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坎坷童年磨砺大志

少年秦始皇 作者:南宫不凡 著


第三章 坎坷童年磨砺大志

第一节 与母亲相依为命

第一次离别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四十八年,秦赵两国罢兵修好。赵国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逐渐恢复了元气,邯郸城再次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尤其午夜时分,豪门富户的亭台楼榭又是笙歌处处,彩裙飞舞,灯火辉煌。

赵政就出生在公元前259年的正月,良辰美景,预示着美好的未来。赵王得知秦国王孙在本国出生,非常重视,立即派人送去厚礼祝贺,其他国家在赵国的人士也纷纷登门携礼为贺。一时间,子楚的馆舍内外车马喧哗,热闹非凡。燕国公子喜更是亲自送去一对玉如意,他对子楚说:“我国情况有变,恐怕不日我就要回国册立为太子了。”

子楚高兴地说:“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我先祝贺你了。”

燕国公子喜说:“天下纷乱,册立为太子也算是临危受命了,不知道兄长有何高见啊?”子楚立为秦国储君后,燕国公子喜和他八拜结交,义结金兰,相约共为天下谋太平。子楚说:“哎,也没有什么好计策,等你册封太子后再说吧!”

燕国公子喜说:“我这次回国,想烦请兄长一同前往。”燕国公子是个有心机的人,他想,我在国外这么多年,回去被册立为太子,一定要多带诸侯公子王孙,以显示我在国外的势力和作为,不能让国内人小看了自己,轻视自己的太子之尊。

子楚面对娇妻、爱子,实在难以决断割舍。要不要跟着燕国公子喜一起去呢?他一时踌躇不决。

夜深人静,子楚望着儿子一张粉嘟嘟的小脸,难以入睡。这个孩子眼睛长长的、大大的,炯炯有神,鼻梁挺直高耸,小脸饱满圆润,额头隆起,方圆周正,一副大富大贵的面相。子楚看着看着,突然决定跟燕国公子喜一起走,儿子出生在富贵时辰,吉人自有天相,一定能健康成长,平安顺利,自己不用有太多的担心。

子楚辞别赵姬和刚出生一个多月的赵政,踏上北去的道路。

尚在襁褓之中的赵政,哪里知道父亲已经离开自己远去燕国,他静静地躺在乳母的怀里,吃着香甜的奶水,一天天长大。只是苦了赵姬,一个刚刚嫁过来的年轻女子,又要带孩子,又要照顾家里的一堆事情。子楚在赵国已经很有影响力,也有了一份像样的家业,这一切只有交给赵姬照顾管理了。

子楚带着赵安和吕不韦到了燕国,参加燕国公子喜册立太子大典。在那里,子楚受到很隆重的欢迎和款待,人们知道他是秦国未来的国王,谁不巴结逢迎他?当时秦国在诸侯各国中最为强大,无人敢与之抗衡,而燕国地处偏远的北方地区,国小民弱,更视秦国为上邦大国,百般讨好。子楚在国外多年,第一次得到如此热情的款待,竟有些不知所措。

子楚的谦和敦厚得到燕国人民的一致好评,他们都认为一旦子楚继承王位,秦国必然会改变现在的对外政策,那么战争就不再这么频繁,各诸侯国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天下黎民也会少受些苦难。

燕国的王公大臣不停地跟子楚交流关于战争的看法,子楚随口应和着,他心里清楚,秦国这么多的战争,谁跟自己商量过?高贵的祖父秦昭王还不一定认识自己这个王孙。

子楚这次出访燕国非常成功,一方面帮助燕国公子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地位;另一方面也宣传了自己,让燕国人民看到秦国未来的国君是仁慈忠厚的,也许继任秦王后,天下会呈现另一番气象。

子楚离开赵国,一去就是五个多月,他回来的时候,小赵政已经六七个月,能够坐在摇篮里抓着东西玩耍了。

赵政一双细长的大眼睛,盯着同时进来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另一个也是他的父亲,前者是子楚,后者是吕不韦。两个父亲望着活泼健康的赵政,都开心地笑了。

爱子之心,人人相同,赵政的两个父亲会怎么样去爱护他,去辅助他,让他一步步登上皇帝的宝座呢?赵政一天天的长大成人,他又怎么样面对自己的两个父亲呢?

