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上学记

善于活着的人:蒙田 作者:[奥]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著;王雪娇 译


第三节 上学记

在蒙田六岁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波尔多市的吉耶讷学堂读书。自由自在的童年时代学习、生活要告一段落了,蒙田告别了家乡踏上了求学的征程。1539年的一天,天气晴朗,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蒙田和父亲坐着船随波而下,两岸的青山向身后跃去,岸边有葱绿的树木,树影倒映在水中,浑然一色,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到了波尔多市港口,就能看到货船贸易往来繁忙的景象,包装精美的葡萄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咸鱼、高大粗壮的木材都被从货船上卸下运往各地。陆地上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一派车水马龙繁忙的景象,这一切都让从小镇而来的蒙田感到非常新鲜。一路上,蒙田一边好奇地观察着城市的景象,一边满怀期待地憧憬学校的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校门口。吉耶讷学堂远离市中心的闹市区,环境优雅静谧,大道两旁是繁茂的榆树。欧洲中世纪的学堂是不分小学和中学的。吉耶讷学堂在当时是最好的学堂之一。蒙田的父亲一路护送蒙田来到学校,尽管把蒙田送到了学堂,但是父亲还是放心不下。他为蒙田精心挑选了优秀的老师,对于蒙田的其他方面的教育也十分关心,甚至给蒙田留有一些小的特权。由于在家里提前接受了家庭老师的辅导,所以蒙田不用从头学起,一来到学校就直接读高级班。

蒙田满怀欣喜来到学校,可这里与蒙田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同,蒙田受到了和家中完全不同的教育——满堂灌式的教育。在学校里,蒙田不再是中心,他必须融入这个新的集体中。蒙田在学校的一天是这样的:清早被学校的起床铃声吵醒,清早的课程是对老师找出的例文结构进行分析;下午的课程是学习语法,没有例子,晦涩难以理解;晚上的课程是同学们一齐朗读课文。

如果学生不听话,是要受到老师责罚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那些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斥责和打骂。在蒙田的记忆中,他仅被老师打过一次,而且打得也是非常轻的。但是,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这种呆板程式化的训导,老师把他的观念强加给学生,不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次,蒙田不能像在家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

蒙田在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他总是本能地抗拒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他抱怨说:“教师们总是对着我们的耳朵大声吼叫,好像要把知识灌进听筒里去似的,而我们要做的事情仅仅是重复他们对我们说过的话。”教师只是一味地把死教材灌输给学生,而不管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学生没有理解,更难以很好地掌握。蒙田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蒙田抱怨道:“我们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死记硬背”,“纵使我们给自己填满一肚子肉,如果我们不能消化,不能使之变为我们自己身上的肉,不能因此而变得强壮,那么这一肚子肉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学堂的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许多史实细节、数字、定律和理论。这些书本知识大都脱离实际,用蒙田的话来说就是“纯粹为了炫耀书本知识”。教师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谁能把这些知识记得非常熟练,能倒背如流,谁就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坏学生。当时人们将那些学校的校长叫作迂夫子。正是这些不经过理解强行记住的知识,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世界的能力。正如蒙田所说:“犹如植物吸收太多水会死掉,油灯里的油太多会熄灭,我们的思维活动同样会受到过量知识的影响。”“死记硬背不代表我们真正掌握了知识,而仅仅代表着我们记住了知识。”蒙田认为,记住了李维[13]和普鲁塔克[14]作品中迦太基王国的坎尼[15]战役的日期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要了解西庇阿[16]和汉尼拔[17]的人物性格;重要的不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隐藏于历史事实背后人性的光芒。人们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把书本中的那些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而在学堂教师们只是把事实的细节填鸭式地灌输给蒙田,以至于在蒙田步入中年后,仍然难以释怀,给当时教自己的老师打了一个不好的分数。蒙田说:“教师应该依据一个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来判断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根据一个学生单纯背了多少东西来判断学生学到了什么。应该让一个学生自己去选择、判断他所读的一切,而不应该让他仅仅由于教条或出于权威而相信任何东西。应该把不同的说法、看法摆在他面前。假如他有能力,他便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他还未具备这一能力,他就会一直处于怀疑中,一直思考,直到找出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不经思考而一味听从别人的话,那么了解的东西永远只会浮于表面,他思考的不是问题本身,也找不出问题所在,换句话说,他根本不是在找问题。”蒙田认为学生应该有质疑精神,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断地寻找答案。

