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文化分析思想研究 作者:王进


序一

王进2013年7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我担任他的合作联系导师。在入站之前,他就已在享有盛名的荷兰莱顿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项目,学术能力相当突出。入站初期,王进全身心地投入了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叙事诗学及其跨学科形态的研究。他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术思想活跃,理论素养深厚,始终保持敏锐的学术前沿意识,熟悉欧美及国内学界的理论动向。他对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文化诗学的理论空间问题等,均有独到的认识。作为一名青年人文学者,他不仅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且还有一种相当难能可贵的当下情怀。王进入站之后很快在学术上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绩,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资助,并入选广东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与此同时,他完成了数篇有一定分量的研究论文和1部学术著作,论著引起国内相关领域同行的关注,被权威文摘转载。

正当我为王进已经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深信他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学术成果陆续呈现给学界之际,多方面的才能让他的人生出现了某种转折。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王进展现出了比较突出的领导才能,在站期间被他所在的大学选拔任用为社科处副处长。在官本位思想浓厚的文化中,毋庸讳言,求得一官半职是许多学者的人生追求,学而优则仕仍然是这个时代不少出色的年轻学者的共同选择。在这种转折面前,王进有过迷惘,面临过抉择,因为他始终不能忘怀那份对学术的热爱,但是他最终选择了用双肩挑起两副不同的重担。作为联系导师,我对他的选择有过忧虑,也为他将不得不从学术工作中分出大量精力处理行政事务感到过惋惜,但也仅止于此。我对他寄予了另一种厚望,其分量绝不亚于学术研究本身:希望他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身作则,对于扭转学界某些不良之风,能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

应该说,这也是这个时代有良知的学者的希望,而王进是一个诚实的践行者。这份希望或许过于厚重和理想化,似乎带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味,个人难以单枪匹马在现实层面起到作用。从多次长谈中,我获悉虽然王进无法对抗一些众人皆知急需改变而又一时无法改变的做法,但是他始终不忘初心。他的行政工作一如他此前的学术研究,做得有声有色。然而,他在工作中有着自己的原则,绝不以任何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比如凭借自己的职位和以此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为自己谋得奖项或者拿下某个令人渴望的项目。

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与工作环境当中坚持初心而不断求索,王进最终于2016年3月正式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并提交答辩,胡全生、王杰、汪洪章、刘士林、朱志荣、彭青龙等答辩委员会教授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在出站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王进在紧张的行政工作之余,在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完成了《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文化分析思想研究》一书的撰写。巴尔是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和叙述学专家,荷兰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家,其文艺思想和理论观念引起欧美学界的关注,正如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所言,“对于人文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而言,米克·巴尔是我们最为思想锐利、最为精力充沛的导师、哲学家和大师”。对巴尔的叙事诗学及其跨学科形态进行研究,无疑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王进在对巴尔文艺思想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从理论体系、诗学模式、学科形态、交往空间等四个方面对巴尔文化分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客观公允地评价米克·巴尔文化分析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借鉴意义。尽管由于王进投入的时间有限,这部著作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是我相信其学术价值仍是不容置疑的。

何伟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7年12月10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