子楚抱起赵政,抚摸了一下他的脸颊:“儿子,在家玩得开心吗?”赵政小嘴一翘,露出满脸笑意,子楚高兴地说:“真懂事。”

长大后的赵高成了秦王嬴政有力的助手

吕不韦看到子楚与儿子亲近,悄悄躲到一边,他不敢有丝毫的流露,他害怕一不小心露出马脚,就会坏了自己的全盘计划。

这时,侍女和乳母把赵政抱走了。达官贵人家的子女出生后,从小就由乳母抚养,服侍的侍女也有很多个。小孩跟乳母的关系往往比亲生母亲还要亲密。赵政的乳母已经快三十岁了,她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跟赵政相差仅有几天,她丈夫是赵安的朋友,经赵安推荐来子楚的馆舍做乳母。乳母非常疼爱赵政,她看到赵政吃饱了不哭不闹,眨着两个大眼睛不住地看,自己坐在那里玩耍,就会轻声叹道:“小公子真是贵人啊!瞧我家那个小子,就知道一天到晚哭个不停。”

乳母的小儿子名叫高,出生不到一个月,母亲就被召到子楚馆舍做乳母,高没有奶吃,常常哭闹不休。高本是赵国的贵族之后,他的父亲是赵国君主的远房本家,因为犯罪,被施以宫刑,其母受牵连沦为奴婢,高弟兄数人也因此而净身。

赵安安慰他们一家人说:“让这个小子做我的干儿子吧!大了也好进王宫找点事做。”乳母一家自然很高兴,就给这个孩子改名叫赵高,他长大后,成了赵政的第一个朋友。

赵政跟父亲的第一次离别时间不长,当时家中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他又是牙牙学语的婴儿,所以对小小的他来说,这次离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是父子团聚后没多久,事有突变,很快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父亲逃回秦国,第二次离开了他。年仅两岁的赵政跟着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他什么时候才能渡过难关,再次见到自己的父亲呢?他又将度过一段怎么样的艰难岁月呢?

第二次离别

秦昭王五十年,秦赵两国的关系再次恶化。秦王命令军队攻打赵国,这个时候屡立战功、威震各方诸侯的大将白起却提出反对意见,他上书说道:“邯郸城高池深,防守坚固,实在是很难攻取。而且赵国与其他诸侯达成联盟,一旦赵国有难,诸侯会纷纷来救。臣听说救兵都已在途中,这些诸侯国对我国的怨恨都不是一天两天了,抓到这个群攻的机会,必然不会放松。目前秦国虽然已歼灭赵国的长平军,但秦军本身也已伤亡过半,国内已成空虚状态,却还要越山渡河,千里迢迢地去争别人的国都,一旦赵从内冲,诸侯军由外攻,来个里应外合的夹攻,秦军就会遭到被歼的命运,这场仗是不能打的。”这也是白起多年与赵国交战得出的深切体会,要消灭赵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容易事。

秦昭王是秦武王的弟弟,秦武王没有儿子,所以把王位传给了秦昭王,秦昭王继位已经五十年了。他喜欢用兵,在位期间,强大的秦国南征北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秦国的势力和威望取得了空前的壮大和提高。秦昭王自认为一生功绩非凡,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平定四海,岂不是一件更伟大的功绩?他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要想统一全国,必须加快行动,所以,暮年的他并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依然多次对外作战。不过秦昭王求胜心切,在当时复杂的诸侯关系当中,没有把握好时机,屡次受到诸侯联盟的共同反抗,他的一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却始终不能平定六国。秦昭王哪里想到,他远在赵国出生的曾孙子赵政已经蹒跚学步,正是这个孩子一步步走上王位,统一全国,完成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大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这次秦昭王没有听白起的劝告,执意攻打赵国,打算完成自己一生的抱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却给幼小的赵政带来了命运的转折,让他陷入人生的第一次磨难当中,正是这些磨难,成就了一代帝王坚毅的品格,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一代帝王艰难坎坷的童年生活,就在曾祖父发动的战争中慢慢地度过,成为一生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当时,赵政已经满院子跑着玩了,他的身后跟着侍女、仆人,他们紧追慢赶,害怕小公子摔倒。赵政满周岁生日的当天就会走路,说来奇怪,他走路像跑一样,非常快,跌跌撞撞却从不摔倒。看着赵政跑来跑去,乳母叹口气说:“赵高比小公子大一个月,还没有小公子走得好呢!”

赵政总是一刻不停到处乱跑,他的两条小腿好像不知疲倦,他喜欢跑来跑去,却很少开口说话,偶尔喊一两声,大人也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做母亲的总是很小心,赵姬私底下想,孩子都两岁了,怎么还不会说话,莫不是有什么问题?

