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赴美留学 结缘水利(1934年7月—1937年7月)

张光斗传(套装共2册) 作者:张美怡 著


第二章 赴美留学 结缘水利(1934年7月—1937年7月)

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1934上半年,张光斗在交大最后一学期,开始准备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专业是水利工程,这是他本来就想学的,主要准备水力学、流体力学和水利工程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在大学中学习较少。毕业后他留在学校继续准备。宋家治同学帮助他,供生活和去南京考试的费用,他很感谢宋。但有同学多次劝他不要去考清华大学公费生,说交大是有名的大学,如果他考不取,丢交大的面子,还说这是不少同学的意见。但石寿颐同学对张光斗说,那些同学的意见是错误的,他们是富家子弟,能自费留学,为了他们的面子,不要张去考留美公费生。但是不能怕丢面子而躲避,如果考不取,表示还不行,需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取,这样才有面子,而且这次也不一定考不取。张光斗当然不会理会那些同学,因为他们的意见是不合理的。

1934年7月,张光斗与同班同学俞调梅同赴南京,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招考考场在中央大学,他们两人住在学生宿舍。天气炎热,又有蚊虫,晚上睡不好,在小饭铺吃饭也吃不好。第一天,检查身体,他们两人都初步过关了。共考4天,8门课,有中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水力学、结构力学、水利工程,主考人是张子高教授。张光斗感觉考得还可以,特别是数理化和水力学、结构力学考得较好。由于考试强度大,生活条件不好,考完后他筋疲力尽了,回到上海交大就病倒了,睡了7天。

因为不知是否能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生,张光斗要找工作。上海市工务局招考4名技术员,他与宋家治等交大同学去应考。投考的有20余人。考了一天,有笔试和实地测量,他与宋家治两人被录取了。他们就去上班,张光斗在五科,宋家治在四科。五科科长萧庆云先生对张很好,常与张交谈。萧先生说他是通过争取才得到张的,所以张的薪水比其他三位考取的人要高。张与宋同住在市政府宿舍大楼一间房内,吃饭在机关,生活很舒服。五科是规划城市道路的,张的组长姓章,工作细心,一天画三笔,人称他章三笔。张光斗的工作效率比章高得多,可能工作不细,大家劝张别着急。生活真有意思。一天早晨,住在城里的同事到局里后对张光斗说,张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了,是在报纸上看到的,张说可能是同名同姓的。过了几天,清华大学的通知书到了,表明张光斗已真正被录取了,他非常高兴。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可见人生的过程要靠机遇。

国内水利单位实习

清华大学规定,水利工程的留美公费生要从当年10月起在国内各水利单位实习,了解水利建设情况,第二年7月出国。于是张光斗先回家探亲。到家以后,他把第一次领到的薪水交给母亲,她是那么高兴。父母和兄长们为他考取留美公费生感到骄傲和光荣,认为是张家的大喜事,邻里乡亲也前来祝贺。张光斗以能使父母兄长高兴而感到欣慰,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还要学习,今后的路还很长呢。

这一阶段有些趣事。大学毕业前,同学胡汇泉介绍其大妹胡竞先做张光斗的女朋友,常请张到他家去。张光斗和胡竞先也会去听音乐和看电影。她和她父母很主动,看来都是有意的。张也感觉她人很好,但是她家太富有,父亲在上海海关任高级官员,她本人非常能干,觉得自己与她不相配,所以不积极。上海工务局的同事介绍其外甥女中央大学学生周女士做张光斗的女朋友;张的母亲看中了鹿苑小学一个女教师,要他和她做朋友,张都婉谢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年纪尚轻,将来变化很大,推托以后再说。

清华大学为张光斗请了3位导师,李仪祉先生、汪胡桢先生和高镜莹先生。1934年10月,张光斗到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实习,汪胡桢先生是工程科科长。张光斗读了许多灌溉工程设计书、南北大运河资料和全国水利建设概况,知道中国水利建设虽有很长历史,但水旱灾害很严重,治理任务十分繁重。11月,他去导淮委员会实习,设计科科长林平一先生指导他设计水闸和船闸。在南京时,张光斗住在刘永懋处,刘在中央卫生署工作,他们相处甚欢,同游了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12月,张光斗随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须恺先生去淮河工地参观,看了淮安船闸和淮阴船闸工地,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水利施工,很感兴趣。接着,他去看了导淮入海工程。茫茫淮古河道荒地,用人工开一条小河,工人生活十分艰苦,看起来很难成功。他们又看了洪泽湖三河闸,洪泽湖可调蓄淮河洪水,由三河闸泄流经运河入长江。淮河的防洪标准很低,安徽和苏北年年有洪灾,人民生活艰难困苦。

