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似水流年

京华忆前尘 作者:陆昕 著


似水流年

我的祖父陆宗达(字颖明,语言学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于北大任教时,曾有段时间寄居什刹海边的某座寺庙里,为的是这里离北大近,来去方便。祖父是一个喜欢交游聚友且兴趣广泛的人,尤好昆曲,会百来出,又善吹笛和箫,所以每逢良辰美景当前,必与同好此道的友人们雅集,当时的一番情形,赵元方先生(版本学家、藏书家)曾作文忆道:“陆子……寄居什刹海萧寺,讲读之暇,时命俦侣,擫笛而歌,予亦从焉。冬夜歌阙,连臂履冰,月色如银,空池相照,虞卿(文物鉴定家朱家溍先生之兄)引吭长啸,声彻碧霄,古寺寒林,亦生回响,少年意气,颇谓无俦。……”

这些往事我也依稀从祖父那里断续听说过。那时友人们来庙中寻祖父游玩,总喜在寺庙山门前相聚,这里有一片空地,正对着后海湖面,且有几株古槐,夏日浓荫蔽天,凉风习习,冬日枝干虬曲,古意盎然。祖父及友人们吹笛的吹笛,唱曲的唱曲,一曲终了,余音未绝,复腾喧笑,直至灯火阑珊万籁俱寂方才散去,为图便利,众人直接下湖从什刹海的冰面走到对岸上马路。湖上冰滑,大家互挽手臂以免摔倒。此时朱家济犹有余兴,引吭一声长啸,惊得昏鸦纷起,湖边古寺寒林,隐隐亦有回声,大家齐声赞好,真是其乐无穷。祖父又曾说,也有时他一人拿了箫或笛,在星稀月朗的夜晚或细雨迷蒙的黄昏,坐在庙门附近或古槐下,面对茫茫烟水,将箫慢慢地吹,其声深远,可达一种幽渺的境界。如果吹笛呢?其声清越,又自有一种飘逸的妙趣。若值春秋佳日,更是呼朋唤侣,画船载酒,灯影桨声,则当是另一番情景。

祖父又曾说,什刹海的北岸,还有个常去的地方,即“烤肉季”。那时虽只是个棚子,烤出的肉却比现今的好吃。旁边有个挂着“临河第一楼”牌匾的茶馆,也备有酒水和酒菜。每年到了赏荷纳凉的季节,也就到了吃烤肉的时候,祖父等人往往先往“烤肉季”,效蒙古遗风围在烤肉的支子旁,一足踏地一足踏板凳,一手端酒杯,一手持“八分木”(长竹箸)将肉片在铁支子上翻转,眼见油烟升腾,耳听肉片作响,鼻嗅焦烂肉香,同声喊“干”!待酒喝足,肉吃够,结了饭钱,一行人复奔旁边的茶馆,上楼喝茶以解油腻并观波光树影。从北窗望去,可见钟鼓二楼巍峨耸立,如在夕阳落照中则更为壮观。南窗望去,岸柳成荫,荷花娇艳,水色天光,相映生辉。大家品茗观景,时或出以方才从河沿书画摊肆中所购之图书碑帖玩物,相与鉴赏其真伪,以为良辰美景中之赏心乐事。

岁月无情,光阴似箭。而今,人,俱往矣,诗酒风流的高韵,也成了绝唱。前些年,为寻先辈遗踪,我来到银锭桥头,只见烤肉季早从小棚起为楼阁,而茶楼却不知何年化为灰飞。抬头望去,西北远山,东南宫阙,浮云缭绕,托映着钟鼓二楼,似一仍其旧,心下不免生出些物是人非的伤感,转念想到,天上白云苍狗,人间沧海桑田,谁又能不是过客?竟也就释然而后回“府”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