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迷雾下的真相

谜者仰融 作者:博奇 著


迷雾下的真相

提及中国汽车工业,仰融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避不开的人物。

几十年来,汽车界昏昏暗暗,而仰融的偶然闯入则使黯淡的背景下出现一丝亮色。他就像一块石碑,倔强地矗立在那里,成为任何一个试图追忆中国商业史的作者都难以回避的障碍。

关于仰融,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譬如迅速崛起、巨额财富、阒然落马,无不夺人眼球。而他也总是保持神秘,置身云雾之间,于无声处听惊雷,引发各种热议与争论,却始终难见其真容。中国商业史上,怪人层出不穷,如仰融这样令人困惑不解者,实在少有。在各种作品中,他渐渐成为一尊风化的雕塑,面目全非。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并未回避关于仰融的种种传闻,尽管放弃了许多有趣的细节,但也保留了相当的桥段,比如他早年在江阴乡间的经历等。当然,传言多半不可考据,但是也并不能排除非有,将其列出也只是提供一种多样化的认知观点,其间是非曲直、因果缘由委实难以判断。不过这并不足以撼动仰融故事的主线,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迷奇和争议的人物,传闻众多其实并不为怪。

仰融的故事,看似迷乱,实则清晰。那不过是将特定时空下,个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发家史、“红帽子”企业的产权问题、合资公司与国有企业各自生存与较量、资本市场从乱到治的过程、汽车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政商博弈的波谲云诡一一呈现,放大数倍,倒映商业变迁之真相。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那些坊间流传的各种传说,媒体的猜测与联想,实在不足以混淆大趋势。关于仰融的种种疑惑或疑问,不过是严肃背景下的趣味作料,难以跳出历史的框架。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商业上的人性善恶与利益较量,往坏处想,无非是个人私欲的体现。而一旦牵扯进这层关系,即便清白,也可以指鹿为马;即便罪恶,也可能逃脱法网。

商场如海,看似深邃,说穿了,尽是人事。人事可大可小,商业有起有伏。

无数的故事串联成一段起伏不定的历史曲线,仰融只不过是波浪线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片段。正如物理学中关于声波的计算有一套通用公式,商业人物的追述便是对整个历史曲线的梳理和推导。但仰融这个样本所呈现出来的悲壮、无奈、残酷与伤痛,令人心寒,真希望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然而,历史的僵硬无情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以落后换取教训,代价着实沉重,过犹不及。

此书的结稿昭示着一段商业回忆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艰难写作的告一段落。书中的那些人物或狡黠、或精明、或诚恳,无一例外将成为笔者今后写作道路上鲜活的标本,他们的故事在书本外延续,是解读这个国家商业变迁的真实注解。

本书之前,从未想过仰融会成为笔下的主角。他的故事尽管精彩,却避讳颇多。不得不承认,追述这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是一件苦差事,如果不是他身后那张扑朔迷离的大网引人入胜,这部书稿或许早就被扔进垃圾箱,遑论付梓出版。而由于种种原因,书稿的面世也是费尽周折。

当然,正如一个记者不可能告诉你他所知道的一切,你永远不能指望一个作者可以洞穿一切。实际上,他所知不过事实冰川的微小一角。尽管一再补缺堵漏,但这本满怀诚意的小书势必会存在种种纰漏,它们的存在令人无奈且遗憾。

就在这篇小文章完成之际,北京大雨滂沱而至,瞬间天昏地暗,狂风骤起,短暂肆虐后旋即告退,雨停风住,一切归复平静,夏夜清凉,宛如历史回音。多少风流人物就这样来了又去,多少峥嵘岁月消逝于四时循环往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