1935年初,张光斗去杭州钱塘江海塘参观。海塘工程巨大,但每年维修工作很繁重。还看了浙赣铁路,沿线风景美丽,但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很苦。1935年春,张光斗到河南省开封县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实习,拜见了李仪祉委员长。李指示张不能到处玩,应该去陕西洛惠渠工作。他真是严师!但张光斗各处看看水利建设和社会情况,也受到很大教育。张含英秘书长对他说,黄河是母亲河,养育了中国千百万人民,但黄河难治,因为泥沙多,淤高河床,使黄河三年两决口。历史上黄河改道7次,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张光斗去看了开封附近的黄河,滔滔河水因在春季不是很凶猛,但看到大堤和险工后,感觉到将来根治黄河的任务艰巨。他还参观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法国工程师方修斯绘制的黄河地图,十分精细,但不知其精度如何。接着,在陕西省水利局孙宗五局长指导下,张光斗到泾阳参观了泾惠渠,从张家山大坝,经干渠、支渠,到灌区,他看到工程很复杂,灌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人民生活改善,感到李仪祉先生的倡导是十分正确的。然后他到大荔洛惠渠工程局,见了陆局长。在李星五总工程师指导下,他参加了状头大坝和曲里渡槽的设计和施工,学到不少技术。有一条黄土山中的长隧洞,人工开挖,常塌方,施工困难,听说几年后才完成。张光斗认识到,搞水利工程是很艰苦的,但能为人民造福,还是值得的和应该的。他在洛惠渠工作了三个半月。其间,张任教授带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简称土木系)水利组毕业班同学来参观洛惠渠工程,张光斗和张任他们后来同游华山,爬到山顶,但没有看到日出。张光斗回想起来,游名山大川,很有意思。那时,陇海铁路潼关到西安段还没有通,要人力车拖行李,人步行,交通很不方便,需要建设铁路和公路。

后来张光斗到北平清华大学,见了梅贻琦校长。梅校长嘱咐他去美国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力。张光斗还见了工学院施嘉院长和土木系蔡芳荫、张任教授等,他们都勉励他好好学习。因为时间紧,他没有在北平玩就去了天津海河工程局,见了徐世大总工程师,徐总工对张讲了海河治理计划,看来海河洪涝灾害也很严重,治理任务很繁重。高镜莹先生任设计科科长,指导张如何设计闸坝,带他去看了屈家店水闸,是分洪用的,是当时较大的水闸,很成功,至今仍在使用。这次实习到此结束。实习期间,他每月写实习报告,送清华大学。

这次实习,张光斗看到了中国水利建设的情况,学到了一些工程技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国水利建设落后,水旱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增强了为水利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水利工程研究生

回到上海后,张光斗就准备出国。首先是检查身体,眼科李大夫说他有沙眼,不给签字,费了不少周折,还花了钱,李大夫才签字。上海真是无奇不有。买船票,做西装,买皮鞋,买箱子,都是宋家治帮忙。最后张光斗搭美国轮船“格兰脱将军号”启程,五堂叔张钟虎和宋家治送行到船上,还送了鲜花。船上同房间有两位姓黄的先生,是金陵大学的老师,他们自费留美。张光斗的导师汪胡桢先生决定他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灌溉工程和设计大坝。两位姓黄的先生也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学森林和果木,他们是同路的,可以互相照顾,张光斗很高兴。在船上伙食很好,也很好玩,张还读英文。到了日本大阪,可以上岸游大阪,乘火车到东京,游东京,然后再上船。他们3人都上岸了。日本水土保持做得很好。大阪、东京城市建设得也很好,但是后面小街小巷很破旧,日本人大多穿木鞋,衣服旧,工人中午吃冷饭团,可见他们很节俭。因为日本欺侮中国,张光斗对日本没有好感。轮船过了日本,遇到大风浪,两位黄姓先生都晕船了,卧床不起,也不能吃。张光斗则一切如常,能吃能睡。两天后,风平浪静。在船上待了3个星期,快到目的地加拿大温哥华时,船长举行告别宴会,他们反而感到留恋起了船上生活。

