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韩国古典小说对中国古典小说接受情况的研究

20世纪韩国关于韩国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接受情况的研究 作者:李丽秋


一、前言

韩国古典文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两国地理位置相邻,韩国也乐于接受中国的先进文化,古典小说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在不同时代深受中国小说的影响。

韩国关于中国小说对韩国古典小说影响的研究成果非常多。金台俊最先提出了中韩两国古典小说比较的必要性,最早的研究论文是朴晟义的《中国小说对韩国小说的影响》,这篇论文对整个韩国小说史进行了广泛的比较文学考察,重点考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剪灯新话》《列女传》及清代小说的影响关系。

之后,同类研究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成绩斐然,并且出现了对个别作品的具体比较研究。李能雨、朴在渊、崔溶澈、闵宽东的研究对影响接受的文献记录进行了发掘和梳理,为后来的具体比较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根据不同时代中国小说对韩国小说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

二、传奇文学

通常认为韩国的传奇文学形成于新罗末期、高丽初期,《太平通载》中收录的《崔致远》(又名《双女坟记》《仙女红袋》)、《三国遗事》中收录的《调信》《金现感虎》等作品明显受到唐代传奇的影响。传奇文学在题材方面继承了六朝时代的志怪主题,作家带着创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唐诗和古文功底。当时新罗和唐朝的交流十分频繁,这对于新罗文人接受和创作传奇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系列研究认为,《崔致远》出自高丽初期某位文人之手,朝鲜前期成任编撰的《太平通载》中指出该作品出自《新罗殊异传》,从题材到文饰以及作家意识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深受唐传奇的直接影响,《崔致远》受《游仙窟》的影响尤其明显

《太平广记》也是一部在韩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研究认为其传入朝鲜的时间为1072—1080年间,并对朴寅亮的《殊异传》产生了影响。《太平广记》传入朝鲜之后广受欢迎,1462年4月,成任编撰并刊行了50卷的缩略本《太平广记详节》,并收录了从其他书籍中节选的内容,合在一起编成了《太平通载》。之后还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太平广记〉谚解》,并被广泛阅读,对韩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金铉龙的《韩中小说说话比较研究》是关于《太平广记》对韩国文学影响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广泛考察了《太平广记》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传入韩国,并对韩国的说话和小说产生了影响,堪称对《太平广记》影响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朝鲜时代金时习的《金鳌新话》则深受明代瞿佑《剪灯新话》的影响,关于《剪灯新话》影响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中韩两国,还出现了一系列同时与越南的《传奇漫录》以及日本的《伽婢子》的比较研究。最早研究《剪灯新话》对《金鳌新话》影响情况的论文是朴晟义的《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金鳌新话〉与〈剪灯新

话〉》,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研究《剪灯新话》对韩国文学作品影响的论文

关于《剪灯新话》中受到《金鳌新话》的影响最明显的当属深受《水宫庆会录》影响而创作的《龙宫赴宴录》,两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相似,《金鳌新话》中的其他作品也能看出《剪灯新话》的影子。通过相关研究可以确认,《剪灯新话》热潮一直持续到朝鲜时代后期,在知识阶层中得以广泛阅读,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奇小说进入17世纪之后开始迅速发展,《云英传》《周生传》《崔陟传》《相思洞记》《韦敬天传》等作品反映了激烈的战乱以及波澜起伏的生活体验,在题材和手法方面,现实主义倾向加强,作品也开始向长篇发展,这些作品也明显受到了中国传奇小说的影响。郑焕国的研究表明,17世纪的《娇红记》《贾云华还魂记》等传奇小说也明显受到了元明传奇小说的影响。

三、《水浒传》

《水浒传》传入韩国之后非常受欢迎。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这部名著,朝鲜时代的人还编出了《〈水浒传〉语录解》,而且出现了韩文版的翻译本和笔写本。韩国学界很早就开始了对《水浒传》影响的研究,郑沃根还对《水浒传》与

《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比较,有的研究还考察了《水浒传》与其他作品对韩国文学的影响

许筠的《洪吉童传》多次成为《水浒传》的比较对象,这两部作品均刻画出了深入人心的义贼形象,因此对《洪吉童传》和《水浒传》之间的比较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许敬仁对《洪吉童传》对《水浒传》的接受情况及其独创性进行了总结。李慧淳则认为,《洪吉童传》的创作虽然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但是二者在素材方面并不相同,其共同点仅仅表现在“反抗性”方面。

