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审言·五首

唐诗选注 作者:葛兆光 著


杜审言·五首

杜审言(约648前—708),字必简,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他当过隰县(今山西隰县)尉、洛阳丞,因向朝廷上言,于武后圣历元年(698)被贬吉州,后被武则天召用,但神龙元年(705)又因为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张易之等交往的嫌疑而被反对武则天及二张的人流放岭南,第二年才被赦北归,临终那年当了修文馆直学士,冬天就病死了。

在初唐诗坛上,如果说王勃等“四杰”由于大多没有入过中朝而可以说是“在野”诗人,写的诗未免有些跳荡愤激的“野路子”的话,那么,杜审言及沈佺期、宋之问却可以说是沙龙里的诗人,他们的诗比“四杰”的诗显得整饬而且沉稳,明人钟惺《唐诗归》卷二就说过杜审言开了唐代“齐整平密一派门户”。这“齐整平密”四字并非没有根据的臆断,一方面,杜审言及沈、宋等人的诗往往声律形式都比较规范,在杜审言现存的五言诗中,有三分之二是律体,七言诗中,则全是律诗和绝句,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太合平仄调式,但基本上合辙中矩入了近体的格套,所以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说“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合辙中矩的诗当然会给人以拘谨方正的感觉,翁方纲《石洲诗话》说他“于初唐流丽之中别具沉挚”,这“沉挚”二字恐怕有一半也是从语言形式上来的,就是说字词不那么怪异谲诡艳奇,形式不那么放逸奇矫出格,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曾把近体诗律比为法律,说“天下无严于是者”,既然能规规矩矩地在五八四十个字和七八五十六个字里讨生活,在平仄对仗里过活计,那么多少有些平稳妥帖的老实相;另一方面,杜审言作为一流文人在当时似乎已经跻入了文化贵族的圈子,他和苏味道、李峤、崔融被称为“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等又是好朋友,同荣同辱,一道写诗一道被贬,所以不免染上宫廷文人的毛病,写些应制、酬和之作,诗里不少是平庸而浅陋的句子,为写诗而写诗,所以个性并不突出,力度也比较弱,像清人贺裳就在《载酒园诗话又编》里说他“作磊坷语”的时候也“略无攒眉蹙额之态”,意思就是他写坎坷、写悲凉有时仿佛东施硬学西子捧心颦眉,心里并不痛苦,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因此并不能在诗里倾注浓烈激荡的情感。其实说来杜审言并不是一个性格温厚敦重的人,他也和“四杰”中人一样自负,据说他曾轻蔑地嘲讽过朋友苏味道“彼见吾判当羞死”,也曾狂妄地揶揄同辈宋之问“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均见《新唐书》卷二○一),甚至觉得自己文章比屈原、宋玉还好,书法比王羲之还强,但这点自负自傲没有使他养出一种郁闷激愤的不平之气,却好像“雪狮子向火”都化尽了似的,在诗里竟看不见半分,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自负自傲敌不过他的功名利禄之心。据说武则天召见他并暗示要起用他时,曾问“卿喜否”,这个五十来岁的人竟“舞蹈谢”,并遵旨写了一首《欢喜诗》,演了一场老莱子戏彩娱亲似的闹剧,所以他不免要染上官场上的习气,而这习气又常常会淹没人的真性情,写起诗来温柔敦厚得好像真的“思无邪”似的,于是不免给人以一种富贵闲人的雍容态,清人李重华就把他划归“台阁体裁”,并认为“翰院清华者宜宗之”(《贞一斋诗说》),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乱点鸳鸯谱。

当然,这“齐整平密”四字也有不尽然之处,他的诗虽然缺少那种投入整个生命的慷慨悲歌,但也并非没有一点真感情,他在放逐途中写的山水诗中就常常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在,只不过这种苦痛常化在山水景物之间,语词意象之中显得十分含蓄,而含蓄则给人以气度雍容、涵养深厚而不那么心浮气躁的感觉,所以有人说他“气度高逸,神情圆畅”(《艺苑卮言》卷四),又有人说他“浑厚有馀”(《诗镜总论》);他的诗虽然“句律极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但也并不是死板呆滞,有时很能在句律的桎梏里翻筋斗变花样,就像下面所选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首联前句和尾联前句活用虚字及动词就极受后人称道(《升庵诗话》卷五),而颈联、颔联又被王夫之《薑斋诗话》引为例子痛斥那些胶柱鼓瑟,非得一情一景的诗人,可见杜审言并不是死板地墨守成规的格律奴隶,后来很多人都指出杜甫的一些风格与技巧来自祖父,杜甫自己也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虽然这种夸张的说法大半是出自孙辈对祖辈的尊敬和对家世的夸耀,但毕竟不是没有根基的胡吹乱侃和捕风捉影的盲目崇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① 晋陵:唐属毗陵郡,在今江苏常州;陆丞:名不详,当时晋陵县的县丞,曾作《早春游望》一诗赠给当时同在毗陵郡的江阴县任职的杜审言,这首诗便是杜审言的和诗,明人胡应麟《诗薮》曾说这首诗是初唐五言律中的第一好诗。

