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萼红

姜夔词 作者:韩经太,王维若 评注


一萼红

丙午人日[1],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2]。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3],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4],如椒如菽[5],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6],乱湘流入麓山[7]。湘云低昂,湘波容与[8],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阴[9],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10]。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11],空叹时序侵寻[12]!记曾共西楼雅集[13],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解读】

白石作此词时三十多岁,当时正客居长沙。词中尽叙怀人情绪以及漂泊的惆怅。据夏承焘《姜白石系年》称,这是白石词中怀念合肥女子的最早作品。

小序记述了作词的原由,公元1186年,白石客居长沙别驾萧德藻之观政堂。堂外曲池古墙,梅花石径,与友乘兴游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山,兴尽悲来,醉吟成词。

上片主要写城南游赏心情。白石怀人之作多以梅柳入词,开头便写官梅几许,红萼未簪,紧承小序“如椒如菽”语意,更显出梅花风姿的娇巧可爱,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怜惜护之情。“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两句对仗极工,以胶状冰,以老状雪,构思奇特,笔力瘦硬。其中,凝冰积雪的意象也写出些许的老态。“云意还又沉沉”,满天阴云密布,沉沉压下,写出了天气的清冷,也写出了心情的低沉。一路行来,“翠藤共闲穿径竹”,景致幽雅,心绪渐开,“渐笑语”的一个“渐”字,恰好道出了自沉寂而至于开朗的情绪变化,既反衬刚才环境的清静,又描尽此刻寂静中的喧哗,景与心映,以声托静。“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故王台榭”指汉长沙王刘发所筑之台,昔日先贤流寓长沙者不少,词人乘兴登台而发思古之幽情,尽享自然野趣,呼朋唤友,其乐融融。

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中翻出,伤怀陡起。“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登岳麓山远眺,湘云起伏,楚水长逝,漂泊苍凉之感油然而生。白石词《玲珑四犯》曰:“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也是写类似的情景。南去北来,不知所终。字面上看似写方位行动,实际上暗含着时间的流逝感,足见悲情长久积蓄,与长逝的流水交相辉映。“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客中转眼又是新年,新年时节世人欢闹庆祝,而文人却多叹岁月苦短,光阴虚掷,“空叹”二字写尽无奈的愁苦。“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至此,怀人之情才正面跳出,而那灵思妙笔全在一个“金”字上。以金状柳,看似无理,却蕴深情。或许杨柳新发,黄绿颜色,娇嫩如金;或许阳光洒落,镀色如金;而美好往事,转瞬难追,以金色意象比喻温馨回忆,是值得宝贵而永久珍惜的。“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结句笔锋一转,温馨中又添一缕惆怅,白石怀念合肥女子诸词如《淡黄柳》的“恐梨花落尽成秋色”,《点绛唇》的“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的“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都与此词结尾造境相似,情极而悲,时序流转,自然变迁,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1] 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阴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2] 长沙别驾:萧德藻此时已由湖北参议移任为湖南通判,姜夔此时客居湖南,应是依附萧德藻的缘故。别驾,宋代通判的别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