到了温哥华,加拿大华人旅行社代买了去美国西雅图的火车票。张光斗他们借机浏览了温哥华这座秀丽的城市。随后,他们乘火车来到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游览了城市风光,访问了华盛顿大学。城市和大学校园都建设得很美,张光斗感受到了美国的富有。接着,他们乘火车到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渡海湾到伯克利,加州大学留学华人倪清源、李卓敏、狄景明等去接他。张光斗先住在国际大厦,后因太吵闹,房钱太贵,便搬到狄景明住处,与他共租一间房。

初到美国就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张光斗去租房,明明外面挂着出租房间的牌子,可是看到他是中国人,就说没有房间了,跑了许多家都是如此。他去理发,铺子不给理,因为是中国人。到大饭店吃饭,不让进,因为是中国人。厕所是白人和黑人分开的,公共车船是白人和黑人分坐的,前面白人,后面黑人。遇到同班同学雷俊民,来美国留学已一年,正准备回国。雷说美国种族歧视很严重,黑人受歧视,中国留学生找不到工作,连土生土长的华人大学毕业后也不容易找到工作。看来美国的所谓民主自由,就是这样。

1935年7月,张光斗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注册,进入土木系当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是埃切韦里教授(B.A.Etcheverry)。张光斗选了埃切韦里教授的灌溉工程课,哈定教授的灌溉管理课,特克斯脱系主任的结构力学课,奥佰兰教授的水力学课。两门灌溉课对他来说是新课,他很用功学习、做设计;其他课他过去学过,只需进一步深入学习。留美同学李卓皓常来看张光斗,李学化学,说张学工程太可惜了,工程低级,应该学理科。科学家看不起工科由来已久,张光斗当然没听他的,但张光斗觉得自己未能多学高等数学,打好理论基础,是失策,对他后来的工作是不利的。他的功课成绩很好,导师要给他奖学金,他说已有清华大学奖学金了,导师说是两回事,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给的奖学金。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西省吴起镇。红军历尽艰险,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取得胜利,令人钦佩。张光斗一向尊敬共产党,虽不懂马克思主义,但知道共产党的主张是对的。他希望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共同建设国家。他回忆说,可见他在政治上是很幼稚的。美国报纸重视红军长征胜利,认为是世界上的一件大事,可见美国人政治上是非常敏感的。顾德欢多次来信,要张光斗寄给他一些美金,以便办宣传刊物。顾离开上海交大后,曾去山东省齐鲁大学上学,因搞学生运动,又被开除了,此时在北平燕京大学上学,张估计顾已加入共产党。张光斗寄给顾几十美金,但劝他少搞宣传品,注意安全。张光斗回忆说,可见自己的革命性是很差的。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当时国民党政府把冀东又拱手送给日本。学生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蒋介石依旧奉行“不抵抗主义”,根本不接受学生意见,反而镇压学生运动。张光斗十分气愤,痛恨蒋介石,希望他能改过自新,出兵抗日,反对帝国主义。

寒假时,经导师介绍,张光斗到各地工程参观,先到波尔多大坝(现称胡佛水坝)。他与清华大学留美学生覃修典约好,在波尔多会面。张不认识覃,覃比张高一届,他们是通信联系的。覃从科罗拉多州波尔多市驾汽车来。当时天气非常冷,张在波尔多公路边等了覃3天,不见他来。不得已,张便一人去参观。波尔多大坝工程十分宏伟,是当时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发电装机容量也是水电站中最大的。张光斗想,将来中国也要修建这样的大坝。然后他参观了科罗拉多河引水道工程。它是从科罗拉多河引水到洛杉矶,有很长的渠道,中间还有许多长隧洞,工程浩大,从中他学到不少技术。后来他到了洛杉矶,想请国民党政府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代找覃修典,但他们不管。国民党官员就是如此。后来覃来信了,说他翻了车,车毁人受了伤,住医院后治好了,真是大幸。张光斗离开洛杉矶后到加州南部圣华金河谷,参观灌溉工程。看了大坝、渠系、灌区农田和果园。工程很配套,管理得井井有条,农作物和果树茂盛,人民富裕。加州政府和美国垦务局计划把加州北部萨克拉门托河的水引到南部。所以灌溉工程确实是造福于人民的。张光斗写了几篇文章,报道加州的灌溉建设和引水工程,投稿到汪胡桢先生主办的《水利学报》。