赵姬听说乳母的儿子赵高已经很会说话了,就派人把他接进来,希望赵政跟他一起训练一下说话的能力。赵高果然很会说话,见了人开口闭口叫得挺甜,他在子楚的馆舍内住下来,成了赵政的第一个朋友。两个小家伙一前一后,一个跑跑颠颠,一个喋喋不休,成了馆舍内一道引人开怀一笑的风景。也许那是赵政一生当中最快乐无忧的日子。他的命运随着战事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

白起不愿意作战,触怒了秦昭王。昭王把他贬为普通士兵,任命王为将,围攻邯郸。王攻打邯郸,给子楚一家带来了莫大的危险。此时的子楚已经是秦国的嗣子,地位非先前可比。上次因为子楚地位微贱,燕国公子喜出面说服赵王,子楚才免于一死,现在子楚贵为秦国嗣子,赵国怎么肯轻易放过他呢?

赵国立即派人封锁了子楚的馆舍,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子楚一家人被困在馆舍内无计可施,大家愁眉苦脸,等待灾难和死神的降临。只有幼小的赵政还在一个劲地乱跑。子楚弯腰抱住赵政说:“不要跑了。”赵政挣脱父亲的手臂,依然往外跑去。把守门外的侍卫看到跑出来一个小孩,大声呵斥:“哪里来的孩子,快抱走,要不然就给扔了!”赵政连理也不理,他朝门外走过来的一个人跑去。原来是吕不韦。他是来与子楚谋划如何逃离赵国的,走到门前正好碰到跑出来的赵政。吕不韦经常进出馆舍,赵政对他并不陌生,所以朝他跑去。

吕不韦看到侍卫申斥赵政,赶紧上前一步:“大人,请别动怒。”说着,顺手塞给侍卫官一个玉佩,“小孩子不懂事,我把他抱回去。”

侍卫官收好玉佩,转过脸来说:“赵王有令,什么人都不许进,你进去不是寻死吗?”

吕不韦叹口气说:“虽然我与子楚是故友,可是他现在有罪在身,我哪敢违抗王命?我只是觉得小孩子可怜,给他送点吃的。”吕不韦指指身后的马车。这时一个侍女追出来把赵政抱了回去。

侍卫官想了想说:“你放到这里吧!过一会儿我派人送进去。”

“多谢,多谢。”吕不韦连声称谢,又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递给侍卫官,“一点小玩意,请大人笑纳。”

侍卫官知道吕不韦是富商,家财万贯,珍奇宝物应有尽有,就笑着接过来说:“早就听说吕大人有许多宝物,哪天可不可以去你府上开开眼界?”

此话正中吕不韦的意愿,他赶紧说:“大人如果肯赏光,小人真是三生有幸,寒舍一定蓬荜生辉啊!”两个人越说越近乎,侍卫官说:“过几天秦王孙就要被押走了,到时候我一定去你府上拜会。”

吕不韦说:“好啊!最近我从东海运来一批上好的海货,大人一定要赏光啊!”接着他指着里边说:“他们人不多,除了妇孺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士,你们还怕他们什么呢?”

侍卫官说:“上面要求得严,不敢大意。”

“他们身在邯郸城内,谅他们插翅也难逃得出去啊!您休息一会儿,我把东西送去,我们就去我那里,这样可好?”

侍卫官看看身边的士兵,对吕不韦说:“好吧!快去快回。”

吕不韦带着几个人,搬着东西疾步进去,见到子楚慌忙说道:“我得到可靠消息,今夜赵国将把你押走,为今之计,只有快快逃走。”

“怎么逃?”

“你扮成我的随从随我出去。”

来不及多说什么,子楚匆忙更换服装。吕不韦又吩咐,赵国抓人的时候,让赵安冒充子楚,这样可以赢得充分的时间逃跑。赵安毫不含糊地答应了,他拍拍胸脯说:“为王孙死,我不怕。”

子楚最后瞥一眼生活了几年的馆舍,赵政正在乳母的怀里,赵姬坐在一边掉眼泪。子楚什么也没有说,随同吕不韦匆匆离去。父亲第二次离开赵政,这一别就是好几年,剩下赵政母子更不知道如何逃脱面临的危险,如何在这乱世艰难之中生存下去。