虽然在教蒙田的老师中也有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可是那些优秀的老师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把先进的教学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蒙田离开母校时不是怀着依依不舍之情,而是很庆幸自己终于告别了那所学堂。蒙田说:“现在看来没有一件可以称为成绩的事。”蒙田不喜欢他的老师,老师也可能对蒙田很不满意。由于刚从宽松的家庭教育转到死板的学校教育,蒙田从内心抗拒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抗拒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如此,他还缺乏敏捷的思考能力和悟性。他的许多优秀的特质,他的才华,他的天资是在青春期之后才苏醒过来。正是由于某种惰性存在于他的身体里,在青春期,他还未表现出后来拥有的好奇、清晰和机智的思想。蒙田说:“虽然我的身体很健康,依照我的天性,我总是那么温顺和随和,但青春期的我却表现得慢慢悠悠、磨磨蹭蹭,在他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懒散的小孩,他们很难邀我出去玩。”这时蒙田敏锐的观察力还未显露出来。蒙田说:“凡是我能看到的,我都会仔细地观察;但由于我那木讷的天性,所以在我心中不会产生超越我年龄的大胆的想法和观点。”然而蒙田时刻留心观察外界事物只是对他自己的内心有了影响,老师们根本没有察觉。蒙田没有因此而责备老师,反而为自己的年轻时代做了这样的总结:“我的思想很迟钝,仅仅能做到:人们把我的思想鞭策多远,我的思想就能前进到多远。我的思维能力是后来慢慢发展而来的;在当年,我的想象力非常贫乏;最主要的是,我的记忆力非常差。”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一位拥有天赋的人被禁锢在死板的学堂,是很难发挥他的天赋和才华的。但是,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蒙田找到了教科书以外的精神慰藉:人文学家的著作。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他可以逃脱学校思想的禁锢,自由自在畅游在文学家们的思想世界中,与他们对话,聆听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巴尔扎克在小说《路易·朗贝尔》中也曾经描述过这种情况,不仅巴尔扎克描述过,其他人也描述过。蒙田一旦进入读书的状态就会如痴如醉,进入忘我状态。年轻的他喜欢读拉丁语著作——奥维德[18]的《变形记》。奥维德的《变形记》是蒙田的启蒙读物,对于充满神奇幻想的小蒙田来说,《变形记》可以满足他精神世界的需求。《变形记》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本书为蒙田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窗户。这本书充满想象力,书中的所有人物都可以变成其他的事物。在奥维德描绘的那个童话世界里,人可以变形为植物,如:月桂树、水仙、橡树、花朵等;也可以变形为动物,如:夜莺、比翼鸟、母熊、鹿、蛇、喜鹊、蜘蛛等;还可以变成冰冷的岩石,叮咚的泉水等。书中的一个人物库阿涅,因为极度悲伤,幻化为清澈碧绿的湖水;弥达斯由于不懂音律被福波斯拉长了耳朵,就变成了驴耳;刻宇克斯和海尔赛妮这对情侣在世时,受到种种因素的阻隔,没能在一起,他们死后变成了比翼鸟,比翼双飞,永不分离。等后来蒙田的思想成熟一些的时候,就不再喜欢这本书了。

有一次,蒙田觉得老师讲的内容枯燥乏味,于是偷偷地拿出课外读物阅读,正读得津津有味时,被老师发现了。蒙田当时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很害怕老师会把他的书没收,会训斥他,甚至会把家长叫来。但是这位辅导蒙田的老师很开明,不仅没有没收他的课外读物,也没有惩罚蒙田,而是装作什么也没发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蒙田有机会接触到课外读物中的精彩世界。蒙田心里很感激这位老师,得到默许后,他开始贪婪地吸收这些知识。蒙田很喜欢这位老师,他会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后来蒙田又读了维吉尔[19]的《埃涅阿斯纪》、泰伦斯[20]和普劳图斯[21]的戏剧。蒙田对戏剧很感兴趣,在他看来戏剧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娱乐活动。

