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一 高治军新古体诗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

凤鸣于山 作者:高治军


序言一 高治军新古体诗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

杜福磊

一、中原诗坛卓越的新古体诗人高治军之解读

在中原诗坛上,近20年来悄然走出一位引人注目的新古体诗人高治军,其以创作出版《我手写我心》《沐春踏歌行》《大河飞歌》《瀛海行》《微雨燕子飞》《呼伦贝尔情》《明月清风吟》《诗颂中原》《欧风美雨》《花开陌上》《河洛高歌》等10余部诗集的文学实绩,成为当今新时期一位出类拔萃的新古体诗人。由此,他先后荣获了“建国60年感动中国的百位当代诗词家”“中华诗词复兴杰出艺术家”“中国百名卓越诗词艺术家”“中华诗词复兴功勋艺术家”等殊荣;其作品也荣获了“河南省政府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诗词中国——中华诗词复兴奖金奖”“中华诗词金爵奖”等奖项。诗坛公认,高治军是当代集大成的新古体诗人代表人物之一,诗歌界声望颇高的周拥军先生曾赞誉“治军是新古体诗的擎旗手”;诗坛德高望重的周笃文先生曾赞誉高治军新古体诗的创作说:“治军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旋风”

在我拜读他的众多新古体诗作时,不仅为治军先生创作的勤奋和丰产而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敬佩,也被他的诗情诗意诗风诗美所打动!他的诗歌几乎是他在近20年来且行且思、且观且写的寻觅行吟中激情迸发、心灵震撼的抒写,他几乎是每天都在观察沉吟思考和创作,每天都有新诗篇。细心赏读,我惊异地发现,高治军的新古体诗词创作篇篇都是有感而发、因情而生的,绝不作无病呻吟之态,记写下的都是诗人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情感波动的声音。高治军对时代与生活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自然景观、名山秀水、历史古迹,以及世态风情的热情吟唱,对人民大众热爱的礼赞、对新时代生活的讴歌等,不仅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而且能够引发我们心灵情思的共振,自然而然地引起由对他诗作的品读转向对诗人人生经历的解读。

高治军生于1960年1月,河南偃师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武汉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历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员,河南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编辑,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组干处处长,河南教育报刊社社长兼中国教育报驻河南记者站站长;2017年4月至今任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专职委员(副厅级)。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兼任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儿报刊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虽多年担任领导工作,但为人却有着“勿负平生志,愿做一书郎”(高治军诗:《入武大》)那样的情怀和境界,追求着“万水千山都走遍,奇景异地有诗篇”(高治军:《自序诗》)的人文情怀。他有着爱岗敬业的胸襟、忠于职守的本色、乐于助人的爱心和正直厚重的侠肝义胆;他勤学博识、好善交友、风度儒雅,从他身上看不出行政官员的架子和做派,倒是显得文气敦厚,有着耽于思索、沉于吟诗疾书的文人雅士之风范。应该说,高治军现在还正值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期,他在新古体诗歌创作上已结下了累累硕果,但至今他仍勤学善思,笔耕不辍,对诗词歌赋的赏读和创作、对新古体诗创作理论的探究,几乎成了他行政工作之外的一种习惯性爱好和人生事业的追求。诗歌创作能使他的思想洋溢着浪漫的激情,使他平静的日常生活充满着亮丽的色彩和非凡的意义。文学界朋友每每与高治军品茶论诗,都会深切地感到他为人为文,处处都表现出一种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时代生活的挚爱、对诗歌创作勤奋不倦的人格精神。而这些正是他诗词创作的底蕴与内涵,正是他的诗歌能以真善美的情思和质朴、自然、率真的诗风打动读者的内在原因。

通观他创作的十几部新古体诗集作品,我们会惊异地发现,他的每首诗既保留了古体诗的韵脚,又放开了字字句句平仄的限制,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由清新,解放了诗歌创作思想感情的表达受制于严格平仄格套的束缚和羁绊,使他诗歌的抒情写意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原生态、贴近自己的心灵世界,没有令人诟病的把玩文字游戏,没有无病呻吟的通病,他走出了一条促进新古体诗创作走向大众化的文化振兴之路。

