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

勤俭廉洁的毛泽东家风 作者: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 著


“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

陕北地瘠土贫,历史不是富庶的产粮区,寻常年份,只能做到自给。1947年,由于几十万敌军的抢掠、糟蹋,支援战争的消耗,再加上风沙、雨涝、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人民的生活极端困难。夏秋季节,还有青粮(指不等成熟就收回食用的玉米、高粱)、野菜充饥,到了严寒的漫长的冬季,饥荒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严重。

还是在佳县神泉堡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就已经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一次,张俊贤来到神泉堡,周恩来一见面就说:“我走了几个村子,看见群众的粮食很困难,有几家连瓜蔓子都吃了。你准备怎样解决?”张俊贤汇报了县委研究过的意见。毛泽东听了说:“一定要把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切切实实地安排好。我讲的切切实实,就是说不是一个区、一个乡的安排,而是要一村一户的安排。”毛泽东这次去谭家坪,发现一些农户快要断顿,帮助村干部开展互借互济,就是一户一户安排落实的。周恩来向张俊贤介绍了这个情况后,说:“主席知道你们困难,已经决定从晋绥给你们拨点粮食,但主要是搞好自救。”

为了战胜天灾胡祸带来的严峻困难,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胡祸必灭,人定胜天”和“不饿死一个人”的口号,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战胜天灾胡祸的斗争。1948年1月20日,西北局做出《关于救灾问题的决定》,指出:动员一切力量和灾荒做斗争,度过今冬明春饥饿时期,并准备春耕生产,争取革命战争胜利,是边区当前最严重、最紧急的任务。

米脂县的杨家沟,虽然富甲陕北,但两极分化,贫苦农民的生活更苦。中央机关来到这里不久的一天,一个喂马的战士跑来向周恩来报告:有个叫宜权的小男孩,在马槽里抓吃马料,被马把耳朵咬了。周恩来听后难过地说:“把娃娃饿坏了!”说完,就派人叫医生给小宜权包扎伤口。

周恩来转身走进毛泽东的窑洞,汇报了这件事,毛泽东听后也很难过,眼眶里湿漉漉的。两人当即研究决定:一、迅速由晋冀鲁豫和晋绥解放区调拨粮食,救济灾民;二、中央机关所有人员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帮助群众度荒。

救灾如救火,周恩来亲自致电晋冀鲁豫解放区领导人,要求筹拨1500万斤粮食,帮助陕甘宁边区渡过难关。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派出500余名干部,组织了100多个运粮站,动员了10万群众,从千里之外的太岳、长治、屯留等地,昼夜兼程,背运粮食,救济灾民。

中央机关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的号召发出后,毛泽东以身作则,亲自带头。每次吃饭时,毛泽东总要把端给他的黑豆馍馍在手里掂一掂,认真地问管理员:“今天我的一两口粮节省下来了吗?”当管理员告诉他已经节省下来时,他满意地笑着,开始吃饭。毛泽东还对饲养员老侯说:现在是饥荒岁月,把老青马的料也减上一半,我以后出门可以少骑马。

毛泽东同常人一样也非常疼管自己的女儿,但他却从不荫庇她们,不使她们有丝毫的特殊。李讷由河东接到陕北后,一直由保育员韩桂馨领着在大灶吃饭,一天两顿盐水煮黑豆,连皮也不去。

李银桥觉得孩子太小,上大灶太苦,对毛泽东说:“我们大食堂每天吃粗粮,大人吃了还不容易消化,孩子才7岁,怎么能行呢?李讷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吧。”

毛泽东不同意李银桥的看法,说:“陕北老乡的娃娃吃黑豆一样长得壮,你不要说了。”

过后,毛泽东又对韩桂馨说:“阿姨,不要以为毛泽东的孩子就特殊。从小开始就不能灌输这种思想。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能叫孩子打着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

其实,毛泽东自己有什么特殊待遇呢?韩桂馨自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就没见他穿过新衣服。尤其是衬衣,更是补丁摞补丁。

一个冬天的夜晚,韩桂馨给毛泽东补衬衣,因为那衬衣已经补过多次了,一块块补补丁的布,糟得连针线也挂不住。小韩把衬衣翻来倒去看了几遍,实在不好下手,便拿着衬衣,去找照料毛泽东生活的卫士李银桥。

韩桂馨推开李银桥的窑门,抖着手里的衬衣,不满地说:“你看主席这些衣服,实在不能再补了。为什么不给主席领件新的呢?”