朝鲜时代另一部小说《洪允成传》则明显受到《水浒传》的影响,主要是模仿了《水浒传》第23回到第25回武松的故事。由于这部作品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在韩国对它的研究反而并不活跃。

四、《三国演义》等演义类小说

在朝鲜后期历史军谈小说的形成和创作过程中,中国的演义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以《三国演义》的影响最大。《三国演义》等中国演义小说在15世纪、16世纪已经大量传入韩国,并得到广泛阅读。韩国《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但后来均被毛宗岗本所替代。

《壬辰录》《林庆业传》《朴氏传》等历史军谈小说均创作于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根据相关说话改编、润色而成,回顾了战争中的成与败,刻画出了民众英雄形象,在民众英雄和军谈的描写方面主要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与此同时,一部分作品从军谈小说中分化出来,形成了另一类小说———家门小说。18世纪后期出现的《苏大成传》《张风云传》等通俗英雄小说均顺应大众化潮流,以单册坊刻本的形式流通,这些作品也明显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关于《三国演义》影响的研究始于丁奎福的《韩国古代军谈小说考———以〈三国演义〉的影响为中心》,之后出现了多篇论文,李庆善的《〈三国演义〉的比较文学研究》堪称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分为源泉研究、媒介研究、影响研究几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显著。

此外,以隋唐历史为题材的一系列小说也对韩国小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唐晋演义》便是鼓词本《大唐秦王词话》的翻译本,而英雄小说《张伯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晋演义》的影响。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又名《五代残唐》或《残唐五代史演义》,乐善斋文库有翻译本刊行。金镇世认为《残唐五代史演义》与《泉水石》《华山仙界录》和《南宋演义》是相关的连作小说,但后来的研究表明,《残唐五代史演义》和《南宋演义》均为中国小说的翻译本

此外,中国小说《薛仁贵传》也对朝鲜后期英雄小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薛仁贵传》最早出现在赵秀三(1762—1845)关于传奇叟的记录中。朴在渊对于韩国国内的《薛仁贵传》版本情况进行了考察,徐大锡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推测认

为,《薛仁贵传》传入朝鲜的时间为英祖十二年(1736)以后

五、《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所谓神魔小说也深受韩国读者喜爱,《朴通事谚解》中有关于《古本西游记》的记载,可见高丽中期到末期之间《古本西游记》已经传入韩国。关于《西游记》影响的研究始于丁奎福的《〈西游记〉与韩国古小说》以及《〈西游记〉与〈王郎返魂传〉》。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李相翊的《韩国小说的比较文学研究———以〈西游记〉的影响为中心》已经十分系统,他对《西游记》《九云梦》《玉楼梦》《三韩拾遗》《洪吉童传》及《田禹治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唐太宗传》受《西游记》的影响最为明显,该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主要是将《西游记》第10回至第12回插入的唐太宗故事进行了翻案,只是登场人物的名字稍有改变,其他内容大致相同。

朝鲜时代文人对《西游记》格外感兴趣。由于《西游记》是白话小说,有很多口语,因此为了便于朝鲜读者理解,还出现了《〈西游记〉语录解》,该书以手抄本的形式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得以版刻发行。在朝鲜时代传入朝鲜的18种神魔小说中,《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版本最多,可见这两部作品受欢迎的程度。17世纪,《封神演义》在朝鲜被翻译成韩文,名为《西周演义》,得到了广泛阅读。

六、爱情小说

朝鲜后期出现了很多反映现实、描写男女爱情和世态矛盾的爱情小说,这些作品也深受中国人情小说、话本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影响。

关于才子佳人小说何时传入韩国,并无确切的相关记录,只是从文献中推测可知,17、18世纪时,这些小说已经在朝鲜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中被广泛传阅。而从17世纪后期的朝鲜时代长篇爱情小说到19世纪的《折花奇谈》《布衣交集》等爱情和世态小说,都受到了才子佳人小说不小的影响。