在伯克利分校学习期间,张光斗每天去校图书馆,书库中有他一张书桌,可以从书架上取书阅读。他广泛阅读了美国、印度、埃及等国家的灌溉工程书籍。张光斗回忆说,当时他只重视工程技术,不注意学习数学、力学、水文学和材料学等基础理论,这对他后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不利的。这是由于他一心想搞水利建设,只知道要学工程技术,不知道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而中外导师也不提这方面的要求,可见当时高等工程教育的不足。他每天还去体育馆锻炼,然后洗澡,一切运动设备和用具都由体育馆提供,大学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张光斗记得,那时在中餐馆吃饭,华侨业主优待他们,每顿饭只收20美分,吃得很好,很令人怀念。每个周末,李卓敏及其女友、狄景明和张光斗都到倪清源夫妇家聚餐,大家分头买菜,倪嫂做菜,餐后大家洗碗,然后座谈,讨论国家大事、人生观、价值观和将来工作等。虽然大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完全理解,看法也不一致,但是要爱国、要建设国家、要为人民谋福利则是一致的。有时,李卓敏驾车同他们去奥克兰看电影,从伯克利到奥克兰那时一路都是荒野,现在都是房屋了,变化很大。他们的课余生活就是如此。

第一次赴垦务局暑期实习

1936年5月,张光斗获得了硕士学位。他想学大坝设计,于是请导师介绍到垦务局实习。导师写信给该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先生(J.L.Savage),张光斗到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垦务局,见了萨凡奇先生。萨凡奇先生是国际大坝权威,对华十分友好。他亲自为张光斗做了3个月计划,安排到混凝土坝、土石坝、泄水建筑物、渠道、技术等部门工作,任命张为初级工程师,要求各部门领导如斯第尔、基奈、马克伯内、霍克等指导他做正式设计,有问题可找他们,萨凡奇先生还要检查,所以有美国工程师说张受到特殊待遇。萨凡奇先生还常请张光斗到他家作客,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每天晚上,张光斗去市立图书馆读书,读的都是垦务局的技术专著。张光斗回忆说,这一阶段他收获较大,主要是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上提高不多。

垦务局的工程师们常请张光斗到家作客,有年长的,有年轻的,都很友好,有礼貌。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视的。有时,年轻工程师还请他参观名胜古迹,最远的一次,驾车到科罗拉多州的派克山峰,峰顶布满白雪,他们玩得很高兴。来到美国以后,他遇到的教授、同学,垦务局领导和工程师等,一般素质都较好,有道德,乐于助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后来留美期间,张光斗的感受也是如此。于是张光斗产生了疑问:美国人民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美国成为了帝国主义,总是侵略他国?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认识。

同时在垦务局实习的还有清华大学留美生张昌龄,他比张光斗高一届,他们相处得很好,常互相帮助。一天,张光斗收到汪胡桢先生的来信,要他代表中国水利学会,去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剑桥的哈佛大学,参加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张光斗很犹豫,不想去,因为他不懂土力学。张昌龄力劝他去,说可以多学些东西。于是张光斗去了哈佛大学,参加了会议,听了许多报告,见到了许多大权威人士,如脱扎基和卡萨格兰地(A.Casagrande)等。对报告他不完全懂,但扩大了知识面。知道了哈佛大学工学院院长是威斯脱伽特教授(H.M.Westergaard),是著名的力学家,理论水平很高。还有卡萨格兰地教授是土力学权威。因此张光斗决定到哈佛大学当研究生,学习力学,以便将来能设计大坝。经过纽约市时,张光斗到清华大学驻美国办事处,向办事处主任孟治先生报告学习情况,并提出转学哈佛大学,孟先生同意了,还得到了国内导师的同意。所以人生的过程是靠机遇的。张光斗每学期写学习报告,并和学校成绩单一起送清华大学驻美国办事处。实习后他也写报告,并与垦务局的评定书一起送办事处。