虎口脱险

子楚他们逃出馆舍,子楚问:“如何出得城去啊?”邯郸城内外战旗飘扬,气氛紧张,赵国军队把守城门,防守严密。秦军在离城几十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随时准备进攻。吕不韦说:“我花了六百金买通城门官吏,你假扮我的随从,就说出去藏匿一件珍宝。”子楚满口答应:“只要逃出城去,就好办了。”

深夜时分,子楚悄悄逃出邯郸城,来到驻扎在远处的秦营。守卫将领听说是王孙逃出来了,赶紧报告王。王见到子楚又惊又喜,急忙命人为他接风洗尘。

吕不韦送走子楚,赶回馆舍的时候,赵政母子、赵安还有所有的随从、侍女都已经被抓走了。吕不韦只好回家去,准备另想办法营救赵政母子。

赵姬的父亲知道子楚被困以后,也在四处活动,寻找机会救人。早晨起来听人说女儿全家昨晚已经被抓,他急忙赶往吕不韦家,与他商量对策。吕不韦告诉他子楚已经脱险,要想救赵政母子看来只有用下策了,说着在赵父的耳朵边嘀咕一阵。

赵父听了,呆呆地坐了一会儿,最后说:“为了救女儿,豁出去了。”

赵父立即带着厚礼见到平原君的一个门客,他哭诉着说:“我女儿本来是吕不韦的女人,只因为秦王孙霸道,强抢了去,现在他自己逃亡在外,不管我女儿的死活,大人您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门客说:“还有这样的事?可是我听说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孩子是秦国王室后裔,事情不好办啊!”

赵父说:“秦王什么时候重视过自己的后裔?子楚身为安国君的嗣子他都没放在眼里,何况一个小小的曾孙,他不会当回事的。”

“话虽这么说,可是对于赵国,他的意义可不一样啊!”

赵父抹一把眼泪,无奈地说:“真是让我没法说啊!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他不是子楚的孩子。”

“此话怎么讲?”门客吃惊地问。

“我女儿嫁给子楚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这个孩子与秦国没有一点关系啊!要不然子楚逃跑的时候怎么不带着自己的儿子呢?”

“原来是这样啊!”

“这个孩子非但与秦国没有关系,还是正统的赵国人,况且他只是一个小孩,杀了他影响君王的名声,对秦国来说又不起什么作用。”

门客觉得事情重大,立即汇报上去。平原君得知子楚已经逃亡,下令仔细调查此事,又听说赵政的离奇身世,认为杀了他确实没有太大的益处,秦国反而会更加仇视赵国。如果留下来,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于是下令放回赵政母子,不过还是派人密切监视。

赵政母子虽然得以脱离困境,却因为这件事,名声受到极大影响。他们母子只好搬到赵家在农村的一处庄园里居住,生活才算暂时稳定下来。

吕不韦受到了赵国的严密审查,不得已,他悄悄离开赵国,也逃到秦国去了。

第二节 五岁拜师

梧桐树下的战斗

赵家庄园非常大,每处院子的天井里,都种着梧桐树,特别是到了夏天,枝叶繁茂,树荫浓密,庭院房舍被掩盖其中,倒也阴凉清爽。晚上的时候,轻风一吹,树影婆娑,风声飒飒,更是别有一番景象。

赵政母子一直生活在繁华的邯郸城内,突然住到一个僻静的山村里来,很不适应。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了买卖的吆喝声,没有了车马的喧哗声,也没有了那么多仆人、随从。赵安冒充子楚遇害后,赵姬打发走了大部分的随从、侍女,为了照顾赵政,她留下了乳母和她的儿子赵高。

庄园四周来来往往的全是农夫,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这对逃亡到此的母子倒也相安无事。

很快,赵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他发现这个地方的小孩子特别多。农民的孩子都在大街上玩耍,相识也特别容易。赵政越来越大,他在家里待不住了,吃完饭就跑出去玩,赵高每次都跟在他的身后。

赵政总是跟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你拿一根长棍,我握一把木剑,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他每次杀伐决断都能取胜。这一天,几个小孩又在一起玩耍,赵政让赵高拿一根木棍和他一起作战,赵高胆子小,手里的棍子挥舞几下就掉地上了。赵政奋勇上前,只杀得对方连连后退。

赵政他们玩得正高兴,几个大人朝这边走过来,赵政不去理睬,继续攻击,其他的孩子却都停了下来。原来是赵政的外公来了,他身边还跟着好几个随从。村庄里的孩子看见穿着华贵、气势不凡的来人,吓得跑到一边躲起来。赵政追着他们说:“还没分出胜负呢!你们跑什么?你们逃跑就算输了。”

小孩嬉戏图

外公喊住紧追不放的赵政说:“见了外公还不住手吗?”