何谓“新古体诗”呢?历来诗学界认识和解读各有不同。笔者认为,著名诗人王绶青先生的阐释应是较为全面精辟而恰切的:“新古体诗这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绝不是新诗与旧诗的勾兑,而是一种新体,吸收了旧体的精华,韵味美、色彩美、意境美、建筑美等,又把新诗的表现现代和表现时代的内容经过吸收、酿造、提纯、加工而形成的,同时还大量吸收了大众化的语言。因为它自由,以五七言为主,不限行数,所以它路子更宽,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高治军的诗歌创作走的正是这条独辟蹊径的路子,形成了他新古体诗的艺术特色。高治军先生在长期新古体诗的创作实践中自我总结道:“我尤其钟爱新古体诗和有韵的新诗。我主张引传统为现代的新古体诗创作,保留传统形式,注入现代内容。在新诗与古典诗词之外开创第三条路,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探索真正属于我们民族自身的优秀诗歌艺术。”可见,他既是一位新古体诗创作的拓荒者,更是一位辛勤耕耘的收获者,以他几千首新古体诗创作的经验体会和理论探察,道出了新古体诗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妙悟和微言精义,并身体力行地开辟出新古体诗创作的“第三条路”。在对新古体诗创作艺术技巧的把握上,高治军先生独到地提出:新古体诗与旧古体诗的不同“就是在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与时代特征的改变,即包含着新内容、新精神、新形式、新技巧、新语言的现代精神”。新古体诗的创作,“要运用现代的思想、现代的意识、现代的情感、现代的语言,为内容服务,为思想服务,跳出‘规矩’,自由表达,不尚藻饰,不事雕琢,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这就是他关于新古体诗创作如何把握艺术技巧的精辟理论观点,既是他自己创作的经验之谈,又揭示出新古体诗创作应遵循的艺术规律;特别是治军指出的新古体诗创作要“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见解,可以说是抓住了新古体诗创作审美目标指向的要旨,实属难能可贵。

二、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与率真表现

曾几何时,诗歌界有过“不景气”之说,甚至有人认为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这与诗歌创作脱离现实生活、强做无病呻吟、缺乏现实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有关。诗歌创作如果一味模仿和重复历史或昨天的歌谣与咏叹,而不去敏锐地感知和展示现当代文明与社会进步带来的时代嬗变、社会变革和思想革新的时代内容,使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诗意上不能承“天时”、下不能接“地气”,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有悖当代人民大众的“心声”,也即缺乏时代感和时代精神,这样的诗歌当然是不会被人民大众所认可、受人民大众所欢迎的。

纵观高治军先生的整个诗歌创作,诗人满怀激情地拥抱时代生活,善于敏锐地捕捉和表现时代精神,倾心抒发对勤劳善良人民大众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挚爱、对真善美时代价值观的追求,这些都是他诗歌创作思想的主基调,也由此提升了他诗歌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他在诗歌创作中,心连广宇,目视万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在表达情感和诗意上,上承“天时”下接“地气”,有时代生活的温度,唱出人民大众的“心声”,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读者大众的欢迎。

请看他的《七一随想》(写于201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九十年前的故国,有一个声音在嘶吼,四万万同胞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九十年前的故国,连这样的牌子也有:此处不能进,华人与狗。九十年前的故国,满目疮痍的金瓯,到处一盘散沙,充满着愚昧落后。

九十年前的夏日,华夏出现了神奇的镰刀斧头,他们开辟了天地,又把神州造就。九十年前的夏日,一条航船在南湖行走,他们铿锵的誓言,变成了祖国的累累金秋。九十年前的夏日,一面红旗最艳秀,在它的指引下,故国变成了万里锦绣。

九十年后的故园,展开了五千年最美的画卷,一曲曲金歌,直冲那云天。九十年后的故园,旧貌换了新颜,睡狮已经挺立,东方巨人巍巍然然。九十年后的故园,最大的债权国扬眉笑谈,穷鬼已经送走,神州他哪能回返。

