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投稿必杀技

写好前五十页 作者:杰夫·格尔克(Jeff Gerke)著; 王著定 译


2.投稿必杀技

不善始者不善终。

——欧里庇得斯

前面说过,我经常在作家研修班上当培训师。有一次我开了一门课程,它的名称很啰唆:“小说吃编辑闭门羹的三大错误及其纠错方案。”

我在那个课堂上谈到的错误足有20种之多。其中名列前茅的三大错误是相当严重的,这正是本书第三章要探讨的主题,不过,我在这里先要综述一下其他的错误。

上次我们说到,一位坚忍不拔的编辑正要坐下来审阅你的样章。在工作中她见过的稿件太多了,这足以让她在前面数页马上发现有预警意义的苗头。

在第1章,我列举了几种编辑希望稿件中不要出现的错误,但你在开头几章中出现这样的错误或多或少也是符合她的预期的。让我们来看看吧。

拉布雷亚沥青坑

乏味的首句是一个稿件的杀手。你的首句只有一个,所以你一定要精心琢磨。第一句千万不要写诸如“杰克下了车”之类的话。不能在小说的首句就让人下车。我这样说似乎有点儿开玩笑,不过,这样的开头早就变成了俗套,有些经纪人和编辑确实单凭这一点就会退稿。

既然说到了俗套,你写小说的时候请不要从梦境开始写起。这样做的作者不在少数,因为他们以为小说由行动开场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好事。但是,如果在他们原来的规划中这部小说的开头部分行动不多,他们就自以为是地认为可以用一些戏剧性的场面抓住读者的眼球。接下来,等人物从梦中醒来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一切只是一场梦而已。这个办法很有可能惹恼读者,经纪人或者编辑也会把你的书打入冷宫。

开篇的几句话必须能抓住读者。你的开场锣鼓必须是动作场面。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必须采用打斗的场面,或者需要把什么东西炸成稀巴烂。这只是说明小说的开头必须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在你眼里,或许下面这样的场景很迷人:主人公所在的城市上空乌云翻滚;或许你急于让读者进入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是你的小说开头一定要吸引读者。

本书的这一话题以及其他很多话题会让你理所当然地感觉到,自己似乎不是一个小说家,而是一个影视编剧。当你考虑自己的小说应该如何开场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把一部小说当做一部电影看待。如果要把你的开场构思呈现在影院观众的眼前,它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

久久地拍摄乱云飞渡的镜头可以吗?太无聊了。一个人坐在那里思考问题可以吗?这也太懒散了。确实,开头你应该让人物做一些事,尤其是有趣的事情。这些事虽说不能是稀松平常的,但也不必惊天动地,比如搭建帐篷或者照看蜂箱,电影或者小说以这些事情开场也是吸引人的。

在下一章里,我还要详细解释展示与叙述的差别、视角、人物这些问题。所以,眼下我无须赘述。你只需要明白,这三大错误是让编辑和经纪人做出退稿决定的罪魁祸首。

节拍

节拍是人物对话中出现的叙事单位。举例来说,下面这段话摘自萨拉·格鲁恩的小说《给大象的水》:

“哦,在这儿,”黑兹尔叫道。“我们看看雅各吧。”

她把多莉的小推车向后拉回来点,慢吞吞地在我身边走着,双手紧握,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哦,这太令人兴奋了!他们整个上午都在做这事呢!”

在此段中,非对话的那一句就是一个节拍。这个简单句完成了三项任务:它告诉我们“舞台”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熟悉场景的设置,另外还提供了一个缓冲区,用戏剧术语来说,这是一个沉默不语的“默拍”,它把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隔开了。

如果没有节拍,对话的场面就容易让人感觉突兀而笨拙,脱离了现实场景的对话就会让说话人之间你来我往的对话变得干巴巴。下面的对话摘自马克·斯库利的小说《考尼格之火》,其中没有任何节拍:

“很高兴见到你,戈特。我认为在这个洞里我们不必顾忌一切繁文缛节。”

“您和我们前任中尉可是不一样。”

“哪不一样?”

