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是要逗你玩

暗网 作者:[英] 杰米·巴特利特 著,王丹丹 译


就是要逗你玩

在某种意义上,扎克、GNAA以及其他打着“工作不宜”旗号的网络菜鸟们高呼自己才是“受害者”,他们认为属于“自家地盘”的网络空间正受到营销专家、名人、大型企业、政府机关以及万千普通人的入侵。1993年,Usenet网民们也曾感受过相似的境况。

那些新来的网民,都太把网上的信息当回事了。在这种情势下,克里斯托弗·普尔,一名年仅14岁的SomethingAwful网站狂热粉丝,发现了日本一家图片分享网站“Futaba”,这个网站可匿名发布任何内容。虽然NSFW的网站十分吸引人,但有一点,用户的身份信息是可以辨认的,且网站本身也经常受到管控限制。

Futaba网站的匿名用户创意十足,言行十分冒失且完全不受控制。此网站充斥着学生屠杀老师的血腥暴力小说、动漫成人电影以及各种不可描述的内容,引发许多道德层面的争议,网站也因此名声扫地。Futaba网站的地址是www.2chan.net,以此致敬与其内容十分相似的网站2channel。于是在2003年,普尔决定创立一个英文版的“Futaba”,命其名为“4chan”。被问及原因时,他以“穆特”的昵称发言称:“这是他妈的2chan再乘以2!”

扎克立刻表示入伙:“我们就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地盘,我们自己的网络空间。”半强制的匿名性使得/b/区自然而然变成了滋生网络菜鸟的温床。/b/区的引战十分普遍,且花样百出,有数十种类型。黑客组织“匿名者”的成员都是/b/区的忠实用户,自称是“/b/区的流氓”,并以此地为据点,计划并开展他们的行动。此组织成立以来的首个大动作,针对的就是山达基教会(又称“科学教”)的“山达基教计划”,起因是教会试图将著名教徒汤姆·克鲁斯的宣教视频在全网下架。尽管“匿名者”有话要说——对审查制及事件的透明度的质疑,但除了正式的示威行动和黑客行为之外,打爆山达基教会的热线电话、散布源自4chan的抗议标语、发送数百张“黑色传真”,也都是他们的所作所为。

强制匿名的特性、PK掉其他用户的竞争心态、以“反审查制”为幌子实为侵犯他人的心理,这些特点聚集起来便组成了/b/区的引战核心——“就是要逗你玩”。如果菜鸟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那么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将以此为基准。但是问题在于,按扎克的话说,这种“乐子”就像是毒品:为了保持同样的快感体验,你得不断增加剂量。而引战,很有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失去控制。著名的社交及新闻分析网站Reddit曾组织一个名为“引战游戏”的活动,规则很简单:如果你在Reddit上成功激怒了某个人,前提是对方并不知道这是在“引战”,就可以赢得一分;相反,如果你的“菜鸟”身份被揭穿,就会丢掉一分。得分最高的参赛者将会荣登排行榜。其中一位参与者进入了一个Reddit的热门板块,并发表了一个杜撰的故事,吐槽他/她与同事之间发生的矛盾。之后他/她又佯装是这个故事中的同事,要求发帖人道歉,然后开始哭诉自己并没有什么朋友。有不少Reddit的读者们被故事深深吸引,甚至有人要主动给“被欺负的同事”送花安慰。所有人都上当了。“场面很壮观。”一位目睹事件全过程的当事人回忆道。最终,“引战游戏”被Reddit叫停。这对于向来标榜自由言论的主办方来说,确实有些反常,但另一方面也证实了Reddit的网络菜鸟并不是少数群体。

不顾一切进行辱骂和挑事的引战竞赛,常常会导致令人毛骨悚然的极端后果。2006年,一位住在明尼苏达州的15岁少年米切尔·亨德森,使用其父母的来复枪自杀。米切尔的同学在社交网站MySpace上为他举行悼念仪式,并为他写了一篇简短的悼文,其中多处将米切尔称为“英雄”:“他如同一位英雄,在扣动扳机的瞬间,离我们而去,上帝啊,我们真希望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语法错误再加上将自杀行为“英雄化”,这在4chan的网友中间炸开了锅。得知米切尔在自杀不久前曾丢过一个iPod,/b/区的那些“流氓们”又坐不住了,PS了众多米切尔和iPod的照片。甚至有人在其墓前拍了一张iPod的照片,寄给仍处于丧子之痛的米切尔父母手中。在米切尔过世后的两年间,他的父母仍会陆陆续续接到一些匿名电话,声称他们找到了那台iPod。

译者注:/b/tards,谐音为“bastard”

“黑色传真”指的是一份满是黑色的传真,目的是浪费收件人的传真机墨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