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花果山闲话 作者:金道赋


4

然而,对于汉元帝刘奭为胡汉和亲而将昭君错许藩王这桩怨事,长久以来却一直有一种声音或强或弱占据着人的思想:和亲是巩固与加强民族友好关系的保障,可保边境安宁。昭君入藩是为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做贡献,是大义。

比如,时隔一千九百多年后,一位算是昭君同乡的大人物在谒昭君陵墓时曾作这样的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此,我不由不心生疑虑:

一者,和亲真的能保边境安宁吗?

其实,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这只是少数人的一厢情愿。自汉高祖刘邦嫁长公主起,汉唐直至大清嫁到邻邦异族的公主、美女不知有多少,但游牧民族觊觎中原之心却无时不有。至于他们侵扰、掳掠汉地的事则更是经常发生。这就表明,和亲不仅达不到上述目的,且是一种示弱、自辱的不光彩事情。实质上,这只不过是专制统治者用“大义”这根绳索捆绑他人,以牺牲年轻美貌女子为代价来换取他们自己的骄奢安逸而已。

其二,把昭君嫁给呼韩邪这种和亲可否谓大义?

《礼记·中庸》谓:“义者宜也。”韩愈《原道》曰:“行而宜之之为义。”实际上,世上最大的义莫过是尊重、保护人的生命、自由和尊严。那种由外力强行、违拗本人意愿之事是不宜的,故而亦不义。由此可见,把汉元帝刘奭嫁昭君给老藩王、让一方强占另一方的这种胡汉和亲说成为大业、大义,显系谬言。一个文明、健康社会,个人不是他人和政治事业的工具,更非政治盛筵中任由统治者饕餮的蛋糕。至于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和亲,不能越俎代庖,由别人强加,只应赋予完全的平等,予以鼓励,依凭当事者两相情愿。此方为宜,是正策。

然而,观昭君入藩之事却全然不是这样!

因此,时隔两千年,寂寂踟蹰于昭君墓前,感受这位汉家女儿虽已被时间洇淡,但依然在天地间悠荡的千古之怨,仍不由人不愤懑、嗟叹,心头如堵,狂潮奔涌,咂不尽万般苦涩——首先不能不痛恨我们民族内部存在的恶俗人文环境。设想,社会纯净、理性,没有悖逆,毛延寿之类能有市场吗?与此同时,帝王们若再善使飞将守边关,不教胡马度阴山,刘奭能把握时势英明断事,回绝呼韩邪的贪婪要求,汉家这位女儿哪会魂遗大漠不得归兮。

呜呼,昭君怨!呜呼哉,昭君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