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送赵纵

千家诗赏析 作者:徐有富


夜送赵纵

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650-692),陕西华阴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待诏弘文馆。高宗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武则天如意元年(692)任盈川(今浙江衢州高家镇盈川村)县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一位才子型的诗人,此诗若一气呵成,也反映了这一点。《四库全书》收《盈川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赵纵,未详。《全唐诗》中好几处提到“赵纵”,都与杨炯生活的时间不合。《夜送赵纵》,说明两人从白天到夜晚,在一起已经待了很长时间,双方怀有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前两句用“连城璧”比喻赵纵品质高贵,名满天下。“连城璧”即价值连城的宝玉,就是和氏璧。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介绍,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写信给他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因为赵纵姓赵,所以随手用了这个典故,赵纵虽没有那么大的名声,但是就“赵氏连城璧”的本义而言,还是很恰当的。

后两句写送别。“还旧府”暗用了完璧归赵的典故,与首句相照应。末句写眼前的美景,虽然是深夜,但是在明月的照耀下,前程一片光明。“川”在这里不是指河流,而是指道路,前人有“川途”的说法。

写送别通常都会产生伤感情绪,但是在朝气蓬勃的初盛唐阶段,一些诗人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最有名的例子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再就是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都在努力克服离情别绪,鼓励朋友满怀乐观的情绪走上新的征途。从这首诗中,我们感觉不到两人在送别时有何感伤情绪,相反却是连夜赶路,显得意气风发的样子。这是那个奋发有为的时代给诗歌作品打上的烙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