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赤都财魁毛泽民

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 作者: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 著


赤都财魁毛泽民

1991年2月,《人民日报》用醒目的标题刊登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到江西瑞金寻根。这个“根”,就是设在瑞金叶坪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原行长就是毛泽民。

毛泽民,是历史巨人毛泽东的大弟,也是毛泽覃的二哥。他生于1896年4月3日,比毛泽东小3岁,比毛泽覃大9岁。

毛氏三兄弟,有一个识字不多但精明干练、脾气粗暴的父亲毛顺生和一个慈祥善良的小脚母亲文素勤。就是这个中国典型的农民家庭,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了三位叱咤风云的时代俊杰。

人们称毛泽民为“韶山青松”“赤都财魁”“天山雄鹰”。

青少年时期,他的勤劳忠厚在韶山冲出了名。他8岁上学念私塾,10岁就辍学跟着父亲种地“嗅牛屁股”;12岁开始又读了两年书,可是到了14岁却又成了一名道道地地的“种田佬”。别看他年纪轻轻,干起农活,样样都是行家里手,俨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民。而对待乡邻伙伴,则像他母亲那样善良真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身上曾挂着5个“官衔”:国家银行行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财政特派员、红军东路军筹款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钨砂公司总经理。长征到了陕北后,他又多了一个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的头衔。这6个官衔,对他来说,不是桂冠,而是6张犁铧。他像一头负重的牛,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荒漠的土地上耕耘。他为开创人民金融事业所建树的辉煌业绩,已赫然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抗日战争时期,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天山南北为新疆各族人民管“家”理财,谋求幸福;以共产党人特有的钢铁意志,与凶残狡诈的盛世才顽强斗争,血洒天山。

他的一生并不算长,只有47个年头。在这47个年头里,他多数时间是在与“财富”打交道。他是“财魁”,是“富翁”,却是个“一贫如洗的富翁”。他掌管着数不清的“家财”,自己却和千千万万革命者一样,是个只能分享几个铜板伙食尾子的“无产阶级”。而精神上,他拥有的“财富”,价值无法估量:他身上闪耀着辉煌的共产党人的高贵品德,至今催人奋进;他的金融思想和为人民管家理财的经验,至今仍在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1年11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大事——在中国南方的瑞金,诞生了一个“赤色政权”。它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定在瑞金,毛泽东当选为这个红色政权的主席。

11月27日,瑞金叶坪村浓密的树林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在召开。在毛泽东主席的主持下,苏维埃共和国的“内阁”部长们,被一个一个地选了出来。接下来进行的议程是确定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行长——共和国刚呱呱坠地,根据地财政金融秩序混乱,成立国家银行,统一财政统一货币刻不容缓。谁来当这个行长?参加会议的中央执行委员提出了好几个名单,都没有确定下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人们的意见趋于一致: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非毛泽民莫属。

人们期待着毛泽东表态。

毛泽东本不想让弟弟从事银行工作,尽管他了解弟弟有这个能耐,能胜任这份工作。他知道,国家银行掌管着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命脉,非常重要。可是白手起家创办一家银行,谈何容易!然而,他是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必须尊重中央执行委员们的意见,他同意了。

毛泽民却毫无思想准备。

当晚,毛泽东正坐在桐油灯下批阅文件。房门被“嘭”的一声推开。毛泽东抬头一看,见是泽民气呼呼地走了进来。

“大哥,是你让我去当银行行长吧?”毛泽民劈头就问。

“怎么啦?”毛泽东知道弟弟向来厚道,今天却一反常态,好生奇怪。

“能不能再商量商量?我刚来这里时,一见到你就说过,我好不容易才来到苏区,不想再干经济工作了。我要像你、像泽覃一样,上前线打仗去!”

毛泽东示意泽民坐下:“嗬,原是这么回事。”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将身子转向泽民,“告诉你吧,这是中央执行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的。再说,你也能够当好这个行长嘛!”

毛泽民一听,更是着急:“大哥,你知道我从来没干过银行工作,现在我两手空空,既没经验又缺本钱和人才,你叫我怎么办嘛!”