《今古奇观》是一部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话本集,其中有不少故事被翻译成韩文,或是创作成翻案小说,包括受到《喻世明言》第28卷中《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影响的《梁山伯传》,受到《警世通言》第11卷《苏知县罗衫再合》影响的《月峰山记》《苏学士传》《凤凰琴》《江陵秋月》,受到《喻世明言》第31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影响的《梦决楚汉讼》《诸马武传》等。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对《苏知县罗衫再合》系列翻案小说进行研究的论文,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对于《今古奇观》的影响,金台俊很早就曾指出,其中8篇故事被翻译或翻案成韩文小说,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关于“三言二拍”及《今古奇观》等短篇小说集

对韩国小说的影响及翻案情况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

《今古奇观》40卷并未全部被翻译成韩文,只有第1、3、6、7、11、12、18、19、20、22卷被完整地翻译成了韩文,其余均为改写作品,以《今古奇观》故事为基础,将人物和背景根据韩国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具体情况如下:

第1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2卷;

第2卷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京城书籍刊《御史朴文秀》第2卷;

第3卷 腾大尹鬼断家私:乐善斋本《今古奇观》第1卷/东洋书院刊《行乐图》;

第4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4卷/京城书籍刊《御史朴文秀》;

第5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大韩每日申报》《青楼义女传》;

第6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3卷/《酒中奇仙李太白实记》;

第7卷 卖油郎独占花魁:韩文版《今古奇观》;

第11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6卷;

第12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5卷/《义人之墓》;第14卷 宋金郎团圆破毛笠:高丽大学本《今古奇观》第1卷;

第17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8卷/《苏小妹传》;

第18卷 刘元普双生贵子:高丽大学本《今古奇观》第3卷/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10卷/大韩每日申报《积善余庆录》;

第19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传》/《金鱼传》/京城书籍刊《御史朴文秀》《伯牙琴》/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7卷;

第20卷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高丽大学本《今古奇观》第2卷/京城书籍刊《御史朴文秀》《庄子叩盆歌》/新旧书林刊《今古奇观》第9卷;

第22卷 钝秀才一朝交泰:乐善斋本《今古奇观》第2卷;

第27卷 钝秀才错占凤凰俦:大昌书院,普及书馆刊《钱秀才传》/德兴书林刊《弄假成真双新郎》/韩文版《今古奇观》;

第31卷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大韩每日申报》《报应》;

第32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高丽大学本《今古奇观》第4卷;

第35卷 玉娇鸾百年长恨:《锦香亭记》/《彩凤感别曲》;

第36卷 十三郎五岁朝天:唯一书馆/汉城书馆/朝鲜图书株式会社刊《明月亭》。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的手抄本《啖蔗》与《今古奇观》和《续今古奇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分为乾、坤两册,共收录了29篇文言作品,这些作品均为《今古奇观》和《续今古奇观》的收录作品。对此,韩国学界共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该作品是“三言二拍”原本;第二种认为是朝鲜时代文人对《今古奇观》和《续今古奇观》进行修改的小说集;第三种则认为是清代文人从“三言二拍”中挑选出来的抄本。其中第二种观点相对得到韩国学界的认同

据推测,中国公案小说大约在壬辰倭乱前后大量传入朝鲜,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所藏的金陵万卷楼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刊行的《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神断百家公案演义》5册是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唯一版本,也是研究《包公演义》初期形态的宝贵资料。

乐善斋本《包公演义》以《龙图公案》为底本,只翻译了其中80篇。《皇城新闻》于1906年5月19日至12月31日连载的《神断公案》将7卷故事汇编成短篇集,均为汉文悬吐体短篇小说,《神断公案》第1、2、3卷与乐善斋本《包公演义》中的《阿弥陀佛讲和》《观音菩萨托梦》和《三宝殿》内容相同,实为《龙图公案》的翻案作品。同时,《神断公案》第5卷被证实实为《初刻拍案惊奇》卷17和《续今古奇观》卷17中收录的《西山观设辇度亡魂 开封府备棺迫活命》的翻案作品

七、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在韩国古典小说发展过程中,每个时代都深受中国小说的影响。朝鲜读者或是直接阅读原文,或是将其翻译成韩文,也有一些作品虽然深受中国作品的影响,但却根据韩民族的生活与情感进行了重新创作,留下了像《金鳌新话》《洪吉童传》和一系列军谈小说之类颇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考虑到中韩两国古典小说作品数量众多、规模庞大,而且不断有新资料被发掘出来,因此,这种比较研究仍需要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有些领域需要两国学者合作进行共同研究,才能使中韩两国乃至整个东亚的古典小说研究不断发展。