回到丹佛后,萨凡奇先生很同意张光斗师从于威斯脱伽特教授。张昌龄也赞成他去哈佛大学学习力学基础理论,他还说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工程技术。这当然是对的,但他还是偏重于工程技术。张昌龄两年留学期满,即将回国,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防设计委员会从事水力发电工程工作。他希望张光斗将来回国后与他共事。

哈佛大学工学院研究生

1936年张光斗先生在哈佛大学校园哈佛像前(张美怡复制家庭照片)

1936年下半年,张光斗到哈佛大学工学院当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是威斯脱伽特教授,他选了威斯脱伽特教授的弹性理论课和研究论文课,还有卡萨格兰地教授的土力学和实验课,哈脱兰教授的高等结构力学课。张光斗用功学习弹性理论课,整理笔记,很有收获。张光斗回忆说,这门课用到向量数学,可惜他数学基础差,学习比较吃力。土力学课他也很喜欢。当时在哈佛大学工学院一同学习的有张朝汉、张煦、刘永懋等,他们学不同专业,但发现理论基础是相通的,所以知识面要宽些。费骅不是正式研究生,只是选了土力学和实验课,徐芝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只在哈佛大学选了土力学和实验课,实验课和张光斗在一个组。张光斗的学习成绩很好,威斯脱伽特教授很满意,要他多做研究工作。在学期中,威斯脱伽特教授带张光斗到纽约州伊萨卡市的康奈尔大学参加力学会议,听了许多报告,张也交了论文,但没有宣读。在会上,张光斗认识了被誉为固体力学之父的铁木辛柯(S.P.Timoshenko)教授,是威斯脱伽特教授介绍认识的,铁木辛柯教授还鼓励张。张光斗说,现在看来,他应该跟他们学力学,打好基础,再做工程,这样会更好些,可惜后来没有做到。在康奈尔大学,他遇到不少交大同学,他们是自费留学,家里比较有钱,生活消费较高,读书不很认真,主要是出国镀金的,这是旧社会的一种风气。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在西安把蒋介石抓了起来,关在临潼,实行兵谏。美国同学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张光斗。张很忧虑,不是怕蒋介石死了,而是怕他死了

国内大乱。果然,蒋介石顽固不化,何应钦在日本人煽动下,准备出兵打西安,阴谋杀蒋介石而夺权,国家面临大乱。幸而共产党派周恩来代表到西安,劝说张、杨两将军和蒋介石,顾全大局,达成和解,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张学良将军陪蒋介石回南京。张光斗他们知道这消息后,很快慰,感到抗日有望了。

寒假时,威斯脱伽特教授带张光斗到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密歇根大学,参加力学会议。张光斗一人乘火车前往,误经加拿大,被查票员发现他无签证入境,被送回美国,换乘火车,到达安阿伯。张光斗参加了在密歇根大学举行的力学会议,听了许多报告,也宣读了论文,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在密歇根大学,他遇到了交大同班同学张仁滔,很高兴。他参观了密歇根大学,实验室设备很好,校园很美丽。他发现饮水都是红色的,据说含有矿物质,对身体有利。与张仁滔闲谈中,张仁滔问张光斗,传说他与胡汇泉的妹妹订婚,是否属实?张光斗说不是事实。张仁涛要介绍其夫人的同学钱玫荫女士做张光斗女友,问张光斗是否同意,张光斗表明没有订婚,就同意了。后来,钱玫荫做了张光斗的女友,并且两人结婚了。可见人生过程往往是靠机遇。

回哈佛大学后,张光斗接到张仁滔来信,说钱玫荫同意同他做朋友,要他写信给钱玫荫,她是上海沪江大学学生。张光斗表示希望和钱交朋友,附去自己的照片,由张仁滔转寄。费骅知道了,力劝张光斗亲自给钱玫荫写信,张光斗就写了信。不久张光斗收到钱玫荫的回信,她愿交朋友,寄来她的照片。张光斗看照片,钱很美丽,从此通信来往。刘永懋写信给未婚夫人王申望,了解其同班同学钱玫荫的情况。王回信说,钱很美丽,功课也好,也很时髦,善交际,要张光斗考虑是否合适。张认为年轻女子爱美是天性,对人友好是正常的。费骅回上海后来信告诉张光斗,他的未婚夫人张心漪是钱玫荫的同班同学,说钱品学兼优,也很美丽,很多人追她,希望张光斗加紧通信,表明爱心。所以他们继续通信,抗日战争开始后,通信就中断了。

