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重回培华学文化

林徽因新传:她是人间四月天 作者:张俊杰 著


6.重回培华学文化





从徐家寓所回来之后,林徽因面对徐志摩的热情便更加不知所措。这时,伯烈特医生全家邀请林徽因去布莱特海边度假,林徽因应允了,她似乎是想好好地放松一下,也好好思考一下困扰自己多日的问题。

布莱特海的海风似有魔力,林徽因躺在海滩上,迎着海风似乎忘记了烦恼。

她看着在海里和姐妹们游玩打闹的吉蒂,想起她对自己说的话。

“我不介意他有妻子,我爱他,我们就要生生世世在一起。”吉蒂说话时的样子还浮现在林徽因的脑海里。

林徽因觉得吉蒂很勇敢,她也爱上了一位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他叫威廉,是吉蒂学习骑马的老师,他们相爱了,不顾伯烈特医生的反对,也不在乎外人的眼光。林徽因有羡慕,却也无可奈何。

林徽因终究是生在半新半旧的大家庭的千金小姐,她身上有太多的牵绊,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道德观,她也无法接受外人异样的目光。对于徐志摩的热情,她只能选择拒绝。

徐志摩的信如往常一样寄出去,可是林徽因不再有回应,这让他觉得苦恼,于是他心底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婚!他要追求自由的恋爱和婚姻。

这个决定在国内外被传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揣测徐志摩离婚是为了迎娶林徽因。林徽因的姑姑们早已得知徐志摩要离婚,她们当时并不以为意,可当流言指向林徽因时,她们终于按耐不住了。林徽因是她们最爱的侄女,也是她们的骄傲,她们决不允许林徽因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做填房。于是一封电报被送到林长民手里,要他充分考虑林家的颜面和林徽因的幸福,尽快带林徽因回国并让林徽因远离徐志摩。

1921年夏天,林长民给正在海边度假的林徽因写了一封信:


“得汝来信,未即复。汝行后,我无甚事,亦不甚闲,匆匆过了一个星期,今日起实行整理归装。‘波罗加’船展期至十月十四日始行。如是则发行李亦可少缓。汝如觉得海滨快意,可待至九月七八日,与柏烈特家人同归。此间租屋,十四日满期,行李能于十二三日发出为便,想汝归来后结束余件当无不及也。九月十四日以后,汝可住柏烈特家,此意先与说及,我何适,尚未定,但欲一身轻快随便游行了,用费亦可较省。老斐理璞尚未来,我意不欲多劳动他。此间余务有其女帮助足矣。但为远归留别,姑俟临去时,图一晤,已嘱他不必急来,其女九月梢入越剧训练处,汝更少伴,故尤以住柏家为宜,我即他住。将届开船时,还是到伦与汝一路赴法,一切较便。但手边行李较之寻常旅行不免稍多,姑到临时再图部署。盼汝涉泳日谙,心身俱适。八月二十四日父手书。”


接到家信的林徽因心情复杂,因为徐志摩也给她写了信,他的信中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并不是文字,而是字里行间弥漫着的那种淡淡的情绪。林徽因当然明白他的愁绪源自何处,可她不知该如何回应。她要回国了,要彻底地结束这段错误的爱情了,想着想着,她的心有些疼。

1921年秋天,林徽因随父亲回国。

林徽因的不辞而别并没有让徐志摩死心,他相信已婚的身份是他追求林徽因的障碍,于是他更加坚定了离婚的决心。

为此,梁启超也发来了电报对他进行劝诫:


“……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荡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亦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生而已耳。

呜呼徐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吾侪当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忧悒侘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矣,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能自拔,呜呼徐志摩,无可惧耶!无可惧耶!”


“庸俗之嫉之,反其道而行之,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此,夫岂得至而然哉?”徐志摩的回信语气坚决。后来,他更是言辞激烈地对所有人宣告:“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22年2月,张幼仪在德国诞下次子彼得(中文名德生)。3月,徐志摩来到医院,他并非来看望张幼仪和小儿子,而是准备好了一份离婚协议,交给张幼仪让她签字。

“我不能签字,离婚须得父母同意。”张幼仪说。

“不行,我等不及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徐志摩态度强硬,他确实等不及了,因为他想要马上离婚并回国追回林徽因。

“罢了。”张幼仪见徐志摩如此坚决便不再坚持,她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在吴经熊、金岳霖的见证下与徐志摩正式离婚。

张幼仪后来曾经谈到她带徐志摩看小彼得时的情境,“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张幼仪的心很痛,她感到悲伤、绝望。她曾说,“我是一把秋天的扇子,是个被人遗弃的妻子。”

林徽因回国之后,继续在培华中学读书。

后来,在父亲与梁启超的极力撮合之下,林徽因与梁思成见面,而多年前他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逐渐褪去稚嫩的两个人,在阔别多年之后,见识和思想都有了很大进步,他们谈论文学、社会、政治,谈论古今中外的不同,他们惊异于对方的才学,竟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颇多的话题和相似的年纪,他们很快熟络起来,并时常见面。

那时林徽因还在培华中学读书,星期六放学,林徽因和表姐们有些迫不及待地走出校门。路上,姐妹们谈笑风生,林徽因的心底却有另一丝的甜蜜。今天是她回家的日子,她知道梁思成已经去她家里等她了。

很快,林徽因回到了母亲住的小院,一进屋便看到梁思成正和母亲坐在一起聊天。母亲很喜欢梁思成,每次他来母亲都很开心,并且还会留他在家里吃饭。母亲住的小院虽然不比前院,可这小院的厨子确实出了名地好,凡是来小院吃过饭的,都对这厨子赞不绝口。

“留下吃饭。”母亲总是这样说。

“那我就又有口福了。”梁思成总是那么温柔,似乎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热情。

林徽因笑笑,坐到母亲身边,很快加入他们的谈话。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要好成了京城里的一段佳话,大家都觉得他们两个在一起堪称绝配。梁思成样貌俊秀,在梁启超的教育下也是才华横溢;林徽因清丽绝伦,气质出众,学校的教育给了她知识,姑姑们的教授赋予了她大家闺秀之气,在外人看来二人简直就是一对金童玉女。梁启超更是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提道:“林徽因、梁思成二人婚事早有‘定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