赵政说:“两军对战正激烈的时候,怎么能因为见到外公就停止呢?”

外公说:“可是这不是真正的战斗啊!”

赵政说:“外公难道没听说过孙武三令五申的故事?孙武命令吴王的宫女演练军法,她们以为是玩笑,不认真对待,结果被孙武杀了。”

外公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赵政不以为然地说:“村子里的大人都知道,他们在梧桐树下乘凉,经常讲这样的故事。”

外公抚摸着赵政晒得黝黑的脸庞说:“好样的,只是在这山村乡野受委屈了。”

赵政早已经忘掉在邯郸的生活,他不知道为什么大人总以为自己在这里可惜,而那个让母亲念念不忘的邯郸又是什么样的呢?难道那里没有崎岖的山路?没有劳作的农夫?没有破败的草房?没有玩耍的孩童?那里会是个什么地方呢?赵政的心里充满了好奇。

外公送来了衣服、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赵政望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说:“我不穿,穿着这种衣服妨碍战斗。”赵高却很喜欢这些衣服,他试穿了一件又一件,件件爱不释手。赵政说:“你都拿去穿吧!不过你得陪我打仗。”

乳母把物品归拢一下,高兴地说:“又够我们用一段时间了。”赵政他们靠外公的接济生活,每次送来物品,赵姬跟乳母都很仔细地算计着使用,害怕用多了,接济不上,孤儿寡母可怎么生活。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赵国对他们的监控好像放松了些,最近外公来的次数也多起来。赵姬跟父亲秘密商量以后该怎么办。子楚回国后音信全无,秦赵两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吕不韦也没派人来联系他们。赵姬身为秦王嫡孙夫人,生有王孙的嫡长子,现在母子俩却过着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日子,能不着急吗?一旦时局有变,赵国再来抓捕他们可怎么办?

赵父说:“赵政大了,应该给他找个老师了。”

赵姬说:“目前生活如此窘迫,怎么给他找老师?”

赵父想起刚才进村的一幕,说道:“这个孩子英武决断,非一般人可比,他是秦王室后裔,我们要好好培养。”

赵姬泪眼汪汪地说:“本来想嫁给王孙,能贪图点荣华富贵,没有想到事情却是这样,还要连累父亲。”

赵父说:“事已至此,不要再抱怨了。我赶紧想办法给赵政找老师,你也准备准备让他去上学。”

与老师辩论

按照当时各个国家对王室后裔的教育习惯,王室公子五岁要接受嗣子基础教育,包括诗、书、礼、乐、射、御和剑法等。十二岁的时候开始深一层次的教育,学习项目就更复杂了,包括政经之术、兵法、刑名等深一步的学问,此外也可按照各自的兴趣与爱好,研读其他方面的学问,诸如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等。十五岁接受个别教育,按照太子、嫡嗣子、庶出公子,等等,级别不同,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和教育。太子和嫡嗣子所受训练特别严格,每个人有好几个老师,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师教授帝王学,专门教授太子、嫡嗣子如何成为一代明君,所以太师的地位相对来说也最重要;

射术是王室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技能

太傅督导他们的品德修养,管理生活起居,以及外交应对等礼仪方面的内容;太保则负责他们的身体保健及安全护卫等事宜。

赵政已经五岁了,按照宫廷习惯应该接受正规王室教育了。赵姬心里也很着急,赵政是秦国的嫡曾孙,未来的国君继承人,落魄在这山野之中。可是怎么接受教育?虽然赵政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终究有一天他会长大,知道自己是秦国王孙,如果现在不能接受教育,到时候他怎么继任王位呢?

赵姬的父亲费了许多周折,请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老先生姓李,自称学富五车,见多识广,曾经教育过许多贵族子弟。当他第一眼看见赵政的时候,感到很奇怪,这也是王室子弟吗?看上去黝黑粗壮,跟农村子弟没什么两样。

老先生的教育无非是读《诗经》,背《尚书》,每天写写字。一开始赵政感觉好玩,时间长了,就厌烦起来,他觉得坐在那里枯燥无味,不如跑出去打闹好玩。一天,趁李老先生睡着了,赵政和赵高悄悄溜了出去。他们跑到庄园后面的小山上。这座小山虽然不高,却也树木葱郁,怪石林立,一条崎岖的小路直达山顶,是小孩们玩耍的好去处。赵政从来没有登上过山顶,他对赵高说:“我们爬到山顶去看看,怎么样?”