毛泽东笑笑:“莫着急,战争年代,到了根据地,不愁没仗打。你可以当个带枪的银行行长嘛。至于经验,唉,我问你,你当过小学伙食管理员吧?”

毛泽民不解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又问:“你在上海当过党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吧?”

毛泽民又点了点头:“可这与当行长有什么关系?”

毛泽东说:“有关系。正因为你管过小学的伙食账,当过经理搞过经济工作,你的算盘从来就打得漂亮,才让你当银行行长。管伙食,搞发行,事情与办银行不一样,可它们都是经济工作,原理差不多的。”

毛泽东这话说对了。

毛泽民虽然只读过4年私塾就辍学种田,但他从小聪慧,在精明的父亲毛顺生严厉督促下,不仅学会了帮助父亲记账,还能两只手同时各打一个算盘,噼里啪啦,左右开弓,在整个韶山冲都出了名。1919年10月和1920年1月,父、母先后去世,大哥毛泽东和小弟毛泽覃又在长沙工作和读书。留在家里的泽民,耕田种地,管理家庭,将全家的生产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1921年春节后,他由大哥带到长沙,参加夜校补习文化,并先后担任长沙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和湖南自修大学庶务,管理师生们的伙食。毛泽民精打细算,干得很好,师生们都满意。1922年冬毛泽民入党后,毛泽东又派他到安源煤矿从事工人运动。他先当工人夜校教员,后来负责创办工人消费合作社。由于他的苦心经营,合作社越办越好,不仅工人们能买到称心如意、价廉物美的商品,合作社也有盈余,积攒了一笔钱帮助革命。1924年秋,毛泽民因患阑尾炎回长沙住院治疗时,工人们都舍不得他离开。

1925年夏,毛泽民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学习结束后,党中央将他调到上海,让他担任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他化名杨杰,人称“杨经理”“杨老板”。

中央出版发行部机关,设在新闸路培德里一幢石库门的房子里。开初只有几个人,仅发行《向导》一种刊物。毛泽民接手时,结余资金只有70元3角零8厘。党中央当时每月拨给《向导》广告费60元,而《向导》每月在《申报》等报纸刊登广告,费用就要72元。发行部的其他开支,全靠本身的发行收入维持。毛泽民上任后,首先按照秘密工作的原则,建立了有关的规章制度。接着,想方设法扩大发行渠道,除上海外,在武汉、广州、长沙、宁波等地,建立了由党领导的书店,甚至在香港和法国巴黎也建立了代销处。这样,《向导》周刊很快在全国销到8万份。其中由中央出版发行部直接印销的就有4万份,发行数量扩大了,发行收入也增多了。

1926年,毛泽民请示党中央同意,又在上海爱而近路春晖里,办起一个印刷厂,取名“协盛印刷所”。他请家乡韶山的党组织送来几个人当工人,还以“老板”的身份,与商会拉上了关系,以自己的厚道、热情和信誉,取得了社会上许多人的信任。以此为掩护,他们秘密印刷了《中国青年》《红旗》《实话》等大量进步书刊。其中仅《共产主义ABC》一书,半年内就印销了3万余册。有的书籍尚未印好,预订费就收到1800多元。

1927年春,党组织交给毛泽民一项紧急任务:印刷大批书报、传单,准备北伐军打下上海时散发。印刷这些东西,需要一大笔经费。毛泽民找到“老头子”陈独秀,要“老头子”想办法出面筹借一些。谁知陈独秀手一挥,说:“没钱可借,你自己想办法吧!”毛泽民急得团团转。好在这个“杨老板”在上海滩有很好的信誉,不少实业界人士得知他资金有困难,纷纷解囊相助。他又通过关系,向熟人、同乡、亲戚、朋友借,向进步书店预支,很快筹集到了所需的款项,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对于毛泽民在上海、天津的经历,毛泽东虽不十分清楚,但从近两年由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的同志口中,他断断续续知道了一个大概。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还写过信给李立三,要李立三转告毛泽民给自己写信。毛泽民1个多月前来到了瑞金。当时正在紧张地筹备召开“一苏大会”。毛泽东深知弟弟善于理财,就让他负责大会的总务工作,安排代表们的食宿。泽民领着一帮子人想了许多办法,将代表们的膳宿安排得井井有条,代表们都很满意。这次讨论国家银行行长人选,中央执行委员们最后选中了泽民,同时还决定让泽民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协助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项英工作,大家就是看中了他理财的能力。可毛泽东没想到弟弟居然思想不通,他只好以国家主席和兄长的双重身份,给毛泽民做思想工作。他对毛泽民说:

“没有经验不要紧,可以学嘛,向群众学,向内行学,包括向敌人学。当初你不会打算盘,向父亲学不就学会了吗?我没向父亲学,至今还不会拨弄算盘珠呢!”

毛泽民被大哥将了一军,嗫嚅着两片厚嘴唇,圆睁两只眼睛,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三兄弟,虽为同一父母所生,但脾性却不一样。

大哥毛泽东属蛇,长得像母亲,长长的脸蛋,配上一对大而有神的眼睛,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光溜溜的下巴正中,嵌着一颗黑痣,显得特别有福相;只是那一头乌发,总是又长又乱,也不戴帽子;穿的衣衫口袋总是鼓鼓囊囊,塞满笔记本、烟荷包之类物品,像是个不修边幅的落魄书生。他讲话幽默、风趣,一会儿叉手,一会儿挥手,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当他一严肃时,却叫你感到他的威严,是个敏锐而又豁达的哲人。

毛泽覃跟大哥毛泽东一样,长得酷像母亲,身材修长,性格坦率、果敢,活泼调皮,是位将才。

据说,毛泽民长得像父亲,魁梧,头大,前额略凸,天庭饱满,鼻梁高,嘴唇厚,大眼睛。他属猴,憨厚、淳朴,富有农民气质。他不嗜烟,不喝酒,认为抽烟费钱,喝酒伤肝。而大哥毛泽东则烟、茶成癖,说什么烟提神、茶清火,物质变精神。韶山冲上屋场他们家的门前,有一口水塘,塘中长满莲藕。泽民取字润莲,他要学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现在,经大哥一说,他知道自己不愿干银行工作是理亏了,便不再强辩。但是,他却向大哥提出另外一个要求。他说:“没钱怎么办银行?大哥,你总得帮我想想办法吧?”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打趣道:“你老婆叫钱希钧,姓钱,她有钱,你找她好了!”

“我都急死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毛泽民埋怨道。他爱人钱希钧,是浙江诸暨人。希钧生下刚满月,就被父母送给本地的张秋人当童养媳。谁知张秋人懂事后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却把她当亲妹妹。五四运动后张秋人到上海参加了革命,后来担任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28年被捕牺牲。1922年,张秋人将钱希钧接到上海,送她进党组织办的平民女校读书。1925年,钱希钧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上海杨树浦怡和纱厂做工会工作。1926年夏钱希钧调到中央出版发行部,给毛泽民当助手。这年冬,他俩相爱,结成伴侣,一直工作在一起。1931年,他俩一起由香港到达闽西苏区,10月又一起来到瑞金,一起参加“一苏大会”的筹备工作。“一苏大会”之后,她担任了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

玩笑归玩笑,正事归正事。毛泽东告诉大弟: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后,红军在建宁地区筹款几十万元。部队回师赣南,留了20万元交给赣南特委书记陈毅保管。现在这笔钱还在,归新成立的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管理。银行成立后,可以先将财政部的库存现金接过去,作为开办银行的垫底资金。毛泽东还说,银行成立后要做好准备,早日发行自己的货币,尽快结束根据地货币混乱的状况。

毛泽民舒展眉头站了起来,说:“好了,大哥!我这就到项英副主席那儿汇报去!”

后来毛泽民通过寻找办银行的人才,发行自己的票子。办钨矿,把“石头”换成现钱,赢得了信誉,使瑞金的经验在陕北开花,成为赤都的红色管家人。毛泽民为人民金融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自己的年轻而又有聪明才智的一生,彰显了毛氏家风的优良传统。

(参见舒龙主编:《毛泽民》,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