  1. [韩]金台俊:《朝鲜小说史》,首尔:学艺社,1939年。
  2. [韩]李在秀:《中国小说在韩国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庆尚北道大学论文集》第1辑,1956年;[韩]李钟殷:《中国小说对韩国小说的影响》,延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56年;[韩]洪永杓:《韩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中国小说的影响》,《国文学》第1辑,公州师范大学,1959年;[韩]丁来东:《中国小说对韩国文学的影响》,《国语国文学》第27辑,国语国文学会,1964年;[韩]李炳汉:《中国与韩国古曲小说》,《中国学报》第9辑,1968年;[韩]李明九:《李朝小说的比较文学研究》,《大东文化研究》第5辑,成均馆大学出版部,1968年;[韩]车相辕:《韩中古典小说比较研究》,《中国学报》第13辑,1971年;[韩]李庆善:《韩国比较文学论考》,首尔:一潮阁,1976年;[韩]李明九:《李朝小说对中国小说的接受姿态》,《中国研究》第4辑,韩国外国语大学,1979年;[韩]丁奎福:《韩中文学比较研究》,首尔:高丽大学出版部,1987年;[韩]金铉龙:《中国说话、小说对古小说史的影响》,《古小说史的诸问题》,首尔:集文堂,1993年;[韩]丁奎福:《韩国文学与中国文学》,首尔:国学资料院,2001年。
  3. [韩]丁奎福:《〈九云梦〉的比较文学考察》,《论文集》第16辑,首尔:高丽大学出版部,1970年;[韩]丁来东:《对〈春香传〉产生影响的中国作品———以〈西厢记〉〈玉堂春〉等为中心》,《大东文化研究》第1辑,成均馆大学大东文化研究院,1963年;[韩]叶乾坤:《〈春香传〉与诸宫调〈西厢记〉的比较研究》,成均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63年;[韩]金基平:《〈西厢记〉与〈春香传〉》,《论文集》第1辑,公州教育大学,1964年;[韩]丁奎福:《〈梁山伯传〉考》,《中国研究》第4辑,1979年;[韩]金起东:《〈彩凤感别曲〉的比较文学考察》,《东国大学论文集》第1辑,东国大学,1964年。
  4. [韩]李能雨:《中国小说类韩来记事》,《论文集》第7辑,淑明女子大学,1968年;[韩]朴在渊:《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1993年;[韩]朴在渊:《关于完山李氏〈中国小说绘模本〉》,《韩国古小说史的视角》,首尔:国学资料院,1996年;[韩]崔溶澈:《国内中国小说资料与最近小说研究概况》,《韩国古小说史的视角》,首尔:国学资料院,1996年;[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韩]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史丛考》,首尔:亚细亚文化社,2001年。
  5. [韩]朴熙秉:《新罗高丽时代传奇小说研究》,《大东文化研究》第30辑,成均馆大学,1995年,第15页。
  6. [韩]曹寿鹤:《〈崔致远传〉的小说性》,《岭南语文学》第2辑,岭南语文学会,1975年;[韩]车溶柱:《〈双女坟〉说话与〈游仙窟〉的比较研究》,《语文论丛》第23辑,高丽大学国语国文学研究会,1982年;[韩]韩荣焕:《〈崔致远传〉与〈游仙窟〉》,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会编,《冲击与和谐》,首尔:国学资料院,1992年。
  7. [韩]赵维国:《〈太平广记〉传入韩国时间考》,《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46期,2001年6月。
  8. [韩]韩荣焕:《韩中日小说比较研究———以〈剪灯新话〉〈金鳌新话〉和〈伽婢子〉为中心》,首尔:正音社,1985年;[韩]张介钟:《韩中越传奇小说比较研究———以〈金鳌新话〉〈剪灯新话〉〈传奇漫录〉为中心》,成均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韩]全惠卿:《韩中越传奇小说的比较研究———以〈金鳌新话〉〈剪灯新话〉〈传奇漫录〉为中心》,崇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年;[韩]李学主:《东亚传奇小说的艺术特征研究———以〈剪灯新话〉〈金鳌新话〉〈伽婢子〉〈传奇漫录〉为中心》,成均馆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
