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报告文学选 作者:李炳银


李炳银

2018年,是纪念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时日。四十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稳步深入,成果巨大,书写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新的辉煌篇章。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四十年来,龙行九州,风雨兼程;凤舞大地,踏铁留痕。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历史的长河看,尽管还是一个社会瞬间表现,但它给中国的社会历史留下非常重要的痕迹。面对当今中国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巨大变化和重大国际影响力,面对这个被认为是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即将走向强起来的壮伟局面,身在其中的人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和欣慰!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道路上,始终都有报告文学的热情参与和助力。报告文学既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声音深情地呼唤改革开放的发展,也以自己的热情表达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道路和实践交融最为密切、互动最为有力的文体文学表达。邓小平1983年10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明确指出:“文学方面,近年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生活的文学作品多了一些,但是,能够振奋人民和青年的革命精神,推动他们勇敢献身于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和斗争,具有强大鼓舞力量的作品,除了报告文学方面比较多以外,其他方面也有,可是不能说多。”(见《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人们一定还记得,当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后,由于作者在当时那个限制环境中,对于“文化大革命”委婉而明确的批判态度,对于陈景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科学攻关过程中的勇敢、坚韧和痴迷、努力的态度行为的热情赞赏和肯定,而被广大读者极大关注,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火热情形。此后徐迟的《生命之树长绿》,黄宗英的《大雁情》,理由的《高山与平原》《痴情》等很多彰显知识的价值和科学家、艺术家的美好生活追求及人格力量的报告文学,分明有力地反对此前那种否定知识、贬损科学艺术的社会思潮和行为,促使社会迅速生成向正确和文明道路前进的力量。这是报告文学对人民群众意愿和期望中国改革开放的表达,是文学式的呼唤改革开放的先声!这些作品,像春风吹拂着大地,使人们的心灵和意识有力地复苏。

在中国社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当地下的烈火即将喷发,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怨愤需要释放的时候,张书绅为张志新烈士鸣冤的《正气歌》,王晨、张天来惋惜遇罗克短暂悲剧人生的《划破夜幕的陨星》,陶斯亮悲叹父亲陶铸冤屈命运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胡平为李九莲抱冤的《中国的眸子》,理由痛心一个上海青年生命的《倒在玫瑰色的晨光中》,孟晓云哀伤青年钱宗仁坎坷曲折人生的《胡杨泪》等不少动情书写此前生活中各种血泪苦难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社会震动,也为开始酝酿的社会反思和思想解放潮流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中国社会处于一个重大的扭转、推进和改变的时候,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在传达和传递民众情绪愿望、诉求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可贵的担当和引领作用。报告文学不负民众的期待和历史的责任。以致今天,人们回想起报告文学在当时引起的社会震撼情形时,依然十分激动!

历史一定会有曲折,但历史也一定会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向前推进。在反思和拨乱反正不断深入的时候,农村的巨大变革出现了。万里作为省委书记在安徽的作为,为中国新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王立新的《毛泽东以后的岁月》、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乔迈的《三门李逸闻》、王兆军的《原野在呼唤》等很多作品,真实地书写、报告了来自农村的新动态和动人的改革热潮情景。中国广大的农村在自在生长中焕发出巨大的力量,在创造着神奇的勃发景象。新的社会环境带来新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刘宾雁的《人妖之间》,张敏的《神圣忧思录》,赵瑜的《强国梦》,胡平、张胜友的《世界大串连》,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杨晓升的《只有一个孩子》,郭冬的《难回故里》等等,很多反映真实的社会观察、疑惑、拷问、探究的报告文学出现了。这些在社会巨大的改变面前让人感到欣慰和忧患的作品,是报告文学紧密伴随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前进脚步的表现,也是报告文学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积极探寻社会发展和改变的实践活动。当将真诚的热情与冷峻的面对结合到一起时,报告文学对社会的参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样是追踪中国改革开放轨迹的健康运动。因为这些滋生和成长于中国深厚土地上的报告文学的真实表达,中国社会变革的性格和面貌日渐清晰与明朗,中国社会的内容也空前地丰富多彩了。

在思想的禁锢被打破,闭锁的国门被打开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渐渐地由拨乱反正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转移。报告文学是敏锐、自觉并最热情地贴近这个中心的文体,也是在这个舞台上表现最为充分和精彩的文体。这样的精彩演出,至今也不曾落幕。早先柯岩的《船长》,陈祖芬的《理论狂人》,周嘉俊的《步鑫生现象的反思》,李士非的《热血男儿》,王宏甲的《智慧风暴》,贾宏图的《解冻》,杨守松的《昆山之路》,王宏甲、刘建的《休息的革命》,及后来李春雷的《木棉花开》,陈锡添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张雅文的《4万∶400万的牵挂》,朱晓军、李英的《让百姓做主》,江永红的《好梦将圆时》等等,着眼社会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报告文学,都在当时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留下了清晰深刻的记忆。这些作品,书写国家政策的调整,描绘改革人物智慧勇敢的创新精神、行为,探讨排除各种束缚艰难的方法,找寻内外联系发展的途径,热情歌颂所有推动中国走向发展、富强和文明的对象,是透视现实的强光。它们将改革开放的锣鼓,通过报告文学的书写方式,敲打得更加响亮。以致报告文学自身的存在,也成为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一种明显标志。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脚步的伟大迈进,报告文学的价值在结合很多自豪光荣的辉煌成果书写中得到彰显,从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杰出伴随者和珍贵记录,报告文学作家成为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发言人,他们的报告文学作品成为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内容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像长江的《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回眸》、何建明激情记述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等战乱地区大规模撤侨情景的《国家》、蒋巍动情描绘中国高速铁路从发展壮大到领先世界历程的《闪着泪光的事业》、许晨传递中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研制试验并获得骄人成果的《蛟龙探海》、兰宁远记录中国人飞天梦想和伟大实践的《“神舟”天路》、陈启文深情描绘袁隆平在伟大的时代创造出“杂交水稻和超级稻”情景的《袁隆平的世界》、李青松简洁描述中国无人机开发进程和喜人成果的《智慧之翼》等作品,就是记录中国在改革开放年代创造出的辉煌成果的史志性作品,是中国建设发展和促进人类进步的美好记忆的构成部分!

1982年,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光年先生,在谈到中国的报告文学的时候,曾说:报告文学“由附庸蔚为大国”,成为中国文学家族中独立存在的重要文体成员。四十年来,中国的报告文学,伴世生长,驭风而行,坚定自己的中国立场和文明目标,在深入现实对社会、人生进行观察、发现、思考和文学表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坚定的使命担当精神。报告文学这种既吸收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又很好地借重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的个性文体,是在新闻与虚构的文学中间地带发现、开辟的新的文学领地与活动舞台。在新闻媒体手段多样和人们迫切渴望走近各种社会真相的当下,报告文学具有难以替代的现实需要和力量。“真实是艺术的上等原料”,真实为一切有价值的表达提供了基础和可能。那些出于传统保守的文学观念,以自视清高的态度,认为只有虚构才可以实现艺术目标的认识行为,是一种偏执甚至无知的表现。像这些相对直接呼应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生活的作品,是对真实社会生活发展进程的观察和思考记录,其本身也已经成为中国四十年历史生活的重要一环。报告文学在社会伟大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被人们充分认可。因此,报告文学在面对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历史时不会感到汗颜,而会具有自豪和欣慰,有自我珍爱和敬惜之感。虽然报告文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遗憾,还有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但是,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历史的时候,报告文学完全可以骄傲地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8年2月18日 于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