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卢照邻

唐文选 作者:李浩 著


卢照邻

卢照邻(634?—686?),字升之,号幽忧子,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后迁益州新都尉。壮年染风疾,以服药不精中毒,疾转笃。徙居阳翟之具茨山,疾甚,预为墓偃卧其中。终以不堪疾病折磨,投颍水死。照邻工诗文辞赋,为初唐四杰之一。诗以七言歌行见长,文则学赡才富,博奥精工,长于骈俪,复多骚体。两《唐书》有传。原有文集二十卷,又有《幽忧子》三卷,俱佚,明张燮辑有《幽忧子集》七卷。今人整理本有多种,其中《卢照邻集笺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卢照邻集校注》由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乐府杂诗序[1]

闻夫歌以永言[2],庭坚有歌虞之曲[3];颂以纪德[4],奚斯有颂鲁之篇[5]。四始六义,存亡播矣[6];八音九阕,哀乐生焉[7]。是以叔誉闻诗,验同盟之成败[8];延陵听乐,知列国之典彝[9]。王泽竭而颂声寝,伯功衰而诗道缺[10]。秦皇灭学,星琯千年[11];汉武崇文,市朝八变[12]。通儒作相,征博士于诸侯[13];中使驱车,访遗编于四海[14]。发诏东观,缝掖成阴[15];献书南宫,丹铅踵武[16]。王风国咏,共骊翰而升沈;里颂途歌,随质文而沿革[17]。以少卿长别,起高唱于河梁[18];平子多愁,寄遥情于垅坂[19]。南浦动关山之役,作者悲离[20];东京兴党锢之诛,词人哀怨[21]。其后鼓吹乐府[22],新声起于邺中[23];山水风云,逸韵生于江左[24]。言古兴者,多以西汉为宗;议今文者,或用东朝为美[25]。《落梅》、《芳树》[26],共体千篇;《陇水》、《巫山》[27],殊名一意。亦犹负日于珍狐之下,沈萤于烛龙之前[28]。辛苦逐影[29],更似悲狂;罕见凿空[30],曾未先觉。潘陆颜谢,蹈迷津而不归[31];任沈江刘,来乱辙而弥远[32]。其有发挥新体,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33],自我作古[34],粤在兹乎[35]

乐府者,侍御史贾君之所作也[36]。君升堂入室[37],践龟字以长驱[38];藏翼蓄鳞[39],展龙图以高视。林宗一见,许以王佐之才[40];士季相看,知有公卿之量[41]。南国蛟龙之燿,下触词锋[42];东家科斗之书,来游笔海[43]。朝阳弄翮,即践中京[44];太行垂耳,先鸣上路[45]。当赤县之枢钥[46],作高台之羽仪[47]。动息无格于温仁[48],颠沛安由乎正义[49]。玉阶覆奏,谨依汲直之闻[50];铜术埋轮,先定雍门之罪[51]。霜台有暇[52],文律动于京师[53];绣服无私[54],锦字飞于天下[55]

九成宫者[56],信天子之殊庭[57],群仙之一都也[58]。五城既远[59],得昆阆于神京[60];三山已沈[61],见蓬莱于古辅[62]。紫楼金阁,雕石壁而镂群峰;碧甃铜池,俯银津而横众壑[63]。离宫地险,丹涧四周,徼道天回,翠屏千仞[64]。卫尉寝蒙茸之署[65],将军无刁斗之警[66]。中岩罢燠,飞霜为之夏凝[67];太谷生寒,层厓以之秋沍[68]。天子万乘,驱凤辇于西郊[69];群公百僚,扈龙轩而北辅[70]。春秋络绎,冠盖满于青山[71];寒暑推移,旌节喧于黄道[72]。夕宿鸡神之野[73],朝登凤女之台[74]。青鸟时飞,白云无极[75]。千年启圣,邈同汾水之阳[76];七日期仙,颇类缑山之曲[77]。经过者徒知其美,揄扬者未歌其事[78]。恭闻首唱,遂属洛阳之才[79];俯视前修,将丽长安之道[80]。平恩公当朝旧相[81],一顾增荣,亲行翰墨之林[82],光标唱和之雅。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83],动麟阁之雕章[84],发鸿都之宝思[85]。云飞绮札,代郡接于苍梧[86];泉涌华篇,岷波连于碣石[87]。万殊斯应[88],千里不违[89]。同晨风之北林,似秋水之归东壑[90]。洋洋盈耳,岂徒悬鲁之音[91];郁郁文哉,非复从周之说[92]。故可论诸典故,被以笙镛[93]

爰有中山郎馀令[94],雅好著书,时称博物。探亡篇于古壁,征逸简于道人[95]。撰而集之,命余为序。时褫巾三蜀[96],归卧一丘,散发书林,狂歌学市[97]。虽江湖廊庙,宾庑萧条[98];绮季留侯,神交仿佛[99]。遂复驱偪幽忧之疾[100],经纬朝廷之言[101]。凡一百一篇,分为上下两卷,俾夫舞雩周道[102],知小雅之欢娱[103];击壤尧年,识太平之歌咏云尔[104]

《卢照邻集笺注》卷六


[1] 本文是卢照邻为时人贾言忠、许圉师等唱和诗作而作的集序。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古代诗歌的流变及汉魏六朝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交代了以贾言忠、许圉师为首的群官唱和情况及序文的写作缘起,虽为应酬性文字,却写得工丽典雅,丰缛绮靡,颇见作者的学养与才力。