全诗共九节,可分为三章:“九十年前的故国”领起三节为第一章,写出了旧中国的落后愚昧、一盘散沙、满目疮痍、任人宰割的“屈辱史”;“九十年前的夏日”领起三节为第二章,写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此开辟了新天地,救人民于水火,带领亿万人民闹革命,凋敝的故国变成了万里锦绣山河,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现代革命史”;“九十年后的故园”领起三节为第三章,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神州大地旧貌换新颜,国家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人民脱贫过上了富裕生活,现在正在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繁荣发展史”。整篇诗作时间纵越90年,空间横跨960万平方公里,内容博达,气势磅礴,结构精巧,节奏韵律优美;但最值得称道的是字字句句饱含着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原貌,又描绘出今日的新容新颜;实现了历史感与时代感有机结合的“双赢”互现,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高治军新古体诗的创作,就是这样善于敏锐地捕捉与表现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气息,这种诗风成为他鲜明的艺术特征。所以,他在诗歌的抒情写意上做到了上承“天时”下接“地气”,有时代生活的温度,唱出人民大众的心声,这正是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读者欢迎的真谛所在。

再如他的诗集《诗颂中原》中,众多诗篇展现了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讴歌了中原历史文化的古今丰富内涵。诸如《祖国颂》《大河秀典》《东京梦华》《雁鸣春浓》《朱仙镇木版年画》《郑州美》《王屋山》《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封梦》《洛阳行》《安阳歌》《鹰城颂》《殷都歌》《杨靖宇》《吉鸿昌》《李伯安》等,这些诗作既记录了古城历史、古代历史人物、古代重要历史事件,又都是用今人的眼光去审视、去思考、去发掘其丰厚的历史内涵、现代意义和未来价值;作者是在穿越时空与古今名人进行对话交流,在诗人笔下,让我们相遇了古代的轩辕、老子、庄子、墨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子、杜甫等等,也相会了现当代的杨靖宇、吉鸿昌、常香玉、焦裕禄、李伯安等,让我们感知中原大地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与辉煌鼎盛的丰富内涵,饱含着强烈的时代精神。这样的诗歌其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应属于高品位的。

三、诗情画意美的艺术特色与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

(一)高治军新古体诗“诗情画意美”的艺术特色

人们乐于久久吟诵、代代相传的诗歌作品美在哪里?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诗人的内心深处真诚地对诗情画意美进行追求,并能予以艺术地表现,应是诗歌创作的最本质的核心。诗歌创作对诗情画意美的追求,应是诗歌艺术高品位的追求。不管怎么说,诗歌没有诗情画意,难以说得上是好诗,是进不了名篇佳作之列的。诗歌如若缺乏诗情画意,应视为诗歌体质的虚弱、精神的营养不良。

何谓“诗情画意”?简言之,它是指诗歌中所蕴涵的真挚而感人至深的激情,景色优美如画的意境,二者有机结合,产生情景交融的画面感,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有诗情真挚、诗意浓郁的诗作,才能谓之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细品高治军先生新古体诗的大量诗篇,应该说“诗情真挚”“诗意浓郁”是他诗词体现在创作上的本质特色。

一是诗情真挚。因为诗歌是一种主情的艺术,主观抒情性是其主要的审美特征,集中概括地抒发诗人对宇宙、人生、万千景象的深刻感知和由衷咏叹的真挚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这些在高治军的新古体诗创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从诗作的题材看,《我手写我心》《沐春踏歌行》这两部诗集共460余首诗作,题材大致可分为记游、观景、记情、抒怀、题赠五大类型,具体内容涉及诗人学习、工作、思考、生活和旅游记行、兴趣爱好、交友唱和、历史感怀等方面,可谓题材丰富,意趣广泛,但篇篇句句“总关情”。如《山色》《春行》《中秋月》《伊水》《崂山》《黄鹤楼》,深情贯注始终:草木花鸟、名山秀水,一景一物均寄情思;乡情村情故园情,无不情真意切;友情爱情父母情,无不感人至深;家情国情民族情,无不境界高远。读高治军的这些新古体诗作,真切地让我们感到“诗情真挚感人”是首推的艺术本色,而这正是主情艺术诗歌的最可宝贵之处。如果诗歌无情,或情不真挚,何以感人呢?高治军的诗词写作,在万千丰富的题材上,或直抒胸臆(如《忆母亲》《无题·心心相印》等),或托物言志(如《雨中桃花》《雪中梅》等),或借景抒情(如《秋思》《国花》等),都能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几乎都是有感而发、有情即抒、坦荡磊落的,从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这使得他的新古体诗作具有情真意切、真挚感人的高品位。如他的《点绛唇·鸿雁传书》:“鸿雁来时,恨不能团聚依旧。害得人瘦,几曾相思愁?恩惠真情,千载万世守。分别后,精神抖擞,美满前程绣。”作者集中地抒写了心心相印的恋人相思之愁和相濡以沫的深情,同时又抒发了为了美好前程,分别后的激昂奋斗精神。全篇缠绵凄婉与高昂激越之情交相辉映,感人至深,率直有力地打动人心。这种真挚率直的抒情写意笔法,很能代表高治军抒情诗词的本质特色。