② 偏:特别;物候:各个季节里自然界的不同物象,像冰融、花开、虫鸣、叶落、降霜等能提示季节变化的物象都可以叫“物候”。这两句是说在外任职的人特别对自然变化感到惊异,因为物候提醒了人们,时光在飞速流逝。

③ 这两句的语法比较特殊,应当是“云霞出海(天才放)曙,梅柳(已开花长绿芽)渡江(才感到)春(天来临)”,这是写东南沿海一带物候的诗句,但近体诗歌里这些括号里的词全被压缩掉了,顿时显得很紧凑,这种密集化简约化的句式不仅包容了较多的内涵,而且由于缺少说明性、过渡性的文字而减少了阅读时的限制性,从而拓宽了联想空间,所以,越来越多的诗人在写近体诗时采用了这种句式。

④ 淑气:和煦的春天气息;黄鸟:黄莺,《礼记·月令》说仲春二月“仓庚(黄莺)鸣”是早春的“物候”,但江南的黄莺却因春天来得早而叫得更早,晋代陆机《悲哉行》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杜审言化用这两句,并用一个“催”字点明江南春意早的含义;晴光:春天的阳光;绿指绿色的草,梁代诗人江淹《咏美人春游》有“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句,用“转”字是说草由于春日而变为绿色。

⑤ 古调:陆丞的诗,暗指陆丞的诗中那种悲叹岁月流逝游子思归的意蕴,因为这种意蕴从《古诗十九首》以来一直是诗人咏叹的主题,所以下面说引起了自己归乡之思,不由得涕下沾巾。

夏日过郑七山斋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① 郑七:名不详;山斋:山中别墅。从诗意来看,郑七山斋在洛阳近郊山间,当时杜审言正任洛阳丞。

② 樽中好(hào):喝酒的嗜好。

③ 言:助词。谷口:汉代隐士郑璞曾在谷口隐居耕种,名气很大,见皇甫谧《高士传》及扬雄《法言·问神》,这里因为郑七也姓郑,就用来借指郑七山斋所在地。

④ 这两句也是近体诗里典型的句式,意思是薜萝和山径一道弯曲延伸入峪,荷芰开在水亭之旁。薜萝:蔓藤类植物;荷芰:荷花与菱花。

⑤ 洛阳钟鼓:指洛阳城内报时的钟声与鼓声;迟回:犹豫徘徊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在郑七山斋饮酒赏玩,不知不觉天色已暮,远处传来报时的钟鼓声,但诗人仍然拴着车马迟迟不愿离去。

旅寓安南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① 安南:今越南河内市。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杜审言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途经安南,在客舍或驿站中写了这首诗怀念家乡。

② 交趾:泛指今越南北部。

③ 以上四句非常准确地描写了南方的气候与风景:冬天果熟,正月花开,连雨生瘴气,山林像蒙着一重昏雾,虽然微有轻霜,却又响着雷声,写这些令人陌生的景物,正为了表现对熟悉的家乡的思念,所以下面笔锋一转,立刻转到加倍而来的乡思上去。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① 游寓:指宦游在外;秦:指长安。

② 心里一团愁绪,所以虽然看着春天却没有把它当作春天,这句的句法就好像欧阳修《蝶恋花》里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杜审言是因为自己心里有愁而不把春天当春天,欧阳修是自己心里有悲想把花当人花却不理他。中唐戎昱《秋月》里的两句诗“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正好移来解释杜审言的这首诗。他自己宦游长安觉得苦闷,就不把长安春天当春天,一心想着回洛阳,其实他自己也明白这里仍是花开柳绿,到处宴乐歌舞,只是自己在异乡仿佛是一个外人,心里孤单寂寞而已。这种意思可参见汉《郊祀歌·日出入》:“春非我春,夏非我夏。”庾信《和庾四》:“无妨对春日,怀抱只言秋。”

③ 上林苑:汉代皇家园囿,在长安城郊,借指唐代皇家园林;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故址在今咸阳西南渭河北岸。这里用“徒”、“漫”两字暗示自己没有赏玩春景的心情,所以花开是白开,柳绿是自绿,撩不动人的春兴。

④ 南桥:洛水上的天津桥;西第:汉代梁冀为大将军时曾起别第于洛阳城西。这两句是写自己思念洛阳旧友宴饮游乐的情景,公子、将军、南桥、西第都是泛指洛阳的旧友和府第。

⑤ 倍还人:指自己明年春天回到洛阳,洛阳春色将加倍地补偿今年误了春期的损失。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① 这首诗是神龙元年(705)杜审言被流放途中写的。

② 迟日: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湘江曾是杜审言旧游之地,故地重游,本来是应该欢喜的,又何况是在春天的阳光下,但这时诗人是被流放,今非昔比,所以不由悲从中来。

③ 边愁:流放边远之地的哀愁。

④ 窜:流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