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子昂·四首

唐诗选注 作者:葛兆光 著


陈子昂·四首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出身富豪之家。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中进士,因受武则天赏识授麟台正字,后历任右卫胄曹参军、右拾遗,圣历元年(698)辞官回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在狱中。

陈子昂向来被认为是初唐以复古为革新手段的文学家,自从他的朋友卢藏用对他高度评价,称其“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子昂别传》),杜甫和韩愈又称他“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子昂始高蹈”(《荐士》)以来,他的地位一直高得吓人,他的诗也不知不觉中抬了身价。被杜、韩两大诗文宗师名头镇住了的后人忙不迭地尊他为“唐之诗祖”,仿佛他身后的唐代诗人都是亦步亦趋地踩着他的足迹走路(方回《瀛奎律髓》卷一)。沿着现成思路惯性下滑的后人则不假思索地把他当作沈、宋的对头,认为应当用黄金铸陈子昂像来顶礼膜拜,仿佛没有他力挽狂澜于既倒,唐诗就成了齐梁馀孽(元好问《论诗绝句》),以至于欧阳修《新唐书》对陈子昂人品的小小微词也引起了后人的不满,好像这种批评会玷污他的伟大形象(如文同《拾遗亭记》、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一、陈沆《诗比兴笺》卷三)。其实,用“复古”口号来掩护“革新”内容是中国文化人常用的伎俩,虽然很容易奏效,但也常常要以某种偏颇的缺失为代价。初唐诗坛承袭了齐梁以来的诗歌语言技巧,使诗歌日益精巧成熟,也承袭了齐梁诗歌的主题内涵,使一部分诗歌内容贫瘠苍白显得陈旧,这已经引起了诗人的关注,“四杰”甚至沈、宋、杜都已开始对此矫正。陈子昂激烈的“复古”主张只不过是矫枉须过正的口号而已,他疾呼诗歌的“风骨”,追踪超越齐梁的汉魏,寻找深沉悲凉的情怀,要求阔大开朗的视境,这本来很对,但他一味上溯汉魏,漠视齐梁初唐以来逐渐完美的诗歌语言形式,就不免忘掉革新而只记得复古,无疑偏离了初唐“文质彬彬”(《隋书·文学传序》)、“斟酌古今”(《周书·王褒庾信传论》)的公正而偏执一隅。说起来,他的“风骨”、“比兴”论只是《诗大序》《诗品序》《文心雕龙·比兴》的唐代再版,而他的复古也只是想让诗歌回归到建安、正始时代,因此他的诗虽然被人称为“以雅易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始变雅正”(《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但也并没有变回“杭育杭育”的号子或“关关雎鸠”的四言那里,只不过“专师汉魏”(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蹈袭汉魏蹊径”(《原诗》内篇卷上)。虽然慷慨悲凉,但不免缺乏文采没有韵味,所以明人王世贞说他“天韵不及”(《艺苑卮言》卷四),清人姚范说他“才韵犹有未充”(《援鹑堂笔记》卷四十)。过多地模拟阮籍《咏怀》,虽然赢得了“子昂,阮也”的赞誉(《诗薮》内编卷二),但也让人看出了“失自家体段”的毛病(《原诗》内篇卷上),唐代皎然《诗式》说他“复多而变少”,正是一针见血。

感遇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① 《感遇》是陈子昂感慨生平遭遇和天下大事写的一组诗,共三十八首,这是陈子昂常常被人引述和赞赏的作品,它的特点是有感而发,常写出心中一段悲凉,涉及社会广泛现实,多为当时写照存真,语言比较古朴流畅,没有雕饰造作的痕迹,所以前人称它“尽削浮靡,一振古雅”(《诗薮》内编卷二)。但这组诗过于模拟阮籍《咏怀》,这一点很多人都曾指出过(如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卷二、乔亿《剑溪说诗》又编),而且说理太多,显得质木而没有韵味,清人毛先舒《诗辩坻》卷四说“阮逐兴生,陈依义立”正好切中要害。其中有的诗入世意味很重,写得像议论奏折,有的诗又有些出世之想,正像清张谦宜《斋诗谈》卷四所说“见得理浅,到感慨极深处,不过逃世远去,学佛学仙耳”,当然也有写得很好的。这里所选的一首在组诗中是第三十四首。

② 亭、楼:都是指戍边军人的居所。

③ 幽燕:即幽州与燕州,在今河北、北京一带;结发:束发,古代男子成年即把披散的头发束于头顶,上面加冠。这里指成年。

④ 赤丸: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⑰。

⑤ 辽水:今辽河,出自吉林东辽吉林哈达岭及内蒙白岔山,于辽宁昌图汇合,称辽河,由盘山湾入渤海。

⑥ 《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与匈奴大大小小打了七十馀仗,到六十岁还得不到封侯,反而因出兵迷路而须受审,终于悲愤自杀。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① 幽州:郡名,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幽州台:蓟北楼,在今北京市内,陈子昂于万岁通天二年(697)随军北征契丹,在此登台远眺,便写下了这首诗。

② 怆然:伤感悲凉的样子。这四句诗来自《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无垠,时光流逝,这是初唐诗中的常见主题,像前面选注过的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以及未选注的李峤《汾阴行》。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① 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此二山,楚之西塞也。”陈子昂沿江而下,经荆门至楚地,便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五言律诗,虽然有少许不合平仄处,但章法却很标准,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说他“律诗时时入古”,其实并不是有意“矫枉”,而实在是当时律诗限制尚未落入刻板规范的缘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批评陈子昂除《感遇》而外,“馀自是陈、隋格调,与《感遇》如出两手”,则未免是老吏断狱的过苛之辞。当时律诗已成时尚,他也不能例外,倒是他有意立异写的《感遇》《蓟丘览古》像在满城洋装中独着马褂一样。清人乔亿《剑溪说诗》又编说得好:“陈伯玉惟《感遇》诸篇全法阮步兵,馀皆其自体”,这“自体”就是说“自家面目”,可见陈子昂也在时尚诗风中摇摇晃晃,曾跟着走,只是为了标新立异才有意学为“古诗”的。公正地说,这首诗虽然是近体,但无论语言词汇还是情感内蕴,都不比《感遇》逊色。

② 巫峡:三峡之一,在荆门上游的四川巫山东;望望:远眺的样子;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所建,在荆门以东的湖北省境内。

③ 巴国:指今四川东部古代巴国一带。

④ 隈:边角处。

⑤ 《论语·微子》记楚狂接舆高歌讽刺孔子,这里作者自称“狂歌客”,意思是说想不到我这个狂歌客今天竟狂歌着到楚狂的老家来了。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① 乐乡县: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② 杳:辽远。

③ 孤征:独自远行。

④ 乐乡县原属楚国,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及三国时的吴国都是接近边疆的地方。这两句说平川荒野一片迷茫,看不见昔日旧国,长长的道路一直延伸,通向往日边城。

⑤ 野戍:荒野中士兵的守望处;平:指暮色中树林不辨高低。

⑥ 噭噭:野猿叫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