由于掌握了标准流利的拉丁语,蒙田可以自如运用拉丁语,加深对古典作品的理解。这些优势使他从学生中脱颖而出,他从老师眼中不知进取的学生变为聪明的好学生。他的老师中有一位是乔治·布坎南[22],此人在研究苏格兰历史方面有重要贡献。在当时,乔治·布坎南是非常受大家推崇的拉丁语悲剧作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蒙田幸运地得到出演乔治·布坎南悲剧中角色的机会,并在学校的礼堂登台表演。蒙田凭借着纯正的拉丁语和运用语调的技巧、自信的动作表情,胜过了其他演员。其实蒙田当时还小,没到排演话剧的年龄,老师破格选他为演员,他不负老师的期望,出色完成了表演,令大家刮目相看。在此之后,蒙田还在格朗特和米雷的话剧中演过男主角。从表面来看,对这个难以教育的人的教育是在他十三岁时结束的,此后蒙田一直在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同时也做自己的学生。

十三岁的蒙田离开了吉耶讷学堂,在去图卢兹或巴黎上大学之前,在家中待了一段时间。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是蒙田难得的休息时间,那段时光是彩色的,是蒙田重新启程的加油站。1949年,蒙田到图卢兹和巴黎的大学学习法律,曾经在法兰西学院听课。蒙田认为自己的生长发育阶段在二十岁时就早早结束了。他描述道:“我以为,我们的心智在二十岁就已经定型,而且到了二十岁的年头,心智中所有的天赋素质均已露出端倪……至于说到我自己,肯定的一点是,从二十岁那一刻起,无论是我的智力还是身体,都已开始渐渐走下坡路了。”在蒙田看来,二十岁是一个临界点,成功的基础已经奠定,这就要求人们趁年轻好好努力。蒙田还说“如果在这个年龄还没有充分表现自己的力量的话,以后就不会表现出来。人的与生俱来的品质和美德就在这个时候展示它们的力量和美好,否则就永远不会再出现……有的人善于合理利用时间,可能他的知识和经验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生机活力、信心毅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其他品格会在二十岁之后逐渐衰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身体会缩短,头脑也会变得迟钝,会语无伦次。有的时候,身体先衰老,有时也会是心灵先衰老,我见过很多人,他们的头脑衰退的比肠胃和腿脚更早,这种人常常很难觉察到,但它的危害是很大的”。在蒙田看来,人类的全部伟大的功绩,不论是什么样的功绩,也不论是在古代或是现代,可以看作绝大多数是在三十岁之前而不是三十岁之后创立的。

虽然蒙田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他年轻时的肖像,但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蒙田的《随笔集》中对自己的描写来推测,蒙田的身材遗传了他的父亲,和父亲一样非常矮小,比中等身材还要矮几分,对此他非常不满意,一直耿耿于怀,还常常在书中抱怨。蒙田身材的矮小可以从他的塔楼的门框推测出来,门框仅仅有五英尺那么高。这样的身材使他非常引人注目,由于个子矮小,他动作举止的威严会减少。他说如果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身材的话,高等身材是优先选择的,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尤为如此。男子美的标准是和身高有密切关系的,男子身材矮小是难以原谅的,而对于一位女子来说,身材比例均衡就好。

即便有宽大的额头、柔和的目光、高挺的鼻尖、娇小的嘴巴和耳朵、洁白整齐的牙齿、浓密的胡子、圆圆的脸蛋、优雅的举止、匀称的四肢,如果身材矮小就遮蔽了这所有的优点,不能称为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他认为由于自己身材矮小,虽然身体结实,脸庞不是婴儿肥,面色红润,性格时而开朗时而忧郁,但是仍然和美男子毫无关系。蒙田的仆人们也都在背地里嘲笑蒙田身材矮小,雇工们常常不把蒙田的命令放在心上。最令蒙田气愤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他去皇宫里办事,刚见到他的侍佣都向他询问,“蒙田先生在哪里”,当时他的鼻子都快气歪了,立即沉下了脸。蒙田发现骑马这项运动可以弥补身高不足的缺陷,于是他很热衷于这项体育运动。

但是除了这一个缺点,这位年轻的贵族还是非常英俊的:身体非常结实,鹅蛋形的脸庞略显秀气,高高的额头,细弯的双眉,高挺的鼻梁,红润的嘴唇,栗褐色的胡须,线条轮廓分明匀称。他的目光深邃而迷人,也许年轻的时候还略带忧伤。据他所说,他的性格并不是非常活跃的,而经常是沉稳安静的。在他身上难以找到骑士那样精力充沛、爱好运动和喜欢比赛的精神。这一点与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父亲总是充满活力,爱好各种运动,迟暮之年活力仍不减当年。和蒙田父亲地位相同的人中,没有人能在体育锻炼方面比得过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身体矫健从一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六十岁的父亲还能只用拇指做俯卧撑,还能够轻松跳跃过一张桌子,还能在暴风雨中一步三级地在台阶上向上奔跑,这种体力有些年轻人都会自叹不如。