[2] 歌以永言:犹言唱歌是延长诗的语言。永,长。语出《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3] “庭坚”句:庭坚,皋陶的字。见《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歌虞之曲,《尚书·益稷》:“(皋陶)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4] 颂:《诗经》诗体之一。纪德:纪录功德。《毛诗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故云。

[5] “奚斯”句:奚斯,即春秋时鲁公子鱼。颂鲁之篇,《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尚书》,其义一也。”李善注:“《韩诗·鲁颂》曰:新庙奕奕,奚斯所作。薛君曰: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按,“新庙奕奕”为《鲁颂·宫》诗句,“颂鲁之篇”,当指《宫》一诗。

[6] 四始六义:《毛诗序》谓风、小雅、大雅、颂为四始;称风、赋、比、兴、雅、颂为诗六义。存亡播矣,《毛诗序》郑玄笺“四始”曰:“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也。”孔颖达疏引郑《答张逸》云:“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又《笺》云,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然,则此四者是人君兴废之始,故谓之四始也。”

[7] “八音”二句:八音,中国古代对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不同材质所制乐器的称呼。《周礼·春官宗伯·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郑玄注:“金,钟镈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九阕,犹九成。乐曲终止为成。阕,终。《礼记·文王世子》云:“有司告以乐阕。”郑玄注:“阕,终也。”又,《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颖达疏:“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哀乐生焉,《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8] “是以”二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晋国扣留了卫国国君,齐侯与郑伯到晋国为卫侯说情,在招待二君的宴会上,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展相郑伯,赋《缁衣》。晋叔向使晋侯拜二君说:“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郑君之不贰也。”叔向,即叔誉。句谓叔誉从齐侯、郑伯的赋诗,就可知道他们与晋国之间同盟的成败。

[9] “延陵”二句:延陵,延陵季子的省语,即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季札聘鲁时,请观周乐,鲁乐工分别为其演奏诸国风,季札在听乐的同时,根据所奏诸国风评论了诸国政治风俗情况。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典彝,国家之法度。此指国家的政治情况等。

[10] “王泽竭”二句:谓周天子恩惠衰竭而颂诗止息,春秋五霸之功衰落而诗道丧缺。班固《两都赋序》:“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语本之。

[11] “秦皇”二句:秦皇灭学,指秦始皇焚毁诗书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尚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尚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星琯千年,星琯,亦作“星管”,古指一周年。星指二十八宿,管指十二律管,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星、管皆十二月一周转,故称。千年,自秦始皇灭学至作者的时代,约八百八十馀年,谓千年,盖举成数而言。

[12] “汉武”二句:汉武崇文,《史记·儒林列传序》云:“及今上(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事当指此。市朝八变,谓历经变迁。八变,或谓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

[13] “通儒”二句:《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又载,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向武帝上奏:“……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14] “中使”二句:《汉书·艺文志》云:“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二句所言当谓此。中使,由宫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任之。

[15] “发诏”二句:发诏东观,《后汉书·孝安帝纪》载:“(永初四年二月)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东观,东汉时洛阳南宫内观名,汉章、和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缝掖成阴,谓儒士人数众多。缝掖,亦作“缝腋”,古儒者所服大袖单衣,此代指儒者。

[16] “献书”二句:献书,王先谦《汉书补注》引何焯曰:“《文选》三十八引刘歆《七略》曰:‘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南宫,秦、汉宫殿名,在洛阳。李泰《括地志》:“南宫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舆地志》云秦时已有南、北宫。”《后汉书·张酺传》载:“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此言献书南宫,盖就汉代广求书籍事笼统言之。丹铅踵武,谓点勘校订古籍之事连续不断。丹铅,点勘书籍所用的朱砂与铅粉,此指校订古籍。踵武,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

[17] “王风”四句:谓各种不同的诗歌风格因人们趣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王风国咏,谓诸侯列国之歌。王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骊翰,马黑色曰骊,白色曰翰。里颂途歌,犹言里巷道途之民谣。质文,质朴与文采。

[18] “以少卿”二句:少卿,西汉李陵字。相传李陵在匈奴与苏武分别,赠苏武诗以道别情。萧统《文选》收录有李陵《与苏武三首》,其中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慕何之”的句子。

[19] “平子”二句:平子,东汉张衡字。《文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李善注:“应劭曰:‘天水有大阪,名曰陇阪。’”阪,通“坂”。

[20] “南浦”二句:南浦,屈原《九歌·河伯》有句“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常以之代送别之地。关山之役,谓边塞行役。

[21] “东京”句:东京,指东汉都城洛阳,此以之代东汉。党锢之诛,亦称党锢之禁。汉桓帝时,宦官专权,士大夫李膺、陈蕃等联合太学生郭泰、贾彪等,对宦官集团予以猛烈抨击,并进而品评人物,议论时政,宦官遂指使人诬告李膺等结党“诽讪朝政”,桓帝因下诏逮捕李膺等二百馀名“党人”入狱,次年虽赦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至灵帝时,大将军窦武执政,李膺等复被起用。窦武与陈蕃等谋诛宦官,事泄被杀。灵帝在宦官挟持下收捕李膺、杜密等百馀人,下狱害死之,并陆续处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事见《后汉书·党锢列传》。词人哀怨,乐府诗有《艳歌何尝行》云:“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又《枯鱼渡河泣》:“枯鱼渡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或谓二诗为“党锢之禁”而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