纵观他的多篇诗作,在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中(如《黄河谣》《入武大》等),他激情吟唱;在抒写对内心生活与情感的体验中(如《木兰花·中秋月》《江南归》等),他深情沉吟;在表达对社会人生现实的思考中(如《藏獒》《读离骚》等),他深沉地引发哲理。总之,高治军总是着力地追求用真善美的情感体验,营造出感人至深的“诗情真挚”的美感境界。

二是诗意浓郁。诗意,简言之即诗的意象和意境的美感境界。诗歌追求和创造意象与意境,是诗歌艺术的审美要求。意象丰富,意境深邃,才可称作充满“诗情画意”的好诗。高治军的新古体诗创作,也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审美要求。

所谓意象,依笔者的理解,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由心中之“意”(心意)与外物之“象”(物象)融合而成的具体形象。诗歌正是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往往要通过单一或多个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诗情,最终形成诗的意境。而“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有机交融而组合营造的一种艺术境界(亦可称“审美精神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内情与外境相融合、化景物为情思,具象为“艺术画面”,便能产生“意境”。诗词创作,往往要借助具体“意象”的组合创造出“意境”画面来。如果说“意象”是艺术的“影像”,那么“意境”就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形象的“画意”。

高治军的新古体诗创作,努力地追求和创造意象与意境的艺术境界和艺术画面。请看他的《淮南春》:“人间四月里,淮南正芳春。满目有青绿,空中无纤尘。红花色欲燃,黄鹂鸣翠音。斜阳金辉下,池塘泛清粼。熏风轻拂身,江南春更深。飞鸿千里至,忽忆中原人。”此诗作于过淮河途中,写的是淮南四月的“浓浓春意”,营造得“意象”纷呈:满目的“青绿”,欲燃的“红花”,鸣叫的“黄鹂”,“金辉”下落的“斜阳”,泛清粼的“池塘”,轻轻拂身令人醉的“春风”……这些渗透着诗人情意化的“意象”,都为表达诗人“淮南正芳春”“江南春更深”的主观情思与内心感受去作匠心独运的铺垫,也即借助这些“意象”传达出“春意浓”的诗情,抒写了“春色美”的画意,抒发了诗人“春回大地”“春光美好”的主观情思。正基于此,诗人最后进入了更为美妙的创造“意境”的构思,请看诗的最后两句:“飞鸿千里至,忽忆中原人。”这才是诗的“灵魂”——淮南春色好,飞鸿牵人心,更念“中原人”。由前面“意象”的组合与铺垫,到这里完成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内情与外境有机融合的诗歌“意境”画面的完美创造;诗人“化景物为情思”,自然地形成了诗歌“情与物合”“意与境谐”的由“意象”到“意境”审美境界的创造过程。这种努力追求诗意,着力创造诗歌意象、意境和艺术画面的艺术手法,在高治军的《夜宿桐柏》《雪中梅》《葵园秋色》《秋思》《夜访腊梅》《山色》《泉清柳绿处》《白桦林》《呼伦贝尔》等诗篇中,运用得都很见长。赏读高治军的新古体诗作,让人很自然地感到追求诗意,意象和意境优美的特色尤为鲜明,使他的新古体诗歌创作具有了诗情画意美的鲜明艺术特色。

