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徒

罗家女人 作者:罗小华 著


学徒

江浙一带的经济发展以三大龙头产业:铜锡业,酒业和酱业在全国出名。

罗家两位当家人,罗天祥和罗润祥二兄弟来到苏州,先在铜锡作坊里学徒。主要是学习“铜锡铺”的从制作,进货,到经营。在当时的苏州,很多手工作坊和一些轻工业小行业红红火火。

学徒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天不亮起床,打开炉火,准备好烧炼铜锡所有家伙,还要将师傅和师兄们的早点准备出来,等待师傅们起床后,伺候师傅们用餐喝茶,然后自己才能吃早点。

学徒往往是从最苦的地方开始:他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收集废铜锡就象今天的”收破烂”的农民工。师傅有规定,每天收集不够数量是不能回家吃饭的,因为这是作坊里的原料,没有原料后续所有工作只有停工。

罗天祥和罗润祥兄弟两吃尽苦头。因为并不是每天都有住家卖废旧铜锡,必须开动脑筋每天开发出不同的地方,找有可能仍掉废铜锡的铺子,为了找原料,兄弟两人几乎走遍苏州的各个角落,甚至有时候要走向邻近小城市和农村!这艰苦的生活让他俩无意间积累了这个行业的最原始,最重要的市场第一手进货资源。

中午是很难回铺子的,两个人只有在外面买上一个包子或者一个烧饼充饥,每到这个时候,哥哥总是让弟弟吃,自己饿着,久而久之,弟弟发现哥哥总饿着,也不肯吃了。一个包子两个人让来让去,只有走不动路的时候,才一人一口的分掉。

江南的天气常常雨水多,有时候,赶上一场大雨,两人淋的象个落汤鸡,脚上的鞋子泡烂,无论多么晚,最终还是要一瘸一拐坚持将收集的废铜锡拉回铺子,铺子的师傅们就象小鸟等待食物一样,等待这些原料。

艰难的学徒生活中,每一天的相助相扶,让兄弟两的患难之交走到“顶层”。

不仅找铜锡很困难,经常面临其它穷人抢“现成货”;有时候,弟兄两经常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回到作坊,才能挣得一口晚饭。

“我们是男子汉,不能告诉妈妈”懂事的罗天祥反复嘱咐弟弟,深怕弟弟习惯老家的富裕生活后难于承受在外的磨砺,“我们说好要帮助妈妈争气的,要学到真本事”.

“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到真本事?”罗润祥毕竟是弟弟。

“只要耐心忍住了,好好待师傅师兄,他们会交给我们的。没听说过学徒都是这样吃苦的么?”天祥自信的口气感染了罗润祥。

“好,我们一起吃苦,我们是男子汉!”罗润祥一直钦佩哥哥,因为哥哥处处都爱护他,处处都是长者的榜样,没说的,必须听哥哥的话。

实际上,这种近乎于“叫花子”方式的凑集原料的锻炼,看似残酷,却很有道理:这种学徒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西方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你必须学会生存的第一步,必须学会自己设法找到生存的原料。这种残酷的磨砺,为弟兄两的后来自己经营,积累了最重要的人生第一步。

学徒比较残酷的是第二步:师傅让两位年青人去火炉旁锻炼:烧炼铜锡。这让两位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彻底改变了“公子”生活,就象“溥仪”皇上接受劳动人民改造一样“脱胎换骨”。

每天师傅们收工后,两位收原料回来的小伙子开始上场,穿上防火烧的帆布围裙,在熊熊大火炉前,人被烤的流油,手里却不能闲着,一铲一铲的向大火炉里铲进废铜锡,然后将烧软的铜锡再铲出来,打成规范规格的铜饼。这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必须掌握好火候,什么时候“软”是不能拿手捏的,不够软就无法打成“规格饼”。

罗润祥比哥哥矮一点,吃亏不少,难免一些火星经常要崩出来,常常被烫伤!

一旦完不成师傅的定量,兄弟两就无法吃晚饭!

哥哥总是护着弟弟。哥哥抢着将自己的活干完,立刻到弟弟炉前帮弟弟完成定额。哥哥身上的伤痕比弟弟多多了,不仅是他的活干的多,更多时候遇到难炼的废铜锡,容易多迸发火星的时候,总是哥哥抢过弟弟的铁铲,让火星蹦到自己身上!