“以前我从来没跟长官握过手。”

“这样做能让你觉得更有尊严吗,我很怀疑。这跟面子有什么关系呢?”

“先生,我可以直说吗?”

“当然。”

“我怀疑这样让我更没有尊严。”

“也许不会吧,上士。你算是哪一类纳粹呢,黑头发、黑眼睛的?”

“先生,一个人是不是纳粹不能单凭长相,而要看他的行为。我们还是甭提这个了,先生。如果你盯着它太久,你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我们从来不提它。”

这个段落读起来感觉如何?对话相当不错,但是你是否感觉它有点儿过于突兀了呢?这里的对话仿佛是从机关枪里突然发出的,对吧?除了对话之外,你能不能感觉到人物身处何方或者在做什么事情?此外,你还可能感觉有点儿迷茫,似乎自己的眼睛错过了一些事情,尤其是在这个段落的结尾处。

这是因为这个段落里没有节拍。

把原来的节拍恢复之后,原文是这样写的:

“很高兴见到你,戈特。我认为在这个洞里我们不必顾忌一切繁文缛节。”我伸出手准备与他握手。

戈特似乎想弄清楚我伸出手来是不是要跟他握手,因为我的手刚才还放在花岗岩上面,然后他才跟我握了握手。他的手很软,但握手时却很有力。“您和我们前任中尉可是不一样。”

“哪不一样?”

“以前我从来没跟长官握过手。”

“这样做能让你觉得更有尊严吗,我很怀疑。这跟面子有什么关系呢?”

“先生,我可以直说吗?”

我点点头。“当然。”

“我怀疑这样让我更没有尊严。”透过厚厚的镜片,戈特睁大眼睛看着我。我很清楚他这是在端详我,他的目光是一扫而过而又炯炯有神的,可是仿佛他是隔着一个鱼缸在看着我。无论我们戴不戴眼镜,我都记不起来曾有人如此仔细地端详过别人。

“也许不会吧,上士。你算是哪一类纳粹呢,黑头发、黑眼睛的?”我观察了戈特的反应。两个人可以跳一支舞。

“先生,一个人是不是纳粹不能单凭他的长相,而要看他的行为。”在镜片后面,他的眼神没有丝毫退缩。他转过身,用手指着那个花岗岩般的脸。“我们还是甭提这个了,先生。如果你盯着它太久,你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我们从来不提它。”现在这样意义就更清楚了,不是吗?你有没有注意到节拍变化对于口头对话的节奏产生了影响?节拍意味着对话的暂停。如果你想在对话之中暗示一个较长的停顿,那就把节拍写得长一些。短的节拍等于短暂的停顿。

此外,还要注意到节拍能把对话与场景联系起来。它们让你明白在这个场景中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如果说对话是电影的音频轨道,那么节拍就是视频轨道。

同时,节拍也能向我们说明视角人物的思想和感受,比如这个人物发现戈特的手很柔软,同时也感觉到他握手时很有力量。

节拍是你的朋友。使用好它们,你的开篇慢慢地就会拥有大师作品的质感。

斜体字的对话

这本书并不指导你如何编写对话。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假如你想让经纪人或者编辑继续读下去,而不把你的稿件扔到退稿堆里,那么你的前50页中必须力戒糟糕的对话。我就认识这样的编辑,他们先跳过稿件中的其他一切内容,直奔自己发现的第一处对话,然后开始阅读。

为了让小说中的对话产生效果,它必须是现实的、分层的,而且对话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物当时的处境。

我喜欢把不切实际的对话称为“一切正常”的对话:

“亲爱的,珍妮,今天你看起来很快活呀。”

“是的,查尔斯,我很快活。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想呀,我想知道为什么你今天很快活。请你告诉我吧。”

“谢谢你。我会告诉你。我是因为我姑姑的事情而感觉快活。”

“你姑姑?请问你姑姑怎么能让你快活呢?”

