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兰克王国的企图与新的“神之家” 哥特美术

吉本家的猫咪们 作者:[日] 春野宵子 著


法兰克王国的企图与新的“神之家” 哥特美术

何谓哥特风格中隐藏着的政治信息?

在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路易五世去世之后,雨果·卡佩成为新王。卡佩王朝建立之后,法兰克王国改名为“法兰西王国”,后来发展为今日的法国。

统治着法兰西地区的法兰克王家,和10世纪以后法兰西的王家墓地,都设置在巴黎郊外的圣但尼大教堂(当时还是修道院的附属教堂)中。这座教堂里祭祀着的是法兰西的守护圣人圣但尼,在法兰西它是一座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堂。

絮热(1081年左右—1151年)是这座圣但尼大教堂的修道院院长,他从10岁起就在这家修道院里生活,幼年时与法国国王路易六世相识(在位时间:1108年—1137年)并成为同窗,他担任了路易六世及他儿子路易七世(在位时间:1137年—1180年)跨越两代的政治顾问。

当路易七世在1147年参加第二次十字军远征时,让絮热作为摄政王在他不在期间执政,并赠予他“祖国之父”的称号。在不乏显贵出生的王公贵族的圣职人员中,絮热当之无愧是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

絮热在1136年负责担任圣但尼大教堂的重建工作。1144年6月11日,絮热在献堂仪式中给大家展现了一座与之前的罗马风格完全不同的大教堂,这就是哥特风格诞生的瞬间。虽然“哥特”这个词源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所用的、略含轻蔑意味的“野蛮人(Goth/哥特族)式样”这样一种不光彩的称呼,但哥特风格却是西方建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式样。

絮热负责的这个建筑项目其实与法兰西王室当时所要面对的复杂政治形势有关。那时法兰西地方城市的诸侯力量强大,987年之后卡佩王朝的法国国王直接统治的地域,几乎只有法兰西地区(现今以巴黎为中心的狭窄地域)。于是,法兰西国王和教会(絮热)联手意图让各地的教堂都站在法兰西王室这一边。

哥特风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哥特式教堂综合了法兰西王室臣属统治的各个地域的建筑特征。他们在法兰西王室没有直接统治的地区不断建造哥特式教堂,以此来增强法兰西国王的威信和权力。哥特风格的建筑中其实就是这样隐藏着强烈的讯息。

在这种政治意图下,再加上城市人口的集中,推进了哥特风格大教堂的重建工作。10世纪后的农业改革,加上伴随着农业改革商人和匠人职业的兴起,商业蓬勃发展,到了12世纪人口都集中到了城市。因为农业改革导致农村人口过剩,那些匠人为了生计迁居到人口更为稠密的地区。就在这样的具有政治意图的背景下,也为了让教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重建我们今天所称的哥特式教堂的工程启动了。

这里所说的城市,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样的“城市”。例如,以拥有彩色玻璃而闻名遐迩的沙特尔大教堂所在的城市沙特尔,当时人口仅有6000人。而拥有法兰西最大教堂的亚眠,也只是一个仅有1万人口左右的“城市”。

“光=神”的绝对价值观

哥特式大教堂,把民众的意识从地面提升到了天上,也加剧了人们宗教意识上的兴奋度。它不仅在外观上强调了高度,即使进入教堂内部,里面的支柱、尖头拱形,还有天花板上交叉的扇形拱穹隆,都给人一种飞升入天的感觉。

而且因为哥特式建筑不再如以往那样靠墙壁支撑天花板的重量,而是依靠支柱和外部的飞扶壁,这样就可以降低墙壁的厚度,去除大部分壁面,而挖出的部分就能嵌入彩色玻璃。哥特美术的代名词就是彩色玻璃。雕刻、建筑和美术——三位一体化正是哥特美术的特点。

在对不识字的人宣扬基督教教义时,彩色玻璃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采光效果,“光”对于基督教信徒而言即是“神”,哥特建筑在视觉上让人们感觉到了神的存在。

由于天气变化,透过彩色玻璃折射出的不同光线,对当时的人而言象征了神的神秘。

现代人如果要了解哥特大教堂的美之所在,就必须理解在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世界中,当时的人们所抱有的“神即是光”这样一种“真实”的信念。除了圣彼得大教堂那样的例外,一般教堂基本上都是大门朝西,其中的圣坛置于东面,因为东方既是圣地耶路撒冷的方向,也是太阳(神=光)升起的方位。

越古老的彩色玻璃色彩就越鲜艳,像沙特尔大教堂及巴黎圣礼拜堂里的彩色玻璃,会给人以蓝宝石和红宝石的错觉。对当时的人而言,从内部闪烁出光彩的宝石之光是与神之光很接近的一种高贵物质,基督教的信徒认为宝石和金子都是天国(天上的耶路撒冷)所用的建筑材料。

作为哥特建筑而闻名的沙特尔大教堂

©Atlant

那时色彩就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从中世纪到哥特时代的雕像,都被涂得像人偶般鲜艳异常。如今我们看到的其实都已斑驳掉落,曾经装点在大教堂门口的雕像群应该是五颜六色的,与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截然不同。西方美术中不再给雕像上色,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了。

大教堂建造热的终结和“国际哥特风格”的发展

人们为这种崭新的并具有独特魅力的“神之家”而神迷心醉。对壮丽巨大的大教堂的憧憬,让人们加快了推倒既存古旧教堂的步伐,投入到重建新的大教堂中,掀起了一场“建造哥特大教堂”的竞赛。这股潮流与如今各大城市喜欢在建筑高度上一争高下是一样的。

不过,这场高度比赛在13世纪中叶因技术方面的局限性而宣告终结,继而哥特建筑朝富装饰性的方向开始发展,其代表就是沙特尔大教堂。路易九世(在位时间:1226年—1270年)为了收藏基督受刑时所戴的荆棘之冠这个圣人遗物,拆毁并重建了西堤岛王宫内的教堂。新教堂从地面到天花板一整面都装上了彩色玻璃,整座教堂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圣人遗物放置箱,表现了哥特时期特有的那种强调效果的装饰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