  9. [韩]朴晟义:《从比较文学视角看〈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高丽大学文理论集》第3辑,首尔:高丽大学出版部,1958年。
  10. [韩]李明九:《〈李生窥墙传〉与〈剪灯新话〉的比较》,《成大文学》第8期,成均馆大学,1961年;[韩]金琇成:《〈金鳌新话〉的自然背景考———与〈剪灯新话〉的比较》,《中国学报》第9辑,1968年;[韩]金琇成:《〈万福寺樗蒲记〉与〈剪灯新话〉的比较研究》,《京畿工业专科大学论文集》第4辑,1971年;[韩]李相翊:《韩中小说比较研究———以〈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为中心》,《教育论丛》第2辑,首尔大学,1972年;[韩]韩荣焕:《〈剪灯新话〉与〈金鳌新话〉构成的比较研究》,首尔:开文社,1975年。
  11. [韩]柳铎一:《〈剪灯新话〉及其传入与接受》,《古小说研究论丛》,首尔:景仁文化社,1988年;[韩]崔溶澈:《中国小说与文化———〈剪灯新话〉的刊行及其在朝鲜的传播》,《中国小说论丛》第11辑,韩国中国小说学会,2000年;[韩]崔溶澈:《明清小说在东亚的传播与交流———以〈剪灯新话〉为中心》,《中国学论丛》第13辑,高丽大学,2000年。
  12. [韩]郑焕国:《关于元明传奇小说对17世纪初小说的影响》,《汉文学报》第1辑,韩国汉文学会,1999年。
  13. [韩]崔博光:《〈水浒传〉的接受》,《师大论丛》第2辑,建国大学,1979年。
  14. [韩]郑沃根:《〈水浒传〉在古代朝鲜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学论丛》第6辑,韩国中国文化学会,1997年;[韩]郑沃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在古代朝鲜的传播与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
  15. [韩]金洪哲、[韩]金裕凤:《四大奇书对韩国的影响》,《清州大学学术论集》第3辑,清州大学学术研究所,2004年。
  16. [韩]李凤麟:《〈水浒传〉对〈洪吉童传〉的影响》,大邱大学硕士论文,1966年;[韩]张柱玉:《〈水浒传〉与〈洪吉童传〉的比较》,诚信女子大学硕士论文,1974年。
  17. [韩]许敬仁:《〈洪吉童传〉的接受与独创性研究》,《中国语文学论集》第19辑,中国语文学研究会,2002年。
  18. [韩]李慧淳:《〈水浒传〉研究》,首尔:正音社,1985年。
  19. [韩]柳铎一:《15、16世纪中国小说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语文教育论丛》第10辑,釜山大学国语教育系,1988年。
  20. [韩]朴在渊:《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1993年,第70—81页。
  21. [韩]丁奎福:《韩国古代军谈小说考———以〈三国演义〉的影响为中心》,高丽大学硕士论文,1958年。
  22. [韩]丁奎福:《〈三国演义〉对韩国军谈类小说的影响序说》,《国文学》第4期,高丽大学,1960年;[韩]崔根德:《中国〈三国演义〉对朝鲜古代军谈小说的影响》,成均馆大学硕士论文,1961年;[韩]崔英柱:《〈三国演义〉对韩国古代小说的影响———以〈九云梦〉和〈玉楼梦〉为中心》,延世大学硕士论文,1973年;[韩]吴秀美:《〈三国演义〉的演变与比较文学研究》,首尔大学硕士论文,1974年;[韩]李相翊:《军谈类小说与〈三国演义〉》,文教部学术研究报告,1974年;[韩]徐大锡:《军谈小说的结构与背景》,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1985年。
  23. [韩]李庆善:《〈三国演义〉的比较文学研究》,首尔:一志社,1976年。
  24. [韩]沈载淑:《通过〈张伯传〉与演义小说〈唐晋演义〉的关系看英雄小说的形成的一个侧面》,《语文论集》第32辑,高丽大学,1993年。
  25. [韩]金镇世:《〈残唐五代史演义〉考》,《冠岳语文研究》第10辑,首尔:首尔大学,1985年。
  26. [韩]朴在渊:《关于乐善斋本〈残唐五代史演义〉》,《中国小说论丛》第1辑,中国小说研究会,1992年。