“哦,查尔斯,你真傻。我姑姑让我快活,因为她就在这里。”

“我不傻。只是我还不知道你姑姑在这里。”

两个人物就这样哇啦哇啦地说个没完。上面的对话可能是虚头巴脑的:人物彬彬有礼地一问一答,契合无间,就像查尔斯和珍妮这样。现实一点儿的对话一般是下面这样的:

“亲爱的,珍妮,今天你看起来很快活。”

“哦,是吗?嗯。我想这是因为我姑姑。”

查尔斯额头一皱。“等一下,你的姑姑吉莱斯皮吗?”

“不是啦。查尔斯,我的姑姑吉莱斯皮已经去世两年了。”

“哦。”

她耸耸肩。“别说了,我说的是我的姑姑伊莱恩。她的到来总让我高兴得不得了。”

“怎么会这样呢?”

这个对话仍然还算不上优秀,不过至少给人的感觉更贴近现实。

好的对话还要有分层。在戏剧行业,就是所谓的潜台词。演员不仅要学会说自己的台词,还要知道台词背后的用意。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假如他们在舞台上忘了原来的台词,还可以即兴说一些效果相当的话来完成表演。

在好的对话,即具有潜台词的对话当中,人物不必就对方所说的话作出反应,他们呼应的是自己对于对方的言外之意的理解:

“亲爱的,珍妮,今天你看起来很快活。”

她叫嚷道:“我没喝酒,对吧?”

查尔斯看来很惊讶:“嘿,我本来不打算提这件事的。不过,既然你这么说了……”

“亲爱的,查尔斯,”珍妮有点儿嘲弄地说,“看来你今天傻气少了一些。”

他笑了:“至少这股傻气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

她冲着他说:“那什么不是呢?”

“你知道的。”

或者其他什么。这样的对话给人生动逼真的感觉。假如有人对你说“你今天貌似做成了不少事儿嘛”,如果不琢磨她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你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近有人这样对你说话吗?要给自己写的对话加上潜台词,这样一来,经纪人、编辑和读者想要爱上你的小说就更容易了。

最后,请保证你写的对话符合人物的性格以及剧情的需要。如果你的小说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下面这种情况肯定是你露出的马脚之一,即你的人物让人感觉肤浅、单薄而且缺乏区分度。我们在下一章还要对这一点展开讨论,但眼下你只需要弄明白这一点,即人物的言谈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们不同的身份特点以及他们所处的不同情境。

“嗯。帮你,我行。”

你能否通过这句话确定这个人物是谁呢?说这句话的是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尤达。他独有的说话风格让我们认出了他。可是,你也不必为每个人物都新创一种句法。但是,假如尤达说的话猛然间从“吃这样的食物,你怎么可能长得这么壮?”变成了“对不起,亲爱的,不过,你的帽子一直搁在长沙发上”,那么,人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以及作品本身的可信度就都被你弄得荡然无存了。你要保证人物的对话符合人物自身的地位。

此外,你还要保证人物的对话是合乎时宜的。假如你让两个人物游到大海里去营救一个人,那么他们就不应该有下面这样的谈话:

“哎,托马斯,当我们接近那个泳者的时候,我们必须格外小心。我准备从他的身后采取行动,我要果断、有力地用胳膊把他拦腰抱紧,这样就等于对你说我控制住了他。”

“那样很好,塞巴斯蒂安。我必须注意观察并给你提供协助。”

为了让对话显得真实,很可能你的对话要像下面这样写:

“别过来,”塞巴斯蒂安说,嘴里吐出海水。“我要……到背后……抱住他。”

“什么?”

“必须……抱紧。”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托马斯担心塞巴斯蒂安已经没有力气做到这一点。

“你确定能行吗?”

