个国家。大家没有因为国籍、教派或者个人意见不同而发生分歧,而是精诚合作,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个过程也称得上是对人类情感维度的大考验。

我们的学校位置偏远,办学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学校在战火中陷入了贫穷、物质匮乏、师资严重不足的困境。为了应对,我们做了无数次尝试,闯了无数个关,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也取得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成绩。我们倾听主的感召和时代的诉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不断沿着进步的方向对目标和理想进行调整,而绝不拉历史的倒车。

将书名定为“紫色云雾中的华西”(本书原名“紫色云雾中的三个十字架”,收入丛书时,略做调整)是作者向这群服务在文明边缘的医生的致敬,希望世人了解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经历。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因为它高出海平面14000英尺,亚洲大陆有7条大河从这片地域流过。

从青藏高原到西部内陆,浩瀚的山脉交错。在群山之间,在峡谷深沟,从肥沃的平原到梯田,这片潮湿的亚热带地区呈现出一片紫色调。美丽的景色因这紫色的迷雾更显绝色。对富有冒险精神、满怀希望而又执着的先驱传教士而言,这种迷雾具有魔力。

用“紫雾”这个词来形容四川,我是借用了好友J.H.埃德加的创意。

写作此书最初的计划与成文后有所区别,涵盖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期间我收集了大量的时间信息和图片资料。在1927年1月,我因病被安排从成都到北京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是坐船走水路,很多资料和图片,包括我太太手绘的图片在途中被偷窃以致丢失。很多材料是独一无二无法再弥补的。

我们离开成都时,由于担心战乱危及本国公民生命安全,各国使馆要求他们的公民离开。我们学校的员工也根据使馆指示很快分散逃离到各处。由于通信极其不便,信息收集变得非常困难。

资料的遗失致使文章中一些短语和引用没有标注,我为此深感遗憾。由于英国汽船被抵制,强盗和兵乱横行,大使馆纷纷取消了向本国公民发放到长江口岸的许可证的政策。这些情况,我在广东岭南大学停留一年和之后前往韩国金刚山留居写作时都有交代。

胡祖遗博士(Dr.E.C.Wilford)在外国人大撤退时决意留守下来帮助看护学院,遂没有离开成都。得益于他的善举和尽心尽力,很多资料才能保留下来充实以后的文章。我对他的帮助深表感谢。

岭南大学的洛吉小姐,华西协合大学的杨济灵博士(Dr.A.E.Best),成都的托马斯·托伦斯(Thomas Torrance),上海的E.W.沃伦思(E-.W.Walance)和D.D提出了对这段时期的一些不同看法。我真心地感谢他们对文章中错误的纠正、提供的信息和对我的建议。

同时,我也要诚挚地感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伯纳德。E先生。

《中华医学杂志》的编辑詹姆斯·L.麦克斯维尔博士编辑了全部手稿,使本书得以发行。他的意见和帮助价值非凡。向他献上我最真挚和深沉的感激。

在此书较后的章节中,我根据写作的目的对四川省和当地医疗条件做了简短介绍;阐述了对医学传教的认识;总结了工作实践中的成效;亦梳理了医学传教在中国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在所在地四川省的情况;书中还用一个章节对中医做了扼要介绍。理解中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国家实践性医术背后的心理学,也可以让读者了解在中国推行西医和现代医学教育会遇见的阻力;书中还有对我们母校华西协合大学的描述,最后读者会看到,医学院的员工通过艰苦的付出,让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从无到有。

还要感谢巴尔的摩的托马斯·库伦、J.M.T.芬妮,林城的M.C.斯密斯博士,以及新斯科舍省的L.R.莫尔思对本书出版提供的财力支持。

这本书意在向中国人民表达发自肺腑的同情和关注。中国人民和传教士们可以求同存异,让人性中的共识发扬光大。

愿自助者天助。

W.R.莫尔思

成文于广东、上海、韩国金刚山

1923年,华西协合大学部分教师(由左至右,前排:肖义森、胡祖遗、莫尔思、毕启、黎伯斐、唐茂森;二排:张先生、启真道、启静卿、德乐尔、启希贤、米玉士;三排:钱家鸿、杨济灵、Humphreys、苏道璞、班勤、谢道坚)

莫尔思夫人画的三峡

莫尔思在上解剖学课

莫尔思指导解剖实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