(二)高治军新古体诗朴实自然与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

在赏读高治军新古体诗大量作品的过程中,还让我们明晰地感受到其诗作语言与结构具有朴实自然、平中见奇的独特艺术风格。

语言的朴实自然之美,历来是成熟的诗人所追求的诗风境界,而高治军的新古体诗歌创作在这方面,恰好是内在性情与外在气质很好结合的浑然天成。诸如他的诗句“彩云飘飘,一派田园诗话”(《天静沙·四月田野》)、“鸟在空中飞,人从画中来”(《青岛》)、“深秋黄花丽,雨后松叶新”(《山色》)、“芳草茵碧萋,桂子温乃馨”(《江城秋色》)、“但闻故人一一去,始觉新颜个个来”(《归乡偶感》)、“两朵素花春带雨,一棵高杨秋临风”(《赠高杨》)、“不是战士拼头颅,哪有共和在今朝?”(《陈官庄》)、“雄关漫道七万里,奠定共和六十春”(《长征》)、“草原连大漠,威名震云霄,无坚不可摧,有敌皆难逃”(《成吉思汗》)、“珞珈景色好,四月溢花香……勿负平生志,愿做一书郎”(《入武大》)……诗人都是朴实自然地直抒胸臆,信笔写来,没有任何苦心雕琢之感,质朴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所爱所恨,道出了自己的情思与心声,这很值得读者欣赏其语言的真挚自然之美,进而去感悟其理趣,品赏其诗意与诗情。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高治军诗作在追求朴实自然诗风的同时,在结构技巧上力求做到“平中见奇”。请看下面的诗句:“临风读诗书,暖阳照周身(笔者注:这是抒写朴实自然的心境心情)。心归何处至,此地系吾魂(笔者注:进而创造了魂牵梦萦、令人陶醉而不思归的‘神奇’)。”(《春日感怀》)再如,“毕生钟爱此等事,功名与吾浮云无”(《湖边闲读》)、“数九隆冬至,一行腊梅开。人未近琼枝,阵阵暗香来”(《夜访腊梅》)、“万亩桃园心仪久,身置佳地不言归”(《雨中桃花》)、“山空夜愈静,时闻鸟相鸣。他乡遇故知,把酒祝东风。人生有几何,流霞(注:美酒)伴入梦”……虽然我们从这些诗句中能够看到诗人朴实自然地给读者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美、物象美和画面美,但更为可贵的是诗人能“平中见奇”,即诗人并非单纯地去描摹风物画面,而是着意“化景物为情思”,赋予其殊多的人生况味和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沉思和感悟的审美魅力,最后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托物寓意所引发出来的意境美、人情美和哲理美。这种“化景物为情思”“平中见奇”的艺术结构笔法与诗风特点,理所当然地提高了高治军新古体诗歌的艺术品位。

综上所述,赏读高治军先生的诸多诗篇,让我们感到他是凭着自己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自己的勤奋与才情,在新古体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和积累了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使他成为健步登上中原诗坛的领军人物之一。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当今有利于诗歌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凭着高治军先生的勤奋、乐学、善思和才情横溢的文学天质条件,以及他对传统诗词歌赋文化艺术的挚爱,今后一定会在新古体诗歌创作这一文化振兴领域中,不断创作出更多时代和读者不会忘记的名篇佳作来,引领我国当代新古体诗创作的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大家对年富力强、才情横溢的高治军先生的热切厚望和期盼!

杜福磊(1953.10—),河南罗山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写作学会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全国财经院校语文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文章写作学、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 《我手写我心》:高治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2. 《沐春踏歌行》:高治军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版。
  3. 《大河飞歌》:高治军著,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版。
  4. 《瀛海行》:高治军著,大象出版社2008年7月版。
  5. 《微雨燕子飞》:高治军著,大象出版社2009年4月版。
  6. 《呼伦贝尔情》:高治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7. 《明月清风吟》:高治军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8. 《诗颂中原》:高治军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版。
  9. 《欧风美雨》:高治军著,海燕出版社2012年版。
  10. 《花开陌上》:高治军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1. 《河洛高歌》:高治军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2. 《河洛高歌·序·高治军的新古体诗和“双赢”》:王绶青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页。
  13. 《河洛高歌·序·高治军的新古体诗和“双赢”》:王绶青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页。
  14. 《河洛高歌·序·高治军的新古体诗和“双赢”》:王绶青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页。
  15. 《河洛高歌·跋》:高治军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497页。
  16. 《河洛高歌·跋》:高治军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497页。
  17. 《河洛高歌》(下):高治军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434页。
  18. 《河洛高歌》(上):高治军著,海燕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44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