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国学典藏·唐诗三百首(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清)蘅塘退士 编选,思履 主编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尝欲卧[1],三径苦无资[2]

北土非吾愿[3],东林怀我师[4]

黄金燃桂尽[5],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6]

【注释】

[1]丘:小山。[2]三径:指隐居的家园。王莽专权时,蒋诩辞官回乡,在院中开辟了三条小径,只与友人求仲、羊仲往来。[3]北土:指京都长安,此处代指求仕做官。[4]东林:指远上人所在的寺庙。[5]燃桂:谓烧柴像烧桂枝一样贵,喻长安的生活费高昂。《战国策》中有这样的记载: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见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不亦难乎?[6]但:只。益:愈加。

【译文】

我常常想退隐山林,想回到家乡,又苦于没有钱。久居北方不是我的心愿,怀念东林寺和我的老师。长安生活费用高昂,壮志也一年年衰退。傍晚,凉风吹来,听到蝉鸣,心中更是伤悲。

【赏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应举落第,之后与僧道交游。这首诗是诗人滞留长安时寄给远上人的,向他报告秋来客居的凄凉苦况,诉说欲隐无地、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诗人与远上人交情深挚,故寄诗毫无客套虚文,一上来就坦率地直抒胸臆,一吐心中块垒。开头即写明自己不能偿愿的窘迫处境:想要归隐,却苦于“无资”,从中可见诗人当时穷困潦倒的情形。接着说在京城长安从仕做官非自己的本愿,于是不由怀念起在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这两句,“北土”对“东林”,“非吾愿”对“怀我师”,对偶十分工整,且正反相对,更突出了诗人追求归隐的意向。滞留帝京囊中金尽,壮志也逐年消磨殆尽。在穷愁潦倒的客中,面对凉风、耳闻蝉声,怎么不更加悲伤呢?

诗人采用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读来直觉明朗直爽,不失清华高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