“世上没有一个工作是容易的。”师傅的深刻教育达到了目的。

大家都很忙,没有人照顾生病的徒弟,不然完不成老板的定量和订单,所有的工人都没有饭吃。这不是老板不好,这个作坊每个人的命运都连在一起,没有订单就没有饭,老板也一样。

每次弟弟生病,哥哥必须完成两个人的工作,还要回来照顾弟弟。

罗润祥在哥哥一口汤一勺饭,一贴药,一炉活的帮助和精心呵护下,度过弟兄两最难的几年。

也许哥哥将太多的精力用到帮助弟弟完成两个人的工作,思考的时间主要留给了弟弟。不知不觉的,弟弟罗润祥的商业意识开始觉醒,他更多的关注到老板和师傅怎样与别人做订单。

这天,罗润祥生病了没有出工,留在作坊里。听到门房喊老爷,说是做订单的商户来了。罗润祥忍着身上的伤痛悄悄起床,竖起耳朵听旁边房间里师傅和老板的对话:

“我们要的订单必须在下个月交齐,不然我们的下家就没有饭吃了,他们的工厂机器不能闲着,老板要付很高的成本。如果你们不能交齐货,我们只有找别的作坊。”商家看来还是很诚恳。

“技术上有什么要求?”老板将师傅叫过来一起商量。

“还是上次标准,要求上上乘质量”。商家不客气。

“师傅,您看能完成么?”老板客气的对师傅说,因为质量的时间保证上,是师傅掌握决定权。

“可是上上乘质量标准需要多几道工序,时间上至少要打个来回。”师傅为难了。

“但是这次订单如果给别人,也许下次就继续让可以上马的作坊做了”。商家不让步。

“师傅,只有加班吧,连夜做。”老板不肯错过订单。

“好了。我们谈价格吧”。老板让师傅退了出去。继续和商家密谈。

罗润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谈话,自己不断的咋么其中的滋味,再将自己的“找原料,炼铜饼”对接起来,这就是商业流程!

罗润祥似乎有一种天赋,这种天赋立即将他的感觉带到一个高度。晚上哥哥回来后,罗润祥将听到的和自己消化后理解的告诉哥哥,“我们学徒不能仅仅学习技术,也要学习商道。”罗润祥顿开茅塞,“这才是最终帮助妈妈挣口气的道路!”

兄弟两个兴奋起来,哥哥说“以后有机会你就多‘病’几次吧,留在家里多呆会儿,找机会和师傅学习,和老板多学习”。

不久,罗润祥过人的感悟和聪慧终于被老板发现了。

这天,老板遇到难题,是与商家的价格难于谈成,商家要求质量高,回报底;老板不做可能客户就丢失,如果做,几乎完成后仅仅够成本。这是千千万万大大小小企业家经常会遇到的普遍难题。

老板哭丧的脸,在院子里来回度着方步,这是他思考问题的特别动作。

罗润祥给老板送去一碗茶,“老板,请喝茶”。他在找机会。

“放下吧”老板不经意的瞟了罗润祥一眼。

“如果有人让你做一件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可是又不能给你公正的付款,如果不做,你永远失去这个客户。你该怎么办?”也许老板实在找不出商量的人,对小徒弟发出个问题考考他。

“我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接受他;第二,同时接受别人订单。先苦一些咬牙做两份,以后他们之间就会有竞争,我就不怕他总是给我最低价格了。一个好的商家,不会不让对方活下去。”罗润祥不慌不忙的说。

罗润祥的深刻道理震惊了老板!这就是他很多天在自己感悟的道理!

老板用很惊异的眼光上下打量的罗润祥,他从来没有在意自己的铺子里居然有这样的人才和天赋!

好好培养,是块材料!

从此,老板让罗润祥跟着自己去谈客户,罗润祥完成了熟练工和技术工的学徒,走向第三阶段。

老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哥哥罗天祥同样被师傅看中,被师傅纳入高徒,专心培养罗天祥的技术含金量。老师傅对罗天祥的耐心,手把手慈父般传承,让罗天祥感动不已。

“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1’,不懂做人,后面的所有积累都等于‘0’。”师傅的话另罗天祥受益终生。事实上,如果罗天祥没有忠厚诚实的品行,师傅不会教他那样深。

师傅对罗天祥爱不释手,只可惜自己没有女儿!

罗天祥越来越能替代师傅的活,也是因为老板带着罗润祥接受越来越多的订单,单靠师傅做大师傅已经不够用了。不夸张的说,罗天祥的技术纯粹是“火烧泡”烧出来的。他经受太多的“反复之炼”最苦最难的活,逐渐高质量订单都集中到罗天祥这里。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话,没有在罗家弟兄身上发生。因为憨厚的罗天祥认定“感恩师傅”的理念。任何时候,师傅在上,徒弟都不会迈过师傅的位置。中国传统优秀质量在罗天祥身上根深蒂固。

老板很开心,他得到两位他最重要的徒弟,品行兼备。

罗润祥在以后的学徒生涯中,主要学习商务。看到老板时不时被商家挤进“夹层板”,他深深的感悟出,“做商务,一定要做到‘独家资源”。几次劝老板,减少积累金钱,扩大规模,做到独家。但是老板的思维方式不能接受罗润祥的观念,“存钱”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稳妥经商”的习惯,“扩大”意味着“风险”。

罗润祥迅速成长起来。

传统经商的理念要改朝换代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