  27. [韩]朴在渊:《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1993年,第140—143页。
  28. [韩]徐大锡:《军谈小说的结构与背景》,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1985年。
  29. [韩]丁奎福:《〈西游记〉与韩国古小说》,《亚细亚研究》第48辑,1972年;[韩]丁奎福:《〈西游记〉与〈王郎返魂传〉》,《月岩朴晟义博士还历纪念论丛》,1977年。
  30. [韩]李相翊:《韩国小说的比较文学研究———以〈西游记〉的影响为中心》,首尔大学博士论文,1980年。
  31. [韩]丁奎福:《〈西游记〉与韩国古小说》,《亚细亚研究》第48辑,1972年。
  32. [韩]朴在渊:《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1993年。
  33. [韩]田晟云:《〈九云梦〉的创作与明末清初艳情小说》,《古小说研究》第12辑,2001年。
  34. [韩]李明九:《李朝小说的比较文学研究》,《大东文化研究》第5辑,成均馆大学出版部,1968年。
  35. [韩]徐大锡:《苏知县罗衫再合系列翻案小说研究》,《东西文化》第5辑,启明大学,1973年;[韩]李明九:《〈月峰山记〉研究》,《论文集》第29辑,成均馆大学,1981年;[韩]沈载淑:《对〈苏云传〉〈月峰山记〉系列作品群的类型变异与创作阶层研究》,高丽大学硕士论文,1990年;[韩]陆在龙:《〈月峰山记〉的异本研究》,西江大学博士论文,1994年。
  36. [韩]金台俊:《朝鲜小说史》,首尔:学艺社,1939年,第96页。
  37. [韩]李相翊:《〈彩凤感别曲〉与〈玉娇鸾百年长恨〉》,《莲圃异河润先生华甲纪念论文集》,1966年;[韩]徐大锡:《新小说〈明月亭〉的翻案情况》,《比较文学》第1辑,1977年;[韩]曹喜雄:《乐善斋本翻案小说研究》,《国语国文学》第62、63辑合辑,国语国文学会,1973年;[韩]申东益:《〈锦香亭记〉研究》,《国语国文学》第65、66辑合辑,国语国文学会,1973年;[韩]赵英规:《三言故事的渊源与影响考察》,《中国学报》第21辑,1980年;[韩]申东益:《关于〈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韩国古典散文研究》,首尔:同和文化社,1981年;[韩]李慧淳:《韩国古代翻译小说研究序说———以乐善斋本〈今古奇观〉为中心》,《韩国古典散文研究》,首尔:同和文化社,1981年;[韩]赵惠兰:《〈锦香亭记〉研究》,梨花女大硕士论文,1985年;[韩]金延浩:《〈今古奇观〉的翻译情况》,《石轩丁奎福博士还历纪念论丛》,高丽大学,1987年;[韩]李在春:《〈青楼义女传〉研究———以与中国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关系为中心》,《语文学》第50辑,韩国语文学会,1989年;[韩]柳渊焕:《韩国古典翻案小说研究》,高丽大学博士论文,1990年;[韩]孙秉国:《明代话本小说对韩国古典小说的影响———以三言二拍为中心》,东国大学博士论文,1992年;[韩]曾天富:《韩国小说对明代话本小说接受的研究》,釜山大学博士论文,1995年。
  38. 陈妙如:《〈啖蔗〉研究》,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8年。
  39. 王国良:《韩国抄本汉文小说集〈啖蔗〉考辨》,《汉学研究》第6卷第1期,1988年,第243页。
  40. [韩]朴在渊:《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1993年,第20—21页。
  41. [韩]李宪洪:《朝鲜时代讼事小说研究》,釜山大学博士论文,1987年,第72页。
  42. [韩]沈庆昊:《朝鲜后期小说考证(一)》,《韩国学报》第56辑,1989年。
  43. 曾天富:《韩国小说对明代拟话本小说接受的考察》,釜山大学硕士论文,1988年,第55—67页。
  44. [韩]宋晟旭:《明末清初小说的翻案与韩国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中心》,韩国古小说学会夏季国际学术大会论文,中国延边科技大学,2001年7月9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