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女孩富养的魅力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陆小曼传 作者:冯远臣 著


2. 女孩富养的魅力

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只风筝,童年是天上的星星。童年梦里的摇篮,是摇篮里的梦。

它是小草发芽的清香,它是清泉石上流的澄澈,它是诗意绽放的懵懂和憧憬。

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陆小曼的幼年和童年到底是怎样度过的呢?

“她是一个肌肤白皙、眉清目秀、机灵聪明的女孩。”六岁之前随母亲在上海居住并在一所幼儿园启蒙,“六岁(1909年)随母亲赴北平依父度日”。随即转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平女中。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在她十五岁以前(1918年)完成的。

陆小曼的幼年,在上海南市区(今黄浦区)孔家弄31弄2号度过,这里是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江苏常州樟村只不过是她血缘关系上的故乡。

现在,那里仍有一栋三层楼的古式建筑。二楼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长方形房间,就是陆小曼幼年和童年的闺房。楼顶有晒台和储物间,房间东面有一排窗户,正对后面的天井。整个房间一天到晚都很安静。

据老人回忆,当年这条弄里居住的都是官商人家。男人们早出晚归,阔太太和大小姐守在家里,邻里之间亲睦祥和,充满上海人的精细和斯文。

在清朝的最末几年,陆小曼还能够上幼儿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据记载,当时上海开办的幼儿园比北京还多,但穷苦人家不会也不可能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不单是经济上无法支撑,也没有那样的观念。有钱的大户人家,绝大多数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一种折磨,单独请个私塾先生来家里教,一方面可以学到知识,一方面娇惯着,做个跋扈的少爷和小姐不是更好吗?

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派人家想法就新锐得多了。陆小曼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深知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小曼的母亲也知书达理,夫妻俩自然容易达成共识。

就这样,小曼仰仗着父母的开明和他们超前的视野,开始了幼儿班集体式的读书习字生活。在那个年代,幼儿班不会教给孩子太复杂的东西,无非是简单的算术、图画和体操,有时也讲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陆小曼从小并非娇生惯养,而是娇生富养。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陆定夫妇是决计要将小曼培养出男儿一般的才智和胆识的。他们看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将小曼作为陆氏未来的继承人加以期待,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训练和培育。

时光荏苒,一百多年前的幼儿班,我们无法复制它原来的模样,但看看今天的孩子,想想幼时的小曼,她的聪慧和伶俐、活泼与可爱,不是跃然纸上了吗?

在身边亲友的回忆中,小曼小时候很调皮,说话乖巧,声音甜润。五六岁时跟着母亲看完戏,回家后就嚷着要学唱戏。没办法,她父亲只好请了梨园的旦角师傅来教她唱,动作、神态和腔调还真像那么回事。师傅越发喜欢她,竟和陆定商议,要把小曼收进戏班子,好好培养,说将来一定会大红大紫。

陆定自然不会同意,说这是小孩子闹着玩儿的,不必当真。毕竟在当时,戏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小曼说到底是显宦千金,怎么可以走这条路?

1909年,六岁的陆小曼完成了她在上海的启蒙教育,随母亲起程前往北京,与父亲一起生活。

来到北京的小曼,对一切都那么陌生而好奇。她不知道这个帝王之都和上海有什么不同。她也不知道,比她还小三岁、哭鼻子尿床的爱新觉罗.溥仪刚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她更不知道,父亲要把她送进怎样的学校,将来的学习成绩会怎样。

一切不必担心,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

1907年3月8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就连陶行知先生也认为“这是女子教育最可纪念的一天”。这标志着,女子和男子一样接受课堂教育,获得了官方认可。

1910年起,小曼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1912年升入北京女子中学,六年后的1918年转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这一年,小曼十五岁。

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美誉。常州人有着江南水乡人的淳朴和睿智,他们喜欢吃、精于吃,懂得享受生活。

上海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柳亚子于1930年完成的《民国上海市通志稿》手稿里讲道,明清时期上海人不但精明、自私,而且“性恶薄,藐视乡人,凡乡人与城中亲友往来,必受亏几分”云云。文中分析道,上海人这种性格的养成,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饱受倭寇之苦和本地的地痞流氓强盗之祸,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某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北京人呢?因在天子脚下,实在、大气、包容,生活充满哲学与诗意的浪漫情怀。

陆小曼家族从祖籍江苏常州迁往上海,又从上海迁往北京。父母的性格特征、人情世故、好恶诉求,童年、少年时期的陆小曼无不耳濡目染。

陆小曼的性格,既有常州人的聪明智慧,又有上海人的机巧精明,同时兼具北京人的勇敢、率真和浪漫。她奢华的气派和孤高桀骜的性格,兼具慵懒的颓废,则是后天养成的。

但人的本性是天生的,陆小曼骨子里有着天生的自尊、虚荣及荣誉感,有着机巧的内秀与灵性和永不安于现状的渴求。

1913年10月,袁世凯操纵国会,进行总统大选,正位后,开始大肆搜捕国民党党员,一时血雨腥风,国会也随之解散。搜捕名册上,陆定正好榜上有名。当时只有十岁的陆小曼,提醒即将出门的父亲,叫他不要把证件随身带在身上,把证件摘下来藏在家里。

果不其然,军警来陆家搜查了。

军警盘问小曼有关父亲陆定的起居情况和一些生活细节,小曼镇定自若,谨慎回答,军警们很失望,悻悻地离开陆家。

而陆定在外接受盘查时,也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没有足够的证据,一场血光之灾就这样化解了。

汉刘向《说苑.反质》中说:“有机智必有机心。”小曼的机智,反映出她的随机应变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紧急状况下灵活应对的能力。“机心”具有功利、巧诈、利用等含义,但对于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来说,机心是不存在的。

陆小曼本性的另一面是率真。机智是对敌人,率真则是对亲人和朋友。

直率、真诚的品质,注定了陆小曼的外向活泼,再加上优越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她性格中的浪漫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多被慢慢唤醒。

进入圣心学堂时,十六岁的陆小曼身上,娇生富养的魅力已经成果斐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