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春秋至汉代之□语

谜史丛谈 作者:刘二安,徐成 校


第一章 春秋至汉代之

周秦两汉之书,不载“谜”字。宋刻本《说文解字》有之,则后人增入也。古谓之“”,《韩非子·喻老》:“右司马御座而与王语”,是也。亦谓之“廋”,《国语·晋语五》:“秦客为廋辞于朝”,是也。《集韵》:“,廋语也。”《正字通》:“与隐通”,故亦或作“隐”。《方言》:“廋,隐也。”、廋互训,盖本一物,绝国殊语耳。《文心雕龙·谐》云:“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皇古之事,荒远无征。隐语之见于书,要以《春秋左传》所记者为最早矣。

《左传·宣公十二年》曰:“冬,楚子伐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传于萧。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杜预《集解》:还无社,萧大夫;司马卯、申叔展,皆楚大夫也。无社素识叔展,故因卯呼之。)叔展曰:‘有麦麹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集解》:麦麹、鞠穷,所以御湿,欲使无社逃泥水中。无社不解,故曰‘无’。军中不敢正言,故谬语。)‘河鱼腹疾奈何?’(《集解》:叔展言无御湿药,将病。)曰:‘目于眢井而拯之。’(《集解》:无社意解,欲入井,故使叔展视虚废井而求拯己。)”

《左传·哀公十三年》曰:“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集解》:申叔仪,吴大夫;公孙有山,鲁大夫。),曰:‘佩玉蕊兮,余无所系之。(《集解》:己独无以系佩,言吴王不恤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集解》:言但得视,不得饮。)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集解》: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

悟“眢井”于“麦麹”,隐“水谷”于“庚癸”,殆隐语之所自始也。至于伍举刺荆王以“大鸟”(见《史记·楚世家》。按:伍举,《吕览·重言》作“成公贾”,《韩非子·喻老》作“右司马”而不名,《新序·杂事二》作“士庆”,《史记·滑稽列传》又以为淳于髡说齐威王。要之,古代有此传说而已,不必确定其为何人也),齐客讥薛公以“海鱼”(见《战国策》),庄姬托辞于“龙尾”(见《列女传》),臧文谬书于“羊裘”(同上),则《文心雕龙·谐》,言之详矣。若夫齐人有“三难”之隐(见《韩非子·难三》),侏儒有“梦灶”之讥(见《难四》),周公知“疾徐”之言(见《韩诗外传》卷四),老子悟“刚柔”之喻(见《说苑·敬慎》篇);晋则有咎犯(见《正谏》篇),齐则有无盐、淳于髡之属(见《新序·杂事二》),魏则有箕季(见《刺奢》)。稽其年代,有先于“麦麹”“庚癸”者,然不特晚周诸子之托古,抑且秦汉文人之伪说也。此《文心雕龙·谐》所以首称左氏之文也。而荀卿之赋,实开后世射覆之端。如《蚕赋》云:

有物于此,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1]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欤?屡化而不寿者欤?善壮而拙老者欤?有父母而无牝牡者欤?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汉书·东方朔传》云: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盆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2],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乃覆[3]树上寄生,令朔射之。朔曰:“是窭数也。”舍人曰:“果知朔不能中也!”朔曰:“生肉为脍,干肉为脯;著树为寄生,盆下为窭数。”

至于朔之隐语,其见于本传者: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朔笑曰:“咄!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上问朔:“何故诋之?”对曰:“臣非敢诋之,乃与为隐耳。”上曰:“隐云何?”朔曰:“夫‘口无毛’者,狗窦也;‘声謷謷’者,鸟哺鷇[4]也;‘尻益高’者,鹤俯啄也。”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5]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即妄为谐语曰:“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t吽牙。何谓也?”朔曰:“令者,命也;壶者,所以盛也;龃者,齿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6];柏者,鬼之廷也;涂者,渐洳径也;伊优亚者,辞未定也。t吽牙者,两犬争也。”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

其见于他书者,《五色线》云:郭舍人以“蚊”谜问东方朔曰:“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园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之,死之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东方朔曰:“利喙细身,昼匿昏出。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舍人辞穷[7],不免脱裈。(按:《齐东野语》卷十,仅引其四语云:长喙细身,昼亡夜存。嗜肉恶烟,为指掌所扪。)

《渊鉴类函》卷三百八十引《东方朔传》云:“郭舍人曰:‘珠籀文章,背有组索。两人相见,朔能知之为上客。’朔曰:‘此玉之荣,石之精。表如日光,黑如垂星[8]。两人相睹,两知为情[9]。此名为镜也。’”班固云:“朔之诙谐,逢占[10]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朔盖一代隐语之中心人物也。

他若曹娥碑题字,则托诸蔡邕。《异苑》云:“陈留蔡邕,被难过吴,读曹娥碑文,以为诗人之作,无诡妄也。因刻石旁,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帝见而不能了,以问群僚,莫有解者。有妇人浣于江渚,曰:‘第四车解。’既而祢正平也,衡即以离合义解之。或谓此妇人即娥灵也。”

而《世说新语》卷四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卅里,魏武乃曰:“我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絕(绝)’;幼妇,少女也,于字[11]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辭(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夫祢衡、杨修,其说既异,况魏武固未尝至江东也。

《文心雕龙·谐》云:“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则兴治济身,其次则弼违晓惑。”盖古人隐语,大都意在谲谏,至汉东方朔,渐开后世谐谑之端矣。

校勘记

[1]“弃”,原作“亲”。“弃其耆老,收其后世”,指蚕蛾交尾后产下卵,人们就把将死的蛾子丢弃,而把蚕卵收藏起来,以待来年再养。今据1919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荀子》改。

[2]“他”后“物”字原缺,射覆就是一种猜物游戏,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骈志》、1919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前汉纪》补。

[3]“覆”,原作“射”,与后文“令朔射之”重复,应先“覆”而后“射”。“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今据1928年版《谜史》改。

[4]“鷇”,原作“谷”,不合文意。鷇(kòu),须母鸟喂食的雏鸟。今据1928年版《谜史》改。

[5]“愿”后“复”字原缺,意为再次出题为难东方朔,今据1928年版《谜史》补。

[6]“壶者,所以盛也;龃者,齿不正也;老者,人所敬也”十八字原缺,使“壶”“龃”“老”三字释文缺失,今据1928年版《谜史》补。

[7]“穷”,原作“安”。辞穷,无话可说。今据1928年版《谜史》改。

[8]“黑如垂星”,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渊鉴类函》作“里如众星”。

[9]“两知为情”,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渊鉴类函》作“相知情”。

[10]“占”,原作“台”。占,占筮。今据1928年版《谜史》改。

[11]“字”,原作“文”,与前、后文用法不一致。今据1928年版《谜史》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