赵高说:“大人都说山顶危险,还是不去的好。”

赵政说:“我就是想看看有什么危险。”说着朝上攀登起来。赵政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又有很强的征服欲望,他不顾一切往山顶爬去。

夏日的阳光照射下来,山路上树影斑驳,两个小孩子吃力地向上爬着,一会儿用手抓住石头,一会儿用脚钩住突兀的树根。快到山顶的时候,小路几乎看不见了,到处是杂草树丛,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赵高说:“没有路了,我们回去吧!”

赵政说:“没有路就不能走了吗?踏过这些杂草不就行了吗?”他挥舞着小手继续前进。多年以后,这个倔强的孩子长大了,他征战四方,统一全国,也是靠这种顽强不服输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赵政站到了山顶上,他征服了这座令他神往已久的小山。他们两个在山顶上追逐玩耍了一会儿,赵政爬到一棵大树上,骑到枝丫间说:“这是我的马车,我要驾着它去打仗。”

天快黑的时候,赵政和赵高才意犹未尽地赶了回来。老师跟母亲都在院中等候,见到他们又气又喜,气的是两个小孩胆大包天,偷偷出去玩,这么晚才回来;喜的是两个孩子终于平安归来了。

老师说:“我要惩罚你们。”

赵政说:“为什么要惩罚?”

老师说:“你们上课的时候偷偷出去玩,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赵政说:“老师,您从来没有说过出去玩要受惩罚,您只是说学不会书本要受惩罚。”

老师一时无言以对。他看赵政年幼,料想他不会跑出去玩,所以对于要不要出去玩没做要求,只是要求他学会需要掌握的内容,没有想到今天会被这个小孩子抓住把柄。

老师有些气恼地说:“不管怎样,今天你做错了。”

赵政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法令不严,今天反而来怪罪我们。我觉得老师也不对。”

老师的胡子都哆嗦起来,他说:“小小孩子,懂什么法令?”

“法令就是规矩,您没有立好规矩,还要赖别人吗?”

赵政长大做了皇帝后,特别注重法令的严明,他知道法令是人们做事的准则,没有准确明晰的法令,人们就容易出现错误,不知道该如何行事。

李老先生崇尚文雅,只知道教书做学问,哪能体会到赵政的雄心壮志。他被赵政用一通理论批驳以后,觉得无法待下去,回去收拾行李,匆匆离去了。赵政的第一个老师走了,母亲责怪他不听话,赵政却说:“诗书礼乐,记记背背而已,没什么好学的,我不喜欢,我要学习射箭、骑马。”

赵政希望学到真正的本领,在他幼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不甘屈服、勇于进取的种子。

第三节 亡命天涯

逃亡途中

赵政学习射箭、骑马的愿望还没有来得及实现,事情又有了变化,赵国突然加紧对他们母子的监控,据说有可能再次将他们抓捕。赵姬的父亲匆匆赶来,他跟女儿商量说:“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被抓住了,为了更好地躲避追捕,你们母子最好分开,我派人保护赵政去一个秘密的地方生活。”

赵姬的父亲安排身边一个贴身随从带走了赵政,这个随从名叫李仲,家在邯郸城外的李家堡。李仲带着赵政回到李家堡住了几日,听说风声很紧,不敢久留,匆匆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他们两个人一路西奔,希望能够有机会回到秦国。赵政两岁以前生活在富贵乡中,锦衣玉食,侍从环绕;后来跟母亲躲到赵家庄园,生活清贫了些,却也是平平安安;现在跟着李仲风餐露宿,马不停蹄地奔波,年仅七八岁的赵政简直有些吃不消了。

为了躲避追踪,他们白天不敢赶路,等到晚上才悄悄前行。有时候半夜三更,赵政刚刚睡着,就被李仲喊醒继续赶路。有时候,太阳都快要落山了,他们还躲在山林中不敢露面,一天的饭食自然没有着落,饿得赵政两眼昏花,肚子咕咕直叫。

赵政一路上见到了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事情,感触最深的就是四处流散的难民。他们成群结队,衣不遮体,大多是伤残老弱,也有一些年轻人,不是缺手就是断腿,他们身上还穿着残留的军服,一看就知道是受伤的士兵,不知道他们在哪次战役中负伤,又是如何得以脱身的。现在他们置身在乞讨的队伍之中,只能靠讨饭养活自己。有的小孩只有两三岁光景,也蹒跚在乞讨的队伍当中,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等着路人的施舍。

赵政看不下去了,他把自己的一块干粮递给一个乞讨的小孩,小孩接过干粮,狼吞虎咽,三两下就吃完了。

李仲说:“公子,这样施舍是没有用的,你救他一时,能救他一世吗?你救这一个人,能救其他的人吗?”