“对。一定要让他知道……谁控制了谁。”

“那好吧。我就待在这儿了。”

精彩的对话未必能帮你搞定一份出版合同,但糟糕的对话往往足以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组稿编辑和经纪人如果发现你的小说中的对话是蹩脚的、不切实际的,那么他们就会拒绝出版你的小说。

拙劣的小说写作技巧

这类错误包罗万象。包括技巧方面的瑕疵,这样的瑕疵本身是无关大局的,但往往是小说创作技巧未臻成熟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类瑕疵均是因人而异的主观错误,编辑或经纪人对它们的判断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假如这些瑕疵出现在你的前50页里面,它们仍然会让你的书稿遭到退稿的厄运。

比如,我自己也有一个毛病,喜欢在句子的开头使用关联短语,尤其是那些跟后句沾不上边儿的关联短语。

由于金在路易斯安那州长大,他决定要一个三明治。

由于约翰在大学时代一直收集豆袋公仔,他是个左撇子。

这样做的原因往往是想用一句话表达过多的内容。作者觉得自己必须把所有信息都融入一个句子中,但又不想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他就将两个以上的元素像鹅卵石一样码放在一起,并在中间用一个逗号把它们分隔开来。

如果编辑看到前50页里面有太多这样的短语,他就会拒绝这本书。

此外还有一种拙劣的写作手法,反正在我看来这是拙劣的笔法,即作者使用修饰的动词,而不使用“说”或“问”这样的字眼。

“为什么,是的,”他哼哧着。

“你没有,”她压低声音。

“不!”他结结巴巴道。

“为什么?”她怀疑。

“也许是你的坏习惯,”他想。

“这不可能,”她叹了口气。

“你笑死我了,”他笑着。

“现在够了!”他吼道。

“什么火腿,”她笑了。

另外,这里还有一些我最喜欢用的修饰语:

“对,”他表示同意。

“对不起,”她道了歉。

哈哈哈!不要再这样胡写了!

现在,我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了。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大体上会要求大家使用丰富多彩的词汇,而且要避开自己的口头禅或用得太滥的词语。这样的教导确实很好。但是,在写人物对话的修饰语方面,你需要让自己隐身起来。你想让读者注意人物所说的话,而不是你自作聪明的辞藻。

读者对于一小部分的对话修饰语是视而不见的。这些词语包括:说、问、大喊、低声道。此外或许还有六七个词也是这样的。

请注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涉及具体说话内容的动词。你有没有试过把一句台词像机关枪一样咆哮着说出来?那就请你试试吧,你做不到。你既可以咆哮着说话,也可以侃侃而谈,但你不能同时做到这两点。你能大笑着说出大家能听到的话吗?你能微笑着说出话来吗?

即便有些词语是可以说出话来的,你也要避免这样的词,比如“吱一声”、“念经一样”和“辱骂”。它们只会让人感觉突兀,而且这些词的意义可能已经蕴含于说话的内容之中了。就拿“辱骂”这个词来说吧,你只要写了“‘你这白痴’,他说”,就可以把疑问留给读者,他们肯定知道这话是骂人的。

拙劣的小说技巧是组稿编辑留心关注的。即便她并不知这些拙劣技巧的所有名目,但假如稿件中有的话,她马上就能发现问题。你要确保自己的书里没有这些东西,除了追求精益求精的写作技巧之外,你对此也是无能为力的。我在第三章中谈到一些大问题,当你在这些大的技巧问题方面得到提高之后,解决这些琐碎的小问题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描写

在小说理论界有这么一个流派,他们认为作者不应该在书里做场景描写或者人物描写。“让读者自己看到场景和人物吧,”这是隐士的风格,“我永远不会替代读者做出任何决定。”

我不属于这个流派。

在我看来,做出不事描摹这个决定往往并不是为了追求艺术自由,而更像是偷懒。作者想卸下这副重担,他再也不必确定人物或者事物到底是什么模样,更谈不上向读者传达人与物的形象了。这样做会让读者茫然而无所依归,同时人物形象则面目模糊,场景也像易变的星云一样不可捉摸。

至于令人满意的描写需要哪些写作手法我们在此就不做详细介绍了,不过,我建议你把书中的每一个新场景和新人物都描写一下,至少在你初次把它们引入小说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该如何描写它们。能否再写一点儿具体的感受?你可以加上这样的文字(“房子足有壁球场那么大”),再贴上人物的照片(“他长得像一个小一号的猫王”),或者写一写鲜明的细部特征?你要抓住机会描写一下周边环境的明暗、天气的情况以及舞台上的人物数量和相对位置。