蒙田说:“我从来都不曾灵活敏捷……不会有人能在音乐、唱歌或者演奏方面教会我东西,因为我在这些方面没有天分;我在跳舞、打球,或摔跤方面也是成绩平平;而在游泳、跨越障碍或跳远和击剑方面,则是一窍不通。我的手指也不怎么灵活,以至于有时候我连自己写的东西都看不懂,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会把潦草写的东西再重新写一遍,而不愿费力去辨认我写的内容……我甚至很难折叠一个整齐的信封;我也很可能从未很好地削过一支羽毛笔或者把桌子收拾得井井有条;我也不会上马鞍骑马或者将一只鹰放飞;我不知道如何对待狗、鸟和马匹。”他最感兴趣的是女人,其次是社交。他在书中记述,在他很小的时候,由于他富有幻想,因此女人对他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从衣着来说,他不是非常讲究穿衣打扮,不会在衣着上下很大功夫。蒙田在《随笔集》中说:“不管我想去哪里,总会遇到穿着方面的麻烦,不管我们要去做什么,它总是会妨碍我们。”在他看来:一旦穿上华丽的衣服,形体反倒显得非常可怜。蒙田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论天气多么热,他从来不在仆人面前解扣或是敞怀,以至于周围的农民在他的面前也不敢这样做。

他喜欢社交,并不是想通过社交来巴结有身份地位的人,而是想要找到志同道合,能和他一起讨论问题的人。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蒙田小时候被送到邻村奶养有一定关系。他也喜欢和人们一起讨论,当然讨论到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会发脾气、拍桌子,但是这种争论并不是为了满足争论、发脾气的嗜好,而是一项愉快的具有娱乐性质的比赛,通过争论,彼此交换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那么争论双方都会有所收获。蒙田血液中沸腾的加斯科涅人的热血,有时会使他充满激情,然而,这种激情不会让蒙田失去理智。蒙田讨厌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任何原因的残忍,蒙田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一看到别人受苦,就会感同身受地觉得自己也在遭受痛苦,这令他非常难受。蒙田不喜欢狩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无法眼巴巴地看着丛林中的动物被活捉或被杀死时惊恐的眼神。当他看到小鸡被拧断脖子,野兔被猎狗叼在嘴里,他都会非常伤心。他往往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那些动物。蒙田常常会用动物的眼光来看人类的世界。当骑马的时候,他的想法很有意思,他会想象马儿是否也在利用他。他拥有一颗同情心,他热爱一切富有生命的物体,同样也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是他还未学习到任何格言警句和想出自己的人生信条之前就具有的特质。他在《随笔集》中写到他对生命的态度,“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差事、一件贱物似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他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一切都想要尝试一下。在那个年龄阶段,他的前途未知,将要去哪里,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优势,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这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想看看这个世界会给他带来什么,他将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

[1]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1494~1547),法国瓦罗亚王朝国王。

[2]法国一地名。

[3]卡萨诺瓦(1725~1798),意大利冒险家和作家,主要著作为其自传《我的生平》。

[4]莫舍·帕萨贡,蒙田母亲的曾祖父原来的西班牙姓名。

[5]西班牙一地名。

[6]指十六七世纪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境内,被迫害改信基督教,而暗地依然信奉原来宗教的犹太人或摩尔人。

[7]法国古代钱币名。

[8]指蒙田的父系祖辈。

[9]指蒙田的母系祖辈。

[10]佩里戈尔地区是蒙田城堡的所在地;吉耶讷地区是波尔多市所在地。

[11]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教育家、文学家、教育思想家。

[12]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教育思想家,主要著作有《隐士夕话》、《伦纳德和格特鲁德》等。

[13]李维(约前59~前17),古罗马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等。

[14]普鲁塔克(约46~120),罗马帝国时期希腊论理学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等。

[15]坎尼(今指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古城名。

[16]西庇阿(前237~前183),古罗马统帅。

[17]汉尼拔(约前247~前183),迦太基统帅。

[18]奥维德(前43~约前18),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变形记》等。

[19]维吉尔(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等。

[20]泰伦斯(约前185年前后或前159年),古罗马喜剧作家。

[21]普劳图斯(约前250~前184),古罗马喜剧作家。

[22]乔治·布坎南(1506~1582),苏格兰人文主义者和历史学家,著有《苏格兰历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