赵政心里隐隐作痛,天下纷争,民不聊生,什么时候战争才能停止呢?

赵政也会偶尔听到有人紧张地谈论秦国的政事,说此次出兵为的是要消灭六国,扫平天下。也有人说国家统一势在必行,如果不统一,诸侯列强必然会继续征战下去。

一路上,经过战火洗劫的城镇,房屋毁坏,田地荒芜,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派萧条颓废的气象。赵政看到破碎的家园无人料理,草长树高,把大好江山都淹没了,他幼小的心灵一阵酸痛。

巧遇卖瓜老人

李仲和赵政经过一天奔波,来到一座山脚下歇息,李仲说:“公子,这个地方偏僻,我们在这里歇歇吧!”

赵政走下车来,看到面前一座挺拔的高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李仲说:“我也不知道这是哪里,不过前面有片瓜田,我去买几个西瓜,我们解解渴。”

赵政顺着李仲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一片绿油油的西瓜田。赵政随李仲一起走到瓜田旁,高声喊道:“有人吗?”

话音刚过,一座草棚中走出一位老者,他手搭凉棚,朝这边望望,走了过来。老者说:“你们是什么人?要吃西瓜吗?”

李仲答道:“是啊!路过此地,买几个西瓜吃。”

老者看了看赵政,突然说道:“贵客到此,有失远迎。”

赵政急忙还礼说:“老人家,我们偶然路过此地,去远方探亲。”

老者呵呵笑道:“公子家是在哪儿?又到哪里去探亲?”

李仲制止老人说:“买你几个西瓜还这么麻烦!快给我们挑几个西瓜。”

赵政说:“不用慌张。老人家,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二。”

老者说:“公子请讲。”

赵政说:“我们一路走来,见到许多逃难百姓,他们无依无靠,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老人家你在这乱世当中怎么还能悠闲地种瓜、卖瓜,过着安定的日子呢?”

老者听赵政这么一说,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公子不是平凡人物,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宏伟事业。”

赵政并不知道,这个老人曾经是赵国的大官,因为与平原君意见不一致,所以退隐山林,种瓜度日。

老人接着说:“周王室衰微,诸侯用强,这已经是多年的事情了。诸侯各国互不相让,纷争天下,战争不可避免。我早就看透这一点,所以搬到深山之中居住,避免受难啊!”

“依老人家之见,战争会继续打下去吗?”

老人说:“只有国家统一,战争才会结束。可是现在,贵族官僚抱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肯放手,誓死抵抗,给黎民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啊!”

赵政默默地点点头,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说:“老人家说得是。”

老人为他们摘了几个西瓜,两个人坐下来吃西瓜,老人说:“公子听说过宣王好射的故事吗?齐国曾经有个国君宣王,特别爱好名声,喜欢听人们夸他力气大,能拉开强弓,其实他拉的弓用不了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他时常表演拉弓给他的臣僚们观看,臣僚们为了巴结讨好他,也都装模作样地接过弓来试试,但是拉到半满的时候就故意止住,都啧啧地说:‘大王真是神力啊!要拉开这样的弓,气力不能低于九石,我们比不上大王,拉不开这样的强弓。’齐宣王听了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力气果真很大,实际上,他使用的弓不过三石,一般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拉开。可是宣王直到死前还认为自己用的是九石的弓。”

赵政在三十九岁的时候终于实现了儿时统一中国的理想

“哈哈!”李仲和赵政都笑起来,“他也太虚荣了。”

“是啊!”老人说,“可是现在的贵族大臣们就是过着这样虚伪的生活啊!平原君贪图名声,听信冯亭献城的计策,导致长平一战造成多大损失!只要诸侯并存,战争就永远不会结束,除非天下统一。”

赵政恍然大悟:“老人家真是目光远大啊!”

老者说:“公子是非常人。天下纷争已经几百年了,不知道你们长大了,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啊!”