对于人物来说,他们的首秀需要你描写一下。对于人物来说,当视角人物第一次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你最好做一个人物描写,因为这时候读者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相貌。对于场景来说,假如一场戏发生在一个新的地点,那么你的场面描写应该出现在第一页结束之前。

当我审阅作者的前面数页的时候,假如我的脑子里无法浮现出地点或人物的画面,那么我就读不下去了。大多数编辑和经纪人也不可能再读下去。

过早或过小

一本小说遭到退稿,可能是因为作者把某些事情做得太早,或者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后面几章我要认真讨论这些问题,因此在这里我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评论一下。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作者从小说的第一页开始就直接切入主要的剧情。在前面的几段里,作者就让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或者让兴登堡着火了,或者让意中人宣布她要搬家了。在第一页,故事里的人物还没有让大家产生兴趣,所以,与其在第一页就撂下大炸弹,还不如不这样做的效果好。

我不喜欢倒叙手法或者嵌入框架的手法(作者只用一个时代的剪影就把故事的全部内容一网打尽,而整个故事都是倒叙的内容),但是,这基本上是一个个人主观好恶的问题。即便如此,假如你从故事开始的时代出发,匆匆忙忙地推进到下一个时代也是一种错误。读者对于第一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感觉呢,假如这时你突然跳到了下一个时代,那么读者肯定跟不上你的步伐。

有些小说作者引入的视角人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引入时间过早。在小说的第1页,我们刚刚见到了弗吉尼亚,她很想到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学院求学。而到了第15页,我们又遇到了杰罗姆,今年是他在秘鲁当传教士的第17个年头了。在第2页我们遇到卓,虽然父母希望她离开四川老家,不过她仍然住在那儿。在第3页3/4的地方,我们又遇到了欧泊,她掏不起看病的钱。如此这般,一个紧接着一个的新角色和故事线索一拥而上。这就好比你在跟一个手持遥控器不断调台的人一起看电视。

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向大家炫耀这本书有多么有趣、作者的涉猎范围如何包罗万象而已。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读者还没有真正弄明白弗吉尼亚是什么样的人,而你却跑去介绍杰罗姆了。你让读者暂且不管前面的人物而去关心下面的人物。单就吸引读者眼球而言,你就根本没有办法让读者融入到剧情之中。

编辑和经纪人认为这样的东西是值得他们留意的。如果你在前50页或者前10页内引入了那些本应等到后面才能引入的要素,甚至你引入了那些压根儿就不该引入的要素,那么,你的小说就可能遭到退稿的厄运。

还有一种可能性,你在前面数页中把某些事物介绍得太少了。

比如冲突写得过少。假如你的第1页让人看起来这本书要写的是别人的新花坛里长出来的奇葩,那么你就会吃闭门羹。如果小说的前面数页让人感觉你好像要写1972年的和平静坐事件,那么你的好运气也就到头了。小说就是冲突:有人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但是迫于重重阻力无法得手。没有冲突,小说不能出版就是大概率事件了。编辑在你的前50页范围内寻找的就是冲突的苗头。

假如你的第1页没有赌注或者悬念,那么等待你的小说的是另外一种麻烦。如果你的小说里没有任何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情况(读者关注的事情),那么读者就不会掏腰包买你的书了。所以,假如小说的开头是你的主人飞快地赶回家去参加一次聚会,假如他不能及时赶到,他也只不过是迟到一会儿而已,这样的写法就会让人昏昏欲睡,等待这个稿件的很可能是退稿信。

注意事项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该做的事情与不该做的事情是恰好相反的。你的场景描写要做到栩栩如生,你的对话要写得贴近现实,你应该使用节拍来调控对话场面的节奏和步调。在这本书里我主要是以正面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不过,我更希望能让你把它们看成应该避免踩上的地雷。

下面我们说一说错误三巨头吧,这三大错误会打消编辑出版你的小说的念头。我们还将谈一谈避免这三大错误的途径,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编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