李银桥何尝不愿给主席领件新的呢?可毛泽东不让啊!他说,现在要一切为了战争。全国人民都在苦难中,我们共产党,要想到解放全中国,解放苦难的人民,哪能先想自己吃好穿好。战争年代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只说毛泽东的那套铺盖,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个里面全是白色的薄被,两条粗线织的旧毛毯,一个没有枕巾的荞麦皮枕头,一条补着补丁的粗布褥子。这条粗布褥子,还是长征结束初到陕北的时候,在同志们的再三劝说下缝的。再看毛泽东的那套生活用具,也是俭朴得不能再俭朴了;那个搪瓷脸盆,本来是藕荷色的,一路行军,早碰磕成“花”的了。毛泽东洗脸用它,洗脚也用它;还有那条毛巾,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有些地方已经相当薄了,毛泽东用它既擦脸,又擦脚。

听了李银桥讲的这些,韩桂馨眼睛湿润了。她为领袖带头艰苦奋斗,和群众共度饥荒的精神所感动,但她还是不忍心主席继续穿这样的破旧的衬衣,便当面去劝说毛泽东。

毛泽东听了韩桂馨讲的“理由”,十分温和地开导说:“小韩阿姨啊,你还是费心给我补一下吧!我穿破衣服没有关系。要节约一点,让前方的战士都穿上衣服,叫我们的战士穿暖吃饱,狠狠地打击敌人。你说对吗?”

韩桂馨还能说什么呢?她回到自己的窑里,拨亮小油灯,又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补了起来。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带动下,中央机关和警卫团的同志节约了70石黑豆和30石小米。这些粮食,给杨家沟留下40石,其余的分发给邻近各村的军烈属和贫苦农民。

老乡们感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对他们的帮助,春节前就说出话来,说元旦时毛主席请他们看戏,春节时他们要给毛主席演戏。老乡们说到做到。在大年初一那天,果然扭着秧歌,舞着狮子,还带着自编的《斗地主》《挖浮财》等小节目,来“新院”给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拜年来了。

毛泽东、周恩来满面春风地站在石台阶上,向拜年的老乡们拱一拱手,说:“谢谢你们,祝你们春节快乐!”

老乡们热烈地鼓掌欢呼。随之,就敲起锣鼓家伙,在院里演起了秧歌等文艺节目。毛泽东、周恩来站在人群中,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不时地热烈鼓掌,说演得好。毛泽东还让警卫员给来拜年的老乡每人散了一支纸烟。

这年春打得早,春节前5天就立了春。春节过后,老乡们就忙起了春耕。由于胡宗南进犯时连拉带杀,村里的牛、驴剩下的没有几头了,因而老乡们闹春耕,短缺牲畜就是一大问题。

这事让毛泽东和周恩来知道了,就嘱托“亚洲部”政治部的同志,去找当地农会的干部商量,让他们从没收地主的钱财中抽出一部分,到保安县去买牲口,买回后统一管理,供没有耕畜的贫雇农使用。

买牲口的人走了以后,毛泽东又想起了另一件事:烈军属在春耕时节还有些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呢?为此,他找刚从钱家河养病回来的任弼时商量,请任弼时召集附近村庄的烈军属代表开个座谈会,征求征求意见。于是,在正月初五那天,任弼时请杨家沟、寺寿沟、巩家沟等村子的四五十名军烈属代表,在“新院”附近的一个农家院落开了座谈会。并按照毛泽东的嘱托,招待烈军属代表吃了一顿小米捞饭炒猪肉。

半个多月后,杨家沟派去保安买牲口的巩万成和郭成国,赶着8头大黄牛回来了。为此,村农会当晚开了会,向群众宣布了耕牛使用和为军烈属代耕的具体办法。毛泽东知道了这些情况,夸这个村的村农会工作做得好。

(参见刘仲文、于凯夫主编:《毛泽东的情感世界》,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