赵政沉默了,他心里想,我一定要刻苦努力,将来一统天下,让天下永远也没有战争,百姓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当他辞别老人,坐在车上时,依然沉思刚才与老人的对话,他想:“老人是个有学问的人,我应该请他做我的老师。”

赵政想到这里,回头观望老人和他的瓜田,在夕阳的余晖之下,青山呈现着微微红光,绿树郁郁,像一幅图画渐渐远去,瓜棚、草舍没有了,老人也看不见了。赵政揉揉自己酸疼的眼睛,奇怪地说:“难道是我做的一个梦吗?”他看看坐在车前的李仲,正低垂着脑袋打瞌睡呢!赵政坐回车里,伸开双腿也睡起来。

机智脱险

赵政和李仲迷迷糊糊一路前行,突然被一队人马拦住,他们是从前线退回来的赵国军队。一位将官模样的人走过来,掀开车帘子看了看说:“你们要去哪里,不知道前方正在作战吗?”

李仲看到这么多赵国军队,吓得腿都软了,战战兢兢地说:“我……我们……我们要去探亲。”

“探亲?”将官看了一眼赵政,“上头有命令,看到七八岁的孩子就抓起来,不知道你是不是我要抓的人。”

赵政坐直了身体,从容回答:“不知道将军为什么要抓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犯了国法吗?”

将官说:“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要抓住他。”

赵政说:“我奉父亲之命,到这里来买西瓜,如果无缘无故被抓走,父亲一定会很着急。”

“西瓜?”将官说,“我们经常从这里经过,怎么不知道这里有卖西瓜的?小孩子说谎吧!”

赵政说:“我怎么敢骗将军呢?我刚刚从瓜田过来,还吃了几个呢!”

将官说:“你买的西瓜呢?搬几个让我们也尝尝。”

赵政说:“卖瓜老人说,天色已晚,怕摘的西瓜生熟不好分辨,叫我明天来取。”

将官见赵政对答如流,从容不迫,只好说:“你过去吧!以后不要在这里随便跑动,小心伤害到你。”

李仲听说放他们前行,赶紧提起鞭子,准备打马向前。赵政却制止李仲:“慢着,将军如此信任我们,我们慌张什么,我看将士们都很疲惫,这样吧,我们回去买几个西瓜来给他们解解渴吧!”

李仲十分不解地望着赵政,焦急地说:“老爷等急了,会怪罪我的。”

赵政说:“你不用担心,一切有我呢!”

将士们听说有人给他们运送西瓜,都很高兴,嚷嚷起来:“坐下歇一会儿,等着吃西瓜了。”士兵们席地而坐,等待着赵政为他们运瓜。

赵政和李仲掉转马头,赵政说:“我们火速离开这里。”

李仲说:“你不是说给他们买西瓜吗?”

“买什么西瓜?”赵政说,“我不用这个计策,他们能放我们回来吗?”

“他们已经同意放我们过去,我们过去不就得了?”

“前面是什么地方我们还不知道,我看这些士兵虽然是溃退下来的,可是军容依然严整,他们后面肯定还有大部队,有治军有方的将军统帅,我们往前会受到更严格的盘查,一旦出现漏洞,我们就无处藏身了,还是趁现在赶紧逃吧!”

李仲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挥动长鞭,抽打马背,主仆二人死命朝前奔去。

他们一口气跑出去几十里路,马也跑不动了,李仲说:“停下来歇会儿吧!”

赵政看看四周灰蒙蒙一片,已经傍晚掌灯时分,他说:“我们到哪里过夜?”

李仲说:“就在车上将就一宿吧!”

赵政说:“官兵已经认识我们的马车,我们在里面过夜会很危险。”

李仲说:“可是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去哪里过夜?”

赵政说:“我看那边有片树林,我们进去躲躲吧!”

“树林里有虫狼出没,很吓人。”

“不用怕,我们爬到树上去。”赵政拿起随身携带的短剑,朝树林走去。他在赵家庄园的时候,经常爬树玩,他爬树的本领还很高呢!

赵政跟李仲在树上蹲坐了一夜,第二天下来的时候,衣服都刮破了,李仲说:“我们现在衣服都破了,只剩一辆马车还不敢乘坐,我们干脆混到乞讨的队伍中去吧!”

赵政说:“这样也好,再也没有人认出我来了,我们还是先回邯郸吧!”两人混迹到讨饭队伍中,一路朝邯郸而去。

由俎上肉成为座上宾,巨变突然降临到8岁的赵政头上,他出入各国王孙们举办的宴席酒会,大胆地接受新鲜事物,并表现出了他的过人之处,贵族王孙们奢侈浮华的生活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就在这时,关于他命运前途的一次大争论在秦国后宫激烈地进行着,他能不能回归秦国,与父亲团聚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