哈佛大学新闻网登载的1937年5月27日哈佛大学校报报道,22位工学院研究生获1937—1938年度奖学金,其中第三个名字是:Quang Tou Chang,of Kiangsu,China(张光斗,江苏,中国)(张美怡复制于2012年)

1937年6月,张光斗两年的留学期限即将到了。为了继续学习和实习,他申请延长半年,得到了清华大学驻美国办事处批准,国内导师也同意。学期中,导师威斯脱伽特教授希望他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张光斗想当工程师,觉得读博士学位主要是做研究工作,时间可能较长,而他留学期限只剩半年,来不及,再加上他觉得自己第二外国语法语很差。他向导师说有困难,并说了这些原因。导师说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保证一年后给张博士学位,法语考试他设法帮忙,他还给张光斗一年奖学金,比清华大学奖学金更丰厚。至此,张光斗同意攻读博士学位,并衷心感谢导师。张光斗报告了清华大学驻美国办事处的孟治先生,孟先生也非常高兴。接着张光斗加紧学法语。工学院振动权威邓哈托教授教他法语,也是邓教授主考。两个月后考试,都考他教的内容,所以一下就通过了。张光斗估计是威斯脱伽特教授设法请邓哈托教授照顾的。

到哈佛工学院后,每逢节假日,威斯脱伽特教授常请张光斗到家中作客,同他的女儿玩,吃丰盛的家宴。后来张忍不住问教授为什么对他那样好?教授说,他自己来自丹麦,从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当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他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任教,并当上教授,都是得到导师的大力帮助。导师还把女儿嫁给了他。现在是他的责任来帮助外国研究生了。另外,萨凡奇先生给他一封信,请他大力帮助张光斗。张光斗听了非常感动,深深地感谢威、萨两位先生。

国家危难 弃学回国

1937年6月,张光斗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暑假中他想再到垦务局实习,威斯脱伽特教授表示赞成,写信给萨凡奇先生。张光斗又到丹佛市垦务局,萨凡奇先生见到他很高兴。他继续上一年的实习,但做校核设计的工作,比上一年高一个层次了。这时,在丹佛附近一共有六七位中国留学生,有刚从国内来垦务局实习的徐怀云,以及其他几位在实习的中国留学生,还有在附近高尔登市矿业学院当研究生的雷祚雯等。他们时常相聚。

7月7日,北平卢沟桥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29军奋起抵抗。国民党和共产党相继发表声明,宣布抗日,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留学生们高声欢呼,热血沸腾。报纸上大量发表中国抗战新闻,电台不断广播中国抗战消息。他们争着看报纸,听广播,每天聚会,谈论战局。后来感到这是一场长期抗战,讨论他们应该干什么。他们可以继续在美国学习和实习,学好本领,将来回国参加建设。但这对当前抗战没有帮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留在美国,心有不安。他们应该回国,参加抗战。张光斗原有计划攻读博士学位,有清华和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徐怀云初来,有全国经济委员会出资。其他人都是省公费留学生,现已期满,延期困难,在美又很难找到工作,所以都想回国,但缺少旅费。大家热烈讨论爱国救国,认为应该回国参加抗战。

张光斗爱国心切,感到如果中国战败,他们在美国学习毫无用处,现在应是报国的时候了。而且如果他回国,清华大学驻美国办事处将支付他旅费520美元,可买4张回国船票。张光斗考虑再三,加上身边同学的劝说,决定回国。

于是,张光斗写信给清华大学驻美国办事处的孟治先生,申请提前回国;还写信给哈佛大学威斯脱伽特教授,说明他要回国参加抗战,不能继续上学。孟治先生劝他不要回国,以继续留在美国学习为好,即使回国,他能做的抗战工作也不多。威教授回信,也劝他不要回国,希望他继续在哈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张光斗再次写信给他们,表示他爱国心切,决心回国参加抗战工作。孟治先生不得已同意了。威斯脱伽特教授给他写了一封热情的来信,说他敬重张光斗的爱国心,理解他的回国心切,但哈佛大学工学院的门是永远对他敞开的,什么时候去哈佛都欢迎。张光斗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于是他买了4张回国船票,与雷祚雯等3位同学一起回国。他们到加拿大温哥华,乘“格兰脱将军号”轮船去香港,这刚好是张光斗来美国时乘的轮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